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震亨(1281~1358年),男,字彦修,
元代著名医学家,
婺州义乌(今
浙江义乌)人,因其故居有条美丽的小溪,名“丹溪”,学者遂尊之为“丹溪翁”或“丹溪先生”。
人物生平
从儒转医
因他出生的赤岸镇有一条溪流名叫丹溪,所以学者多尊称朱震亨为“丹溪翁”或“丹溪先生” 。 朱震亨自幼聪明,年长者对他都很器重,但他年稍长后却弃而不学,变得崇尚侠气,争强好胜,若乡中望族仗势欺侮,“必风怒电激求直于有司,上下摇
手相戒,莫或轻犯”。他36岁时,闻有
朱熹四传弟子
许谦居于
东阳八华山中,“学者翕然从之,寻开门讲学,远而幽、冀、齐、鲁,近而荆、扬、吴、越,皆不惮百舍来受业。及门之士,著录者千余人”。不禁叹道:“丈夫所学,不务闻道,而唯侠是尚,不亦惑乎?”于是抠衣往事,就学于许公门下。听其所讲“天命人心之秘,内圣外王之微”,方悔恨昔日之“沉冥颠沛”,不由汗如雨下。自此茅塞顿开,日有所悟。如此数年之后,学业渐成,一日地方官设宴招待应举之士,朱震亨应试书经,但偶遇
算命先生,先后两卦均言不利。朱震亨竟以为天命,遂绝仕进之念,以为“苟推一家之政,以达于乡党州闾,宁非仕乎?”于是乃就祖宗所建“适意亭”遗址上,造祠堂若干间,于其中“考诸子家礼而损益其仪文”。又在
祠堂之南复建“适意亭”,使同族子弟就学其中。
常为百姓
朱震亨常
为百姓挺身向前,凡遇“苛敛
之至,先生即以身前,辞气恳款,上官多听,为之损裁”。此外,他还积极组织大家一起兴修水利,为民谋福。当地有个“
蜀墅塘,周围凡三千六
百步”,能灌溉农田六千多亩,但因堤坏水竭,屡致
旱灾。在朱震亨的带领下,大家协力修筑堤防,并开凿了三条渠道,根据水量而舒洩之,使百姓均得受益。
从医原因
导致朱震亨从儒转医,有几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他素怀惠民之心,“吾既穷而在下,泽不能致运。其可远者,非医将安务乎?”另一方面,在他30多岁时,母亲有疾,诸医束手,亦使其有志于医。遂取古代经典医籍细细观之,三年而有所得。又过了两载,竟然自己处方抓药,治愈了老母的旧疾。又因其师许谦本不以名利为务,教授学生“随其
材分”而定,“咸有所得” 。又说:“吾卧病久,非精于医者不能以起之。子聪明异常人,其肯游艺于医乎?”此言正中朱震亨下怀,于是尽焚以往所习举子业,一心致力于医。
昼夜研习
当时盛行
陈师文、
裴宗元在宋大观年间制定的《
和剂局方》(共297方)。朱氏昼夜研习,知其不足所在,但乡间无良师可从,于是治装出游,访求名师,“但闻某处有某治医,便往拜而问之”。他渡过浙江,走吴中、出
宛陵、抵
南徐、达建业。后又到定城,始得
刘完素的《原病式》和
李东垣方稿。但始终未遇到理想的老师。直到泰定二年(1325年),才在武林听说有名
罗知悌者,为“
宋理宗朝寺人,业精于医,得尽刘完素之再传,而旁通
张从正、
李杲二家之说”,但性格狭隘,自恃医技高明,很难接近。朱震亨几次往返登门拜谒,均未得亲见,趑趄三月之余。但他心诚意真,求之愈甚,每日拱手立于门前,置风雨于不顾。有人对罗先生祥加介绍朱震亨的为人与名声后,始获相见。谁知却
一见如故。罗知悌对朱震亨说:学医之要,必本于《
素问》《
难经》,而
湿热相火为病最多,人罕有知其秘者。兼之长沙之书,祥于外感;东垣之书,重在内伤,必两
尽之,治疾方无所憾。区区陈、裴之学,泥之必杀人。闻此,朱氏向日之疑尽皆冰释。罗先生时已年过古稀,卧于床上,并不亲自诊视,只是让弟子察脉观色,但听回禀便处方药。随其学习一年之余后,朱震亨医技大进,尽得诸家学说之妙旨。回到家乡,乡间诸医“始皆大惊”,不知他在外边学了多大本事,但看其处方用药,又嘲笑不已,以为不伦不类。但朱震亨正是用这种被众医斥之为离经叛道的方法治愈了
许谦的痼疾。四方求治者、求学者盈门不绝。朱震亨总是
有求必应,不避风雨,致使贴身仆人均难受其苦,怨声不绝。
整理心得
朱震亨晚年整理自己的行医经验与心得,写成许多著作。临终前没有其他嘱咐,只将随他学医的侄儿叫到面前诲之曰:“医学亦难矣,汝谨识之。”言讫,端坐而逝。
朱震亨通过多年
临床实践,朱氏自创新说,自成一家之言,创立了有名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及“
相火论”学说,并于
杂病提出了以气、血、痰、郁的辨证治疗方法,于医学理论的发挥及杂病的治疗作出了贡献,被誉为“
金元四大家”之一。著有《
格致余论》《
局方发挥》《
金匮钩玄》《
本草衍义补遗》等。此外,流传有关丹溪之书亦很多,其中以《
丹溪心法》《丹溪心法附余》最有
代表性,但均非丹溪本人所著,系后人将朱氏
临床经验整理而成。
后人敬仰
朱震亨的坟墓在赤岸镇东行四公里的
东朱村,面对八面青山。其坟曾几经修葺,香火不绝,表达了后人的深切怀念。
主要著作
《格致余论》
《
格致余论》是朱震亨
医学论文集,全书1卷,共收
医论42篇,涉及内容相当广泛,篇次排列没有规律,颇有随笔
杂记之韵味,若不拘原书篇序而按所论内容分类,则大致有:论苏生者,有“饮食
色欲箴”、“养老论”等;论生理病理者,有“受胎论”、“阳有余阴不足论”等,论诊断者,有“涩脉论”、“治病先观形色然后察脉问证论”等;论治则者,有“治病必求其本论”、“大病不守禁忌论”等;论具体病证者,有“
痛风论”、“疟论”等;论具体方药者,有“
脾约丸论”、“石膏论”等。另外,还有其他杂论数篇。
在人体生理方面,朱震亨重视阴血,认为阴精难成而易亏,提出著名的“阳有余阴不足论”;在病因
病机方面,朱震亨重视
湿热,
相火,特撰“
相火论”,指出正常相火虽为人身动气,但若因物欲妄动,则可成为
贼邪;在治疗上,朱震亨注重滋阴、养血、清热,互对滥用温补和盲目攻邪。
《
格致余论》撰写于1347年,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医话专著。
朱震亨是浙江
金华(今金华义乌)人,因世居丹溪,故人称丹溪翁或朱震亨。朱震亨为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之一。他自幼研读理学,因母病,三十岁时开始攻读
医经。后从当时名医罗知梯学医,学术上受
刘完素、
李杲等影响。由于他刻苦研究,数年之间医名闻于四方。朱震亨一生著述甚多,如有《
局方发挥》《证因脉治》《
格致余论》《
丹溪心法》等。
⑴ 论养生:
有“饮食色欲箴”、“养老论”、“慈幼论”、“醇酒宜冷饮论”、“茹淡论”、“房中补益论”等;
⑵ 论生理病理:
有“受胎论”、“阳有余阴不足论”、“夏月伏阴在内论”、“
相火论”等;
⑶ 论诊断:
有“涩脉论”、“治病先观形色然后察脉问证论”、“
人迎气口论”、“脉大必病进论”、“左大顺男右大顺女论”、“虚病痰病有似邪祟论”等;
⑷ 论治则者:
有“治病必求其本论”、“大病不守禁忌论”、“病邪虽实胃气伤者勿使攻击论”、“春宣论”、“张子和攻击注论”等;
⑸ 论具体病证:
有“痛风论”、“疟论”、“鼓胀论”、“
疝气论”、“呃逆论”、“
痘疹陈氏方论”、“胎自堕论”、“
难产论”、“难产胞损淋沥论”、“胎妇
转胞病论”、“乳硬论”、“经水或紫或黑论”,
另外,还有其他杂论数篇。
金元时代,《局方》盛行,世人多以成方应病,不重辨证治疗。《
格致余论》实为补偏救弊之作。书中所论,重视患者
个体差异,强调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篇篇体现出辨证论治精神。
在人体生理方面,朱氏重视阴血,认为阴精难成而易亏,提出著名的 “ 阳有余阴不足论 ” ;
在病因病机方面,朱氏重视
湿热、
相火,特撰 “ 相火论 ” ,指出正常相火虽为人身动气,但若因物欲妄动,则可成为贼邪;
在治疗上,朱氏注重滋阴、养血、清热,反对滥用温补和盲目攻邪。
《
格致余论》最后说:“阴易乏,阳易亢,攻击宜详审,正气须保护,以《局方》为戒哉!”这一
结束语,正突出了本书主旨。
《局方发挥》
《局方发挥》 1卷,元·朱震亨撰。
《局方》是宋代官修《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简称。该书作为官方药局的制剂手册影响很大,以致 “官府守之以为法,医门传之以为业,病者持之以立命,世人习之以成俗。” 《局方发挥》
朱氏认为《局方》盛行,流弊很大,《局方发挥》实则是他对《局方》存在的偏颇进行贬斥和评价的著作。
《局方发挥》不分篇卷,一气呵成,没有明显层次。开始先发议论,然后以设问形式提出质疑,继之予以解答,如此答问31次,涉及内容相当繁杂,对
伤寒及内科、妇科杂病都有论述,生理、病因、
病机、辨证、方药均有所及。
其中心思想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强调
辨证论治,一是反对滥用温燥,这是朱氏的重要学术特点。
朱氏认为,患者的年龄、体质、病程久暂、标本先后、发病时令、所处方域等因素各不相同,因此即使同患一种疾病,也应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处以不同方药。如果不经辨证,即以前人已效之方,应今人无限之病,则无异于
刻舟求剑,
按图索骥,难以获效。而《局方》载有许多通治某病方剂,如“
润体丸”等36方,都说“治诸风”、“治一切风”;“
安息香丸”、“
丁香丸”等方都说“治一切气”等等,朱氏对这种“一方通治”的记述大加驳斥,认为不合经意,不能去病。
出版图书
人物影响
主要观点
朱氏言火,从哲学以阐发
医理,其应用于人,则人身之动,均为火之所为,并非仅指温热而言。
朱丹溪的这番议论,强调了正常人体亦有火的存在,而这存在于人体之火是通过生命的各种
活动表现出来的,故其归纳为“凡动属皆火”,实则朱氏所言之火在人体是指阳气而已。但存在于人身之火,朱氏又分为
君火与
相火。所谓君火,朱氏认为是属于五形中之火,其是有形之体与无形之气的相互
化生而成,在人体则归于有形之体中,故心脏在五行属火,称其阳气为君火。而相火是由虚无而生,这里的虚无是指来源于先天之无。以人体来说,则是产生人体形气之本源,其在人体之中的存在是藏而不外露,只能通过人的
生命活动而表现出来,其不同于隶属五行的心火,故称之为相火。朱氏的
相火含义,是说明相火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本源,是人身生生不息的机能活动。也正因为如此,故人身相火就十分重要,既不宜衰,又不宜妄动。
朱氏运用
天人相应的理论,通过分析天地、日月、阴阳的状况,认为人身之阴阳在正常情况下,人身之阴常不足而阳常有余。因此,人身的阴精应当时时虑其不足,不能任意耗伤。若要防止阴精耗伤,就要防止
相火妄动。朱氏一再强调房事不宜太过。心神要保持安宁,不为外物所感。饮食不宜肥甘太过,以防生痰
化火,生湿化热,而使人身之
湿热过重而耗
伤阴精。总之,朱氏从病理角度强调了内伤饮食、
七情、房事等诸种产生
杂病的原因,均可使相火妄动而阴精耗伤,更会使人体阳有余阴不足的偏盛偏衰之象加重,从而产生各种内伤疾病。
朱丹溪治疗火热病,从
虚火和
实火分别对待。提出实火可泻的原则,或用
黄连解毒汤,或用大黄、芒稍、冰水之类正治。对于火盛而
体虚之人,又认为不可骤用凉药,应用从治或
反佐之法,兼用生姜之类以温散。对于
火邪内郁不得宣散泄越之证,可以采用发散方法治疗。至于虚火,属阴虚火动者,宜
滋阴降火,可用
四物汤加黄柏、
知母之类,另外朱氏还创立了
大补阴丸(生
地黄、
龟板、知母、黄柏、
猪脊髓)以泻火
补阴。若属
虚火上炎,虚阳浮越者,朱氏又提出用附子末口津调涂
涌泉穴以
引火归元。对于
气虚而阴火盛者,可采用东垣之法益气升阳泻火,选用人参、白术、生
甘草之类。
朱丹溪认为,郁是很多疾病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朱氏将人身之
郁证分为六种,即
气郁、
血郁、
湿郁、
痰郁、火郁、
食郁。其中,又以气郁最为关键。朱氏创立了
越鞠丸以统治
六郁,方中用香附治气,
川芎治血,栀子清火,苍术治
痰湿,神曲治食,而其中香附又为主要者。对于
痰证的治疗,
朱丹溪提出“治痰法,实脾土,燥
脾湿是治其本”,“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的基本法则,并针对痰的不同性质,病证的不同部位,结合体质的盛衰,加减化裁。如
湿痰者加用苍白术,
热痰者加用青黛、黄连、黄芩,
食积成痰者加用神曲、
麦芽、
山楂,
风痰者加用南星、
白附子、
僵蚕;老痰者加用海石、半夏、
瓜蒌、香附等。
主要影响
朱丹溪提出了“
相火论”,“阳有余阴不足论”及火热证、杂病的证治经验,对明、清医学的发展有很深刻的影响。后世医家在养阴、治火、治痰、
解郁等方面的成就,与丹溪的启发是分不开的。明代诸医家,如赵震道、赵以德、
王履、
戴原礼(即
戴思恭)诸人,均师承其学。另有虞搏、
王纶、
汪机、
徐彦纯等亦接受其学术思想,甚至远传海外,为日本医学家所推崇。由于此,丹溪所创之学说被发展成一个
学术流派——丹溪学派,朱丹溪则成为这个学派的倡导者。
朱震亨
节欲为核心的房中补益思想是医理与儒理的结合产物,与
宋明理学的禁欲倾向是一致的。对当时及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