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蚌就是
河蚌。
瓣鳃纲(Lamellibranchia)
蚌目珠蚌科
无齿蚌亚科无齿蚌属贝类的通称。分布于
亚洲、欧洲、北美和北非。大部分能在体内自然形成珍珠。生活在江、河、湖、沼里的贝类,种类很多,一般常见的有两大类,一类喜欢生活在流动的河水里。双壳纲蚌目珠蚌科无齿蚌亚科无齿蚌属贝类的通称。蛤类的一种,分布于亚洲、欧洲、北美和北非,淡水湖泊、河流、池塘中习见的双壳类,底埋生活。
水蚌-概述
中国习见种背角无齿蚌壳长可达200毫米,外形呈角突卵圆形,两壳膨胀,后背缘后部有翼,后背部有3条自壳顶发出的肋脉,最下条肋脉位于贝壳中线上。多栖息于淤泥底、水流缓慢和静水的水域,分布于江河、湖泊、水库和池塘内。雌雄异体。在江苏3月份性腺成熟,成熟卵在雌体外鳃中受精发育,约在4~5月
钩介幼虫发育成熟排出体外,寄生于鱼体,待发育成幼蚌后,沉落水底生活。为淡水
育珠蚌,但产珠质量次。肉供食用。贝壳为中药药材。
水蚌-特征
生活习性
蚌是一种水生动物,它呼吸用鳃。鳃很大,呈瓣状,左右各1个,每个又分为2瓣,都是由细长的鳃绦紧密相连接丽成。鳃上有很多细小的纤毛,这些纤毛能够经常不断的颤动。由于纤毛的颤动,使蚌体内和体外的水产生一个水流。达个水流的方向是使外界水通过入水孔流入蚌的身体内部,经过鳃再至身体的上部,最后从排水孔流出。
外形特征
水蚌外形呈椭圆形和卵圆形。壳质薄,易碎。两壳膨胀,后背部有时具后翼。
壳顶宽大,略隆起,位于背缘中部或前端。壳面光滑,具同心圆的生长线或从壳顶到
腹缘的绿色
放射线。胶合部窄,无齿。斧足发达。雌雄异体。肉可食,亦为鱼类、禽类的天然饵料,家畜、家禽的饲料。有的种类可用做淡水育珠。
壳形多变化,两壳相等,壳顶部刻纹常为
同心圆型或折线型,但多少有些退化。铰合部变化大,有时具拟主齿。具外韧带。鳃叶间隔膜完好,并与鳃丝平行排列,外鳃的外叶后部与外套膜愈合,有鳃水管。鳃与肛门的开口以隔膜完全区分。
其外侧有韧带,依靠其弹性,可使二壳张开。壳的内面有肌肉附着的肌痕。与壳腹缘并行的外套痕;壳前上方有肌痕,最大的一个椭圆形,为前闭壳肌痕;其后上缘为一小角的略呈三角形的前缩足肌痕;其后下缘为伸足肌痕。壳后端近背缘处有二肌痕,大的为后闭壳肌痕,椭圆形,其前上缘一小的是后缩足肌痕。
水蚌的贝壳很厚,两个贝壳在背面相接合的部分有齿,壳的
珍珠层较厚,叫珠蚌;另一类喜欢生活在水面平静的池塘里,它们的贝壳很薄,两个贝壳在背面相接合的部分没有齿,叫池蚌。它们的身体很柔软,活动能力很小,但是,它却有两扇坚硬的石灰质的贝壳保护着身体,遇到敌害向它进攻的时候,柔软的身体便立刻缩到两个贝壳的中间,同时把两个贝壳紧紧的关闭起来,形成一道攻不破的“铜墙铁壁”。蚌的两个贝壳的大小和形状完全一样,在背面互相连接,而在前后和腹面分开,可以随意的关闭或张开。两个贝壳在背部相连的地方有角质的、富有弹性的韧带,有的种类除了韧带以外,还有凹凸不平的铰合齿。贝壳外表的颜色一般呈黑色或棕褐色。
蚌的贝壳的关闭和张开,是靠身体上的特殊肌肉和贝壳背面的韧带来完成的。蚌的身体上有两块很发达的肌肉,它用达两块肌肉将柔软的身体和贝壳连结在一起,并用来关闭贝壳,所以称它
闭壳肌。这两块闭壳肌几乎同样大小,都是由肌肉纤维所组成,呈圆柱状,一块在身体前方,叫做前闭壳肌;一块在后面,叫做后闭壳肌。闭壳肌的伸缩力很强,由于它们的伸缩,贝壳就随着张开或关闭。
贝壳背面的韧带很有弹性,它的作用好像小弹簧,任务跟闭壳肌刚刚相反,是使两个贝壳保持张开的状态。两个闭壳肌一收缩,使
肉柱缩短,因而将左右两个贝壳关闭起来。肌肉收缩得越紧,肉柱越短,贝壳关闭得就越紧。如果两个闭壳肌松弛了,伸展了,肉柱便由短变长,失去了牵引左右两个贝壳的作用,贝壳便在轫带的弹力的作用下恢复到张开的状态了。
水蚌-结构
外壳
水蚌外形呈椭圆形和卵圆形。壳质薄,易碎。两壳膨胀,后背部有时具后翼。
壳顶宽大,略隆起,位于背缘中部或前端。壳面光滑,具同心圆的生长线或从壳顶到
腹缘的绿色
放射线。胶合部窄,无齿。斧足发达。雌雄异体。肉可食,亦为鱼类、禽类的天然饵料,家畜、家禽的饲料。有的种类可用做淡水育珠。贝壳的结构由外层、中层、内层三层所组成的。最外边的一层很薄,差不多是黑色的,是由一种有机物质所组成,叫做
角质层,中间的一层很厚,是贝壳的主要部分,为白色,是由许多角柱状的
碳酸钙所组成,叫做
棱柱层;最里边的一层很光亮,是由
角质和石灰质所形成的许多小薄片重叠排列而成,叫做
珍珠层。贝壳的这些部分,都是由紧紧贴在贝壳里层的外套膜的
上皮细胞所分泌的液体形成的。
外套膜
外套膜是一切贝类都有的保护身体的器官,它掩盖在内脏的外面,但是它很薄,而且是软的,所以它本身对蚌起不了什么保护作用。可是它却能分泌一种液体,形成坚硬的石灰质的贝壳。贝壳的
角质层和
棱柱层是由外套膜的边缘部分所形成的,它们可以随着蚌的身体增大而加大,但是厚度不能再增加。
珍珠层是由外套膜整个
上皮细胞所形成的,所以它在蚌的生长过程中不但可以增大,还可以不断的增厚;越是年老的蚌,珍珠层越厚越光泽,就是这个缘故。
斧足
蚌的足很特别,是一块像斧头一样的肥厚的肌肉,称为斧足。斧足是蚌的运动器官,但是它的动作非常慢,而且每次只不过移动2—3厘米的距离。斧足除了能够移动身体以外,还有一个功用,就是挖掘泥沙,使自己钻到泥沙里生活。斧足先伸入沙中,然后收缩它的肌肉,蚌便缩入泥沙中了。
在贝壳张开、斧足伸出的同时,可以看到在蚌的身体后端,由左右两个外套膜形成的排水孔和入水孔的边艨,稍稍向外伸展,进行活动。排水孔在背面,是蚌排出身体里面水分的孔重,入水孔在腹面,通常与前边的足孔相连,是新鲜水和食物进入蚌身体的孔道。蚌的
摄食、呼吸、排精、排幼体等,都需要用到孔道。蚌活动时,达个水流是不断的。新鲜水流经过鳃的时候,就同血管中的含碳酸气的血液进行
气体交换,把氧气输送到血液中,污水就随着水流从排水孔流出。
水蚌-生活环境
蚌是在水底钻入泥沙中生活的,活动能力很小。它没有头,也没有任何捕捉食物的器官,所以它不能够主动的去捕捉食物。蚌吃的东西是从入水孔带进来的
微小生物和共他有机物质等,它们都可以随着入水孔的水流进入蚌的身体之内,经过鳃上纤毛的扇动而达到口唇中间,进入蚌的口内。蚌对流入的水和食料是加以选择的。在入水孔的入口处,孔的周缘生长着很多小型的
触手状的突起,如果感到要进来的水中含有对它不利的物质或生物时,就会把孔关闭起来,防止它进入。此外,在蚌的身体里,鳃的基部还生长着一种特殊的嗅觉器官,叫做嗅检器。它的作用好像高等动物的鼻子,如果威到进来的水中含有它不喜欢吃的东西,便严格的把它跟食物分开,使它们顺着水流从排水孔排出体外。
总起来说,经过入水孔进到体内,然后再经过排水孔排出体外的水流,对蚌的生活是特别有意义的。它不仅给蚌带来丰富的食料和新鲜
氧气,而且还把蚌排出的废物送出体外。每天流经蚌身体的水,可达40升之多,对这样一个不大的动物来说,确实是很惊人的。
水蚌-繁殖
神奇的文理图
雌蚌比同龄的雄蚌个体较大,贝壳也略宽、略厚。另外雌蚌的鳃绦细狭,雄蚌的鳃绦宽大,宽度往往是雌蚌的2—3倍。卵在春季受精,约2个月可发育成
钩介幼虫,排出体外。卵若在秋季受精,胚体在母体内越冬,次年春季发育成钩介幼虫排出体外,钩介幼虫排出体外后,均需寄生在鱼体上,待发育成幼蚌后脱离鱼体,沉入水底,自由生活。
成熟的
精子经过雄蚌输精管这到
鳃上腔,再随着水流从排水孔排至体外水中。含有精子的水,又顺着水流从入水孔进到雌蚌体内的
鳃瓣之间。这时候雌体的卵也已经通过输卵管自
生殖腺排出,聚集在它自己的鳃瓣之间。这样,精子和卵就在雌体的鳃瓣间相遇而进行
受精作用了。受精的卵由于母体鳃瓣分泌的粘液粘着,不会随着水流排到体外去。受精卵逐渐发育而成小幼虫,达些幼虫都有两个小壳,而且在壳的侧缘都长着钩,身体的中央还长着一条很长的
鞭毛绦。因为它的贝壳上长着钩,所以叫
钩介幼虫。钩介幼虫不需要用母体分泌的粘液给粘在鳃瓣上,而是用自己的长鞭毛绦缠绕在鳃绦上。钩介幼虫成熟后便通过蚌的排水孔排出体外,落在水底或在水流中悬浮,遇到鱼类时就用它贝壳侧缘的钩钩在鱼类的鳃或鳍上,这时鱼类因受到钩介幼虫的刺激,很快地形成一个被囊,把幼虫包起来,于是这个幼虫便开始了它的
寄生生活。一只大的蚌可以产300万个钩介幼虫,一个鱼体可以有3000个钩介幼虫寄生。一般钩介幼虫寄生对成体的鱼无显著的影响,而对幼鱼则常可以致死。有些种蚌的
钩介幼虫需要寄生在某种特定的鱼类体上,有些种蚌的钩介幼虫则可以在很多种鱼类体上寄生。
寄生期的长短随种类和水温而不同,在这一期间,幼虫逐渐变态,足和其它成体的器官次第发育完成,最后便破鱼体的被囊而出,落到水底,开始了蚌的底栖生活。蚌的繁殖季节和习性随种类而不同,中国淡水育珠的优良品种——
三角帆蚌的繁殖季节是4—6月。4月上、中旬
生殖腺成熟,开始产卵、排精。受精卵一般约需30一45天孵化成钩介幼虫。母体排出钩介幼虫的最盛期是5月下旬到6月中旬。三角帆蚌的
钩介幼虫寄生在鱼体的时间随水温而不同,约l一3个星期。
蚌的生长很慢,一般要到第三年,
鳃瓣才能长全,到第五年,才能达到
性成熟,并开始产卵。
水蚌-烹饪
水蚌
蚌的吃法大概还是以煲类居多,据说和螺蛳一样,也是在清明前吃最佳——清明前水中的
蚂蟥、微生物尚未频繁活动,那个时候的河蚌最干净,且肉质肥厚最常见的做法是河蚌烧豆腐,用铁锅先将
河蚌热油爆炒,杂以姜丝、黄酒,然后豆腐随之下锅。
河蚌做法指导:
1. 适合烧、烹、炖。
2. 剖取河蚌肉的窍门:先用左手握紧河蚌,是蚌口朝上,再用右手持小刀由河蚌的出水口处,紧贴一侧的肉壳壁刺入体内,刺进深度约为1/3,用力刮断河蚌的吸壳肌,然后抽出小刀,再用同样方法刮断另一端的吸壳肌,打开
蚌壳,蚌肉即可完整无损的取出来。
3. 贝类本身极富
鲜味,烹制时千万不要再加味精,也不宜多放盐,以免鲜味反失,贝类中的泥肠不宜食用。
【所属菜系】 全部
【特点】
蚌肉有特殊的鲜味,猪肉鲜嫩肥美,富含胶质、脂肪,二者巧妙地配合在一起,风味独特.
【原料】
蚌肉1500克,猪五花肉250克。调料:绍酒20克,葱结1个,姜2片,精盐10克,味精1克,胡椒粉2克。
【制作过程】
1.猪肉洗净,镊去毛,切成4厘米长、1厘米宽的块。 2.蚌肉去泥肠,用刀柄将边上的硬从捶扁,洗净。 3.炒锅上火,放入
蚌肉、葱结、姜片、绍酒和少许清水,用旺火烧沸,撇去浮沫,上小火焖10分钟,再放入肉块同炖,旺火烧沸后,移小火炖约2小时至蚌肉、猪肉酥烂时,放入精盐、味精,起锅装入汤碗内即成。吃时撒入胡椒粉。
养殖
(一)场址的选择
1、池塘 养殖面积因地制宜,小的池塘为3~5亩,大的池塘从十几亩到几十亩都有,水深1.5~2米,水质一般都较肥,
饵料生物丰富。池塘中可混养
草鱼、
鳊鱼、鳙、
鲫鱼,放养密度为100~200尾/亩,不宜放养或极少量放养竞食性鱼类如链鱼等,切勿放养肉食性鱼类如
青鱼、乌鳢等。
2、河流 无污染的河流,氧气充足,水质清新,水体呈流动状态,物质交换充分,适合
三角帆蚌的生长。
3、大水面 如湖泊、水库等,水域面积较大,选择岸边或汊弯处水体较浅的水域进行
珍珠养殖,水体流动性较大,水质清瘦,溶氧丰富。
环境因子复杂,管理操作不太方便。
(二)生态环境
1、水质条件 水深1.5~2.5米较为适宜。一定速度的流水,对
育珠蚌的生长及珍珠培育极其重要。保持育珠水域的pH值在中性略偏碱的范围,以7~8为宜。pH值偏低的酸性水体不利于育珠蚌的生长和珍珠的形成,可以通过在育珠水体中泼洒生石灰水的方法进行调节。pH值偏高又抑制了育珠蚌的生长,可以通过施加有机肥的方法进行控制。
2、营养盐类 钙盐是育珠蚌最需要的盐类。
蚌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育珠蚌的生长及珍珠的合成依赖于钙的吸收,保持水体中Ca2+含量为15毫克/升以上,可通过施加
钙肥来补充钙源。镁、硅、锰、铁等不仅是育珠蚌生长所需元素,而且也是其
饵料生物生长所必需的,通过施加有机肥、
无机肥来补充这些营养元素。稀土能促进
育珠蚌分泌
珍珠质,加快珍珠的形成。在稀土营养源中,以硝酸型稀土效果为最佳,珍珠增长速度最快。在育珠蚌生长旺季每月施加稀土营养源一次,使池水呈0.1毫克/升的浓度。
3、饵料生物
三角帆蚌最适的饵料生物为
硅藻、
金藻、
绿藻、
裸藻等,其次是小型浮游动物和细菌等有机碎屑。所以培养丰富的饵料生物对
珍珠养殖至关重要。水体的肥瘦、饵料生物的丰欠可通过水色来反应,水体颜色以
黄绿色为好,透明度以30厘米左右为宜,并且保持育珠水体“肥、活、爽、嫩”的状态。
保护级别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CITES)2019年版附录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