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忠祠是我国古代为纪念
卫国战争中阵亡的将士而建的庙宇或祠堂,以昭示忠良将士之意而起名。
阁下有瓷观音
像高尺余,宝冠绿帔,手捧一梵字轮,系神宗时景德镇瓷窑所贡献,为旧京八宝之一,谓之
窑变观音,梁间曾悬《胜果妙因图》1轴。
现寺中仍保存成化二年(1466)御制碑,和乾隆二十一年(1756)御制重修报国寺
诗碑。当年登上毗卢阁,可览京城风景,此寺规模宏大,为南城最大庙宇。
思想家
顾炎武在京时,曾住寺院西院,道光二十二年(1843年)改建西院为
顾亭林祠。清末改为祭奠清朝忠魂的昭忠祠。
庚子事变中被毁。庚子事变后,
东交民巷沦为洋人租界,是使馆区,昭忠祠不可能在原址重修,于是末代名臣
湖广总督张之洞建议,注资修缮被炮火焚毁的广安门内的报国寺,改名昭忠祠,赋予祭奠清朝忠魂,慰藉英烈之功用。
那时国库空虚,财力匮乏,
内务府户部拨银二万两远不够用,便由张之洞、鹿传霖、
袁世凯、荣禄之子良揆等群臣募捐集资十六万两白银为工程款,光绪三十四年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