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笛岩是一个以游览岩洞为主、观赏山水田园风光为辅的
风景名胜区,位于
桂林市西北郊,距市中心 5 公里。
名字由来
芦笛岩
芦笛岩位于桂林市西北桃花江畔,在光明山的南侧山腰。洞口原长有一种芦荻草,传说可以做笛子,
吹出悦耳动听的声音,芦笛岩因此得名。芦笛岩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年代,100万年前这里原是一个古
地下湖,由于地壳运动山体抬升,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湖变成了山洞。后来,雨水形成的地下水沿着山体中许许多多的破碎带流动,溶解了岩石中的碳酸钙,变成了含有
碳酸根与钙离子的溶液。当地下水从岩石缝隙流到洞中时,二氧化碳溢出,钙离子就沉淀结晶,经过长年的积累形成千姿百态的钟乳石,人们称赞芦笛岩是一座大自然的艺术之宫。远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就有人来芦笛岩游览,芦笛岩的石壁上留下了不少古人的墨迹,但历代都没有开发。芦笛岩于1959年开始进行勘测与建设。1962年正式对游人开放。
芦笛岩所在的光明山, 从前叫毛毛头山。原来半山腰只有一个小洞口, 仅容一人进出, 山坡上又长满芦荻草, 并不引起人们的注意。《临桂县志》里, 记载了光明山, 但是没有说山腰有岩洞。
洞内保存有自唐贞元八年(792年)以来的壁书70余则, 大部分是用墨笔在洞壁上书写的题名纪游。这些壁书表明, 芦笛岩并非亘古无人知晓。附近的村民, 早就知道这个灵巧之洞, 可是人们长期以来秘而不宣。
“芦笛岩头枷锁破, 桃花源内仙灵唱。”(郭沫若《满江红·咏芦笛岩》)解放以后, 人们生活安定, 用不着避难了, 便道出了芦笛岩的秘密。1959年, 附近村民提供了岩洞的情况, 经过勘测建设, 于1962年正式开放。因为洞口附近生长着芦荻草, 据说可以做成笛子,吹出悦耳动听的声音,芦笛岩因此得名。
神话传说
从前,芦笛岩里空空荡荡,哪来什么景致。有一年,皇帝老子做六十大寿,一道道圣旨传一下来,要全国各地送金银财宝,异兽珍奇,进贡祝寿。官老爷们借祝寿之名,向老百姓收刮一场,一时间全国各地被闹得乌烟瘴气,哭声震天。特别是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等少数民地区,更是被搅得鸡犬不宁;怨声载道。
过了不久,川、滇、黔之地的进贡队伍,陆陆续续地路过桂州府。这是支庞大的队伍,上千人的锣鼓,喇叭队在前面鸣锣开道,乐声震天,把在月宫里睡午觉的
嫦娥仙子给闹醒了。她推开窗子,朝下一望,只见一条长长的队伍象
长虫爬行一样往北而去,道路两旁三五成群,老百姓有的在哭泣,有的在叫骂,悲声动地,怨气冲天。
嫦娥不知桂林发生了什么事情;忙叫小
白兔下凡去打探,自己赶紧洗漱梳装。小白兔来到桂林
老人山,向
牧马老人询问,老人叹了一口气,流着眼泪把事情的前前后讲了一遍,并叫小白兔快快转回月宫,请嫦娥想办法救救黎民百姓。
且说,进贡队伍到了湖南,行经
湘江,入洞庭,进
长江到武汉的水路;嫦娥一看,计上心来。她飞到佛憎国阿
罗寺,向
十八罗汉借了八万只神乌鸦,等进贡的船队航行到
洞庭湖心,她长袖一拂,顿时狂风大作,
白浪滔天。把船只全部打翻了。八万只神乌鸦大显神通,刁起贡品,一件件送回物主手里。
桂林的老百姓,知道是嫦娥做的好事,欢声雷动,感恩戴德不尽。嫦娥想,那些送贡品的狗官一向鱼肉百姓,让他们淹死,也不亏情理;至于当兵的,受人差遣,另当别论。于是又乱起了一阵狂风,把那些役兵全部送还原籍。
黔滇川桂的太守、州官得知从各家各户搜刮来的贡品又回到了物主手中,一个个气得吹胡子瞪眼睛。更加变本加厉地派出大批官兵进行抢夺,同时杀了不少人,烧了不少房子,老百姓被害得更惨了。这些情况让嫦娥知道了,心里很不好受。
不久,五郡的进贡队伍再次集结,又准备过洞庭湖。这次官兵害怕狂风翻船,就把所有的船只用铁链连成一片。这样,再大的风暴也不管用了。
嫦娥见了,暗自好笑:我不破你的连环船也能轻取贡品,只是这么多贡品如何处理,倒成了问题,弄不好又象上次那样,老百姓可遭殃了。最后决定先施法术把官府收刮来的宝物藏到山洞里去,等一年半载,让风头过后,再把财宝退还物主。于是立即行动,一夜之间,人不知鬼不晓地将所有物品从连环船上搬到了桂林郊外。
本来嫦娥想把贡品藏到
七星岩里,只因常有游客进洞玩耍,感到不妥,后来东寻西觅,终于找到了桂林西北郊光明山腹中的一个
大岩洞,这个洞大得能装下半边天。
于是,所有财富一齐由嫦娥施法收进了光明山的岩洞中藏好。嫦娥见洞口太小,怕日子长了被灌木埋没,便在洞口附近种了几丛芦笛作记号,一切料理完毕,才回月宫去。
嫦娥为营造桂林山水,曾劳累成疾,如今又为收宝之事,忙了几天,回到月宫,不料竟然病例了,调养将近三月有余,方才好转。
这天,嫦娥猛然想起将贡品退还物主之事,不等病体痊愈,便急忙赶下凡来。哪里还找得到主人!原来天上一日,等于世上一年,嫦娥在月宫养了三个多月病,人间早过去一百多个春秋了。物主之家,少说也传了三、五代人,你上哪里找去!
嫦娥悔恨不已,却也无可奈何;只好到光明山
去看看。不得了,洞口已让人发现,还有十来个凶神恶煞的
家丁提刀握棒、守在那里。
这是怎么回事。原来山下百冲村里,有个放羊娃,天天在山上放羊,无聊得很,看见山上有几丛
芦荻草长得特别茂盛,就去砍来做
笛子吹。无意中让他发现了洞口,进去一看;尽是金银财宝,出来一讲,全村都轰动了。大伙正要挑起箩筐去装运,却给对门村的大恶霸知道了。他马上派了家丁来看守,妄想占为己有。
介绍说明
芦笛岩位于
桂林市西北郊,距市中心 5 公里,是一个以游览岩洞为主、观赏山水田园风光为辅的风景名胜区。1982年11月成为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
国家旅游局评定的首批国家
AAAA级景区,是
漓江AAAAA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被
世界旅游组织推荐为“世界最佳旅游游览景区”。
芦笛景区由最美的溶洞——芦笛岩以及桃花江、
芳莲池等水体水景和侯山组成,山水相依,构成了一幅秀美的山水田园风光图。芦笛岩洞深 240 米,游程 500 米。
洞内有大量奇麓多姿、玲珑剔透的石笋、石乳、
石柱、石幔、
石花,琳琅满目,组成了
狮岭朝霞、红罗宝帐、盘龙宝塔、原始森林、水晶宫、花果山等景观,令游客目不暇接,如同仙境,被誉为 “大自然的艺术之宫”。
从唐代起,历代都有游人踪迹,现洞内存历代壁画 77 则。
自 1959 年发现并开发后,如今已建有餐厅、
茶室、水榭、
湖池、
曲桥,并设游船,广植花木,成为中外游客游览桂林时必至的旅游热点。
芦笛岩是整个
漓江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59年筹建,1962年开放,1982年11月成为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它拥有大自然赋予
桂林山水清奇俊秀的岩溶风貌。芦笛岩洞深240米,
游程500米。约70万年前,因地下水冲刷和溶蚀,含
碳酸钙的滴水、流水与积水,因水分挥发,
二氧化碳重新沉淀,形成了千姿百态的
钟乳石奇观。自洞顶垂下的叫石乳,自地上向上生长的叫石笋,石乳与石笋连接成石柱、石幔、石枝、石花、石瀑等;一些石头中空,敲击时发出的声音清越入耳,又称石琴、石鼓、石钟;回乳石中含
方解石岩洞内共分“石幔层林”、“天柱云山”、“水晶宫”以及“曲径画廊”四个洞天,有“狮岭朝霞”、“高峡飞瀑”、“原始森林”、“远望山城”、“盘龙宝塔”等20处景点,被誉为“大自然的艺术之宫”。
“
桂林山水甲天下,芦笛美景堪最佳。”芦笛岩是
桂林山水一颗璀璨的明珠,芦笛岩位于光明山南侧山腰,洞深240米,游程近500米,是一处景致高度集中、景物极尽造化的神奇游览佳境。在这个奇妙的岩洞中,琳琅满目的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幔、石花拟人状物,惟妙惟肖,构成了三十多处景观,有“红罗宝帐”、“高峡飞瀑”、“盘龙宝塔”、“原始森林”、“帘外云山”、“水晶宫”等,可谓移步成景,步移景换。整个岩洞犹如一座用
宝石、
珊瑚、翡翠雕砌而成的宏伟、壮丽的
地下宫殿。
这些千姿百态的钟乳石是由于地下水的作用,溶解了岩石中的
碳酸钙,再经过上百万年的沉淀堆积结晶而形成的,所有的景观都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没有一点人工修饰,因此,芦笛岩被誉为“大自然的艺术之宫”。
芦笛岩不仅拥有秀丽的景色,还拥有深厚的
文化底蕴。岩洞内共发现古代壁
书一百七十则,不少是文人、僧侣和游览者的题名、题诗,作者来自全国各地,题材以游览记事为主。可见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芦笛岩就已经成为了一个游览胜地。芦笛岩年接待游客量居世界岩溶景区之首,开放以来已接待过四千多万游客,有众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外国首脑及政要参观过芦笛岩,其中有邓小平、李鹏、朱镕基、
李瑞环、胡锦涛、吴邦国、
罗干等领导人,美国前总统
尼克松、
卡特、德国前总统理查德·冯·魏茨泽克、前
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
加拿大前总理
特鲁多、
奥地利联邦议会仪长哈塞尔巴赫博士等180多位外国首脑及政要,他们在参观后被这人间奇景所倾倒,都对景区高度赞誉,由此芦笛岩也被称为“国宾洞”。
尼克松夫人称赞岩洞“奇特壮观,就像宫殿一样”。奥地利联邦议会议长哈塞尔巴赫博士夫人在给芦笛岩的留言中写道:“这简直是一个童话世界,非常感谢这令人难忘的经历”。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景区的服务设施日臻完善,建有为游客服务的游客咨询
服务中心、游客
休息室、一万多平方米的
生态停车场、精致的
园林小品和
五星级公厕等。
岩洞内
灯光设计不断完善改进,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将灯光改造成为动态的灯光演绎秀,给游客以新的视、听、嗅、触感受,使水晶宫的灯光艺术成为行业中独具特色、创意新颖的典范。景区还具有一支观念新、
服务意识强的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芦笛岩导游班受到无数中外游客的交口称赞,先后荣获了全国“
五一劳动奖章”、“
全国杰出青年文明号”等
荣誉称号。
2000年经国家
旅游局评定,芦笛景区成为国家首批
AAAA级景区。2002年正式通过了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03年景区管理处获得了
中华全国总工会颁发的“
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06年景区管理处获得了自治区
物价局颁发的“
价格诚信单位”证书,2007年景区管理处获得自治区旅游局颁发的“2006年
诚信旅游企业”牌匾,并被世界旅游组织推荐为“世界最佳旅游游览景区”,为跻身世界旅游知名品牌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景区看点
狮岭朝霞——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由许多
钟乳石组成的壮丽图景:有挺拔的山峰,有茂密的森林,还有浓阴遮天的千年古树。每当太阳初升就有成群的
狮子迎着
朝阳在森林里尽情地欢舞,使整个森林充满了蓬蓬勃勃的朝气。这里有一头大狮子,这是头部,这是身部,这是尾巴。它正看护着那边的一群玩耍的小狮子,这个景叫“狮岭朝霞”。这些山峰、古树、狮子都是由洞顶滴水形成的钟乳石,含有
钙离子的水从裂缝中滴下来,经过上万年以至几十万年的积累,结晶成悬挂在洞顶的石钟乳;水滴到地上,形成从下往上长的石笋;经过漫长的年代,石笋和石钟乳连接起来,形成了石柱。这一类由滴水形成的钟乳石称为滴石类次生化学沉积物。
中国有句成语说“水滴石穿”,在芦笛岩却是水滴石长,只要有滴水活动,钟乳石就会不停地生长。
这许多密集高大的石柱组成了芦笛岩中最壮观的石林。林中的这两根石柱真有顶天立地的气概,它们一样高大.一样粗细。仔细看又能看出它们不同的地方:右边这根,看上去没有与洞顶连接,其实顶部有几根石丝已经连接起来了。左边这根“石柱”,像是已经连接了,实际上还差一点没有连接,它只不过是被一同色的石幔将柱顶给遮住了。真是“疑是相接却未接,像未相连却已连”。严格地说起来,连接起来的一根才能叫石柱,未连接的,上面叫石钟乳,下面叫石笋,不过它们都已冲破云霄,直刺青天,人们叫它们“双柱擎天”。
据地质工作者研究,未连接的这根,只要还有滴水活动,总有一天也要连接起来。在桂林的岩洞中,因条件不同,钟乳石生长的速度也不一样,每一百年里有的长几毫米,有的长二三十厘米,究竟100年后它能不能连接上呢?祝大家健康长寿,100年以后再来游览。
水晶宫——这里是芦笛岩最宽阔的地方,最宽处有93米,最高处18米,大厅的左上方悬挂着一盏巨大的
宫灯,把整个大厅染上了一层神奇的色彩,好像是神话故事里
东海龙王的水晶宫。请大家到水晶宫去参观……走进这个大厅,大家一定会有这样的感觉,为什么这里这么平整,空空荡荡,没有密集的钟乳石呢?有两个原因:第一,这里的岩层平缓。古地下湖的湖水顺着岩层溶蚀了整层岩石,留下的层面平平整整,成了这个大厅;第二,是因为这里的洞顶岩石比较完整、裂隙小,水不能渗透下来,所以钟乳石也少。洞底更显得平坦宽阔。
背景介绍
桂林没有一个溶洞有芦笛岩那么大的名气,“国宾洞”的称号令游客咋舌,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溶洞才配得起这样的称呼呢。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朝就有人来芦笛岩游览。自开放以来,芦笛岩曾先后接待了邓小平、李鹏、朱镕基、
李瑞环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美国前总统
尼克松、
卡特;
联合国前秘书长
德奎利亚尔等80多个国家元首和
政府首脑也曾前来参观游览。芦笛岩洞深240米,最宽处93米,
最大高度18米,游览路程约500米,游览时间大约40分钟。
地理位置
芦笛岩 所在的光明山,从前叫毛毛头山。原来
半山腰只有一个小洞口,仅容一人进出,山坡上又长满芦荻草,并不引起人们的注意。《
临桂县志》里,记载了光明山,但是没有说山腰有岩洞。人们生活安
定,用不着避难了,便道出了芦笛岩的秘密。1959 年,附近村民提供了岩洞的情况,经过勘测建设,于 1962 年正式开放。因为洞口附近生长着芦荻草,据说可以做成笛子,取名芦笛岩。
芦笛岩 是一个囊状的岩洞,进口与出口相邻,进洞处为原来的天然洞口,出洞处是开凿的人工洞口。洞深 240 米,游程约 500 米。
岩洞是 70 余万年前,地下水沿着岩石的
破碎带流动溶蚀而形成的。洞中大量的
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石花,是在岩洞形成以后,含有
碳酸盐类的地下水,顺着岩石裂隙流出,水份蒸发,碳酸盐类沉淀结晶,逐渐堆积而成,千态万状态,琳琅满目。
特点
芦笛岩的特点是洞中滴水多,石钟乳、石笋、
石柱发育成为洞中的填塞物也特别多。游人进洞,在林立的石柱缝隙中间转来转去,加上彩色灯光的照耀,如同置身仙境一般。
熊瑾玎《赞芦笛洞》诗,作了生动的描写 : 桂林岩洞多灵巧,芦笛新开巧不同。异彩缤纷今古自,奇踪探索忘
西东。
初临绝壁悬崖上,似入琼楼玉宇中。莫怪吾华常自傲,世间那有此仙宫。诗人极力赞美芦笛岩,将它引为我们中华的骄傲。
芦笛岩的景观,不仅精致美观,而且珠联璧合。满洞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等,好似
象牙雕刻,仿佛
黄杨木雕,美观异常,被誉为 “ 大自然艺术之宫 ”。我们游览芦笛岩,能够欣赏到许多美妙的景致。
由来
洞内保存有自唐贞元八年(792年)以来的壁书70余则,大部分是用墨笔在洞壁上书写的题名纪游。这些壁书表明,芦笛岩并非亘古无人知晓。附近的村民,早就知道这个灵巧之洞,可是人们长期以来秘而不宣。
“芦笛岩头枷锁破,桃花源内仙灵唱。”(郭沫若《满江红·咏芦笛岩》)解放以后,人们生活安定,用不着避难了,便道出了芦笛岩的秘密。
1959年,附近村民提供了岩洞的情况,经过勘测建设,于1962年正式开放。因为洞口附近生长着芦荻草,据说可以做成笛子,取名芦笛岩。
产生原因
芦笛岩的景观如此优美,造型又如此奇特,那它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这首先就要了解桂林岩溶。岩溶是英文
喀斯特(
karst)的音译,它来源于
东欧塞尔文尼亚共和国(原南斯拉夫西北部)的
喀斯特高原,定义为对岩石的侵蚀及其产物。凡是地表水和地下水对
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都叫做
岩溶作用。这种作用所产生的地上和地下的各种形态叫做
岩溶地貌。芦笛岩的形成是经过了漫长的年代,远在三亿年前,桂林还是一片汪洋,在漫长的海洋历史中,
海底沉积了一层厚而纯净的碳酸盐类,奠定了桂林岩溶(喀斯特)地貌的物质基础。到
三迭纪末期,桂林发生了强烈的
地壳运动,使桂林露出海面,成为陆地。100万年前芦笛岩这里原是一个古
地下湖,由于地壳运动,山体抬升,
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湖变成了山洞,后来,地下水沿着山体中许许多多的破碎带流动,溶解了岩石中的碳酸钙,当溶解有碳酸钙的地下水从岩石缝隙流到洞中时,由于水体环境(温度、压力、微生物等条件)变化,造成CO2逸出,于是水溶液中的碳酸钙就沉淀结晶出来,经过近百万年的积累,生成钟乳石、
流石、石梯田等等,钟乳石则是构成洞穴美景的主要部分。
洞顶上的水滴不断下落,在下落过程中,CO2进一步逸失,所以落在洞底时又会继续沉积。这样的沉积物与石钟乳点相对应,由洞底往上生长,叫做石笋(
stalagmite)。石笋的形态受水滴的
化学性质、溶解物质多寡、落下的距离、滴水频率、空气流动情况等多种因素的支配,因此其形态也是多姿多彩。石笋的内部结构和石钟乳不一样,它没有中心孔道,呈叠帽状,一层一层往上长,下部年老,上部年轻。石笋的顶部是圆的,当水滴从很高的地方落下时,则形成平顶状,高度继续增大,最后变成顶部中凹的滴杯状。
石笋和石钟乳连接起来便形成石柱(column)。如果滴水量增加,变成片状流动的水,就会形成石瀑布、石幔、
石旗一类形态。由此可见,由于
天然水的
溶解作用形成洞穴和天然水的沉淀作用形成灰华及婀娜多姿的钟乳石,主要是水中CO2的溶解-释放系统平衡作用的结果。中国有句成语“水滴石穿”,但芦笛岩却是水滴石长,一旦滴水停止,钟乳石的生长也就停止了。由于芦笛岩的裂缝较大而多,含钙的岩溶地下水丰富,含杂质少,钟乳石
堆积物沉淀结晶迅速,而且洞口窄小,通风微弱,
风化作用进行缓慢,因此岩洞内钟乳石堆积物规模巨大,气势雄伟,色彩鲜艳。在地表、空气中,有无太阳的照射,温度的升降非常敏感。在巨厚的岩层和山体中,冷热变化的传递就要缓慢得多;而在岩层和山体深处,几乎不受地表气温频繁变化的影响。
石灰岩山体内的溶洞,有点像是一个
保温瓶,“体温”稳定,其气温普遍相当于当地的多年
平均气温。桂林的多年平均气温为19度,因此,在岩洞内会感到“冬暖夏凉”。桂林无山不岩,最奇者唯有芦笛岩。芦笛岩正处妙龄,风华盖世,仪态万千,光彩照人,气韵如仙,独具富丽绚烂的审美特征。芦笛岩诸景意和神接,自成境界,虽繁多而统一。再加上首景“狮岭朝霞”,末景“雄师送客”,首尾呼应,前后一贯。正中,“水晶宫”诸景荟萃,宽阔高远,遂为重点,显得主次分明,从而达到了丰富而统一。
主要景观
洞外
芦笛景区由桂林市最高的山峰——候山和最美的溶洞——芦笛岩以及桃花江、
芳莲池等水体水景组成,群峰环 抱,碧水长流山下芳莲池碧波荡漾,岸 柳婆娑,桃花盛开,加上造型别致的水榭、漂浮水面的“
睡莲”、以及架连光明山与芳莲岭的天桥,与芦笛岩洞交相辉映,天然成趣,是人们春游渡假、休闲、登临的最佳去处。
洞内
洞内天然形成密集的钟乳石,它们的线条丰富流畅,有雄伟广阔之势。加以灯光陪衬。创造出各种意境,使罗列疏密有致的石柱、石笋、石钟乳、石旗、石幔成为一件件艺术品,给人
丰富多彩的想象空间和艺术享受,整个岩洞恰似一座大自然的艺术之宫。如充满生机的“狮岭朝霞”,气势磅礴的“高峡飞瀑”,歌颂高洁气质的“塔松傲雪”,广阔宏大的“原始大森林”,如梦如幻的“水晶宫”,幽静别致的“幽境听笛”,以及与实物极相似的雪人、瓜菜、鲤鱼、
海螺等等。不仅能感受到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形态美,同时,还能感受到园林工作者赋予它的色彩美和
意境美,仿佛置身于一座艺术殿堂。尤其以“水晶宫”最为出色。
水晶宫是芦笛岩洞中最宽阔的地方,水晶宫的空间大小正好演奏和欣赏
室内乐,不需要任何
音响设备就可以达到
音乐厅的效果。密闭的空间,不规则的石壁,是声音恰到好处地反射的最佳条件。乐音清晰,柔美,几乎不衰减的传送,把室内乐的特点发挥到极致。她优美的环境又提供了一个独特的
视觉空间,既幽幻,又耐人寻味,对音乐欣赏是一种提升和渲染。令人凝神怡致地去领会音乐的内涵,进入音乐的绝妙境界中,浑然忘却都市之喧嚣、心中之尘事,是热爱音乐的人们向往的天堂。
桃花江景点
前往芦笛景区,大都乘车沿着桃花江畔走。桃花江,古名
阳江,源于桂林市西北
灵川县思磨山及维罗岭,流经
临桂、
灵川入桂林,原在
雉山汇入漓江,明代在
象山开挖城壕,导入
漓江,全长约25公里。桃花江形成年代约一两万年前。当时江面较宽,流量较大,后来气候变冷水量减少,水位下降,地面抬升,河道狭窄,
大弯数十个,小弯数百个。在桂林地段的河道是一个大“S”形和两个小“S”形,如绿色飘带环绕与桂北溶盆地之中。桃花江流经的都是石灰岩地区,江水清澈,
飞鸾桥至胜利桥一带,水流平缓,明净如镜夹岸峰林,影落水中。桃花江两岸,
夹竹桃如火,田园如秀,芙蓉山,中隐山、狮山、青秀山、甲山耸立。秋天月夜景色更美,“阳江秋月”是古代
桂林八景中颇具特色的一景。有赞桃花江:“不似漓江,胜似漓江。”
飞鸾桥景点
进入芦笛景区首先见到的就是一座端庄古朴的石桥—飞鸾桥。飞鸾桥又名
飞龙桥,位于桃花江与芦笛路相交处。临桂县志载,宋绍定年间(1228-1233)建有5孔石桥,称飞龙桥。明清均重修。雍正6年(1728年)邕人于必胜等捐资修建,有碑记。1941年秋毁于战火。1944年地方人士募得
糙米400余担,重修成木板面桥。开发芦笛岩后,于1964年改建成3孔
石拱桥,1967年4月建成,同年5月验收通车,当时称“工农桥”。
桥长62.4米,宽10.5米,桥拱用青黑石灰岩石镶砌,拱西端有14个小拱,以减缓洪流冲击及上部压力;桥面铺
沥青,有钢骨混凝土栏杆,设8灯柱。桥体坚实稳重,端庄古朴。飞鸾桥的由来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很久以前,在桃花江边,有一个村子叫萧家村,村前有一道堤坝,这是一条过江大道。每年春潮到来时,堤坝总是要被潮水淹没,人们就过不了河。要是能在桃花江上砌一座石桥那有多好!人们都这么想。于是,他们立即开山取石,选定桥基地点。石匠沿着河岸来回走了走,就在堤坝稍上一点的地方定了位。开工那一天,人们先杀鸡祭鲁班,后用
鸡血奠基。鸡刚刚杀了一半,
公鸡忽然朝北飞了起来,脖子上还滴着血。它飞呀飞呀,一下字全身羽毛变成了漂亮的五彩色了,闪闪发光,尾巴越拖越长。约莫飞了一里路
光景,终于落了下来,最后人们在河边找到了它。仔细一看,它已不再是原来那只公鸡,而变成了一只漂亮的鸾鸟。大家十分惊奇,弄不懂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一个老石匠说:“这个鸾鸟莫不是鲁班派来的,桥基得砌在这里!”这时鸾鸟突然扇起翅膀,直往南天飞去,尾巴后面,拖着一片五光十色的彩云。
后来,石匠就在飞鸾桥落地的地方砌桥。这座桥建成后,人们叫它做飞鸾桥。
壁书文化
芦笛岩 - 壁书文化
芦笛岩、大岩不仅以奇异峻美的景致闻名,而且洞府内有不少前人的墨笔题字。对这些古代墨迹,人们称它为“壁书”。
壁书文化
芦笛岩壁书共有七十七则,其中唐代五则,宋代十一则,元代一则,明代四则,民国四则,年代无考者五十二则。大岩壁书共有九十三则,其中宋代一则,明代
七十一则,清代八则,民国一则,年代无考者十二则。由此可以看出,两洞壁书在年代分布上,有年可考的,芦笛岩以唐宋为多、明代较少,清代没有;而大岩则以明代为最多,清代次之,唐代、元代没有,宋代仅一件。由于芦笛岩壁书剥蚀严重,大岩壁书比较清晰可认,因此两洞壁书在年代无考的数量上,又以芦笛岩较多,大岩较少。就作者和内容来说,芦笛岩壁书有不少是文人、僧侣和游览者的题名、题诗,作者来自全国各地;而大岩壁书则多为当地入岩者的纪事。此外,从大岩壁书的用语通俗、行文不顺,以及错字、别字和书写之劣来看,它似乎多为粗识文字者的手笔。两洞壁书的不同之处,说明芦笛岩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游览胜地,大岩则是明清时期当地群众的避难场所。 芦笛岩壁书最早见于唐
贞元六年(790年)
洛阳寿武、陈臬、
颜证、王溆等四人题名。以上四人,颜证曾为
桂州刺史,王溆于同年与僧人道树在虞山
韶音洞有题名石刻。此外,芦笛岩唐代墨迹尚有: “柳正则、柳存让、僧志达,元和元年二月十四日同游。”“无等、僧怀信、无业、惟则、文书、惟亮,元和十二年九月三日同游记。”“元和十五年,僧昼、道臻。”
壁书中的元和元年为公元八佰零六年,元和十二年为八佰一十七年,元和十五年为八佰二十年。怀信等人的题名虽然部分已经蚀没了,但从他们在
南溪山元岩的题名可以得到左证。怀信、无等、无业、惟则及僧昼等人是唐代著名的和尚,《高僧传》里载有他们的生平事迹。这几批僧人结伴游桂,反映了当年桂林佛教的盛行,因而这些题笔文字是研究唐代佛教传播和桂林历史的有用资料。
在芦笛岩壁书中,保存比较完整、比较清晰是明代靖江王府采山队的题名,是一件为人注重的文物。题笔写道:“靖江王府敬差内官典宝周禧、郭宝、孟祥带领旗校人匠王茂祥、张文辉等数人十人采山至此,同游。丁丑岁仲夏月十有六日记。”
这则壁书高50厘米,宽58厘米,字径6厘米,反映王府在营建藩邸、陵墓时曾到此选材取石。据考证,
靖江庄简王陵的陵门,金水桥等使用的带
红纹石材即取自光明山。反映了当年靖江王为营建华丽的府第和陵墓大肆滥用人力物力的情况。它是封建统治者豪华奢侈的罪恶证据。
景点介绍
塔松傲雪——这里有两座奇特的石笋,一座像大雪人,这是头部、身部,突出的地方是它的胳膊,由于天气冷,它把手已经缩到口袋里去了。另一座像一棵上尖下圆的塔形松树,松树的枝叶上盖着一层厚厚的冰雪,屹立在林海雪原之中。俗话说:“雪压青松松更青”,白雪青松,更显现出青松那不畏严寒、傲视风雪的坚强性格。没有看过雪景的南方人在这里可以尽情欣赏北国风光,这个景叫“塔山傲雪”。芦笛岩内气温常年在20度左右,没有冰封雪飘的条件,这里的白雪是由含杂质很少的方解石结晶组成。
双柱擎天——这是一幅原始森林的壮丽图景:这里有千年青松,万年翠柏,密密层层,望不到边。这许多密集高大的石柱组成了芦笛岩中最壮观的石林。林中的这两根石柱真有顶天立地的气概,它们一样高大.一样粗细。仔细看又能看出它们不同的地方:右边这根,看上去没有与洞顶连接,其实顶部有几根石丝已经连接起来了。左边这根“石柱”,像是已经连接了,实际上还差一点没有连接,它只不过是被一同色的石幔将柱顶给遮住了。真是“疑是相接却未接,像未相连却已连”。严格地说起来,连接起来的一根才能叫石柱,未连接的,上面叫石钟乳,下面叫石笋,不过它们都已冲破云霄,直刺青天,人们叫它们“双柱擎天”。据地质工作者研究,未连接的这根,只要还有滴水活动,总有一天也要连接起来。在桂林的岩洞中,因条件不同,钟乳石生长的速度也不一样,每一百年里有的长几毫米,有的长二三十厘米,究竟100年后它能不能连接上呢?祝大家健康长寿,100年以后再来游览。
这里是古地下湖最深的地方,曾经是名副其实的水晶宫。相传,这里是
孙悟空大闹龙宫的地方。孙悟空是我国神话传说中的神猴,他为了得到这根
定海神针,和
龙王的虾兵蟹将打了起来。看,这只水母在宫里飘来飘去,充当巡逻兵,那座镇海塔被孙悟空打塌了半边,镇守大厅的大
海螺也吃了孙悟空一棍,你看,螺壳被打烂了。那只小海螺怪机灵的,遇到危险就赶快溜,老孙只吹了一口气,就把它吹穿了一个窟窿。这条大
鲤鱼见孙悟空这般厉害,吓得忙往泥里钻,只露出身子和尾巴。请注意,这条鲤鱼原是根石柱。尾巴是石钟乳部分,身部是石笋部分,连接成
石柱后,由于根基黏土下沉,顶端被拉断离开了洞顶,成了一条钻入泥里的鲤鱼。龙王不是孙悟空的对手,钻进龙池逃跑了。龙王三太子自以为有点本事,也被孙悟空打得手软脚麻,呆呆地站在那里。看了这么久,大家还不知道孙悟空在哪里呢?你看,他胜利了,正骑在大海螺上呢。
帘外云山,美丽的石笋、光滑的石柱和层层叠叠的石幔组成了一个巨大窗户,窗帘却是别具一格地悬挂在外面。通过半卷的窗帘向外望,林海万里,关山千重,云涌峰间,山浮云中。环顾屋内,床边那两顶蚊帐依然高挂,可是屋内却已空空如也——正是“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从这往外看,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墓、石幔密集如林,组成各种景象,领人目不暇接。窗子的右上方挂着一对玉米和一只
佛手瓜,瓜下吊着一个
菠萝,左边还有大小两顶圆顶蚊帐,它的学名叫做盾账。
旅游信息
所在位置
桂林市西面,距市区三公里,长海路3号。
开放时间
09:00-17:00(停止售票17:00,最晚入园17:00);4D视觉秀12:00-13:00期间停止播放。
景点门票
90元(1.4米以上的小孩全票,1.4~1.1米的小孩
半票,1.1米以下的儿童免费 。大、中、小学生凭
学生证享受45元优惠票价。)
景点级别
国家AAAA级景点
最佳旅游时间
芦笛岩一年四季均适合游览,每年4-10月是最佳的旅游时间,芦笛岩地处广西
桂林地区,属于
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较为温和,夏长冬短,
年降水量多,阳光充足,
年平均温度为19度,光照充足,四季分眀,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当然,出行一定要留意天气变化,以免因此受到影响。
景点交通
②景区内交通:一条路是沿着山南的芳莲池畔往西走,可到洞口下方,再登上石级进洞。另一条路是从光明山东南麓缓缓向上走,穿过绿荫小道,便到芦笛岩洞口。
乘车路线:
①
桂林两江国际机场——25公里——坐出租车经中隐路过胜利桥经挑花江路后过
飞鸾桥即可达到景区
桂林火车南站——6公里——可在火车南站乘坐公交3路
公交车车直达景区(3路公交车站点:天鹅塘 -
桂林站 - 南门桥南(魅力花园养老公寓) - 西城路口 -
阳桥 - 十字街(解放西路) - 艺术馆 -
观漪桥 - 信义路口 -
西凤路口 - 信义路尾(正向) - 隧道北口(正向) - 芦笛路 - 环城北一路 - 圣隆路 - 九华山 - 芦笛菜市 - 冶金机械厂 - 马鞍山 - 芦笛路尾 - 芦笛岩 - 长海厂 - 长海小学 - 长海五村) 。3路车的
运行时间从6:30→21:50 ,每趟车间隔时间为13~16分钟左右,票价为2元/每人次。
②桂林火车北站——8公里——坐出租车经北极广场到圣隆路过九华路经芦笛菜市过飞鸾桥即可达到景区 市中心——5公里——可在十字街(解放西路)乘坐公交3路公交车直达景区(3路公交车站点:天鹅塘 - 桂林站 - 南门桥南(魅力花园养老公寓) - 西城路口 - 阳桥 - 十字街(解放西路) - 艺术馆 - 观漪桥 - 信义路口 - 西凤路口 - 信义路尾(正向) - 隧道北口(正向) - 芦笛路 - 环城北一路 - 圣隆路 - 九华山 - 芦笛菜市 - 冶金机械厂 - 马鞍山 - 芦笛路尾 - 芦笛岩 - 长海厂 - 长海小学 - 长海五村) 。3路车的运行时间从6:30→21:50 ,每趟车间隔时间为13~16分钟,票价为2元/每人次。
③市内交通:距市中心约5公里,乘3路,213路公交车,4A专线车可达。
温馨提示
· 岩洞内有免费的中文导游讲解服务,洞内阶梯较多,地面湿滑,请注意安全,穿
旅游鞋前往。洞外会有人缠着你买芦笛,叫价1元6个,最低历史
成交价为1角1个。
文学作品
高阳台 芦笛岩仙境
于双林
狮岭朝霞,峰峦挂瀑,堪惊鬼斧神工。白雪堆人,憨对
翠柏苍松。蘑菇瓜果山坡缀,望
蓬莱,老叟怀童。沐流光,鸟语花香,
宝塔盘龙。
农家小院多情趣,挂
菠萝玉米,孙倚田翁。镜照蜈蚣,钟乳双柱擎空。横扫
水怪骑螺蚌,
美猴王,大闹龙宫。笛声幽,袅袅余音,醉与仙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