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果是功成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最无辜,堪恨更堪悲,风波狱!岂不念,中原蹙?岂不念,
徽钦辱?念徽钦既返,此身属谁?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自幼逃难到盘龙山上的张雪波和檀道成缔结良缘,生下一子,取名
檀羽冲。
张雪波的义父
张炎(岳飞家将张保之子)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檀家的身世之后,亲家变成了仇人。原来檀道成的父亲檀公直是
金国的王爷,因不愿卷入两国之争,不愿领兵攻打
宋国而逃到盘龙山上隐姓埋名,以樵猎为生。然而金国正是宋国的大仇敌,且张雪波又是
岳飞的外孙女(是抗金名将
张宪与岳银屏的女儿)。两家是异族世仇。张炎将毒药放在酒中致使檀公直中毒,正当双方厮杀之际,金国官兵奉旨来召檀公直回京。顷刻之间,捉拿张雪波的宋国卫士也接踵而来。先后两次与官兵共同对敌之后,张炎逐渐明白了真相,彼此谅解,双方仇恨烟消,但张炎以及檀氏父子亦皆因伤重而亡。
张雪波毁容携儿下山,隐姓埋名在金国
商州节度使完颜鉴府上养 花。小
檀羽冲自小具有习武天赋,为府中武士所惊讶怀疑。一日府中武士迫其说出身世,巧遇师父
耶律玄元(
辽国的王子,羽冲爷爷檀公直的好友)。耶律玄元为了见檀母张雪波及三十年前的情人完颜夫人,只身闯入完颜鉴府中,在与众卫士的格斗中,张雪波不幸中箭身亡。完颜鉴夫人预知灾难即将降临,在旧情侣来之前,带着
张雪波的女儿(檀羽冲的妹妹)出走了,耶律玄元虎口脱险,带领檀羽冲离开,并传他一身绝世武艺与一只玉箫。
檀羽冲出道之初,便碰见了大仇人,金国一等“巴图鲁”哈必图。
归云庄一战一举击毙哈必图而名动江湖,但同时也暴露了他的身份及武功之秘,从此在金国范围内难以存身,被金王室通缉追杀。
檀羽冲历经磨难,到金国都城,见到了
完颜鉴夫人,得知妹妹已由完颜夫人,托付给师父的朋友,并已转到了江南,于是檀羽冲也便跟踪而下江南。
没想到檀羽冲刚到
临安,就被大宋的武林豪杰疑为金国派来的奸细,檀羽冲身陷重围,虽得
钟灵秀和
赫连清波等人的相助,但仍势单力薄,
千柳庄一战,几乎伤重致死,得二女相救,幸免一死,但伤势难愈武功难复。江南秀女钟灵秀对檀羽冲
一往情深愿意为之付出一切,在翠屏山养伤期间,钟灵秀为保护檀羽冲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然而江南武林同道,也逐渐明白了檀羽冲的身世之谜,了解檀羽冲的为人与品格。因此,檀羽冲在赫连清波的妹妹
赫连清云的陪伴下,再度渡江南下,到达了
临安。檀羽冲取出了他的家传之宝-----岳飞手书的《
满江红》,真相大白,从此以后,有宋、金两国血统的檀羽冲决定回到翠屏山居住,因为这座山一半在宋,一半在金。
羽生先生在晚年积极求新求变的历程,经历了《
弹指》的尝试,《剑网》、《幻剑》的探索,在《武林天骄》又一次实现了一个突破。个人认为,本书应是是羽生先生后期创作中较为出色的一部作品。小说从创作手法、创作观念、人物塑造看有令人耳目一新之感。作者在惯用的反抗异族入侵、反抗暴政的创作中更进一步突出
民族融合,各族人民和睦相处的思想。以选取的主角
檀羽冲独特的身份、曲折的历程以展开本书,檀羽冲的母亲是
民族英雄岳飞的外孙女,父亲檀道成是金国的贵族。他身上一半流着宋人的血,一半是金人的血。他心中的理想(也可以说是他一家的理想)是令两个百年相互仇杀的民族走向和睦,至少令两国人民不再视同寇仇。这是多少人的理想?但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这是不可能的,毕竟长期的战争带给两国人民心中的创痛是巨大的,难以愈合的。尽管檀公直放弃王爷的爵位,尽管檀羽冲深爱着母亲之邦,但是依靠个人的行为无法消除战争带来的偏见。自来先知的有识之士多是伴随着悲剧的,因为他们的思想不容于他们的时代,从而为世人所不解。问世间几多知音人?他们往往既不容于宋人、也不容于金人,檀公直先被“亲家”张炎下毒,又死于金宋两国武士之手,而檀羽冲既受金人之迫害,又逢宋人之仇视,可悲的是他们都认为他们的行为是正义的行为,看张炎不择手段的下毒却口口声声继承岳飞元帅的遗志,而宋人对檀羽冲天生的仇恨以致不择手段杀之,他们的理念是“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作者通过檀羽冲一家的遭遇写出两国人民根深蒂固的仇恨,而更可悲的是这种仇恨是通过正义的形式表现出来,它让一个完 美的家庭破碎,让一个人几度生死,更让多少人惨死于非命。正是在狂热的思想支配下,正义的理念往往会变成了杀人的工具,这才是人类社会中最可悲的事,作者在本书中对此作了反思。
无论金人,还是宋人,都是他之所爱。因为一方是父亲之邦,另一方是母亲之国。但世人偏不谅他,乃至世人皆曰杀,但却何处是知间。“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彼何人哉?”是檀羽冲一生的写照。作者创作一这位人物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借鉴金庸小说《
天龙八部》中
萧峰的形象,个人认为两个人物从创作上各有所长,在气势上萧峰明显比檀羽冲胜出一筹,能够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力,但
檀羽冲更让人产生同情。他身处的险境比萧峰更深。萧峰在他不容于一方的时候往往另一方会加以接纳,但檀羽冲却时时受两方的攻击。萧峰更为粗犷而檀羽冲更显细腻。当读者惋惜于聪明精灵的
阿朱痛死于萧峰掌下之时,又是否注意到天真活泼的
钟灵秀更成为民族纷争的牺牲品。两个人物各具特色,不过金庸笔法更为煸情,梁羽生的笔意较为平淡从容,导致两者在读者心中留下的不同的位置。《天龙》的结局中
萧峰为了反战阻止侵略而献出自身的生命无疑予以以最大的震撼,而本书结局带有特定的理想化,檀羽冲选择了金宋交界的翠屏山作为隐居地,也应了他身上一半金人、一半宋人的血统,结局稍嫌平淡,与萧峰壮烈自杀相比更为明显。但萧峰的创作上应该还有一定的不足,因为他生于辽而养于宋,但是当得知养父母死于生父之手的反应似乎过于平淡,脱离了人之常情,而
檀羽冲的创作上没有这方面的缺陷。从这也可以看出两位作者创作手法的不同,金庸更多考虑的是予读者以震撼,吸引读者最大的关注,而梁羽生更着重于塑造“平凡的人”而“
推已及人”,武侠人物也应有平凡的一面。 应该说本书从创作理念、文字技法、人物形象、人物内涵方面作者的创作还是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为作者晚期的代表作。但是本书还是存在一定方面的缺点,首先本书与作者创作的《狂侠、天骄、魔女》存在一定的矛盾。我一直不明白有这么好的创作思路作者为什么不另起炉灶,塑造出新的人物、新的故事,这以作者才华而论当不是难事,但作者却要借用以前小说的人物创作、背景创作出本书。致使本书在很多方面受制于前作,无法尽展作者之才华。 部分小说情节又与前作产生矛盾,如两部小说
檀羽冲的身世就大不相同,前书他明显还是金国贵族,是金人武士心目中的“武林天骄”,后书虽冠名为“武林天骄”,但感觉让只是为了对应前书,这个外号对他来说没什么意义。从而让人有点反感。这无论对作者、对读者而言均是很可惜的事。其原因不得而知,或许作者偏爱这个人物,故在后期创作中着意再写一下,或许作者创作精力不足,有偷懒之意,让人无法猜测。另外本书篇幅偏小,有这么好的体裁本可以创作出一部长篇巨著,可惜本书偏于小巧。全书多着力于
檀羽冲面临的险境,却没有让他在更强民族冲突中更好表现自我,无形中降低了人物的影响力,比起《
萍踪侠影录》中的
张丹枫,呈现出明显的差距。甚至与《狂侠、天骄、魔女》那个谈笑自若、亦哭亦歌,傲视王侯的檀羽冲相比,我觉得前者更当得起这一称号,因为“天骄”这个称号当让人产生一种脱俗、神往之感,不是尘世之人之感。而明显前者更让人有这种感觉,后者缺少了这种神韵。另外小说一些情节作者有欠交代,如檀羽冲妹妹的下落等作者一直没有向读者说明。尽管本书予人以不完 美之感,但本书仍然无愧于一部好的小说,堪称作者晚期的代表作。
梁羽生本名
陈文统,一九二四年三月廿二日出生(证件标明日期为一九二六年四月五日,误)原籍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生于广西蒙山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写诗填词,接受了很好的传统教育。1945年,一批学者避难来到蒙山,太平天国史专家
简又文和以
敦煌学及诗书画著名的
饶宗颐都在他家里住过,梁羽生向他们学习历史和文学,很受教益。
抗日战争胜利后,梁羽生进广州岭南大学读书,学的专业是国际经济。毕业后,由于酷爱中国古典诗词和文史,便在香港《大公报》作副刊编辑。一九四九年后定居香港,现侨居澳大利亚
悉尼(一名雪梨)。他是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梁羽生从小爱读武侠小说,其入迷程度往往废寝忘食。走入社会后,他仍然爱读武侠小说,与人评说武侠小说的优劣,更是滔滔不绝,眉飞色舞。深厚的文学功底,丰富的文史知识,加上对武侠小说的喜爱和大量阅读,为他以后创作新派武侠小说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在众多的武侠小说作家中,梁羽生最欣赏
白羽(宫竹心)的文字功力,据说“梁羽生”的名字就是由“梁慧如”、“白羽”变化而来的。
本书为“
梁羽生小说全集”中的一本,写尽“落拓风尘人不识,独凭一箫闯天下,西子湖,
满江红,侠义难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