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昌信,1931年生于北京,1952年毕业于
北京大学,中国
现代通信领域著名专家,在国内外通信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曾任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
学术委员会委员、
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综合
业务网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信息科学研究所所长。被评选为美国电气和
电子工程师学会终身
会士(
IEEE Life Fellow)、英国
电机工程师学会会士(
IEE Fellow)、
中国通信学会会士、
中国电子学会会士、中国通信学会
咨询委员会委员,他主编的《通信原理》被多所高校采用作为教材。
人物经历
1945年9月-1948年7月
北京市 私立
育英学校高中毕业
1948年9月-1952年7月
北京大学工学院电机系电讯组毕业
1952年7月-1952年9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通信部 待分配
1952年9月 分配到人民
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前身)任教
1952年9月起 实习教师(辅导员)
1953年9月起 助教
1963年2月起 讲师
1978年2月起 副教授
1982年8月起 教授
1985年12月 – 1986年9月 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UCSB)访问学者
1986年9月 – 1986年11月 美国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UCLA)访问学者
1986年11月 – 1987年4月 美国Keytech公司客座研究员
1993年11月 – 1994年2月 美国
科罗拉多大学(UCB)访问学者
任职
校内任职
曾任
校务委员会委员、校
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校
学术委员会委员、综合
业务网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通信教研室主任、
信息科学研究所所长。
校外兼职
在校外曾兼任
中国通信学会理事、中国通信学会
咨询委员会委员、
中国电子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组织工作委员会委员、
陕西省通信学会副理事长、美国电气和
电子工程师学会(
IEEE)西安支分会创始人和首任主席、
英国电气工程师学会(IEE)国际会员咨询委员会委员、
信息产业部通信科学技术委员会专家咨询组成员、
电子工业部电子工业科技成果评审组评审员、电子工业部高等学校
无线电技术与信息系统
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奖专业评审组评委、信息产业部无线电
频率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工信部无线电频率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电子工业部
小卫星专家组成员、
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陕西分会理事、《
通信学报》编委会委员、《
电信科学》编委会委员、《
现代通信》编委会委员、
电子工业出版社通信教材出版委员会委员、《China Communications》编委会委员、“信息与电子学科
研究生教育书系”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国际期刊“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Mobile Computing”(Wiley InterScience出版)顾问委员会委员、NASM’2005国际会议名誉主席、2001
IEEE TENCON
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2002 IEEE智能信号处理和通信系统国际研讨会技术程序委员会委员、2006年国际
无线通信和移动计算大会(IWCMC)技术委员会委员,以及
北京工业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等多所院校兼职教授,并被英国萨瑞大学(University of Surrey)聘为荣誉客座教授。
学术交流
1978年4-5月 应美国IEEE邀请,作为中国电子学会首届访美代表团成员赴美国考察。
1980年10月 作为Panel Member,应邀出席IEEE EMC 国际研讨会(美国
巴尔的摩市)
1983年5月 出席IEEE InternationalSymposium on Multi-valued Logic(日本
京都)并发表论文
1984年10月 出席IEEE InternationalUltrasonics Symposium (Dallas) 并发表论文
1989年11月 出席IEEE GLOBECOM(Dallas)并发表论文
1990年4月 出席
拉脱维亚信号处理国际大会 (
里加)并发表论文
1990年5月 应邀访问
白俄罗斯电子工程学院(明斯克)
1990年11月 出席IEEE
信息论及其应用国际研讨会(夏威夷)并发表论文
1991年12月 应邀访问日本静岗大学并作演讲
1991年12月 应邀访问日本JRC公司(东京),并作学术报告
1993年10月 出席IEEE TENCON (北京)并发表论文
1996年11月 出席IEEE TENCON(澳大利亚
珀斯)并发表论文
1997年3月 出席IEEE第5届通信系统建模和分析大会 (美国范德比尔特)并发表论文
1998年10月 出席“两岸
无线电通讯研讨会”(中国
台湾,中坜)并发表论文
1998年10月 应邀访问
台湾中兴大学和
东华大学并作演讲
1998年11月 应邀访问英国萨瑞(Surrey)大学,参加科研合作和指导
博士研究生1998年12月 应邀访问
维也纳工程技术大学,并作学术报告
2001年4月 出席IEE 国际会员咨询委员会(伦敦)
2001年8月 出席IEEE TENCON 2001(
新加坡)并发表论文
教学科研
樊昌信自任教以来,讲授过多门课程,包括:军用无线电
收发信机、微波技术、无线电
多路通信、通信原理、通信
系统理论、
数字通信、
复变函数、
正交函数与
正交变换、应用沃尔什函数分析、
语音信号的数字处理、
声成像技术等。在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建设中,开设了“樊昌信通信原理
讨论组”,已运行8年,与全国各校1000余位教师架设了沟通桥梁,讨论通信原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答疑解惑、交流经验、
共享资源,并且为了广泛开展教学研究交流活动,与出版社和多所高校联合举办了6期“通信原理”教学研讨会和讲课比赛。
在教材建设方面,出版著译涉及
电子学与通信学科中多个领域,包括:
通信系统、多路
无线电通信、
数据传输、数字通信、工程数学、非正弦正交函数应用、数字专用
集成电路设计等方面。正式著译出版的教材共计14种,即《无线电中继通信》《无线电多路通信系统》《
数字通信原理》《数字通信简述》《沃尔什函数及其在通信中的应用》《通信原理》《
工程矩阵方法》《数字专用集成电路设计》《通信原理教程》《
通信原理及系统实验》《现代通信原理》《通信工程专业导论》《Principles of Communications》《通信原理学习辅导与考研指导》等。
上述教材中《通信原理》一书,从1980年出版以来,为适应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需求,约每5年修订一次,已经发行到第7版,共发行了140余万册,先后被评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7版已经重印了22次(共印刷了54万册),为多所院校采用。
在《通信原理》教材建设过程中,樊昌信教授还积极参与设计和指导第二作者
曹丽娜教授主持的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通信原理)、
西电在线学堂(通信原理)、
中国大学MOOC课程(通信原理)、探究式、大小班和教材建设等多个教改教研项目。并且集多年教学经验和编写教材体会,指导帮助课程团队同仁,共同努力把《通信原理》第7版教材的精髓内化于课堂、呈现在电子课件、
MOOC视频和自主学习软件中,逐步实现了教材的立体化建设和教材内容的视频化、数字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
上述教材中《通信工程专业导论》是2018年7月出版的新书,此书出版不久即被国内十多所高等学校选用作为教材,在出版后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内累计印刷了7次之多,已经出版了第2版。
樊昌信除了教学和编写教材工作外,多年来还持续坚持从事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和参加过多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例如他主持研制的“
窄带用户式
声码器”成果,安装在
国防科工委测量船上,用于发射卫星时保证测量船在
太平洋与大陆间的指挥调度;他主持研制的“沃尔什函数
雷达图像传输终端机”,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此外,在国内外的学术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了一百余篇论文。
获奖项目
1978年 科研成果“沃尔什函数
雷达图像传输设备”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1983年 《通信原理》(第1版)荣获世界通信年中国委员会颁发的全国优秀通信科技图书二等奖
1987年12月 《通信原理》(第1版)荣获电子工业部优秀教材特等奖
1990年4月 《工程矩阵方法》荣获
陕西省
教委陕西高等学校优秀
科研成果一等奖
1991年4月 “低
比特率数字电话机” 荣获陕西省电子工业科技成果一等奖
1997年5月 “
图像编码技术研究” 荣获陕西省教委
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8年3月 “高效
图像编码技术研究” 荣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21年9月 《通信原理》(第7版)荣获
国家教材委员会颁发的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一等奖
2021年9月 荣获国家教材委员会颁发的“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称号
荣誉称号
1993年12月 中国通信学会 会士
1995年12月 英国IEE会士(
IEE Fellow)
2011年1月 美国IEEE终身会士(
IEEE Life Fellow)
1985年9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授予“优秀教师”称号
1992年8月 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授予“陕西科技精英”称号
1999年1月 陕西省学位委员会和陕西省
教育委员会表彰为“优秀博士生指导教师”
1999年9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出版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