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迈山
中国云南省的西南边陲的山
景迈山,是位于中国云南省的西南边陲的山,在普洱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乡境内。东邻西双版纳勐海县,西邻缅甸,是西双版纳普洱缅甸的交界处。
地理概况
景迈山位于中国云南省的西南边陲,东邻西双版纳勐海县,西邻缅甸,是西双版纳普洱缅甸的交界处。距离村委会0.00公里,距离镇20.00公里,海拔1500.00米,年降水量1800.00毫米,适宜种植水稻等农作物。有耕地5437.50亩,其中人均耕地2.00亩;有林地58595.40亩。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有农户721户,有乡村人口3008人,其中农业人口3008人,劳动力1751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617人。2011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510.9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26.00元。 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历史人文
美丽传说
根据景迈村糯干村民波岩虎的两本傣文资料记载并经考证,据说,在很久以前,在勐卯豪法一带居住着一支庞大的傣族部落,那时的部落非常落后,人们以游猎和采摘野果野菜为生。随着部落的人越来越多,食物渐渐缺乏,这时部落王子召糯腊(傣名),带着一部分人去重新寻找新的家园,佛历四三九年(公元前106年)召糥腊开始南下迁徙,他们沿着澜沧江顺流而下,一路跋山涉水,越过高山来到了临沧,当时这里还没有人居住,看到澜沧江流域美丽的自然风光,有一部分人便在这里定居了下来,而召糥腊带着大部分人继续沿着澜沧江南下,不久便来到澜沧江以西,便是澜沧县境内,他带着大家建村立寨,在这里安顿了下来了,当时澜沧江还没有名字,召糥腊看到这里野象成群,便给澜沧江取了名字“郎章江”(“郎章”为傣语,“郎”:百万;“章”:大象),后来人们根据它的谐音将“郎章”书写成“澜沧”。有一天,召糥腊带着猎手在山上狩猎,突然,发现一只金马鹿悠闲的吃草,召糥腊和猎手毫不犹豫的追了过去,可是怎么也追赶不上它,人快马鹿快,人慢马鹿慢,渴了喝几口山泉,饿了吃几颗野果,不知道追了多少天,后来追到了景迈山,马鹿便消失不见了,召糥腊看到这里是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地势平缓,土地肥沃,山下是茫茫的云海,山上则是风和日丽,山川锦绣,到处盛开着美丽的鲜花,环境十分优美,召糥腊决定回去带着妻子和部落人一起来这个定居下来,后来,景迈傣族村民说他们的祖先迁徙到景迈山是由一只金马鹿带路来的。(景迈为傣语,景:城;迈:新)。
古老村庄
景迈村系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镇辖的一个村委会,地处北纬22°12′05.8″,东经100°02′02.5″。这里的村民世袭居住在景迈山上,全村总面积为66.9平方公里,辖8个自然村,其中有5个傣族村,哈尼族佤族和汉族各1个,有村民692户、2840多人,其中傣族581户、2490人,哈尼族45户、160人,佤族22户、81人,汉族44户、100人。距离澜沧县城60公里,普洱市府230公里,西双版纳州135公里。从国道214线即惠民乡政府驻地往南,沿着蜿蜒盘山公路走18公里便到了风景如画的景迈。村内8个自然寨弹石公路相连。
茶山资源
公元2003年8月,中国科学院“澜沧景迈千年万亩古茶园保护与开发利用”项目研究提出:景迈千年万亩古茶园集生物宝库、文化宝库、金山银库、生态和人文旅游宝库及艺术宝库于一身,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景观价值、文化价值和生产应用价值,将可以成为世界茶叶的发祥地,是重要的自然和人文遗产,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年代最久远、面积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是世界茶文化的根和源,也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历史见证。
公元2007年,景迈千年万亩古茶园以其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和显著的保护利用民间文化遗产成效,被命名为首批“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
日本茶叶专家松下智和八木洋行先生称景迈山为“人类茶文化史上的奇迹”“世界茶文化历史自然博物馆”。
景迈山是中国六大茶山之一,其千年古茶的面积堪称茶山之最。
在景迈村有一些手工茶叶工厂,其中“景藤茶厂”,厂长岩三永,也是这个村子的村书记,利用自己的经济眼光和祖宗留下的万亩古茶资源,带领全村人制作和加工普洱茶,并且在本地区成立了景迈普洱茶合作社,注册商标是“景藤腊告”(为傣语,意为千年古茶)。
古茶园
景迈山茶属澜沧县境内的惠民乡景迈、芒景2个村民委员会辖区范围内,位于东经99°59′14″--100°03′55″,北纬22°08′14″--22°13′32″,距县城70余公里,坐落在景迈、芒景万亩古茶园内的村寨有糯岗、景迈、勐本、芒埂、上芒景、下芒洪、翁洼、翁基、老酒房等10个自然村。茶园面积16173亩,整个地形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1662米,最低海拔1100米,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干湿季节分明,年平均气温18℃,年降雨量1800毫米,古茶园土壤属于赤红壤,古茶园内的植物群落属于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植物,其中思茅木姜子红椿为国家二级保护的珍稀树种。动物有哺乳类鸟类两栖类爬行类等。据芒景缅寺木塔石碑傣文记载,景迈、芒景古茶园的茶树种植于傣历57年。古茶园的茶树在天然林下种植,是最为古老的种植方式。古茶园的茶叶很早就用马帮驮到普洱进行交易,作为普洱茶原料之一,自元代起销往缅甸泰国东南亚国家。据有关专家调查,景迈、芒景古茶园的茶树,大部分树冠挺拔,枝叶茂密,许多古茶树历史博物馆
景迈古茶山位于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乡境内。据考证,这里种茶有近2000年的历史。古茶山由景迈、芒景、芒洪等9个布朗族傣族哈尼族村寨组成。整个古茶园占地面积2.8万亩,实有茶树采摘面积1.2万亩。芒景、景迈古茶山是人与自然融合的最佳典范,也是普洱茶的原生地。
景迈古茶园,是一个历史与现实粘连得很紧的地方。干百年来,不管山里发生过什么,自栽下第一株茶苗起,就注定这里是圣地灵,这里是诞生文明的地方。
布朗族传说中,布朗祖先叭岩冷种植茶园,并给后代留下遗训:留下金银财宝终有用完之时,留下牛马牲畜也终有死亡时候,唯有留下茶种方可让子孙后代取之不竭,用之不尽。据考证澜沧江流域是茶的起源地,而布朗族的祖先濮人是最早利用野生古茶和最早栽培、驯化古茶树的民族。叭岩冷也就成为有名姓可考的最早的茶人,成为茶祖。相传西双版纳的傣族土司曾把第七个公主嫁给叭岩冷。景迈山芒景村有供奉茶祖叭岩冷的庙宇和七公主亭。
景迈山古茶园占地2.8万亩,实际采摘面积10003亩。主要分布在芒景、景迈两个村民委员会,芒景主要是布朗族,景迈主要是傣族。现存最大的茶树一株高4.3米,基部干径0.5米,另一株高5.6米,基部干径0.4米。茶园茶树以干径10-30厘米的百年以上老树为主。茶树上寄生有多种寄生植物,其中有一种称为“螃蟹脚”的,由于人为过度炒作其保健功效而几乎遭受了灭顶之灾。1950年景迈山布朗族头人之一的苏里亚(布朗名岩洒)参加了云南省少数民族代表团到北京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一周年纪念活动,并将景迈茶精制成的“小雀嘴尖茶”亲手送给了毛主席。2001年在上海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论坛大会上,江泽民主席送给各国首脑的礼品中就有景迈茶。
2023年9月17日,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景迈茶
1、树龄古老,古茶园的茶树主要以百年的茶树为主。整个古茶园占地面积2.8万亩,实有茶树采摘面积1.2万亩。是普洱茶的原生地。
2、生态环境好,茶树没经过人为矮化。而且,同山上原生古树混生在一起,这种混生正是景迈茶香气独特而强烈的源泉之一。由于这些茶树树龄甚高,所以在外形上都显得历尽沧桑、饱含风霜。茶树的枝干上,长满了苔藓藤蔓、野生菌类和许多寄生兰花等附生物,还有一种形状类似螃蟹的寄生物——螃蟹脚
3、香气突显、山野之气强烈。由于与森林混生,具有强烈的山野气韵,是乔木古树茶中山野气韵最明显的古茶之一。而且,还具有特别的、浓郁的、持久的花香。兰花香,是景迈独有的香。
4、甜味明显而持久。景迈的的甜,是直接的快速来,同时又是持久的。
5、苦弱涩显,景迈茶属涩底茶,苦味有但不不强,是涩味较为明显。
6、条索紧结,较细且黑亮。景迈制茶有充分捻揉的的传统,条索较紧结黑细。同时,长于山野中有古树避光,且生长周期长,因此色泽黑亮。
7、耐冲泡,一般可以到20泡。
8、兰花香储存得当,香气越存越显。
所获荣誉
2021年11月,国家地理公布“2022世界最佳旅游胜地”,中国景迈山上榜。
2023年10月,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项目在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通过审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8 15:39
目录
概述
地理概况
历史人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