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城历史上称作
龙城、
柳城,始建于公元341年,是中国古代两晋
十六国时期
前燕、
后燕、
北燕(统称“
三燕”)的都城。唐朝时是东北的军事重镇
营州所在地。辽朝时是中京道
兴中府治所。元朝设
兴中州。明朝
永乐初年被废弃。清朝初年在旧址重建城铺,名“
三座塔”,乾隆年间因设置
朝阳县而得今名朝阳城,清朝末年成为
朝阳府治所。
历史沿革
十六国时期,
前燕慕容皝在
柳城之北修筑
龙城,并定都于此。龙城成为朝阳城建城之始。前燕灭亡后,
后燕、
北燕相继建都龙城,朝阳城因而有
三燕古都之称。此外,在十六国政权更迭期间,朝阳城曾一度作为
昌黎郡的治所。
北魏至
隋代,朝阳城为
营州州治所在地。期间,北魏
冯太后曾于龙城
和龙宫废墟修建“
思燕佛图”木塔。
隋文帝时又颁赐佛
舍利,于“思燕佛图”故址处建塔安葬,也就是后世的
朝阳北塔。
唐代,朝阳城内设
营州总管府,后设
都督府,成为唐朝控制东北地区的前沿重镇。围绕着朝阳城,发生过多起战争,其中就包括“
营州之乱”。唐代的朝阳城,曾走出过多位重要人物,包括发起
安史之乱的
安禄山、平定
安史之乱的
李光弼、建立
渤海国的
大祚荣等。
辽代,朝阳城为
霸州彰武军所在地,设有
五州制置使司,重熙十年升为
兴中府,是辽国重镇,掌管着辽国
中京道腹地经济较为繁荣的区域。
金代,沿袭辽代,朝阳城仍为
兴中府治所,管辖范围扩大至
兴城一带。
元代,因战乱和灾害,当时朝阳地区人口减少,兴中府建制被撤销,降为
兴中州。
明代,
洪武年间,朝阳城内驻防有
营州后屯卫。
永乐初年,
营州卫内迁,朝阳城进入荒废期,后成为蒙古
兀良哈部的牧场。自此到清初,朝阳城经历了二百余年的历史断层。
清代,
康熙年间,一度荒废朝阳城陆续迁来新移民,此时城内仍存古塔三座,朝阳城也因而得名“
三座塔”城。康熙至乾隆年间,东塔因年久失修倒塌。为了避免“
三座塔”的“
风水”失衡,于是在东塔塔基旁修建“
关帝庙”,以此镇住城东的“风水”。乾隆四十三年,三座塔厅划归
承德府,改厅设县,因
凤凰山位于城东,故引用“
凤鸣朝阳”的典故,取名
朝阳县。自此
三燕龙城、隋唐
营州城、辽金
兴中府城,最终因作为朝阳县的县城,而得今名朝阳城。光绪末年,朝阳城又升级成为
朝阳府的治所,城内设有衙署、
文庙、
关帝庙、
城隍庙、中学堂等公共建筑。
考古发现
三燕
龙城宫城南门遗址(
和龙宫弘光门遗迹)位于朝阳市老城区的南北轴线上,门址有三个门道。按中国古代的等级制度规定,只有都城的城门才允许开设
三门道。同时根据其位置确定,这段城门是
前燕慕容皝始建
龙城时建筑的宫城(
和龙宫)南门(
弘光门)。
考古还发掘出多组隋唐时期的建筑和大型辽金时期建筑遗址、辽代以前的城市排水系统及大量陶器、
瓷器、铁器等,城门两侧有向东西延伸的城墙,依稀可以感受“龙城”当年的繁华和先进的城市系统。经考古队对城门遗址及现场发掘的其他文物考证,门址在北魏、唐、辽代时期都经过改扩建。
从2003年开始,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集中对朝阳北大街西侧进行了勘探和发掘,除了这段城门遗址外,还发现1000多年前的建筑、道路、水渠、水井等重要遗迹,出土陶器、瓷器、骨器、石佛造像、藏佛舍利石宫等遗物1000余件。在出土的文物中,还有一些如骨梳、石围棋、网坠、铜剪、各种人头像等反映当时社会文化生活文物。
2005年,朝阳城内陆续发现
龙城北门遗址、
龙城东门遗址,以及龙城宫城东北角、东南角等遗址。考古成果表明,古城呈长方形,有东西南北四门,北墙长度为860米,西墙长1320米,东墙长1340米,南墙长460米,呈现出北宽南窄的形态,南北轴线长度为1290米。宫城
和龙宫位于北部,与外城共用北墙。
2019年10月,朝阳城内发现的
三燕龙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献记载
民国十九年《朝阳县志·卷四·疆域》之“城垣”条载:
县治虽即
龙城故址,然其古城已圮废无存,惟东北及西北两隅仅有基址可考。乾隆三十九年置
三座塔厅以及四十三年改县,但管官署未建城垣。
越八十余年,咸丰十一年二月,被土寇李蜂奎袭破县治据之为乱。虽不弥月而克复,而城厢商民受害甚巨。同治元年,知县穆特布惩前毖后,为亡羊补牢之计,议筑土城并建城门以备防守。绅富商民踊跃乐从,乃将县治周围人家不相连续之处均筑土垣以堵之,作土城型模。
凡建正门四,东曰长乐;西曰聚德;南曰阜财;北曰太平。东西二门相距里余,南北二门相距三里许。便门七,东南隅一;东北隅一;西北隅二;西南隅二。
后至光绪二十六年,知县董文诰又督率商民重修,仍以土筑之。
清乾隆三十八年《
塔子沟纪略》对三座塔城(朝阳城前身)的记载:
三座塔在土默特贝子旗境内,即契丹
柳城兴中府。左披
凤凰山,右披狼山,前履
大凌河,纡迥相向,自西南而趋于东北,山环水绕于平原之中。
筑土为城,高六丈,东长八百六十丈,西长八百三十五丈,南亘四百十一丈,北亘五百十丈,计地十四里。因雨冲水刷参差不整。其塔则自契丹太平九年柳城人梁氏二僧所建,东塔倒坏仅存其基,南塔北塔尚存。其形势,则商民八十余家在南塔之北北塔之南群聚一隅,而新设部员
巡检衙署皆建其地。今时寄寓耕种贸易者更倍于前矣。
本朝初年三座塔城内荆榛满地,狼虎群游,自喇嘛绰尔济卜地建寺于城内,于是渐有人烟。彼时三塔具在,遂呼为三座塔云。初不知其为兴中府城也,迨后种地民人于东塔前掘得石牌一块,两面具有碑文,前系辽而后系元,首载兴中名目并有
柳城人之语,因以知今之三座塔即古之柳城
兴中府也。
历史遗迹
朝阳城自建城以来已历经1600余年,老城区主要街道格局大致未变,这是非常难得的发现。因城市建设改造,老城区已遭到较为严重的破坏。
老城区范围内保存到现代的古建筑和遗址,截止到2020年,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处,分别是:
朝阳北塔、
朝阳南塔、
佑顺寺、
三燕龙城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
关帝庙。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
宝公馆、
城隍庙。此外,原大什字路口西北侧旧有一座清代
乐善好施坊,后被迁移至朝阳城北郊狼山
三学寺内。
老城区范围外,近郊区的古建筑和遗址,截止到2020年,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处,分别是:
云接寺塔(东郊凤凰山)、
袁台子墓(南郊
柳城街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
柳城遗址(南郊柳城街道)、
大宝塔(东郊凤凰山)、
龙腾苑遗址(北郊
慕容村)、
三学寺碑(北郊狼山)等等。
旅游信息
朝阳城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北大街老城区一带,以
朝阳北塔为古城中心。朝阳北塔塔基下是
三燕(
前燕、
后燕、
北燕)时期皇宫——“
和龙宫”宫殿基址。朝阳城自前燕
慕容皝建城以来,先后作为三燕
龙城、北魏
营州昌黎郡、隋朝
柳城郡、唐朝
营州柳城、辽朝
霸州、金朝
兴中府、元朝
兴中州、明朝
营州后屯卫、清代
三座塔厅、民国
朝阳县。城址历代沿用,中心区域大致未变。故选取
朝阳北塔作为朝阳城坐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