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礼仪
对外交际表示友好、尊敬的做法
涉外礼仪,是涉外交际礼仪的简称。即,中国人在对外交际中,用以维护自身形象、对外交往对象表示尊敬与友好的约定俗成的习惯做法。
由来
礼仪作为人际交往的重要的行为规范,它不是随意凭空臆造的,也不是可有可无的。了解礼仪的起源,有利于认识礼仪的本质,自觉地按照礼仪规范的要求进行社交活动。对于礼仪的起源,研究者们有各种的观点,可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种。
有一种观点认为,礼仪起源于祭祀。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对“礼”字的解释意思是实践约定的事情,用来给神灵看,以求得赐福。“礼”字是会意字,与古代祭祀神灵的仪式有关。古时祭祀活动不是随意地进行的,它是严格地按照一定的程序,一定的方式进行的。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指出:“礼之起,起于祀神,其后扩展而为人,更其后而为吉、凶、军、宾、嘉等多种仪制。”这里讲到了礼仪的起源,以及礼仪的发展过程。
有一种观点认为,礼仪起源于法庭的规定。在西方,“礼仪”一词源于法语的“Etiguette”原意是“法庭上的通行证”。古代法国为了保证法庭中活动的秩序,将印有法庭纪律的通告证发给进入法庭的每个人,作为遵守的规矩和行为准则。后来“Etiguette”一词进入英文,演变为“礼仪”的含义,成为人们交往中应遵循的规矩和准则。
另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礼仪起源于风俗习惯。人是不能离开社会和群体的,人与人在长期的交往活动中,渐渐地产生了一些约定俗成的习惯,久而久之这些习惯成为了人与人交际的规范,当这些交往习惯以文字的形式被记录并同时被人们自觉地遵守后,就逐渐成为了人们交际交往固定的礼仪。遵守礼仪,不仅使人们的社会交往活动变得有序,有章可循,同时也能使人与人在交往中更具有亲和力。1922年《西方礼仪集萃》一书问世,开篇中这样写道:“表面上礼仪有无数的清规戒律,但其根本目的在于使世界成为一个充满生活乐趣的地方,使人变得和易近人。”
从礼仪的起源可以看出,礼仪是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为了维护一种稳定的秩序,为了保持一种交际的和谐而应运产生的。一直到今天,礼仪依然体现着这种本质特点与独特的功能。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在中华文化的历史演进过程中,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今天,经济的全球一体化和信息共享的网络化把现代人领到了一个无限伸展而又不断浓缩的空间,这就是地球村。在这个有着60亿居民的村庄里,交往和沟通日益频繁,说服和理解越发重要,其中,作为公关“第一印象”的礼仪就更显得不可或缺。礼仪修养,不仅是人们必备的基本素质,而且是社会交往、商务活动和其他各项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
中华礼仪
古人有言:“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故称华。”古代华夏族正是以丰富的礼仪文化而受到周边其他民族的赞誉的。早在孔子以前,已有夏礼、殷礼、周礼三代之礼,因革相沿,到周公时代的周礼,已比较完善。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礼仪学专家,他把“礼”作为治国安邦的基础。他主张“为国以礼” ,“克己复礼” ,并积极倡导人们“约之以礼” ,做“文质彬彬”的君子。孟子也重视“礼” ,并把仁、义、礼、智作为基本道德规范,他还认为“辞让之心”和“恭敬之心”是礼的发端和核心。荀子则比孟子更重视“礼” ,他著有枟礼论枠,论证了礼的起源和社会作用。他说:“礼者,人道之极也。”把礼看作做人的根本目的和最高理想,把识礼、循礼与否作为衡量人的贤愚和高低贵贱的尺度。因而他强调:“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管仲则把礼看作人生的指导思想和维持国运的支柱。他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从这些思想家的言论中,不难看出,礼仪是适应调节人际关系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
中国古籍中,枟周礼枠、枟仪礼枠、枟礼记枠等就是最重要的古典礼仪专著。中国古代“礼”的概念,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大体可归结为三个层面:一是指治理奴隶制、封建制国家典章制度;二是古代社会生活所形成的作为行为规范和交往仪式的礼制及待人接物之道;三是对社会成员具有约束力的道德规范(包括自身修养)。纵观中国礼仪内容和形式的演变与发展,可以看出“礼” 和“德”不但是统治者权力的中心支柱,而且其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许多有广泛社会性与强大号召力的优良道德规范和人际交往的礼节仪式及生活准则,并且已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财富,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西方礼仪
在西方,礼仪一词,最早见于法语的Etiquette ,原意为“法庭上的通行证”。但它一进入英文后,就有了礼仪的含义,意即“人际交往的通行证”。西方的文明史,同样在很大程度上表现着人类对礼仪追求及其演进的历史。人类为了维持与发展血缘亲情以外的各种人际关系,避免“格斗”或“战争” ,逐步形成了各种与“格斗” 、“战争”有关的动态礼仪。如为了表示自己手里没有武器,让对方感觉到自己没有恶意而创造了举手礼,后来演进为握手。为了表示自己的友好与尊重,愿在对方面前“丢盔卸甲” ,于是创造了脱帽礼等。
古希腊的文献典籍中,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先哲的著述中,都有很多关于礼仪的论述。中世纪更是礼仪发展的鼎盛时代。文艺复兴以后,欧美的礼仪有了新的发展,从上层社会对遵循礼节的繁琐要求到20 世纪中期对优美举止的赞赏,一直到适应社会平等关系的比较简单的礼仪规则。历史发展到今天,传统的礼仪文化不但没有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科技现代化而被抛弃,反而更加多姿多彩,国家有国家的礼制,民族有民族独特的礼仪习俗,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礼仪规范程式,国际上也有各国共同遵守的礼仪惯例等。有的国家和民族对不遵守礼仪规范者,还规定了一定的处罚规则,有的已把礼仪作为公民就业前的“入门课” ,被企业录用的大学毕业生,也必须先经过严格的礼仪训练,才能上岗工作。
从上述关于礼仪的含义及其源流的叙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一,礼仪在中国作为社会秩序的一部分而受到中华民族历代贤良的广泛重视和提倡。第二,礼仪是为维系和发展人际关系而产生的、并随着人际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它不仅是社会交往的产物,也是国际文化交流的产物。第三,礼仪是施礼者与受礼者的情感互动过程。正如枟礼记·曲礼上枠所云:“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第四,礼仪是一种程序,有一定的规则,不是毫无联系的某些行为的堆积组合。第五,礼仪规范、程序是一定社会的人们约定俗成、共同认可的。第六,遵行礼仪是现代人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概念
礼,是知礼、讲礼、明礼,尊敬别人。仪,是仪容、仪表、仪式,表现形式。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被人们所认同,又被人们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简言之,礼仪就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分类
按应用范围一般分为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等五大类。
政务礼仪:政务礼仪是国家公务员在行使国家权力和管理职能所必须遵循的礼仪规范
商务礼仪:商务礼仪是在商务活动中体现相互尊重的行为准则。商务礼仪的核心是一种行为的准则,用来约束我们日常商务活动的方方面面。商务礼仪的核心作用是为了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这样我们学习商务礼仪就显得更为重要。我们可以用一种简单的方式来概括商务礼仪,它是商务活动中对人的仪容仪表和言谈举止的普遍要求。
商务礼仪知识共享礼仪是人际交往的艺术,教养体现细节,细节展现素质 ,愿以下社交礼仪知识能帮助你提高自 身修养
服务礼仪:服务礼仪是指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应遵守的行为规范。主要适用于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商界人士、职场人士、企业白领等从事服务工作的人士。
社交礼仪:社交礼仪是指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交际能力等。社交在当今社会人际交往中发挥的作用愈显重要。
涉外礼仪:涉外礼仪是指在长期的国际往来中,逐步形成了外事礼仪规范,也就是人们参与国际交往所要遵守的惯例,是约定俗成的做法。它强调交往中的规范性、对象性、技巧性。
基本原则
维护国家利益
在参与涉外交往活动时,应时刻意识到在外国人眼里,自己是国家、民族、单位组织的代表,做到不卑不亢。自己的言行应当端庄得体,堂堂正正。在外国人面前,既不应该表现得畏惧自卑、低三下四,也不应该表现得自大狂傲、放肆嚣张。应表现得既谨慎又不拘谨,既主动又不盲动,既注意慎独自律又不是手足无措、无所事事。
基本要求
讲究仪表与衣帽整洁,面、手、衣履要洁净。男子的头发、胡须不宜过长,应修剪整齐。指甲要经常修剪,一般与指尖等长,不留污垢,保持手部清洁,若手部有疾症或疤痕要戴手套。衣着要整洁笔挺,不能有褶皱,钮扣均应整齐,裤扣不能在室外或公共场合整理。衬衣一般为白色硬领,袖与下摆不露出外套,并放入裤内。要按交际场所或交际需要着装。礼服、领带或领花应结好,佩戴端正,并备洁净手绢与梳子。皮鞋应擦亮。不要在人前做剔牙、抠鼻、掏耳、剪指甲、搔痒等不雅的小动作。也不要在人前打哈欠伸懒腰、打喷嚏、擦鼻涕、咳嗽,打喷嚏时应用手帕、餐巾纸捂口鼻,面向一旁,避免发出大声响。
举止大方得体,态度和蔼端庄,精神饱满自然,言行检点。站、坐、走都要符合常规,任何失礼或不合礼仪的言行者会被视为有失体面。
说话客气,注意身份。说话时神情衿持和蔼,面带微笑。随便与人攀谈是失礼行为,萍水相逢,应在有人介绍后方可交谈。
遵守公共秩序,不打搅、影响别人,尊重别人。不随意指责别人或给别人造成麻烦或不便。发表议论与指责别人会被认为缺乏教养。在图书馆、博物馆、医院、教堂等公共场所都应保持安静。在隆重的场合,如举行仪式、听讲演、看演出等,要保持肃静。
守约遵时。这是国际交往中极为重要的礼貌。参加各种活动,应按约定时间到达。过早抵达,会使主人因准备未毕而难堪;迟迟不到,则让主人和其他客人等候过久而失礼。因故迟到,要向主人和其他客人表示歉意。万一因故不能应邀赴约,要有礼貌地尽早通知主人,并以适当方式表示歉意。与人约会不能失约,不能超时。失约和超时是很不礼貌的行为。承诺别人的事情不能遗忘,必须讲“信用”,按时做好。
礼貌用语
礼貌用语是礼仪的表现形式,能传达爱心与礼节,使说话人更被人敬重。“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在国际交往中要经常使用:
“请”。几乎任何需要麻烦他人的事情,都应该说“请”。
“谢谢”。只要别人为你做了什么,都应该说声“谢谢”,包括家人或关系密切的朋友。
“对不起”。凡是不小心妨碍或干扰了别人,都要说“对不起”。
“再见”。“再见”不仅是同事、朋友、家人之间相互告辞时的礼貌用语,也是陌生人之间接触后相互告辞时的礼貌用语。
信守约定
当前,在国际交往活动中,人们将尊重对方,即将对交往对象的重视、恭敬、友好作为涉外礼仪的核心。在一切涉外交往中,都必须认真而严格地遵守自己的所有承诺,说话务必要算数,许诺一定要兑现。
女士优先
在男女都在的社交场合中,男士要照顾、礼让女士,遵循“尊重妇女、女士优先”原则。它要求在一切社交场合(有些公务场合除外),成年男子都有义务主动自觉地以自己的实际行为去尊重妇女,照顾妇女,体谅妇女,关心妇女,保护妇女,并尽心竭力地去为妇女排忧解难。
尊重隐私
对于西方人来讲,凡涉及经历、收入、年龄、婚恋、健康状况、政治见解等均属个人隐私,别人不应查问,即在交往中“有所不为”。
不卑不亢
涉外交往是面对全球的跨文化活动,是一种双向互动交流活动。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热情好客、宾至如归以及谦逊等美德,在国际交往待人接物中必须有所适“度”。所以,在涉外礼仪中遵循热情有度、不必过谦原则尤为必要。
入乡随俗
在涉外交往中,要真正做到尊重交往对象,就必须了解和尊重对方所独有的风俗习惯。做不到这一点,对于交往对象的尊重、友好和敬意,便无从谈起。这就要求,首先必须充分地了解与交往对象相关的习俗,即在衣食住行、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所特有的讲究与禁忌。其次必须充分尊重交往对象所特有的种种习俗,既不能少见多怪,妄加非议,也不能以我为尊,我行我素。
爱护环境
不可毁损自然环境;不可虐待动物;不可损坏公物;不可乱堆乱挂私人物品;不可乱扔乱丢废弃物品;不可随地吐痰;不可到处随意吸烟;不可任意制造噪声。
不宜先为
在涉外交往中,面对自己一时难以应付、举棋不定,或者不知道到底怎样作才好的情况时,如果有可能,最明智的做法,是尽量不要急于采取行动,尤其是不宜急于抢先,冒昧行事。
礼仪要点
礼仪是在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人们共同遵守的品行、程序、方式、容貌、风度等行为规则和形式。
礼仪在人们的交往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它可以沟通人们之间的感情,感受人格的尊严,增强人们的尊严感;其次,它有助于发展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各地区人民的友谊。在涉外交往中,遵守国际惯例和一定的礼节,有利于中国的对外开放,有利于展现中国礼仪之邦的风貌;最后,健康、必要的礼仪可以赢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广交朋友,避免隔阂和怨恨。如果一个人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彬彬有礼,待人接物恰如其分,诚恳、谦恭、和善,就必定受到人们的尊重。
着装礼仪
在与外国人打交道时,对于每一各涉外人员衣着的基本礼仪要求是:得体而应景。主要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个方面的主要问题是,涉外人员应当懂得依照自己所处的具体场合,而选择与其所相适应的服装。
根据涉外礼仪的规范,在国际交往中,涉外人员所接触的各种具体场合,大体可以分作三类。即公务场合、社交场合和休闲场合
场合之一,是公务场合。公务场合,指的就是涉外人员上班处理公务的时间。在公务场合,涉外人员的着装应当重点突出庄重保守的风格。
中国的涉外人员在公务场合的着装,最为标准的,主要是深色毛料的套装、套裙或制服。具体而言,男士最好是身着藏蓝色、灰色的西装套装或中山装,内穿白色衬衫,脚穿深色袜子、黑色皮鞋。穿西装套装时,务必要领带
女士的最佳衣着是:身着单一色彩的西服套裙,内穿白色衬衫,脚穿肉色长统丝袜和黑色高跟皮鞋。有时,穿着单一色彩的连衣裙亦可,但是尽量不要选择以长裤为下装的套装。
场合之二,是所谓社交场合。在社交场合,涉外人员的着装应当重点突出“时尚个性”的风格。既不必过于保守从众,也不宜过分地随便邋遢。
在需要穿着礼服的场合的做法是,男士穿着黑色的中山套装或西装套装,女士则穿着单色的旗袍或下摆长于膝部的连衣裙。其中,尤其以黑色中山装套装与单色旗袍最具有中国特色,并且应用最为广泛。
在社交场合,最好不要空制服或便装。
场合之三,是所谓休闲场合。涉外人员的着装应当重点突出“舒适自然”的风格。没有必要衣着过于正式,尤其应当注意,不要穿套装或套裙,也不必穿制服。那样作,既没有任何必要,也与所处的具体环境不符。
另一个方面的主要问题是,涉外人员应当使自己的衣着得法。
其一,是要了解并遵守着装的正确方法。
穿西装时,要注意的问题有:在穿西装之前,务必要将位于上衣左袖袖口之上的商标、纯羊毛标志等等,先和行拆除,它们并非与西装的档次、身价有关。在一般情况下,坐着的进候,可将西装上衣衣扣解开;站起来之后,尤其是需要面对他人之时,则应当将西装上衣的衣扣系上。西装上衣的衣扣有一定的系法:双排扣西装上衣的衣扣,应当全部系上。单排两粒扣西装上衣的衣扣,应当只系上边的那粒衣扣。单排三粒扣西装上衣的衣扣,则应当系上的两粒衣扣,或都单系中间的那粒衣扣。穿西装背心时,最下边的那粒衣扣,一般可以不系。穿西装时,最好不要内穿。万一非穿不可时,则只允许穿一件单色薄型的领羊毛衫。不要在西装里面穿开领的、花哨的羊毛衫,特别是不要一下子同时穿上了多件羊毛衫。
穿长袖衬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有:下摆在正式场合一一要束在裤腰或裙腰之内。袖管不仅不可以挽起来,而且袖扣还一定要系上。不穿西装上衣,或是穿上衣未打领带时,领扣则通常可以不系。
打领带时,其位置大致是在七粒扣衬衫向上有处自上而下数的第四、第五粒衣扣之间。其二,是要了解并遵守着装的搭配技巧。
在国外,对于男士在正式场合的着装,有必须遵守“三色原则”的要求。所谓“三色原则”,是指全身上下的衣着,应当保持在三种色彩之内。对于女士在正式场合的着装的评价,人们往往关注于一个细节,即她是否了解不应该使自己的袜口暴露在外。不仅在站立之时袜口外露不合适,就是在行走或就座时袜口外露也不合适。穿裙装的女士,最好穿连裤袜或长筒袜。
握手礼仪
在交际场合中,一般是在相互介绍和会面时握手;遇见朋友先打招呼,然后相互握手,寒暄致意;关系亲切的则边握手边问候,甚至两人双手长时间握在一起;在一般情况下,握一下即可,不必用力。但年轻者对年长者、身份低者对身份高者时应稍稍欠身,双手握住对方的手,以示尊敬。男子与妇女握手时,应只轻轻握一下妇女的手指部分。
握手也有先后顺序,应由主人、年长者、身份高者、妇女先伸手,客人、年轻者、身份低者见面先问候,待对方伸出手后再握。多人同时握手,切忌交叉进行,应等别人握手完毕后再伸手。男子在握手前应先脱下手套,摘下帽子。握手时应双目注视对方,微笑致意。
此外,有些国家还有一些传统的见面礼节,如在东南亚信仰佛教的国家见面时双手合什致意;日本人行鞠躬孔;中国传统的拱手 行礼。这些礼节在一些场合也可使用。
公共场合远距离遇到相识的人,一般举起右手打招呼并点头致意,也可脱帽致意。与相识者在同一场合多次见面,只点头致意即可;对一面之交的朋友或不相识者,在社交场合均可点头或微笑致意。
介绍礼仪
在交际场合结识朋友,可由第三者介绍,也可自我介绍。为他人介绍,要先了解双方是否有结识的愿望,不要贸然行事。无论自我介绍或为他人介绍,都要做到自然。例如,正在交谈的人中,有你所熟知的,便可趋前打招呼,这位熟人便将你介绍给其他客人。自我介绍时,要主动讲清自己的姓名、身份、单位(国家),对方则会随后自我介绍。为他人介绍时还应说明与自己的关系,以便于新结识的人相互了解与信任。介绍其他人时,要有礼貌地以手示意,而不要用手指指点别人。介绍也有先后之别。应先将身份低的、年纪轻的分绍给身份高的、年纪大的,把男子介绍给妇女。介绍时,除妇女和年纪长者外,一般应起立。但在宴会桌上、会谈桌上可不必起立,被介绍者只要微笑点头有所表示即可。交换名片也是相互介绍的一种形式。在送给别人名片时,应双手递出,面露微笑,跟睛看着对方,在接受对方名片时、也应双手接回,还应轻声将对方的姓名等读出,然后郑重地收存好。
坐车礼仪
座次安排:
轿车座次安排通常有几种情况:
第一种,双排、三排座的小型轿车。如果由主人亲自驾驶,一般前排为上,后排为下。
如果由专职司机驾驶,通常后排为上,前排为下;以右为“尊”,以左为“卑”
第二种,多排座的中型轿车。无论由何人驾驶,均以前排为上,后排为下;右高左低;
第三种,轻型越野车,简称吉普车。不管由谁驾驶,其座次尊卑依次为:副驾驶座,后排右座,后排左座下。
上下顺序:
上下轿车的先后顺序通常为:尊长、来宾先上后下,秘书或其他陪同人员后上先下。即请尊长、来宾从右侧车门先上,秘书再从车后绕到左侧车门上车。下车时,秘书人员应先下,并协助尊长、来宾开启车门。
礼宾次序
一是就位次客体而言,即位次本身的大小、上下及前后。
一般情况下,以右为大、为长、为尊,以左为小、为次、为偏。二人同行前者为大,右者为尊;三人并行中者为尊,三人前、后行,前者为大;二人并坐,右者为尊;三人并坐,中者为大。乘坐小轿车时,尊者由右边上车,位低者由左边上车;车内二排席,后排中间为尊位,右边次之,左边再次之,前排司机旁位为最次。但当主人亲自驾车时,司机旁位为尊位。上楼时,前者为尊,下楼时,特别是楼梯陡时,尊者在后。室内就坐时,以对门的座位为尊。二是就位次的主体而言,即位次对象的大小先后。位次本身是固定的,但位次的对象却是随着活动内容的不同而有所变动。一般在重要的礼仪场合位次对象的排定有以下三种方法:
第一,按身分和职务的高低排列。这是礼宾次序排列的主要依据,绝不能教条化。
第二,按字母或笔画顺序排列。多边活动的各方或参加者不便按身份与职务的高低排列的,可采用按字母顺序或笔画顺序排列的方法。
第三,按通知和抵达时间的先后排列。这种排列方法多见于对团体的排次。常有按派遣方通知代表团组成的日期先后排列,按代表团抵达活动地点的时间先后排列,按派遣方决定应邀派遣代表团参加活动的答复时间的先后排列三种排法。
宴请礼仪
宴会
宴会是正餐,出席的人员应按主人排好的席位入座,由服务员按专门设计的菜单依次上菜。宴会又可分为国宴、正式宴会、便宴和家宴。国宴规格最高,是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为国家庆典或外国元首来访而举行的正式宴会。宴会厅内悬挂国旗,乐队奏国歌和席间乐,席间有祝辞或祝酒。正式宴会,除不挂国旗、不奏国歌及宴席规格不同外,其余安排与国宴相似。有些正式宴会极为讲究,对餐具、酒水、菜肴及陈设等均作严格要求。便宴作为非正式的宴会,形式简单,不排座位,不安排讲话,菜肴亦可酌减。便宴气氛比较随便、亲切。家宴,在家中设宴招待客人,是一种表示更加亲切友好的形式。宴会按时间的不同又分为早宴、午宴和晚宴。一般来说,晚上举行的宴会要比白天举行的宴会更为隆重。
招待会是指一些不备正餐的宴请形式。一般备有食品和饮料,不排席位,可自由活动。招待会有冷餐会和酒会两种常见的形式。
冷餐会又叫自助餐,举办时间多在中午12 点至下午2 点,下午5 点至7 点。地点可在室内、庭院或花园中,设小桌、椅子,自由入座,不排座位,也可站立进餐。菜肴多以冷食为主,备有酒水,餐桌同时陈设各种餐具,供宾主自取,边谈边用。
酒会,亦称鸡尾酒会,以酒水为主,略备小吃,一般不设桌椅。酒会举办时间较为灵活,早、午、晚均可。客人到达和退席时间不受限制。采用酒会形式举办大型活动已日渐普遍。
茶会
茶会是一种简单的招待形式。举行的时间一般在下午3 点半或4 点(最多延续到5 点或5 点半)。地点多设在客厅,厅内需设置坐椅和茶几,不排座次。茶会对茶叶和茶具的要求较高,讲究选择较好的茶叶和茶具。
工作进餐是现代国际交往中经常采用的一种非正式的宴请形式,有工作早餐、工作午餐和工作晚餐之分。它便于边吃边谈,简便省时。工作进餐只请与工作有关的人员,而且工作进餐往往排席位。
谈话礼仪
涉外交往中,在与外商谈话时表情要自然,语言和气亲切,表达得体。谈话时可适当做些手势,但动作不要过大,更不要手舞足蹈,用手指点人。谈话时的距离要适中,太远太近均不适合,不要拖拖拉拉、拍拍打打。
参加别人谈话要先打招呼,别人在个别谈话时,不要凑前旁听;有事需与某人谈话,可待别人谈完;有人主动与自己说话,应乐于交谈;发现有人欲与自己谈话,可主动询问;第三者参与谈话,应以握手、点头或微笑表示欢迎;若谈话中有急事需离开,应向对方打招呼,表示歉意。谈话时不要唾沫四溅。
在交际场合,自己讲话要给别人发表意见的机会,另一方面、在别人讲话时,也应适时发表个人的看法。对于对方谈到的不便谈论的问题,不应轻易表态,可转移话题。要善于聆听对方的讲话,不要轻易打断,不提与谈话内容无关的问题。在相互交谈时,应目光注视对方,以示专心。别人讲话不要左顾右盼心不在焉、或注视别处、老看手表等做出不耐烦的样子,或做伸懒腰、玩东西等漫不经心的动作。
涉外交往在谈话时,内容不能涉及疾病、死亡等不愉快的事情,也不要提起一些谎诞离奇、耸人听闻、淫秽的话题。不应径直询问对方的履历、工资收入、家庭财产等私人生活方面的问题。对方不愿回答的问题不应究根寻底,对方反感约问题应表示歉意或立即转移话题。在谈话中一定不要批评长辈、身份高的人,不要议论当事国的内政,不要耻笑讽刺对方或他人,不要随便议论宗教问题。
谈话现场超过三人时,应不时地与在场的所有人攀谈几句。不要只与一、两个人说话,不理会在场的其他人。也不要与个别人只谈两个人知道的事而冷落第三者。如所谈问题不便让旁人知道,则应另找场合。
谈话的内容一般不要涉及疾病、死亡等不愉快的事情,不谈一些荒诞离奇、耸人听闻、黄色淫秽的事情。一般不询问妇女的年龄、婚否,不径直询问对方履历、工资收入、家庭财产、衣饰价格等私人生活方面的问题。与妇女谈话不说妇女长的胖、身体壮、保养的好等语。对方不愿回答的问题不要追问,不究根问底。对方反感的问题应表示歉意,或立即转移话题。一般谈话不批评长辈、身份高的人员,不议论当事国的内政。不讥笑、讽刺他人。也不要随便议论宗教问题。
谈话中要使用礼貌语言,如:你好、请、谢谢、对不起、打搅了、再见……好吗?等等。在中国人们相见习惯说“你吃饭了吗?”“你到哪里去?”等,有些国家不用这些话,甚至习惯上认为这样说不礼貌。在西方,一般见面时先说“早 安”、“晚安”、“你好”、“身体好吗?”“最近如何?”“一切都顺利吗?”“好久不见了,你好吗?”“夫人(丈夫)好吗?”“孩子们都好吗?”“最近休假去了吗?”对新结识的人常问:“你这是第一次来中国吗?”“到中国来多久了?”“这是你在国外第一次任职吗?”“你喜欢这里的气候吗?”“你喜欢我们的城市吗?”分别时常说:“很高兴与你相识,希望再有见面的机会。”“再见,祝你周末愉快!”“晚安,请向朋友们致意。”“请代问全家好!”等。
在社交场合,还可谈论涉及天气、新闻、工作、业务等事情。
在社交场合中谈话,一般不过多纠缠,不高声辩论,更不能恶语伤人,出言不逊,即便争吵起来,也不要斥责,不讥讽辱骂,最后还要握手而别。
拜访礼仪
到外国人办公室或住所,均应预先约定、通知,并按时抵达。如无人迎候,进门先按铃或敲门,经主人应允后方得进入。如无人应声,可稍等片刻后再次按铃或敲门(但按铃时间不要过长)。无人或未经主人允许,则不得擅自进入。
因事急或事先并无约定,但又须前往时,则应尽量避免在深夜打搅对方;如万不得已,非得在休息时间约见对方时,则应见到约见人后立即先致歉意,说“对不起,打搅了”,并说明打搅的原因。
住宿礼仪
在为外国来宾安排住宿的具体过程中,一般应当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必须充分了解外宾的生活习惯。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风俗,每一个人也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一般而论,外宾对于个人卫生大都十分重视。对于他们而言,随时可以洗热水澡的浴室,单独使用的干净清洁的卫生间,都是自己的临时居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其次,必须慎重选择外宾的住宿地点。通常应当被安排条件在涉外饭店里住宿。
除了需要照顾外宾的个人生活习惯,尊重其特有的风俗、满足其特殊的要求之外,尚有如下几点应当注意。
“宾至如归”,体贴入微,善解人意理当在接待人员的身上得以发扬光大。应当注意的是,对外宾的关心、照顾,应以不妨碍对方私生活为准,并应以不限制对方个人自由为限。
日常礼仪
在西方国家,用正餐的时间比中国要晚。请柬上注明两个时间:晚7:30到场,8:00用餐(7:30 for 8:00p.m.),意即7:30到场,8:00晚宴开始。在此情况下,可在上述两个时间之间到场。如果请柬上只写一个时间,便应在该时到场。晚宴开始前通常备有淡酒,一般是鸡尾酒或雪梨酒。这时,应邀的宾客边饮酒,边走动,与人交谈,等到宣布晚宴开始时便步入餐厅入座。
★座次安排
餐桌为正方形或长方形,西方国家中唯一拥有圆桌的乃是神话中的亚瑟王。亚瑟王是英国的一位传奇性的国王,他在西欧神话中所享有的地位有如皇帝之在中国的地位。虽然根据神话所说,亚瑟王是英国国王,但大多数关于他的故事却载于法国及法国文学著作之中。亚瑟王有一个圆桌,这样他手下那些文武百官便谁也不感到比别人低人一等:他们的等级都是相同的。
★感恩祷告
千万注意!还不到用餐的时候,在正式晚餐上,而且有时在家庭晚餐上,要做饭前感恩祷告,为所用饭食而感谢上帝。这种祷告可用任何语言进行,而时常用拉丁文。在此场合,如果其它客人起立,则应起立,否则不用起立,仍坐原位。如果你不信仰宗教,你就目光向下,双手合十。感恩祷告时间不长。
★用餐器皿(刀、叉、勺、盘、杯)
在正式晚餐上,用餐器皿为数甚多。据悉,全人类有三分之一使用筷子,三分之一用刀、叉、勺,三分之一用手取食。
在法国,刀常常是吃完一道菜之后继续使用,他们净刀放在刀架上,如同在中国将筷子放在筷架上那样。在英国和美国,刀不放在刀架上。但在美国有另一个关于用刀的习惯。那就是,在菜盘中切割食物,然后将刀放在菜盘左边,再将叉子转到右手。这种作法已经不多见了,但是如与一个美国家庭聚餐,或与年长的美国人用餐,便可能看到这种使用刀叉的方式。
靠左边的小盘是盛面包用的,有时用于放色拉和水果的盘子也摆放在那个位置。与某道菜相关的刀具或则放在主菜菜盘之前,或者放在最后侧,放在最中间的匙和叉是供饭后用甜食时使用的,不然就从外边向里边接着用。
如果餐桌上有你不喜欢的食物,可以拒绝食用。将盘中的食物全部用光被视为有礼貌;除非你要求再加一些食物,否则不会添加。在正式宴会上,从不给添加食物。在这方面,应当很注意中国和西方礼仪上的差距:在中国,主人自然认为客人的菜盘应当盛满菜肴,在西方则不然。
食物由侍者端上,总是从左方摆上,空盘于每道菜肴用毕后自左方撤下。
★菜肴和酒的顺序
记住菜肴和酒的顺序是重要的,因为,如果是非正式的自助餐要依同样顺序用餐。与有的人的想法相反,在宴会上,菜肴的顺序与中餐宴会一样严格,但原则有所不同。在不是很盛大的宴会上,菜肴的数目常常有所削减,但是上菜的顺序总是相同,即使减去很多道菜,也是如此。然而,在大型宴会上,菜肴的数目又增加了。上述菜肴的顺序为:
(冷或热开胃菜)
汤 雪梨酒
鱼 干白酒
果汁雪糕 红酒
肉食及蔬菜
色拉 甜白酒或香槟
布丁 红葡萄酒(葡萄牙产) 或烈性甜酒
香薄荷
干酪
水果
咖啡(另有卷烟或雪茄) 白兰地或甜露酒
在法国,干酪在布丁之先食用,这种情况在其它国家也常见。除此以外,菜肴的顺序各国都是一样。干白酒和甜酒或香槟酒经冷却后饮用,红酒则根据所食肉食的类别而定。浓红酒与厚味肉食相配,较淡的红酒则供食用略为清淡的肉食时饮用。红酒在室温下饮用,并在事先开瓶,酒的年代愈小,愈应早些开瓶。
浓红酒可以串杯,葡萄牙产的红葡萄酒,烈性甜酒和雪梨酒总是要串怀。总的原则是酒的香味与饭菜的美味相得益彰。
在美国,总有冷水可供饮用,在欧洲则不一定。
还应当注意另一点,即在北欧,女客在女主人饮酒之前不应饮酒。
★吸烟
绝不应在正式祝酒之前吸烟,仅可在为国家祝酒之后吸烟。永不在食桌上吸烟这一习惯现已变得普通了。咖啡、白兰地和露酒在另一个房间饮用。在少数情况下,女士们先离开餐室并去往另一房间。在此情况下,男士便在餐桌吸烟。
★祝酒
祝酒是另一个容易出错的事,在西方国家,在用餐当中非正式祝酒,如同人们在中国和其它亚洲国家所看到的,直到150年以前都是常见的习俗。这个习俗现已不复存在,当面对你认识的客人举起酒杯,啜饮一小口而不谈话,这种方法还是可以的。男士若对女士作这样举动应当注意,因为这种姿态寓有确定的涵义,如果该女士对这一举动不予赞同,那就把她大大得罪了。
在祝酒前,将红葡萄酒放在桌子上的串酒怀中。与其它酒不同的是,红葡萄酒不是由侍者侍饮,而是由来客传送,其次序总是由右向左,具体方式是将本人的酒杯斟满,然后将串酒杯向左传出。
红葡萄酒在向国家祝酒之前绝不应饮用。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有欠明智,因为可能有另一次甚至数次祝酒。在每次祝酒之前会有一次讲话。讲话可能很长,达30分钟,或者很短,仅两个字。有的祝酒时应当起立,有的则可保持坐姿。
有些盛大的宴会上,将一个“流动杯”依次传递。这是一个古老的饮酒礼节。这种酒杯是一个大杯,每位宾客都从杯中饮用。这种礼节之以现代的形式建立起来整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如果在这种场合做得正确,不啻为自己争光。当你的邻座客人接过酒杯时,他转向你,要向你鞠躬,你鞠躬还礼,用右手将杯盖取下,将杯高举,饮酒的人以双手接杯,饮用,然后以系于杯底的餐巾擦拭杯口。此时你将杯盖盖上,然后将杯传到你手中,这套礼节便重复一遍。当你已将酒杯传出之后你得保持站立,直到你的邻座已经饮酒,然后坐下,可以看出,这种礼节源于蛮荒时代的饮酒仪式。位于饮酒者两边的人要站立,以保持饮酒者免受敌人侵害。以右手持杯盖,因为右手乃是持剑的手。
在主宾离席之前而离席是不对的。如有必要先行离席,应先向主人说明。
还有三种其它形式的社交聚餐形式,即在餐馆室用餐,在俱乐部用餐及在某人家中聚餐。饭菜的顺序和饮酒的顺序总是同样的,但要简单一些。除非是正式宴会,菜肴的数目不超过四道,少则两道,色拉不能用以代替第一道菜。
★餐馆用餐
在西方,在餐馆就餐所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每人选取自己的饭菜,因而在开始用餐前应当对自己喜欢哪样饭菜有所考虑。再者,在最好的餐馆,菜单是用法语印制,这就要求有专门的知识才能看懂。在点菜之前向人请教,完全不成问题;问问侍者有什么可以推荐的菜,也毫无不妥之处。
在西方餐馆里遇到的另一个问题乃是如何对待酒单的问题。这种酒单与在中国餐馆里的菜单相同的方式对待,即将酒单传来传去,因为谁都不愿意要为大家点酒这个面子。如果你运气好,点酒的人精于此道,那就好了。精于酒道是很风光的事,甚至比精于菜肴更为风光。中远集团有些领导在这方面树立了榜样,他们对外国酒知之甚多。关于酒,有许多书籍可供研读。
不懂怎样正确饮酒,就不能好好品味醇酒佳酿,便很难登大雅之堂。花费很多钱财点来名酒,却饮而不知其味,实属失礼之至,因此而引起他人不悦,乃是意料中事。中国人在这方面常常遭受西方人士批评。即使是与友人共饮,而且酒款已付,以为可以自行其是,然而饮酒而有失礼仪,也被视为粗俗可鄙,对此,同一餐馆就餐的其它宾客因而倍感震惊,甚至发出怨言。
点酒是在点菜之后。这是因为点酒的人可以针对座上不同宾客所已选定的菜肴而选用与之相配饮的酒。
如果你自己是点酒的人,但却心中无数,便可征求侍者的意见,而如该侍者对你爱莫能助,则作为一般的原则可为点鱼的客人选用一瓶干白酒,而为选用肉食的客人点红酒。不要从酒单上专选价格最低的或价格最高的,而要选第三便宜的酒,很多人点价格第二便宜的酒,而那常常不是好酒,餐馆正欲将它卖掉。
如果饮起酒来好像饮用啤酒或白酒那样,那可太有失体统了。饮酒的乐趣部分来自酒的芬芳,部分来自酒的甘醇,部分来自酒的外观,而只有一小部分来自其中所含的酒精。设想一下你在品尝极佳的香茗。首先是鼻闻荣香,然后是口偿荣味,轻握杯柄,小口啜饮,则饮荣之乐莫大焉。如果你对饮酒并无乐趣,则装作开怀亦无伤大雅。如果不喜欢酒,则不必多饮。
如在餐饮时需要将你的电话手机打开,则应向在场宾客表示歉意。当然,将手机关闭方为上策。
★俱乐部用餐
俱乐部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以及其它受过这些国家影响的地区如香港和新加坡是普通的餐饮、聚会之处。(night club)这种真正的俱乐部可以分为两类,即社交俱乐部及健身俱乐部。社交俱乐部中设有餐厅、一个或两个酒吧、一个图书室,有时还为前来的会员提供卧室。健身俱乐部设有进行某一专项体育活动的设施,(这从该俱乐部的名称便可看出),但也设有餐厅及酒吧。
例如在香港,香港俱乐部及中国俱乐部是社交俱乐部,赛马俱乐部、足球俱乐部及高尔夫球俱乐部等则为健身俱乐部。在纽约,商业区健身俱乐部是健身性质的俱乐部。其目的在于提供一个健身中心,但它常被纽约航运界人士用为社交俱乐部。
如果你应邀在你主人所属的俱乐部用餐,这与在其家中用餐颇为相似,因为俱乐部是私人聚会之处,只有其成员及其宾客可以进入。俱乐部的规则必须遵守。大多数俱乐部规定,不准携带公务文件入内,并严禁使用电话手机。俱乐部常有关于衣着的严格规定,例如许多俱乐部不准穿牛仔服等。
在俱乐部用餐与在餐馆用餐相差无几,但在俱乐部用餐不提付账的事,因为只有主人付帐。
★在家用餐
在他人家里用餐比较不太正式,除非这家人极其富有。应邀在他人家里用餐时给主人带些花束,是很得体的,但不应带白花(白花是丧礼用的),而且也不应带红花,除非你有意向女主人表示浪漫之情。
应该注意,在很多场合手持花束献给对方是很得体的,这不仅限于丧礼。出售花束的店铺比比皆是。在这种场合携带一盒巧克力,也是常见的礼品。
★鸡尾酒会及冷餐会
在西方国家和香港,但不包括中国的其它地方,一种典型的社交聚会是鸡尾酒会。这种招待会有几个有利之处,它举办起来花费较少,而且能比请吃一次饭邀到更多的人。宾客到场后即从大盘中取酒饮用,然后在厅中走动,相互交谈。这种社交方式使许多人得以相聚并进行谈话。在鸡尾酒会上,总会有不含酒精的饮料,比如果汁之类可供饮用,而且有小食品。时间以18:30为典型,有时甚至在白天举行,否则来宾将会去别处用餐。鸡尾酒会将仅持续一或二小时。
冷餐会与此有些类似,只是食物(常为冷餐)是摆放在房间一侧的桌上,来客自取菜盘、自取饭菜。如果设有座位,则位次的安排是非正式的。
各国禁忌
◆涉外活动言行忌
举止忌: 严忌姿势歪斜,手舞足蹈,以手指人,拉拉扯扯,相距过近,左顾右盼,目视远处,频频看表,舒伸懒腰,玩弄东西,抓耳挠腮
忌话忌: 严忌荒唐淫秽,他人履历,女子私事,工资收入,私人财产,衣饰价值,批评尊长,非议宗教,嘲弄异俗。
语气忌: 严忌大声辩论,高谈阔论,恶言恶语,寻根问底,争吵辱骂,出言不逊
礼遇忌: 严忌冷落他人,独谈到底,轻易表态,打断异议,纠缠不止,随意插话,随意辞别。
◆涉外活动拍照忌
在涉外活动中,人们在拍照时,必须不能犯特定国家、地区、民族的禁忌。凡在边境口岸
◆涉外活动卫生忌
个人卫生: 忌蓬头垢面,忌衣装鞋帽或领口袖口不洁。在正式场合,忌讳挖眼屎、擤鼻涕、抠鼻孔、挖耳秽、剔牙齿、剪指甲等不卫生的动作。患有传染病的人严忌参加外事活动。
环境卫生: 切忌随地吐痰、乱弹烟灰、乱丢果皮纸屑或其它不洁之物,忌讳把雨具及鞋下的泥水、泥巴等带入室内,忌讳把痰盂等不洁器具放在室内醒目的地方。
◆商界礼忌种种
东南亚礼忌: 与东南亚商人洽谈商务时,严忌翘起二郎腿,乃至鞋底悬着颠来颠去。否则, 必引起对方反感,交易会当即告吹。
中东礼忌:中东阿拉伯国家的商人,往往在咖啡馆里洽谈贸易。与他们会面时,宜喝咖啡、 茶或清凉饮料,严忌饮酒、吸烟、谈女人、拍照,也不要谈论中东政局和国际石油政策。
俄罗斯礼忌
英国礼忌:到英国洽谈贸易时,要有三条忌讳:
1、忌系有纹的领带。因为带纹的领带可能被认为是军队或学生校服领带的仿制品;
2、忌以皇室的家事为谈话的笑料;
法国礼忌: 到法国洽谈贸易时,严忌过多地谈论个人私事。因为法国人不喜欢大谈家庭及个人生活的隐私。
南美礼忌: 赴南美洲做生意的人,为了入境随俗,在洽谈交易的过程中,宜穿深色服装, 谈话宜亲热并且距离靠近一些,忌穿浅色服装,忌谈当地政治问题。
德国礼忌: 德国商人很注重工作效率。因此,同他们洽谈贸易时,严忌神聊或节外生枝地 闲谈。德国北部地区的商人,均重视自己的头衔,当对同他们一次次热情握手,一次次称呼其头衔时,他必然格外高兴。
瑞士礼忌: 若给瑞士的公司寄信,收信人应写公司的全称,严忌写公司工作人员的名字。因为,如果收信人不在,此信永远也不会被打开的。瑞士人崇拜老字号的公司,如果你的公司建于是1895年之前,那么你应在工作证件上或名片上特别强调出来。
美国礼忌:与美国人洽谈交易时,不必过多地握手与客套,贸易谈判可直截了当地进入 正题,甚至从吃早点时即可开始。
芬兰礼忌
这是一种很重要的礼节。如你应邀赴宴时,忌讳迟到,且不要忘记向女主人送上5朵或7朵(忌双数的)鲜花。在主人正式敬酒之前,客人不宜先行自饮。在畅谈时,应忌讳谈当地的政治问题。
◆花木交往中的忌讳
根花忌
山茶花忌:日本人在探望病人时,忌用山茶花仙客来
白百合花忌:印度人,忌以荷花作馈赠品,因为印度人多以荷花为祭祀之花。
白花忌:在欧洲,人们以花为礼时,除生日与命名日之外,一般忌用白色鲜花。
香花忌:一些欧洲国家的人,在探望病人时,往往忌用香气浓烈的或具有特殊象征义的鲜花。送予中年人的,忌用小花;送予年轻人的,忌用大花。
盆花忌: 在通常以花为礼的交往中,许多欧洲人爱用切花,忌用盆花,但在复活节之际,可用盆栽的风信子为礼。
菊花忌: 在欧洲许多国家,人们忌用菊花为礼。传统习俗认为:菊花是墓地之花。日本人忌用菊花作室内装饰,认为菊花是不吉祥的。
双花忌: 波兰人罗马尼亚人以花为礼时,所用的花束必须是单数,即使一枝也可,忌讳双数,但罗马尼亚人的生日除外。
干花忌: 除人造花之外,波兰人忌送干花或枯萎的花。波兰人认为,送干花或枯花,意味着情谊的终结。
郁金香忌: 德国人往往忌以郁金香为馈赠品。他们认为它是无情之花。
黄玫瑰忌: 英国人忌以黄玫瑰为礼花。英国传统习俗认为,黄玫瑰象征亲友分离。
黄花忌:法国人往往忌送黄花。法国传统的习俗认为:黄色花象征着不忠诚。
妖花忌:
紫花忌:巴西人忌用绛紫色的花为礼,因为巴西人惯以紫花为葬礼之花。
◆海外法律禁忌种种
埃及开罗市的法律规定:男子不准在任何女子面前口出粗言秽语,违者将被监禁一周。
秘鲁政府法律规定:严禁丈夫虐待妻子。凡谩骂妻子者,可监禁5至10天;殴打妻子者,可处服劳役一个月;打伤妻子者,可判刑一至两年。
厄瓜多尔安第斯山区的地方法规规定:首次离婚的女子,须单身5年才允许再婚;第二次离婚的女子,须单身8年才允许再嫁;凡三次离婚的女子,终身不准再嫁。
◆神圣月禁忌
阿拉伯国家的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按照传统习俗,回历太阴年的一、七、十一、十二月,是伊斯兰教的神圣月。在这四个月份之中,穆斯林要严忌一切激烈的活动。
◆西方人日常忌
床位忌: 严忌把床对着门摆放。
碎镜忌: 严忌打碎镜子,认为碎镜能使人背运。若犯此忌,则可趁月圆之时,暗自将衣袋内的硬币翻过来,以示解救。
花色忌: 许多欧洲人忌讳黄色花,并认为菊花、杜鹃包含着不吉利。
颜色忌: 欧洲人多忌黑色,认为黑色是丧礼之色。
礼节忌: 一切礼节均应先女后男,切忌相反。
衣物忌: 西方人对自己的衣物及行装,有随意乱放的习惯,但忌讳别人乱动。
折柳忌: 切忌折断飘来的柳条,认为此忌可以防止失恋之苦。
婚服忌: 姑娘在结婚之前,忌讳试穿婚礼服。据说,此忌可防未来婚事的破裂。
婚期忌: 除英国人而外,多数西方人严忌星期六结婚,认为此日绝非黄道吉日。
扶老忌: 欧美的老人,多忌讳由别人来搀扶。他们认为这有损于体面,是受轻视的表现。
拉手忌: 在许多拉美国家的街道上,男女之间可以相挽拉手而行,但在同性者之间忌讳携肩挽手。他们认为,公然搭肩携手的同性者,必是令人鄙视的同性恋者。
◆欧美礼忌
握手忌: 对长者、女子或生人,忌主动而随便地握手。
行走忌: 在行进中,忌醉步摇斜、随地吐痰或乱扔废物。
路谈忌: 路遇熟人时,忌在路中央交谈或在路旁久谈;与女子路谈,应边走边谈,忌在路边立谈。
作客忌: 到亲友家作客,进门后切忌不脱帽和带雨具;与女子对坐,切忌吸烟。
会客忌: 会见客人时,忌坐姿歪斜和小动作,忌家人吵骂或看表询问时间。
慰问忌: 探病时,忌久谈;吊唁时,忌先提及死者。
注意事项
⒉遵守时间,不要失约.严紧在工作和休闲时间打搅外宾.参加活动要按约定时间到达不守时是失礼的表现.但也不要过早的到达,以免使主人未准备好而难堪.
⒊尊敬老人和妇女,上下车辆,出入门应让他们先行.
⒋举止端庄,注意言行,不要做一些异乎寻常的动作;不要用手指指人.不喧哗、不许放大笑、不在远距离大声喊人,走路不要搭肩膀;站、坐姿势要端正,不要坐在椅子扶手上.坐下时腿不要乱跷、摇晃,更不要把腿搭在椅子扶手上,也不要把裤管撩起.手不要搭在临近的椅子背上.女同志不要叉开双腿.
⒌切勿随地吐痰,不乱扔烟蒂或其他废弃物品.
⒍公共场合不可以修指甲、挖耳朵、搔痒、摇腿、脱鞋、打饱嗝、伸懒腰、哼小调、打喷嚏、打哈欠时应用手帕捂住嘴鼻,面向一旁,避免发出声音.
⒎吸烟应注意场合,参加活动前不要吃蒜、葱等味大的东西.
⒏衣着要注意清洁、整齐,特别是衣领和手帕要经常洗换,头发、胡须要经常修整.
⒐日常生活中见面时要互致问候,谈话时注意勿谈论疾病与不愉快的事.
⒑涉外性送礼在涉外性的各种友好交际中,为了向他人表示慰问、祝贺或感谢,往往需要赠送一些物美价廉的小礼物。
参考资料
涉外礼仪学习资料.中华品牌管理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10 19:55
目录
概述
由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