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罗兹尼
俄罗斯联邦北高加索联邦区车臣共和国首府
格罗兹尼(Грозный)是俄罗斯联邦北高加索联邦区车臣共和国首府,格罗兹尼区的中心,坐落于捷列克河的支流孙扎河两岸,面积305平方公里,下属四个行政区,人口297137人(2018年),占整个共和国人口的22%,其中车臣人占95%。格罗兹尼是俄罗斯北高加索地区最大的城市之一,在俄语中译为“严厉的,可怕的”,而车臣语则称之为Соьлжа-Гlала,译为“孙扎城”。
地理位置
历史背景
高加索山区一直以来都是民族矛盾的多发地带,这里汇集了车臣阿布哈兹格鲁吉亚印古什奥塞梯达吉斯坦等多股势力。在反对拿破仑战争结束之后,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终于有精力把注意力从欧洲转向南方,于是开始着手经营高加索地区,因为这里集中了重要的战略资源。阿列克谢·叶尔莫洛夫将军被任命管理格鲁吉亚、阿斯特拉罕省和高加索省的事务。他放弃了在山区和森林里建立堡垒和哨所以加强对该地区控制的策略,而是采取焚毁村庄让居民全部迁到平原地区的方法,使得他们处于帝国军队的掌控之下。为了巩固从高加索通往格鲁吉亚一线的左翼力量,1818年6月,5000名俄罗斯帝国士兵花了四个月的时间在地势较低的孙扎河畔建起了一座要塞,因为当时这里被认为是北高加索最炎热同时也是各方矛盾的最为汇集的地方,所以这座要塞被取名为”可怕的要塞“(крепность Грозная),意图用伊凡雷帝的称号来震慑这一地区。要塞的构造非常坚固,整体是一个正六边形,四周围绕着宽20米的护城河,六个角上各有一个置有大炮的堡垒。格罗兹尼要塞在之后的数十年间一直对维护该地区的稳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也渐渐失去了原有的战略意义。1870年格罗尼兹建市,归属于捷列克省管辖。
1921年初北高加索丘陵和山地地区建立了两个新的俄罗斯族人占少数的苏维埃自治区——达吉斯坦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Дагестанская АССР)和山区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Горная АССР)。山区苏维埃分成7个民族区,格罗兹尼正是其中之一的车臣民族区的首府。1922年9月车臣民族区从山地苏维埃中分离出来成立了车臣民族自治区,格罗尼兹也成为了自治市
从1934年1月开始格罗兹尼成为了车臣-印古什自治区的首府。车臣-印古什自治区于1936年改建为车臣-印古什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Чечено-Ингушскую АССР)。
十九世纪末罗斯托夫至巴库的铁路建成后,随石油开发而迅速兴起。格罗兹尼石油区的中心。工业以石油采炼、化工及石油机械制造为主。两座炼油厂的原油年加工能力约1400万吨。有石油学院和石油天然气科研机构。有输油管道通里海西岸的马哈奇卡拉等地。
苏联解体后,杜达耶夫在格罗兹尼成立了车臣共和国。如今车臣共和国为俄罗斯联邦85个联邦主体之一。
既然“格罗兹尼”是“可怕”的意思,那么,这个车臣的首府早已注定将成为不稳定因素频发的地区。1818年才建立的格罗兹尼城,是按照作战要塞来设计的,城内堡垒密如蛛网,易守难攻。所以,这里爆发的两次巷战,堪称越战后最血腥的战役。 从1994年12月战争爆发到1996年12月俄军撤出车臣,俄军阵亡2837人、伤13270人、失踪337人、被俘432人;损失飞机5架,作战直升机8架,坦克、装甲输送车步兵战斗车装甲侦察车500余辆;车臣武装分子死亡15000人,受伤、被俘40000人。俄军最惨痛的失败是大规模军事行动未能达到目的,为以后连年的恐怖活动埋下祸根。
随着俄罗斯车臣反恐力度的加强,恐怖活动已很大程度上减少,格罗兹尼市局势已趋于平稳,并得到重建。格罗兹尼已成为一座现代化城市。
姐妹城市
土耳其—锡瓦斯
匈牙利—塔塔巴尼亚
美国—波士顿
法国—图卢兹
城市球队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8 10:24
目录
概述
地理位置
历史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