“方山露芽”原
福建最早的
贡茶。被称作“茶圣”的唐代
陆羽,在他所著的世界第一本茶学著作《
茶经》中记载:“岭南,
福州,生闽方山山阴县也,往往得之,其味甚佳”。《
唐国史补》、《
新唐书·地理志》等史书也记载:唐时
贡茶地区计有十六郡,
长乐郡(今福州全境)所贡为方山露芽茶,产于长乐郡
闽县光俗里浮峰山之五虎仑称方山,建有方山寺(今
福州市长乐区
泮野村),由于地缘接近,从闽县光俗里(即今福州市长乐区泮野村)扩散到长乐全区,明
万历年间,福州长乐人
陈振龙(青桥村人)爱国心切,不顾禁令,从海外带回
番薯种植,逐渐改茶园而种地瓜,出茶量锐减,但“方山露芽”还是贡茶。到了
清末,“方山露芽”彻底消失。从淳自唐始,历代帝王皆喜好“方山露芽”,但数
宋徽宗最爱此茶,曾吟诗颂扬“方山露芽”。
历史背景
随着“方山露芽”热兴起,新近发现自唐至清有百多诗人吟咏过此茶,其中唐宋八大家中就有两位挥毫歌颂过方山露芽。苏东坡在《
和子瞻煎茶》一诗中写道:年来病懒百不堪,未废饮食求芳甘。
煎茶旧法出西蜀,水声火候尤能谙。相传
煎茶只煎水,茶性仍存偏有味。君不见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自唐代始,历代帝王都喜好“方山露芽”,但要数
宋徽宗最爱此茶。他在《
大观茶论》序中说:“至若茶之为物,擅欧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禁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所得而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后来,这位皇帝还专门作诗吟之:“今岁闽中别
贡茶,
翔龙万寿占春芽。初开宝箧新香满,分赐
师垣政府家。”
产地
产地长乐泮野村
福州人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方山露芽”的寻找。清朝出版的《
闽都别记》,记载着五虎山一名方山。此书虽没有记载此地产茶,但不少人据此认为闽侯的五虎山可能是“方山露芽”老家。可遍访五虎山周边,种茶历史极短且量少,大量史书也没有记载这里产
贡茶,所以人们又不敢认定这里就是千年贡茶的故乡。因此,长期以来,“方山露芽”曾经产于何处成了一个谜。
林建志40岁,在武夷山办有“夷仙茶业”,是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员、
福建省茶文化研究会会员。有众多茶学
茶艺论文见诸专业杂志,在
上海国际茶文化节暨中国精品名茶评比会上荣获“
小红袍”茶金奖。
据他考证,唐宋时“方山露芽”最盛,
元代闽地管制甚严,农业田园荒废甚多,茶叶大量减少,但“方山露芽”仍是
贡茶。由于地缘接近,从
闽县光俗里(即今长乐区泮野村)扩散到长乐全县,而长乐成为贡茶主产地。到了明代,长乐一带常闹饥荒。明万历年间,长乐人陈振荣(长乐县古槐镇青山村人)爱国心切,不顾禁令,从海外带回
番薯种植,逐渐改茶园而种地瓜,出茶量锐减,但“方山露芽”还是
贡茶。到了清末,“方山露芽”彻底消失。
贡茶产地
在泮野村。
林建志有一年自武夷山返乡,在村里一幢老房子中赫然发现挂着“闽侯县”的门牌。查史书得知,清朝时泮野村一向归于闽县,1912年后才与侯官县兼并,归入闽侯县。1934年,包含泮野村在内的
闽侯六里归入长乐。再查《
唐文粹》、《闽诗传》、《
福州府志》、《长乐六里志》等,得知闽县光俗里浮峰山之五虎仑也称方山,建有方山寺。而浮峰山就在泮野村,泮野村白叟怕子孙记不清山头名,十几年前还在浮峰山麓墙上记下各山头名,其间就有“九龙集会浮峰上(九头龙仑),五兽存窝金峰下(五头虎仑)”。
林建志还在村里找到方山寺遗址,挖到一些唐代、
宋代方砖,这些方砖上还留有“
虎山”二字。
再作调查,发现周边有独特茶文化。比如,今天长乐民间仍流传“闽蛮人煮苦菜”之说,至今还采“六角仙”、“只古菜”,煎水做凉茶。这与《诗经》所言的“堇茶如饴,皆苦菜也”,《
说文解字》说的“茶,苦菜也”是一致的。长乐至今方言“茶”也代表“药”,老人现在“煎药”、“吃药”还是说“
煎茶”、“
吃茶”。唐代颜师古《匡谬正俗苦菜篇》有“引神农本草经中,苦菜名茶草,治疗病功效极多”。另外,中国的根雕茶具是明末长乐人孔氏利用被水冲刷的根发展而来的,民间的茶炉、茶碗、
火钳、茶箩、茶摊、茶担、茶盘、茶壶、茶席等茶具历史相当悠久,还保留着大量
茶诗、茶话。更重要的是,林建志还在长乐找到了明朝遗留的古茶树。
唐宋
贡茶为方山寺庙所种,《长乐市志》综述:
南北朝时有方山寺等寺院12座,唐五代有72座,宋代有46座。这说明长乐寺庙多。
这一切证明,千年
贡茶“方山露芽”的产地就在长乐泮野村。
遗存
遗存长乐罗联乡
“罗联乡发现了上千亩野生茶树,制作出来的茶还获过金奖。”昨日,有读者向本报反映,罗联乡龙庆水库周边发现了上千亩野生茶树。据悉,目前,该片茶园已在进行保护性开发,长乐有意将其打造成集旅游观光和休闲于一体的千亩生态园。
玉龙原生态茶场位于罗联乡龙庆山,大片野生茶树林就生长在龙庆水库上方的高山中。昨日上午,记者来到龙庆山,驱车沿着石子山路,见到两旁不少数米高的野生茶树散落山间。而在茶树聚集的野生茶林中,相当部分茶树已经长到3米以上,矮的也有2米多。
长乐罗联乡工作人员介绍,茶场所在地的前身为福建省长乐玉龙华侨农场,野生茶树为1965年印尼归国华侨所种。而后,随着这些华侨陆续离开,再加上这里山高路陡,长期人迹罕至,使得茶树完全被抛荒,演变成现今的野生茶林。前段时间,才有人发现了这片野生茶林。
茶场负责人邹人和告诉记者,目前连片可以采摘的野生茶树至少有1000亩,如果再加上外围的抛荒茶树,面积则有数倍之多。“这些野生茶树大多是‘梅占’品种。”
而让人惊喜的是,这片野生茶树制作的红茶,竟然香气浓郁、滋味甜爽。该野生茶树炒制的茶叶,因此夺得2011年中国茶业学会举办的“中华杯”全国名优茶比赛一等奖,还在悉尼举办的国际名优茶评比中获金奖。
“长乐有出名茶的传统。”邹人和说,陆羽《茶经》里提到的贡茶“方山露芽”,据考证产地就在长乐的泮野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玉田、罗联开垦茶园兴盛,据统计达3万亩之多。
据悉,长乐市委、市政府以及农业部门十分重视玉龙野生茶的开发与利用,也有意恢复长乐出产高端名茶的传统。目前,野生茶树已由茶山管理员与几位
专业技术人员保护性开发。邹人和表示,长乐相关部门有意以此为平台,将其打造成集旅游观光和休闲于一体的生态园。
玉田龙卷雾山
遗存长乐玉田龙卷雾山
近日,在
福州市农业局组织专家实地走访相关县市的茶园生长现场后,我市龙卷雾山因为自然地貌和文化典故独特,成功入围福州市方山露芽原产地名单。今后,龙卷雾山将和福州市农业局遴选出另外两三处茶叶产地,将共同重装打造福州市本土品牌茶方山露芽。
5月11日下午,记者一行登上海拔467米的龙卷雾山,放眼望去,层层叠叠的玉龙原生态茶场茶园里,高低错落的新老茶树枝头,新芽吐绿、满目青翠。 时令已到五月中旬,尽管枝头新芽嫩绿诱人,但目前,诺大的茶场里已经很难见到采茶人的身影。茶场场长邹人和告诉记者,出现这样的场景,是为了保证茶叶的原生态品质,茶场只采一年中最好的春茶,从3月底开始采,采到5月1号就结束了。对于现在枝头上的嫩芽,因为护树,现在已经不再采摘。
据介绍,历史上龙卷雾山就有种植方山露芽的历史典故,这里的茶园前身也是上世纪60年代的华侨农场,因为历史原因,当初种植的上千亩野生茶树经过50多年的生长现在成了满山野生的茶树,这让这里的茶叶保持了山地植物的原汁原味。近三年来,茶园完全按照自然生态的要求强化管理,这里茶叶的原生态品质得到了包括福州市农业专家在内的社会各界的重视。
邹人和说,“目前,福州市计划把方山露芽树成一个名优农产品的大品牌以后,在福州找两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区域作为福州市方山露芽的原产地,就像杭州的西湖龙井一样,采取原产地保护的形式来挖掘名茶文化。”
日前,福州市农业专家专程到场实地考察,专家对这里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方山露芽种植历史留下深刻印象,认为龙卷雾山作为方山露芽品牌的推广地,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不论从品质来讲,或者说茶园的管理和自然生态来讲,因为方山露芽是一种野生茶,像这种野生状况,在福州各个县市很难找到类似的地方。农业专家当场决定把这里作为福州市方山露芽
原产地之一,加以保护性开发,进一步做强做深本土原生态茶文化品牌。
(记者 杜胜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