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戏曲
中国明代的戏曲
明代戏曲包括传奇戏曲和杂剧,分别在宋元南戏和金元杂剧的基础上发展衍化而来。作为两种不同的戏曲艺术形式,它们各自走着不同的发展道路。
简介
传奇戏曲的前身是产生于浙江温州一带的南戏,是明代主要戏曲形式。其发展以正德前与嘉靖后为界,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元末明初五大传奇〔《琵琶记》与荆(《荆钗记》)、白(《白兔记》)、拜(《拜月亭》)、杀(《杀狗记》)〕的出现,是杂剧时代向传奇时代转变的标志。初期传奇作品极少。据载成化、弘治年间留下的作品较多,姚茂良的《精忠记》、王济的《连环记》和沈采的《千金记》较著名。嘉靖以后传奇创作大盛,出现了李开先的《宝剑记》、传为王世贞(一说其门人)作的《鸣凤记》、梁辰鱼的《浣纱记》三部重要作品。《宝剑记》把林冲塑造为勇于向高俅童贯斗争的草莽英雄,借以表达作者对黑暗统治的抗议。《鸣凤记》以时事入剧,直接写杨继盛等人同奸臣严嵩的斗争。《浣纱记》写吴越兴亡故事,寄意深远。
传奇戏曲
古代传奇戏曲的前身是南戏,即南曲戏文。产生在浙东温州一带。“传奇”一名,由来已久。唐时称小说为传奇,宋时有人称平话诸宫调为传奇,元时有人称杂剧为传奇。至明代,传奇成为南戏的专称,并且成为明代的主要戏曲形式。明代传奇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即正德以前和嘉靖以后。元末明初,五大传奇的出现,这是杂剧时代向传奇时代转变的标志。五大传奇指《琵琶记》与荆(《荆钗记》)、刘(《刘知远白兔记》)、拜(《拜月亭》)、杀(《杀狗记》)。其中《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和《杀狗记》 3种可见民间通俗、质朴的本色,《琵琶记》、《荆钗记》2种则出现了典雅化的苗头。
据现有文献,能确切地判断明初洪武永乐年间的传奇作品极少,或认为《白蛇记》、《芦花记》和《沉香亭》等是明初之作,但也有不同看法。现有文献一般都记载成化、弘治年间传奇作品较大量地产生。比较著名的有姚茂良的《精忠记》、王济的《连环记》和沈采的《千金记》等。《精忠记》写岳飞抗金故事,曲词质朴,情节动人。《连环记》写王允巧使美人计,将歌妓貂蝉先许吕布为妻,又献给董卓为妾,关目情节大体据《三国志演义》;前人评它“词多佳句”。《千金记》写韩信故事:微时受辱,后在汉拜将,灭楚,最后封王。剧中写韩信封王后,刘邦赐他千金荣归故里,他将千金转赠给漂母以报德。所以题名《千金记》。剧中有关项羽的戏,为后来《霸王别姬》之滥觞。曲词本色,只是关目芜杂。同当时封建统治阶级大力提倡封建道德有关,这时出现了狂热地教忠教孝的作品。邱濬所作《五伦全备忠孝记》,就是以戏载道的典型。王世贞评论说:“《五伦全备》是文庄元老大儒之作,不免腐烂。”邵灿所作《香囊记》,明确宣称自己的创作是在于发明经义,为了教忠教孝。文辞上则追求骈俪,是明代传奇中骈俪派的始作俑者。
传奇出现
明代传奇创作大盛是嘉靖以后出现的。明王朝从开国经过100多年休养生息之后,社会经济呈现了繁荣局面,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泆,腐化堕落,激化了社会矛盾。与这一新的经济、政治环境相适应,嘉靖时期剧坛发生较大的变化。有些传奇作品,突破了教忠教孝的束缚,直接将现实生活中政治斗争的题材,搬上舞台,产生了巨大的反响。这一时期出现了三部重要传奇:《宝剑记》、《鸣凤记》和《浣纱记》。《宝剑记》作者李开先,曾因严嵩同党的倾轧而罢职闲居,因此“特借以诋严嵩父子耳”(《曲海总目提要》)。剧本写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但作者有意加以改造,将林冲塑造成为一位勇于向高俅、童贯斗争的英雄,以此表现作者对于黑暗统治的不满和抗议。《鸣凤记》传为王世贞所作,或说是王的门人所作,剧本描写杨继盛等人与权臣严嵩的斗争,直接以时事入剧,具有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梁辰鱼浣纱记》,写吴越兴亡故事,最后以范蠡在灭吴后归隐作结束,寄意深远。在《鸣凤记》以后,产生了大量反映当时重大的政治事件的作品,虽然有的在艺术上比较粗糙,但表现出了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这是明后期传奇创作中的一大特点。
前期发展
传奇戏曲的前身南戏流行于江南各省,唱腔因地域不同而不同。徐渭说:“今唱家称弋阳腔,则出于江西,两京、湖南、闽、广用之;称余姚腔者,出于会稽,常、润、池、 太、扬、 徐用之;称海盐腔者,嘉、湖、温、台用之。惟昆山腔止行于吴中”(《南词叙录》),并说:“(昆腔)流丽悠远,出乎三腔之上,听之最足荡人。”(同前)嘉靖初年,魏良辅改造昆腔,“转喉押调,度为新声”(《虞初新志》)。自此,“吴人重南曲,皆祖昆山魏良辅,而北词几废”(《顾曲杂言》)。嘉靖以后,流播愈广,明代剧坛便形成了以昆腔为主的局面。上述梁辰鱼浣纱记》就是用昆腔写作传奇剧本的代表作。梁辰鱼的《浣纱记》,体现了传奇体制上的重大改革。昆腔之有《浣纱记》,就如南戏之有《琵琶记》,是划时代的作品。在传奇创作进入高潮的过程中,还出现了某些专门探讨戏曲音律的著作,如王骥德曲律》等。崇尚昆曲,维护其规矩,反过来又影响了传奇创作。
鼎盛时期
万历期间,传奇创作进入高潮,形式也更加丰富,著名的作品有高濂的《玉簪记》、周朝俊的《红梅记》等。吴江的沈璟、临川汤显祖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剧作家。沈璟所作传奇有《义侠记》、《红蕖记》等17种,今存7种。以他为首的吴江派,创作重视音律,强调戏曲语言本色,维护昆腔的地位。汤显祖的传世之作有《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和《南柯记玉茗堂四梦临川派李开先作《园林午梦》,汪道昆作《五湖游》、梁辰鱼作《红线女》等,而以徐渭的短剧《四声猿》(包括《狂鼓史》、《雌木兰》、《女状元》和《玉禅师》)影响最大。
其他作品
这个时期比较著名的作品还有高濂的《玉簪记》、周朝俊的《红梅记》、 孙钟龄的《东郭记》、 张四维的《双烈记》、孙柚的《琴心记》、朱鼎的《玉镜台记》、徐复祚的《红梨记》、叶宪祖的《鸾?记》等。而吴江沈璟与临川汤显祖则是这一时期的两位最重要的传奇作家。沈璟精通音律,所作传奇17种(世称“属玉堂十七种”),今存《义侠记》、《红蕖记》等7种。沈璟传奇创作,讲究音律,强调戏曲语言本色。以沈璟为首的吴江派,以其创作实践及主张,维护昆腔的地位。汤显祖自称不是“吴越通”(《答凌初成书》)。他的传奇创作,在唱腔上,接受了海盐腔及弋阳腔等“杂调”的影响,不受昆腔“正声”的限制,在反映现实、抒写情性上,强调“自然而然”(《答凌初成书》),不受曲律所束缚。汤显祖传奇创作品种繁多,传世作品《紫钗记》(《紫箫记》修改本)、《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邯郸记》和《南柯记》,世称“玉茗堂四梦”。其中,《牡丹亭》标志着明代传奇创作的最高成就。沈璟、汤显祖的传奇创作形成了吴江派和临川派,明末,传奇基本上仍是吴江派和临川派两大派。被称为临川派作家的有孟称舜阮大铖等,被称为吴江派作家的有袁晋范文若等,其中以袁晋的《西楼记》和阮大铖的《燕子笺》最为著称。
据傅惜华《明代传奇全目》统计,作家姓名可考的明代传奇作品计618种,无名氏作品计332种,合计950种。
杂剧
前期发展
明代杂剧的发展情况也大致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自洪武至弘治、正德间,上承元杂剧余绪,产生了不少作品,但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不仅远逊元杂剧,而且出现了大量宣扬封建道德的倾向。明初藩王朱权朱有炖的作品是这种倾向的代表。朱权的作品保存下来的仅有两种,朱有炖的《诚斋乐府》收31种杂剧。研究者认为它们音律谐美,堪称当行,且有才气。但就其内容来说,或是荒诞迷信的“度脱剧”,如《东华仙三度十长生》;或是宣扬封建道德的“节义剧”,如《清河县继母大贤》;还有的是点缀升平的“庆贺剧”,如《洛阳风月牡丹仙》。但他所写的水浒戏如《黑旋风仗义疏财》和《豹子和尚自还俗》,却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李逵鲁智深的英雄本色,不过也有歪曲之处,甚至还出现对梁山英雄们的诬蔑。这一时期刘兑、贾仲明杨讷的个别作品也有一些特色,其中刘兑的《娇红记》写申生和娇娘的爱情故事,较能动人;贾仲明的《萧淑兰》写女主角追求爱情时的大胆热情颇有特色;杨讷的《西游记》对后来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有明显的影响。以上都是明景泰朝以前的作品。在这以后的30多年中,杂剧创作趋于寂寥。稍后出现的较有名的杂剧写作者有王九思康海陈沂等。康海的《中山狼》是寓言剧,通过对狼的揭露,骂尽世上一切负国、负友之徒。王九思的《杜甫游春》是抒情剧,主要是吐露作者自己的不平之气。陈沂的杂剧《善知识苦海回头》,写宋代胡仲渊被人谮害贬谪雷州的故事,剧中颇多愤慨语,只是最后写胡仲渊出家成正果,宗教说教较多,颇带消极情绪
杂剧新特点
嘉靖以后的杂剧创作出现一些新特点。元代以来,杂剧本用北曲,故又称北曲杂剧,这时候却出现了南曲杂剧。
沈德符顾曲杂言》说:“嘉、隆间,度曲知音者有松江何元朗,蓄家僮习唱,一时优人俱避舍。以所唱俱北词,尚得金、元遗风。余幼时犹见老乐工二、三人,其歌童也,俱善弦索,今绝响矣。……近日沈吏部所订《南九宫谱》盛行,而《北九宫谱》反无人问,亦无人知矣。”并说:“今南腔北曲,瓦缶乱鸣,此名‘北南’,非北曲也。只如时所争尚者《望蒲东》一套,其引子,望字北音作旺,叶字北音作夜,急字北音作纪,叠字北音作爹,今之学者颇能谈之。但一启口,便成南腔……。奈何强名曰北?”这说明,一方面北曲至万历年间已成绝响,另一方面杂剧在音律上已出现南北混合的现象。明代杂剧的蜕变,使得纯粹的杂剧北曲变而为由南曲写成的或者是南北合套南杂剧。这时候的杂剧在形式上也逐渐摆脱元杂剧的规范束缚,折数可多至五折以上,也可以只有一折。有的剧虽然保留四折形式,实际上却是分写四个故事。这一形式变革,促进大量短剧出现。此类短剧,多数不太讲究戏剧冲突,不宜剧场搬演,而成为一种抒情小品。
杂剧其他作品
这时期比较著名的作品有:杨慎的《太和记》(一说许潮作),李开先的《园林午梦》,汪道昆的《五湖游》、《远山戏》、《洛水悲》,徐渭的《四声猿》,梁辰鱼的《红线女》、 《红绡》,王衡的《郁轮袍》、 《真傀儡》,许潮的《兰亭会》、《赤壁游》,徐复祚的《一文钱》,陈与郊的《昭君出塞》、《文姬入塞》,叶宪祖的《骂座记》等。徐渭的《四声猿》包括《狂鼓吏》、《玉禅师》和《雌木兰》、《女状元》四个短剧,除《玉禅师》外,其他三个作品都洋溢着狂傲的反抗精神。明人对它们评价有分歧,王骥德以徐渭的学生身份称赞《四声猿》是“天地间一种奇绝文字”,沈德符却说,“……然以词家三尺律之,犹河、汉也”。这两种批评都有过分处。徐复祚是江苏常熟人,著有传奇三种,他的《一文钱》杂剧共六折,刻画守财奴卢至的悭吝性格相当深刻。王衡是江苏太仓人,共写杂剧五种,其中《真傀儡》一剧写杜衍致仕之后,观傀儡戏于市井间,受人凌辱而无忤,后来被宣召,竟假傀儡衣冠受命,描绘世态,讽刺朝廷,入木三分。
关于明杂剧的统计,傅惜华明代杂剧全目》著录523种,其中有姓名可考者349种,无名氏作品174种。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2-24 15:11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