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台
中国香港唯一的公共广播机构
香港电台(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英文简称:RTHK,中文简称:港台,成立于1928年6月28日,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商务及经济发展局辖下的部门,是香港广播史上首家广播机构,同时也是香港唯一的公共广播机构。
历史沿革
现时香港电台拥有七个电台频道,另外由于早期没有独立电视频道,其制作的电视节目(包括教育电视)均通过免费电视台(TVB及之前的亚洲电视),以及收费电视播送。现也拥有独立电视频道,但此规定一直延续下来实施,于2016年、2017年开播的两家免费电视台Viutv与奇妙电视也需播映香港电台制作节目,至2020年宣布停止。
香港电台制作多媒体节目,提供资讯、教育及娱乐,报道本地及国际大事与议题,协力推动香港文化,提供自由表达意见的渠道。
港台成立于1928年6月28日,前身为香港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创办的电台,其后由香港政府接办,呼号为GOW;其后发展成两个电台频道,呼号分别为:ZBW(英语台)和ZEK(华语台,以粤语为主);1948年合称香港广播电台(Radio Hong Kong,RHK);后更名为香港电台(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RTHK)。
电台简介
香港电台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广播电台,主要功能是宣传政府的政策、制作教育及资讯节目。1970年成立“公共事务电视部”,并开始制作时事及公共事务节目,供持牌商营电视播映。后来随着电视的普及化,香港电台制作的电视节目亦开始多元化,继有电视剧、纪录片、综合节目、文教节目及教育电视等。于1976年与教育司署(教育统筹局前身)属下的教育电视台合并,并改为现名。香港电台设有七个频道,各个频道每天二十四小时广播。
香港电台第一台
收听频率:FM92.6-94.4Mhz,功率:调频0.1/0.3/0.5/1千瓦。
粤语广播,传递最新、最全面的新闻时事资讯,兼备交流空间,让民意和政府政策得以互相传达,协助公民社会的发展。
节目定位:新闻资讯频道。
香港电台第二台
收听频率:FM94.8-96.9Mhz,功率:调频0.1/0.3/0.5/1千瓦。
以粤语广播,提供多样化的生活资讯,推动社会共融,鼓励包容小众社群,支持多元文化发展。同时开拓与年青人沟通的网上世界,设有青年人网上电台Teen Power。
节目定位:家庭频道,着重青年、社区活动及音乐频道。
香港电台第三台
收听频率:AM567Khz、1584Khz,FM106.8Mhz(香港岛南)、97.9Mhz(跑马地)、渣甸山(湾仔、阳明山庄眺景园)、107.8Mhz(将军澳天水围),功率:调频0.1/0.3/0.5/1千瓦,中波50千瓦。
英语广播,为居港的英语人士提供各方资讯,协助他们投入本地社会事务,融入香港
节目定位:英语新闻资讯频道。
香港电台第四台
收听频率:FM97.6Mhz-FM98.9Mhz,功率:调频0.1/0.3/0.5/1千瓦。
以英语、粤语双语广播,借推广美乐(Fine Music)提升大众精神生活的素质,是本港唯一的古典音乐频道。同时,与广东电台音乐之声北京音乐广播上海动感101台湾台北之音新加坡YES933、马来西亚988电台共同主办和播出的《全球华语歌曲排行榜》节目也成为华人流行乐坛最受瞩目的排行榜,刚刚在台北成功举办第四届颁奖典礼,使内地歌手第一次站在了台湾的舞台上。亚洲最强的七大电台也使《全球华语歌曲排行榜》成为了一个流行指向标。从23时至次日6时,转播英国广播公司世界台。
节目定位:香港唯一的古典音乐频道。
香港电台第五台
收听频率:AM783Khz,FM99.4Mhz(将军澳)、106.8Mhz(屯门、元朗)、92.3Mhz(天水围)、95.2Mhz(跑马地、湾仔、铜锣湾),功率:调频0.1/0.3/0.5/1千瓦,中波50千瓦。
以粤语广播,既服务长者又照顾小众,全力做到“戏曲文教、生活传真、敬老慈幼、服务社群”。
节目定位:长者、文化教育频道。
香港电台第六台
收听频率:AM675Khz,功率:50千瓦。
普通话、粤语广播为主,转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香港之声的节目。
节目定位:转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香港之声
香港电台普通话台
收听频率:AM621Khz,FM100.9Mhz(跑马地铜锣湾湾仔屯门北)、103.3Mhz(将军澳天水围),功率:调频0.1/0.3/0.5/1千瓦,中波50千瓦。
本港普通话广播频道,与凤凰卫视旗下的凤凰优悦广播(凤凰U-radio)共同肩负着推广普通话应用,以及促进世界华语地区讯息交流的使命。
节目定位:香港唯一的普通话频道
广播及制作中心
香港电台现有的营运及制作都集中在九龙广播道的三座大楼。
注:电视大厦1975年落成时原为佳艺电视厂址,但在1978年佳艺倒闭后,变为TVB的制作分厂。1988年TVB迁离后改作港台电视部的总部。
因港台设施老化及不敷应用,政府早在2000年预留将军澳第86区一幅土地作重置港台设施,但后来因2003年SARS事件时财困及2006年的公共广播服务检讨问题而一直搁置。直到2009年,随着数码声音广播及数码地面电视广播服务的推展,政府重新启动在将军澳重置新广播大楼的工作。但因原来计划的地段面积较小及地底渠务限制,会削减可兴建的楼面面积,故其后选定将军澳第85区南段(原为九巴临时车厂)一面3.1万平方米的土地作重置新广播大楼。
由于新选址地面面积增加,大楼低层可统一集中电台、电视台、教育电视及创新中心四大媒体大楼,同时更可设置电子节目数据库作为电台资料馆,开放供巿民参观。
2012年5月18日,政府正式为新广播大楼工程招标,作为兴建综合广播和电视节目录制场所与相关设施及行政办公大楼。新广播大楼工程预计于2014年第一季展开,于2018年第四季完成。
网络服务
香港电台自1994年12月推出网上广播服务以来,服务范围日益扩大,全部港台制作的节目,都可以在香港电台网站收看、收听和重温。
1994年12月,在香港中文大学电算机服务中心协助下,创建“香港电台联网版”,开拓新的广播科技,在网上提供新闻简报及少量电视及电台节目。
1995年9月,成功取得同步直播Live Real Audio的科技,与美国西雅图Progressive Network合作,在香港立法局选举日,透过互联网36小时全球直播电台选举新闻和节目,成为世界上首个应用同步直播科技作36小时直播的电台,展开电台网上直播崭新一页。
1996年10月,港台担任第三十三届亚太广播联盟周年大会主办机构,特别为这次活动设立网站,全球现场直播专题讨论部份,首次令不能出席会议的会员,亦可在本国即时分享大会的讯息。
1997年6月,将香港回归的各项庆祝活动,连续48小时经互联网视像直播,全球共有25万人次收看或收听了是次盛事,而在此期间,到访港台网站的人次更高达900万,是香港互联网广播史无前例的一项创举。
1998年4月,网站定名为“香港电台网上广播站”,提供4个电台频道24小时直播,以及自选电台、电视节目服务。
2000年4月,全面拓展网上广播服务,每天直播全部6个电台频道、所有黄金时段播出的电视节目(每周共7小时视像节目),及提供中文新闻文本。
2001年1月,香港电台网上广播站得到联合国
2001年2月,网站增设中文简体字版,方便海内外华人参阅浏览。
2001年3月,与六大洲各国超过500间电台和电视台网站连线,让网友更方便接通全球各地电子传媒,分享资讯。
2001年4月,增加网上英文新闻文本。推出网上学习e-Learning,透过互联网多媒体互动平台,推动终身学习,提供文史哲、艺术欣赏和语言学习的素材,提高大众学习兴趣。
2001年7月,开设网上财经频道(e-Finance),提供即时财经资讯、专家推介、上市公司专访等不同项目。
2001年11月,新增免费订阅网上新闻速递,每日早、午、晚三节中文及英文新闻,透过电邮直接传送给订户;并提供电子手帐下载版本,方便用户随时浏览。
2001年12月,加强新闻网页内容,每日即时新闻文本内增插特别现场录音,包括相关访问或重要人物发言等,令听众能直接收听到第一手原声。
2002年6月,开设“中华文化频道”,推出不同具中国文化特色的项目,包括“茗茶乐”“网上中华五千年”“文化长河”“中国戏曲查笃撑”等。
2002年9月,开设“文化互联网”,提供一个网上平台,发放最新本港文化活动讯息及推动公众交流。
2002年9月,加强网络自动上载系统,提供更简单易用的即时调查、讨论区及问答游戏的网上新接口。
2002年11月,香港电台网上广播站率先推出PDA电子手帐版本,为电子手帐用家提供多媒体内容,包括:直播6个电台频道节目、每小时新闻简报(粤语普通话英语)的直播或下载、浏览或下载中、英文即时新闻文本,及每日更新的电视节目精华推介短片。
2003年2月,庆祝香港广播75年,推出“经典重温频道”,精心挑选香港电台在不同年代所制作的经典节目,供公众在网上重温欣赏。
2003年10月,香港电台网上广播站推出全新面貌,版面设计照顾不同需要,令大家网上欣赏电台电视节目更加一目了然。网页新增搜寻器,公众可更快捷及方便地,在香港电台网上广播站不同范围内作内容搜寻,重温和浏览网上提供的丰富节目及内容。
2004年10月,开设立法会直击,每周网上视像直播立法会会议。
2005年7月,推出myrthk新功能,让公众能建立个人化香港电台网上频道。网上即时新闻并提供RSS服务。
2005年8月,设立Podcast Corner下载频道,让公众能简便地接收及下载最新节目,作流动收听。
2007年5月,Podcast Corner扩展为Podcast Station,提供更多影音节目供选择,并增设3GP多媒体储存格式,方便3G手机用户随身收看。
2008年11月,增设“电脑桌面微型应用程式”(Soha Widgets Vista版),让公众在新增、编辑和查阅私人的行事历之余,更可直接获取香港电台新闻、收听网上电台直播、收看电视直播及查阅港台最新活动资讯。
2009年9月,“香港共享创意”回应香港教育课程改革,启动“创意通”通识计划;香港电台作为一个公共广播的机构,按“共享创意”授权条款于该网站发放一些特选多媒体项目,供大家免费下载使用。
2010年3月,全面提供“高质版”(High Quality)服务,直播6个电台频道节目,让公众可以享受高品质的香港电台网上电台直播。透过“高质版”(High Quality)的服务,直播更流畅、音质更好更清晰。
2010年6月,推出“香港电台随身版”(RTHK On The Go),iPhoneAndroid用户可分别于iPhone App Store及AndroidMarket免费下载及安装于iPhone、iPod Touch及Android装置上,随时随地透过Wi-Fi或手提电话网络收听电台直播、查看即时新闻、下载Podcast精选等等。
2010年7月13日,香港电台网上广播站“RTHK ON INTERNET”推出全新面貌,公众可更快捷及方便地在香港电台网站不同范围内作内容搜寻、重温和浏览网上提供的丰富节目及内容。同时推出香港电台网站手机版,内容包括:直播6个电台频道节目、浏览中、英文即时新闻文本,及收听新闻节目。
电视节目
香港电台设有电视部和教育电视部,但无独立电视频道,需借用现有商业电视台时段播放。成立于1970年,前身是香港电台公共事务电视部和教育电视。港台电视节目的取向,较商营电视台为严肃,着重时事、教育及小众趣味,较少娱乐性。
初时香港电台的电视节目在香港两家免费电视台——TVB及丽的(亚洲电视前身),以协定形式在不同时段播放。至1980年代末,港台与两家电视台经磋商后协议在黄金时段抽出若干时间播放港台电视节目,这个硬性规定于1989年正式实施。这个规定实施的初期,两间免费电视台对此安排有所微言,认为港台电视节目过于严肃乏味,拉低电视台的收视率。正所谓两家电视台经磋商后协议在黄金时段抽出若干时间播放港台电视节目,即在2008-2009年季度的港台节目。星期一至星期五的播放港台节目为TVB,而星期六及日的播放港台节目为亚洲电视,然而在每年9月时,把播放港台节目时段对调。以梅花间竹形式对调。相反亦然。播放港台节目通常在星期一至星期五的19时至19时30分。星期六的19时至20时30分及星期日的19时至20时。固定为每季度的电视节目为5套节目,曾经在星期六,日的黄金时段节目为4套。主要是迁就部分港台节目的播放长度。在以前,有部分节目就采用固定制度,例如警讯。通常固定在星期六/日时段播影。此外,《铿锵集》固定在TVB播放。而《议事论事》就通常固定在立法会非休会期间的星期四播放。
香港电台于1991年首创“电视节目欣赏指数调查”,委托独立调查机构进行,发展收视率以外的节目质素指标。港台历年所得平均欣赏指数均高踞榜首,于2008年已连续第十一年夺得“全年最高平均欣赏指数大奖”,同年以【香港历史系列】勇夺“评审团大奖”。另外,自2000年开始,香港电台推出外判电视及电台节目计划,引入新制作意念,推动培育本地独立创作。香港电台的网站设有免费网上直播和重温。
2009年9月27日,香港电台大部份电视节目改用16:9画面比例制作。香港政府已预留无线频道作为港台未来发展之用。
数码电视广播
政府于2009年宣布扩大香港电台的服务范畴,其中一项主要任务是推出数码地面电视广播服务,为香港市民提供免费的公共数码电视。港台的数码地面电视广播服务暂定提供三条(即31、32及33台)节目频道。有关频道现已进入讯号测试阶段。
除着数码地面电视服务展开,香港电台会由二〇一一至一二年度起增加制作高清电视节目的时数,由每年约五十小时增加至每年不少于二百小时。未来数年,香港电台会主力建立发射网络,包括与两家免费电视台商讨租用合适的山头发射站、订购发射仪器及设备,以及进行技术测试。
于2012年,港台透过慈云山发射站为筹划中的数码地面电视频道进行技术测试,另外三个分别位于金山、青山和飞鹅山的发射站已于2013年3月中相继投入服务。港台数码地面电视讯号的覆盖率已扩展至超过全港五成人口。
2013年1月9日起,港台逢星期三于标清电视频道1,即第32台,会转播每周立法会会议。港台将提供双语广播,观众可选择收听粤语英语。并在2013年4月1日起,港台会在高清频道,即第31台,与TVB翡翠台亚洲电视本港台同步播放港台黄金时段节目及重播港台节目以达至6.5小时之广播时数,即每晚19时至次日零晨1时30分。另城市论坛也会在高清频道与TVB翡翠台同步播放。其余时间则继续播放港台挑选的高清节目作测试用途。
2014年1月13日,中央电视台英语纪录频道(即后来的中国国际电视台纪录频道)通过港台第33台落户香港播出,至2017年5月29日停止转播,改转播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香港高清版。
2022年,中国国际电视台纪录频道通过港台电视第34台落户香港播出。
2023年7月1日,CGTN英语频道在新设的港台电视第35台正式启播,并于港台网上平台及流动程式同步直播。
模拟电视广播
2016年4月1日,由于亚洲电视停播,原本港台国际台的模拟频谱由香港电台接替,两条模拟频道为31A台和33A台。31A台同步播映港台第31台数码电视节目,33A台为CCTV9英语纪录频道(再后来的CGTN纪录频道,2017年5月29日起改转播CCTV1综合频道香港版)。
2020年11月30日晚23:59,31A和33A同时插播港台的提示信息,通知观众正在收看的模拟电视广播将在深夜12:00结束,并提醒观众转到对应的数码频道观看。
2020年12月1日凌晨0:00,模拟电视结束广播,香港开启全面数码电视广播。
市场导向
香港电台作为公共广播机构,徐了宣传政府的政策、制作教育及资讯节目外,由于不从商业市场导向考量,因此节目制作亦能照顾少数社群需要,2005年,尼尔森媒介研究一项调查结果指出,在涉及全港性的社会事务上,香港电台的节目能够引起较多观众关注,对比两家免费电视台,香港电台公共事务电视节目较受大学程度及专业行政人员的欢迎。该研究另一项调查结果指出,在涉及全港性的社会事务上,香港电台的节目能够引起较多观众关注。例如在多次立法会选举中,港台制作的选举论坛节目。
新使命
2009年09月22日香港特区政府宣布,决定由香港电台肩负香港公共广播机构的使命。作为香港的公共广播机构,香港电台将获拨新资源,以加强运作和扩展服务范畴。 香港特区政府发布的文告称,新的香港电台会继续以政府部门的身份服务市民,而香港人珍而重之的港台品牌则会予以保留及提升。新的港台会继续享有编辑自主,也会出台相关措施加强其对公众的问责和就节目方向的监察。
特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刘吴惠兰当日说,香港电台有80年的历史,由它肩负香港公共广播机构的使命,是最合适的安排。特区政府会发出一份约章,内容涵盖新的港台运作的各个主要范畴。 香港特区政府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六成受访者认为香港电台应维持现状或加强运作,只有两成支持成立新机构取代港台。 特区政府的文告说,香港电台将会成立一个由行政长官委任,并由跨界别人士组成的顾问委员会,以加强新港台的管治和对公众问责。 据悉,香港电台将获分配额外财政、人手和频谱资源,鼓励更多本地原创节目;亦可借新增的频谱转播内地的电台、电视节目,让香港社会加深了解及认识国家的发展。
此外,香港电台还会加强与海外广播机构合作、以提供多元化的国际电台电视节目。 为搜集市民对香港电台如何肩负公共广播机构使命的意见,香港特区政府会于短期内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公众咨询,就香港电台应采取的节目方向、表现评估的方式,及加强对市民问责各方面,征询公众的意见。
发展
1920年代
1923年:香港电台的成立可追溯至1923年,一群香港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已尝试民间广播。
1928年:6月以GOW台号启播。8月17日《政府宪报》(GA464)宣布维多利亚山顶发射站的广播台号为GOW。
1929年:2月1日,香港的官方电台以独立台号ZBW广播,政府委派当时的邮政总监(Postmaster General)史密夫兼任台长。同年10月8日,香港电台首次现场直播音乐会。
1930年代
1933年:开始现场转播粤剧演出。
1934年:开始播放新闻简报。
1935年:中文台成立,台号ZEK。
1940年代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香港沦陷,日军统治时香港电台英语广播一度停顿,至8月28日复播。
1948年:8月,取消ZBW及ZEK电台呼号,正式命名为“香港广播电台(Radio Hong Kong)”,以纪二十周年台庆。
1950年代
1951年:广播工作改由政府新闻处接管。
1954年:4月脱离政府公共关系处(现称政府新闻处),成为独立部门,由广播处长主管。
1957年:5月26日,香港电台中文台开始大幅增加广播时间,每日由上午7时至午夜,共广播17小时。(在此以前,中文台每日广播时间分早、午、晚三个时段共广播8小时)。
1958年:香港电台纪念广播三十周年,推出特备节目《三十而立》。
1960年代
1960年:位于歌赋山的广播发射站正式启用,中、英文台开始以FM广播。同年,首度推出“圣诞爱心大行动Operation Santa Claus”圣诞慈善筹款活动。
1961年:香港电台推出新剧种广播剧《火星人进攻地球》,购置先进声音效果器材,令听众耳目一新。
1962年:台风温黛袭港,香港电台首创每隔15分钟报道最新风暴消息。
1963年:香港电台的中文教育节目开始播出。
1964年:香港首次参与奥运火炬传送,传递过程由香港电台作现场直播。
1968年:香港电台成立龙翔剧团。
1969年:九龙塘广播道30号“广播大厦”于4月25日启用,成为香港电台总部。同年,使用圆形由英文及中文组成的新台徽。另外,首播全港第一个电台“烽烟”节目《电话说心声》。
1970年代
1971年:教育署成立教育电视组,五年后,由香港电台协助制作学校教育电视节目,并成立教育电视中心。同年,节目《警讯》启播。
1972年:香港电台开始每小时新闻报道。
1973年:香港电台新闻部成立,独立运作(在此以前,新闻简报由政府新闻处提供)。10月香港电台提供中英四个频道节目,一台与三台以调幅(AM)广播,二台与四台用调频(FM)广播,节目内容各有不同,各司其职;一台及二台为中文台,以资讯、教育及广播剧见称,三台及四台为英文台,三台以新闻及综合节目为主,而基于市民对古典音乐的热爱,第四台于该年开始试播古典音乐节目。
1974年:成立香港电台第四台,为香港唯一提供古典音乐的双语广播频道。
1975年:中英文台在年底开始试验转播立法局会议。同年,新闻部制作《新闻天地》启播。
1976年:4月,电台英文名称改为“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简称RTHK)”,中文名称保留“香港电台”,以反映香港电台增加制作电视节目。同年亦开始调频立体声广播,开创亚洲先河。
1977年:香港电台首次推出儿童剧《小时候》。
1978年:第五台启播,专门播放文化、教育及戏曲节目,为长者及小众服务。同年,推出脍炙人口写实戏剧《狮子山下》及创办“十大中文金曲”选举,以推动本地创意工业,鼓励音乐创作,对香港乐坛过去一年作整体回顾,嘉许当中表现出色的台前幕后音乐人。3月25日时事纪录片《铿锵集》首播。
1979年:推出香港首个电视直播公众论坛节目《城市论坛》。
1980年代
1980年:4月1日,中英文台开始24小时广播。同年,香港电台推出全港唯一附手语长筹节目《时事摘录》。
1981年:新二台成立,电台频道增至五条,节目更趋多元化。
1982年:新闻部加强服务,增加每半小时一次新闻简报。
1983年:开始制作第一个选举论坛《市政局选举论坛》及推出介绍中国历史轮廓电台节目《中华五千年》。
1984年:第五台启播《戏曲天地》,仍为本地唯一播放中国戏曲的电台节目。
1986年:香港电台电视部迁往前佳视大厦,命名电视大厦。同年,张敏仪任广播处长,在任13年,是首位华人兼女性广播处长。并推出医学及健康电视节目《医生与你》和电台节目《Letter From HongKong(香港来鸿)》。亦开始转播立法会会议及制作电视节目《议事论事》。
1987年:推出性教育电视节目《性本善》,同年2月,第三台晨早新闻及时事电台节目《Hong Kong Today》。
1988年:推出中文版《香港家书》。
1989年:按照1986年广播事业检讨委员会报告书所建议及1988年《电视条例》修订后的安排,香港电台电视节目由4月1日开始,在两间商营电视台(无线电视翡翠台及亚洲电视本港台)每晚的黄金时段内播放。同年11月,成立全港第一个交通台-香港电台第七台(1991年改为交通财经台)。同年港台拟定公司化计划。但有关建议被拖延多年,港府于1993年宣布搁置。4月4日嬉笑怒骂,讽刺时弊电视节目《头条新闻》启播。
1990年代
1991年:提倡“电视节目欣赏指数调查”,委任独立机构进行调查,发展收视率以外的另一专业指标;同年,新城电台成立,部份港台中文台员工被重金礼聘过档。
1993年:跟前文康广播司签订《架构协议》。
1994年:设立香港电台联网版RTHKwebsite,为本港第一间将电台及电视节目作互联网上广播的传媒,开拓新的广播科技,在网上提供新闻简报及少量电视及电台节目。
1995年:香港电台联网版利用同步直播LiveRealAudio技术,36小时直播立法局选举新闻节目,创世界先河。同年,开始与广播事务管理局每年签署谅解备忘录,承诺遵守其订下的节目标准守则。另外,电台节目《Letter From Hong Kong(香港来鸿)》于本年由前港督彭定康为节目录制书信时易名为《Letter to Hong Kong(给香港的信)》。
1996年:提供创新的电话资讯服务-“节目通”及“新闻通”,播放电台节目及新闻摘要。同年,主办“第33届亚太广播联盟周年大会”,逾520位来自42个国家及地区会员出席会议。
1997年:于3月31日香港电台普通话台成立,为香港唯一一个普通话频道,取代原有第七台之服务。同年,香港回归,香港电台网上广播站连续48小时视像直播各项庆祝活动。
1998年:网站正式定名为“香港电台网上广播站”(英文:RTHK ON INTERNET),提供4个电台频道24小时直播,以及自选电台、电视节目服务。同年,与商业电台及新城电台展开数码声音广播测试及把行之有效的节目制作标准和编辑方针,书成文字,出版“节目制作人员守则”,系统地罗列34项工作原则。
21世纪初
2000年:推出电视外判计划,推动本地创意。同年,香港电台网上广播站提供6个电台频道24小时网上直播,所有内容均会存盘一年,方便网民重温欣赏。
2001年:香港电台网上广播站新增免费订阅网上新闻速递,并提供电子手帐下载版本,方便用户随时浏览。另外,设立“香港电台服务热线”。同年,与“亚太广播联盟”联合筹办“第三十八届亚太广播联盟周年大会”和第五台开设《长者空中进修学院》。
2002年:庆祝回归祖国五周年,制作“龙声飞扬万人青年音乐会”,以万人击鼓合奏,刷新世界纪录及主办“第十一届国际公营广播机构年会”。
2003年:非典型肺炎肆虐,举办连串“心连心全城抗炎大行动”、“凝聚每分光感动大会”等活动,凝聚港人信心。
2004年:港台的年青人网上广播平台Teen Power启播。同年,进行DRM数码广播测试。
2005年:推出电台外判计划。同年,世界贸易组织第六次部长级会议在港举行,香港电台担任主播机构,为全球提供公共视讯讯号,转播世贸会议。
2006年:推出首个电台外判节目《狮子山下》。
2010年:行政会议决定维持港台公共广播机构身份,由特首委任的“顾问委员会”监察。公布列明《香港电台约章》,给予港台编辑自主,港台恪守的编辑方针,包括准确发放具权威资讯,持平反映意见,不受商业及政治影响等。
2011年:为庆祝香港电台第二台成立三十周年,推出一系列节目及活动,包括:11月7日推出一连十集特备节目“二台三十RadioMagic”、11月20日举办庆祝活动【2台30年‧全城庆祝日】。
2020年6月,香港电台证实2020年首度不获邀制作7月1日举行的官方升旗礼暨庆祝酒会活动,改由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作为今次节目制作承办商。
历任广播处长
隶属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2 13:04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