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痔散为中医外用
成药。一般由砒、矾、乌梅三味制成。首见于清云川道人《
绛囊撮要》。功能为腐蚀
痔核,适用于内外
痔疮流脓淌水,缠绵不愈等症。供外敷用。有严重心、肝、
肾病者
忌用。
背景介绍
枯痔疗法是在
外敷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追溯起来早在唐代已有萌芽。《外治秘药》的记载,可以说是最早使用
水银、
白矾作为枯痔的药物。
南宋《
魏氏家藏方》首先记载了枯痔疗法的使用过程。《
外科正宗》指出:“诸痔欲断其根,必须
枯药”。它将枯痔散直接涂敷于痔核表面。明代
陈实功对枯痔疗法进一步改进,制成疗效高的“
三品一条枪”和“枯痔散”,同时对
枯痔药的制法、砒中毒的防治也有详尽的说明,受到后世的推崇。清代
张璐对枯痔散的制作、使用和注意事项也有论述,这些对后世医家产生了
重大影响。
定义
中医所谓的枯痔概念,是通过
药物作用使痔核脱水、干枯、坏死。这与西医的痔坏死疗法:如
冷冻疗法、注射坏死疗法等有相似之处。枯痔散为
掺药的一种,很早即用于治疗痔疮,具有独特的功效。
制作工艺
自南宋以来,用枯痔散治疗痔疮多由民间专科医生掌握,一般都是家传,配方往往保密。
枯痔散常用配方
《
张氏医通》:砒霜30g,白矾60g,轻粉12g,蟾酥6g,天灵盖一块;
丁氏方:信石、明矾、明雄黄。
从这些配方可以看出,枯痔散的主要药物是“砒”和“明矾”,而起、其他药物,如轻粉、朱砂、乌梅肉等只是作为“
佐药”和“使药”。砒霜,即
三氧化二砷,又名白砒、信石,由砒石炼制升华而得。足够或医学将砒用于治疗痔疮是取其“
大毒去腐”、“化腐干枯”的药性。
明矾,即
硫酸钾铝,,有名白矾、白君,脱水后叫枯矾,有
矾石提炼而成。祖国医学吧明矾作为药物来治病,是取其“性味酸寒,涩二无毒”的药性,中医认为“酸可收敛,涩可固脱”,适合治疗痔疾。
枯痔散配方
(1)一号枯痔散
组成:
明矾6000g,
白信石300g,明
雄黄360g。
制法:先将明矾融化,而后加入信石、雄黄熬成泥状,冷却后研粉。
功用:枯痔化腐。
主治:Ⅲ期内痔、嵌顿性内痔。
(2)二号枯痔散
组成:明矾6000g,白信石120g,雄黄360g。
制法:同一号枯痔散
用法:同一号枯痔散
功用:枯痔化腐,但作用较一号枯痔散为弱。
主治:Ⅲ期内痔、嵌顿性内痔(体质较弱者)。
枯痔散中有含有砒、铝、汞、硫等多种化学物,这些药物腐蚀性大,有较强的收敛
杀菌作用。以糊状剂外用,仅使内痔发生缓慢渐进干性坏死,药物腐蚀组织的范围仅在接触的局部,不易向周围健康组织扩散;又由于被腐蚀组织的痔组织出现硬壳状痂皮,当痂皮脱落时,组织以修复,顾治疗不易出现感染和出血的
合并症。
病症
适应症
主要是脱出的Ⅱ、Ⅲ期
内痔,包括内痔较窄坏死、巨大型Ⅲ期内痔、Ⅲ期内痔合并有直肠黏膜脱垂。
禁忌症
严重
心血管疾病,肝、肾疾病;
急性传染病,
活动性肺结核;结直肠
急性炎症、腹泻、
痢疾;出血体质患者及孕妇忌用。
操作方法
治疗时患者取
侧卧位,先将内痔、拖出于肛门外,盐水棉球清洗脱出的痔核,用凡士林油膏双层棉纸条仅仅嵌塞在内痔上,再以纸条反熠包裹,外加纱布
棉垫固定。每日换药两次。痔核较小的,患者体质又较差的,可选用二号方,病嘱患者宜
多饮糖水和
绿豆汤,以减轻药物副作用。
敷药后痔核呈暗红色或者褐色,经过2~3次用药后,痔核呈炎性症状反应,痔体水肿,比原来大2/5~2/3,痔表面呈斑点性黑色坏死,质软,有大量的分泌物。经过4~6天后,痔核表面渐呈灰黑色,质地逐渐变硬。分泌物明显减少,即停止服用枯痔散,改用脱落膏。当坏死硬壳状痂皮脱落后,创面分泌物渗出逐渐减少,改用生肌换药,直至创面愈合为止,整个治疗过程大约需要2~3周。
注意事项
(1)服药要均匀,注意保护周围皮肤;
(2)保持
大便通畅,每日排便一次,便后
温水坐浴,并及时换药;
(3)治疗过程中宜卧床休息,勿使敷料移动脱落;
(4)脱落阶段,创面改用脱落膏和升肌散分离,不可硬人为剥离,以免引起出血;
(5)治疗过程中要严密观察病情。注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查血、
尿常规等,防止
砒中毒。如发现
发热、
食欲不振、
白细胞过低、
胸闷、
少尿等砒中毒现象,应采取抢救措施。
总体评价
缺点:
①砒中毒的可能;
③需要每日上药,且每次上药时间较长;
④上药不当,易损害周围正常组织或者痔核坏死脱落不完全。
由于以上缺点,故枯痔散疗法已经趋于被其他治疗方法所代替。但对于个别大型
内痔,尤其是已经发生嵌顿性较窄后来就诊的,使用枯痔散较为适用。
经江苏武警南京医院肛肠中心的“
兔耳涂敷枯痔散实验”表明:含砒枯痔散可是兔耳朵发生干枯性坏死,不含砒的枯痔散则无
表面作用。枯痔散中的砷易被黏膜吸收,一般认为砷与含硫基酶结合,影响酶的活性,从而严重干扰组织代谢。临床中发现,枯痔散治腐蚀到痔核基底部分,分界较清楚,这可能是因药物对不同组织有一定的
选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