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行政管辖面积132平方公里,人口18万人。区内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功能配套日渐齐全,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综合实力日益增强。吸引了
美国、
澳大利亚、
日本、
韩国、
新西兰、
比利时、
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台湾地区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来区投资兴业。累计进区企业500余家,外资企200多家。
简介
江苏淮安经济开发区是1992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位于市区东侧,现辖三个乡和五个办事处,行政管辖面积13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万人。随着
淮安民航机场的兴建,铁路网、高速公路网的不断拓展,以及现有航道的升级改造,淮安经济开发区的“地利”优势,将更加凸显。
长三角内的产业和资本正呈现出由南向北渐次推进的态势,已经成为承接沪宁杭大都市圈和大经济圈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的第一波区域。
江苏淮安经济开发区内建有
淮安综合保税区、科教产业园区、留学人员创业园、盐碱科技产业园、空港产业园、软件园。
综合保税区
2008年3月22日,
淮安出口加工区经国务院批准设立。7月11日顺利通过国家九部委的联合验收。10月1日正式封关运作。一期规划面积1.36平方公里。
2012年7月19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淮安出口加工区升级为国家级综合
保税区,这是我省长江以北第一家在出口加工区基础上转型升级而成的综合保税区,是国内最高级别开放区域。同年12月20日,
淮安综合保税区通过由
南京海关牵头,江苏省发改委、财政厅、国土厅、住建厅、商务厅、国税局、工商局、
外汇局等共10个部门组成的预验收小组的验收。2013年01月30日,淮安综合保税区(一期)获颁《综合保税区验收合格证书》。
综合
保税区拥有研发加工制造、口岸作业、仓储物流、国际中转、
转口贸易等九大功能,是目前国内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运作最灵活、通关最便捷的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淮安综合保税区内围网总规划面积4.92平方公里,其中原出口加工区一期1.36平方公里。二期1.99平方公里,位于空港物流园北区1.57平方公里。
科教产业园区
淮安市高教园区位于市区南部,
京杭大运河南岸,淮海南路以东,宁连路以北,区域面积19平方公里。2002年11月经省政府立项批准,2003年4月开工建设。截至目前,
淮阴工学院、
南京林业大学、
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
淮安艺术学校、
淮阴卫校、
淮安市委党校、中科院水生所淮安研究中心、
浙大网新淮安科技园、
南京大学淮安高新技术研究院、南京农业大学淮安研究院先后入驻,在校师生近8万人。园区正在构建高教园区产学研、经科教一体化平台。
中国淮安留学人员创业园成立于2006年,主要为海外归国留学人员为主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成果孵化提供服务。淮安留学人员创业园迎宾大道园区(一期)建有一幢23层研发大楼、一幢综合办公大楼、两幢留学生公寓、四幢孵化楼,可提供孵化面积约10万平方米。定位为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科技型企业小试、中试以及小型规模生产载体。生态新城园区(二期)建有一幢23层科研大厦、四幢孵化楼、两幢23层专家公寓楼,孵化面积约13万平方米,将打造成集高端研发、
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意设计、总部经济于一体的多功能新型园区;新材料和新能源两个科技
企业加速器即将全面投入运营。
盐碱科技产业园
2006年
淮安市政府规划建设市盐化工基地,总面积44.55平方公里,启动区8平方公里,其中2平方公里由淮安经济开发区负责前期配套建设;园区围绕培育千亿元级盐化工
新材料产业和打造“中国新
盐都”的发展战略,以规划建设为支撑,以招商引资为引擎,以项目建设为依托,以民生事业为己任,努力向特色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各项工作快速有序推进,先后被批准为省级特色园区、科技园区、特色基地、农药集中区、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和特色产业集聚区。累计实施工程51个,“五横四纵”的道路主框架已形成,国家级质检中心、消防站、污水处理厂、燃气储备站已投入使用。
空港产业园
淮安空港产业园位于位于涟水县
陈师镇淮安机场进场路南侧,一期规划面积约6.14平方公里。距淮安市区中心约23公里左右,距涟水县城中心约12公里。淮安空港产业园功能定位为淮安都市区的有机组成和新的
经济增长极,以机场仓储物流为基础、临空产业为主体,居住和现代服务相配套的环境优美、生态友好、产业集聚、服务优良的现代化临空工业区。城市规划以建设一个宜居的“空港新城”为目标,交通规划依托空港、公路、铁路和水运形成区域交通枢纽,
产业规划注重发展航空物流业、航空制造业、三产服务业,土地利用规划注重节约土地,实现集约化发展。淮安空港产业园分为四大功能区:工业区、仓储物流区、行政商务区、居住区。
淮安软件园
淮安软件园成立于2008年2月,是经
江苏省科技厅批准的省级软件园,规划面积400亩。一期3万平方米,总投资1.25亿元已投入使用,建有研发楼、培训楼、
酒店式公寓以及餐厅、活动室等配套设施。可为100多家软件等服务外包企业提供研发、办公、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服务。已经被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批准为苏北第一家“省级软件园”;还获得了“江苏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园”、 “江苏省国际
外包服务示范区”的称号,2010年3月被省科技厅纳入省级科技产业园序列管理。成功引进搜狐、阿里巴巴、微软等40多家知名服务外包企业入园。二期工程已于2010年4月开工建设,届时园区各项配套功能将进一步提升。
区位
地理位置
淮安地处中国南北
地理分界线淮河秦岭一线的古淮河之滨,为长三角城市群成员之一,地处“
长三角经济圈”和“
环渤海湾经济圈”之间,邻近
胶东半岛。东与盐城相连,西倚徐州-宿迁,南与南京-扬州接壤,北与亚欧大陆连云港毗邻。可直接接受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中的上海、杭州、苏州、无锡、南京和
环渤海经济区中的北京、天津、青岛等城市的辐射,还可通过
陇海铁路和贯通中国中西部的高速公路辐射我国中西部地区。
淮安是
苏北腹地重要中心城市,以淮安为中心,100公里半径可辐射人口2000万,150公里半径可辐射人口3000万。正崛起为江苏省第四大经济圈的中心。
淮安素有“五水交汇,
九省通衢”之称,已形成以高等级公路和铁路为主骨架、水陆并举、内延外联、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成为国家级水陆交通枢纽。适合于原材料和产品大进大出,能较快地向全国辐射延伸,具有广泛的商机和极大的市场空间。
淮安经济开发区紧临
淮安市主城区东侧,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紧依老市区东侧,位于淮安城区未来发展的中心区域。东接
淮安区,西邻
清河区,南与
清浦区隔河相望,北与
淮阴区接壤;
京沪高速公路与
京杭大运河把开发区相挟,同三高速、宁连高速在开发区内交汇;沿海交通大动脉
新长铁路淮安站和
淮安新港码头均在开发区境内。
交通优势
公路:京沪(北京-上海)高速
淮安出口就在开发区境内,同三(黑龙江
同江-
海南三亚)、宁连(南京-连云港)高速公路在开发区内交汇。京沪、宁宿徐、徐宿淮盐三条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高速密度达德国水平。
铁路:
新长铁路贯穿境内。
淮安南站座落在开发区。宿淮铁路、淮扬镇城际、淮连城际、宁淮城际等铁路建设顺利推进。
空运:
淮安涟水机场于2010年09月26日正式通航。已经开通北京、上海浦东、上海虹桥、沈阳、西安、武汉、重庆、长沙、
西宁、宁波、温州、厦门、汕头、广州、深圳航线。
水运:
京杭大运河等多条流域性航道穿境而过。古黄河、
苏北灌溉总渠横贯东西。淮河
洪泽湖南线全线贯通。千吨大船直航连云港“借港出海”的盐河航道整治工程已动工兴建。沿运河的港口年吞吐量达1300万吨。
淮安设立二类水路口岸,直接对接上海、扬州、连云港、太仓、南京等江海港口。
重大突破
淮安经济开发区在世界500强招商上取得重大突破,吸引了美国、日本、韩国、比利时和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台湾地区等2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客商来区投资兴业,累计进区企业2000余家,外资企业200多家。建成了以
富士康为代表的港台企业、
韩泰轮胎为代表的日韩企业、安特汽车为代表的欧美中小企业和以美的威灵电机为代表的民营企业等一批规模企业。
2006年成功引进了台湾
鸿海集团总投资22亿美元的富士康淮安科技城项目。二期三家企业各增资近1亿美元已获批准,建筑面积达90万平方米二期工程全面开工建设,三期正在报批之中。继成功引进富士康淮安科技城项目之后,又成功引进了台湾
明基集团总投资5亿美元的
达方电子项目,台湾最大的家用电器生产商大同电子投资建设锂电池项目,台玻华南玻璃有限公司总投资15亿
美金、一期注册资金4.5亿美金的
纯碱及相关产品项目。淮安经济开发区正加速成为台资聚集高地、
IT产业领地。
淮安经济开发区是一片开放的热土、创业的热土,他们热切期待着与海内外特别是台湾嘉宾增进相互了解,加强经贸合作,携手共谋发展。
经济开发
作为产业转移的集聚区、综合开发的先导区、机制创新的试验区, 开发区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开发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吸引了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西兰、比利时、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台湾地区等15个国家或地区的客商在区内投资兴业,2006年,世界500强台湾
鸿海集团旗下的
富士康科技集团正式与我区签订投资协议,投资不少于10亿美元,计划用5年时间在淮安经济开发区建设
富士康淮安科技城。2007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亿元,同比增长81.8%;实现财政收入10.45亿元,其中地方
一般预算收入5.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3.5%和82.4%。“十一五”以来,累计完成城建投入58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入22亿元。建成了徐杨变电站、徐杨污水处理厂、海关通关点和保税仓库,出口加工区正式通过国家验收,留学人员创业园创建为国家级。在世界500强招商上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引进了总投资25亿美元的
富士康淮安科技城项目。又成功引进了华南玻璃有限公司总投资15亿美金的纯碱及相关项目。全区社会秩序稳定,治安状况良好,一个让客商投资放心、生活舒心、发展安心的环境初步呈现。
“十一五”期间,淮安经济开发区将按照
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保持在32%以上,确保实现“五年翻两番”,早日实现“崛起苏北、超越苏中、接近苏南”的奋斗目标。大力发展
外向型经济,加快发展
服务业,培育扶持优势产业,把开发区建设成为经济实力较强、人居环境优美、人民生活殷实的现代化工业园区和
新城区。
配套设施
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淮安经济开发区内达到了“
九通一平”(道路、供电、供水、燃气、供热、排水、排污、邮电、有线电视和土地填高平整)的水准。建有开发区自来水厂和日处理污水能力达2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还设有开发区热电厂,供热能力为120T/H。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
生活设施配套齐全。淮安是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现代
文明城市,著有“文化名城、伟人故里、运河之都、美食之乡、生态家园”之美称,非常适宜人居。这几年,淮安经济开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金融、居住、商务、文体、休闲、娱乐、餐饮和购物场所一应俱全。总投资20亿元的
红豆国际商务城,总投资6亿元的弘康兴旺角商业城,总投资5亿元的仕泰隆国际机械模具城等一批规模大、档次高的服务业项目正在加速推进。还有33层的鼎立
财富广场、99.4米高的淮安五星级
国际大酒店和90米高的
酒店式公寓以及18层的金海螺
四星级酒店等星级大酒店的引进和建设,全面提升了开发区的品位。功能配套日益齐全。区内设有出口加工区、高等教育园区、海关通关点、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公共保税仓库、台商工业园、韩国工业园、民营工业园、盐化工集中区、物流园区等功能区。2013年3月22日,
淮安出口加工区获得国务院批准设立,出口加工区是一个强势的
外向型经济平台,填补了淮安功能配套的又一空白,为承接大项目、招引大客商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将封关运作,三年内加工贸易额可达到100亿美元/年,将直接跃升为全国加工区中的前五六位,成为紧随上海、
昆山、苏州、天津之后,全国一流的出口加工区。
要素充足的生产优势。
淮安的地价、劳动力价格、
电价、水价以及各种费用相对较低。人才用工方面,淮安现有6所高校、19所中专学校、18所职业中学,在校学生11万余人,年培养各类专业人才4万多人,可提供充足的产业工人和服务业人力资源,工资只有发达地区的一半左右。水电汽方面,全市发电总量210万千瓦,电力充裕。区内日供水能力达20万吨,饮用水达标率为100%,市区6处热源点每小时供应900吨蒸汽。这些都为外来客商提供了优越的发展平台、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完全能够满足生产生活需要的各类要素资源。
自然条件
岩盐资源丰富。淮安资源十分丰富,地下蕴藏着多种
非金属矿产资源,其中地下岩盐已
探明储量达1300亿吨,居世界首位。淮安已形成以真空盐为基础,以
氯碱、纯碱为支撑,以深加工产品为方向的盐化工产业框架。已经启动建设的
淮安盐化工产业园,为盐化工产业的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为充分发挥淮安得天独厚的岩盐资源,打造千亿元级盐化工产业,2006年江苏省淮安经济开发区启动建设盐化工新区。盐化工新区高起点规划,将建设成一个
集约、循环、高效、环保的化工新城。园区道路、物流码头、污水处理厂、热电中心、
固废处理中心等基础设施将全部配套到位。以盐化工产品为龙头,形成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等产业链,重点建设大型纯碱、
氯碱深加工及化工新材料项目,突出盐化工的特色和优势,以全国盐化工产品生产中心、技术研发中心、物流信息中心作为园区建设的远景目标。
产业主攻方向明确。淮安正在全力推进,重点培育电子信息、盐化工和特钢产业链三大千亿级元产业。开发区将根据全市的战略部署,紧紧依托现有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鼓励客商兴办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纳米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全力打造以富士康为龙头的
IT产业和以台玻为龙头的盐化工产业两大千亿元级产业,使IT产业和盐化工成为引领淮安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特色经济。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