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
滇桂黔边纵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是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由云南、广西、贵州三省20多个民族的优秀儿女组成的,战斗在西南边疆,极具代表性的一支敌后人民武装。
历史沿革
1948年7月,中共桂滇边工作委员会和云南省工作委员会根据中共中央香港分局关于加强对边界地区武装部队领导的指示,将滇东南地区的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第1纵队调至桂滇边界地区,与桂滇边人民游击队第1支队(原广东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第1团)合编,成立桂滇边人民游击队,共1600余人,归中共桂滇边工委领导。10月下旬,桂滇边人民游击队以600余人坚持边界地区斗争;以1000余人进入云南省南盘江两岸山区开展武装斗争。开辟了罗盘、弥泸、开广等游击区,至年底部队发展到1万余人。
经中共中央批准,1949年1月1日,桂滇边人民游击队与云南、贵州境内的部分人民游击队在罗平县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庄田任司令员,周楠任政治委员,朱家璧任副司令员,郑敦任副政治委员,杨德华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1~第12支队,共3万余人。7月中旬~11月中旬,滇桂黔边纵队在云南省人民游击队配合下,挫败国民党军第26、第89军和第8军以及云南省保安部队共8万余人的“清剿”,歼国民党军4000余人,俘5000余人,争取国民党军起义2000人。11月下旬至1950年1月,参与策动国民党云南省主席卢汉起义的活动,配合第四野战军主力和第二野战军一部进行广西战役滇南战役
1950年3月,滇桂黔边纵队番号撤销,部队分别编入云南、广西和贵州军区。
1950年1月12日,中共广西省委、广西军区发出“整建地方武装的指示”。桂西区指挥部所属部队奉命陆续集中整编,分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广西军区百色、武鸣、宜山军分区独立团和各县县大队、区中队,成为我军地方武装。
1950年2月,第十支队第四十六团先编为蒙自军分区独立团,后又整编为云南军区基干第一团,第四十七团编为宜良军分区基干团,各县护乡团和大队,整编为县公安队。
1950年3月,根据云南军区命令,边纵独立第二团和第一支队整编,组编为武定军分区。分区司令员林杰、政治委员梁家、副司令员孙太甲、参谋长李鸿基、政治部主任李晓侬、后勤处长杨林,下辖两个团。第二支队奉命整编,大批干部转业到地方工作,留队人员编入宜良军分区机关和新一团。撤销罗盘指挥部和滇桂黔边纵队第三支队,所属部队分别编入云南、贵州、广西省军区所属军分区。
第六支队主力及所属地方团队也先后精减整编入曲靖军分区、昭通警备区及专署公安处和各县公安队。3月8日,第八支队的三十六团、三十七团、三十八团、警卫营及暂编总队合编为楚雄军分区主力团。同时抽调730余名干部战士,组建县公安队,移交地方公安机关领导。
编余人员,有些转业地方政府工作,多数复员还乡参加经济建设。江支队各主力团、独立营、独立大队,奉广西军区命令进行整编。第三团、第七十四团整编为广西军区独立第十团。第七十五团一营整编入广西军区独立第九团,一营编入独立第十团。原粤桂边纵队第三支队第二十三团,以及左江各县独立营、独立大队,也先后编入龙州军分区下属各县大队,部分指战员转业地方,成为地方党政骨干。
1950年4月1日,遵照云南军区指示,以独立第一团为基础,组建玉溪军分区。奉云南军区命令,以第四支队为基础,整编为云南文山边防区部队,第三十一团、三十二团整编为文山边防区独立一团,团长张崇文,政委梁涛明,副团长李武,参谋长李彰慈,政治处主任马丁;三十五、三十七团整编为文山边防区独立二团,团长周剑华,政委肖屏,政治处主任向克勤。第七支队司令部、政治部人员转业到地方工作,各团就地划归十四军各师指挥。6月,三十一团改编为保山边防区基干团,第三十二团为大理分区独立营,第三十四、三十五团为丽江军分区基干团,骑兵大队为十四军军直骑兵大队,编余人员大部分转业到地方工作。第九支队奉命成立思普边防区,支队所属部队编为边防区基干一团、二团。
组织架构
庄田为司令员,林李明为政委,朱家璧为副司令员,郑伯克为副政委,黄景文为参谋长,张子斋为政治部主任。
构成
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第一支队
1949年8月,根据滇桂黔边区党委决定,桂滇黔边纵队第一支队改称滇桂黔边纵队第一支队,支队下辖两个团。1949年9月3日,根据滇桂黔边区党委决定,滇桂黔边纵队第一支队与第三支队合编为第一支队,支队下辖3个主力团,约4000人,司令员林杰,政委梁家。原一支队第一团和原三支队第25团第一营编为第十五团;原第一支队第七团和三支
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第二支队
1949年8月,根据滇桂黔边区党委决定,桂滇黔边纵队第二支队改称滇桂黔边纵队第二支队。司令员何现龙,政委祁山。支队下辖第十二团、第十三团和第十四团3个主力团共3900余人,以及护乡第一、二团。10月,又组建护乡第三团。
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第三支队
1949年8月下旬,根据滇桂黔边区党委扩大会议决定,桂滇黔边纵队第三支队改称滇桂黔边纵队第三支队,司令员黄景文,政委许南波,下辖第二十三团、第二十五团。9月3日,根据滇桂黔边区党委决定,第三支队与第一支队合编为第一支队,原三支队领导机关编为一支队领导机关,二十三团改为十七团,二十五团两个营分别编入十五团、十六团各1个营,团部编入十六团,原二十三团七连编入纵队警卫营。
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罗盘支队
又称,1949年8月,根据滇桂黔边区党委决定,桂滇黔边纵队第三支队(罗盘支队)改称滇桂黔边纵队罗盘支队,司令员杨江,政委刘清。9月,第三支队与第一支队合并后,罗盘支队亦称第三支队。支队下辖第二十一团、二十二团、二十四团、师宗护乡独立团、平彝游击团、盘县游击团、兴义游击团、安龙游击团和盘北游击第六、七、八支队,共计5000余人。但罗盘指挥部的机构还一直存在。
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第四支队
1949年8月,根据滇桂黔边区党委决定,撤销滇东南指挥部,开广地区的武装部队整编为滇桂黔边纵队第四支队,司令员廖华、政委饶华。支队下辖第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三十五、三十七团和警卫团(1950年1月,三十三团编入三十一团)。
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第六支队
1949年8月1日,根据滇桂黔边区党委决定,滇东北地委在宣威落水洞召开会议,正式宣布将永昆支队与宣威支队、沾益支队合编为滇桂黔边纵队第六支队,司令员高怀,政委李德仁。支队下辖第五十二团、第五十四团和第五十六团3个主力团共3000余人,以及宣威护乡团、金泽护乡团、曲马沾游击团、沾益护乡团、暂编三十二团和威宁游击团。
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第七支队
1949年6月上旬,滇西工委将分散在滇西北13个县,拥有4500余人、3400多支枪的人民武装分别集中在沙溪、牛街、兰坪三地进行整训,整训后组成“人民自卫军”。9月9日,滇西工委在剑川召开党政军干部代表会议,贯彻滇桂黔边区党委扩大会议精神,将人民自卫军编为滇桂黔边纵队第七支队,司令员兼政委黄平。支队下辖第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团等6个主力团和1个骑兵大队共6700余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第八支队
1949年8月,滇桂黔边区党委决定人民自卫团改编为滇桂黔边纵队第八支队,并任命李鉴洲为司令员,陈家震为政委。9月10日,陈家震在鹿窝召开的军民大会上宣布了边区党委的决定,但因国民党军队和地方保安团进犯滇西根据地,人民自卫团执行战斗任务,未能及时改编。12月中旬,人民自卫团集中在祥云下庄整编,正式改编为滇桂黔边纵队第八支队。支队下辖第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团和警卫营,共3000余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第九支队
1949年9月12日,根据滇桂黔边区党委的决定,云南人民讨蒋自卫军第二纵队(除挺进支队外)奉命整编为滇桂黔边纵队第九支队,司令员余卫民,政委张华俊。支队下辖第四十一团、第四十二团和第四十三团3个主力团和澜宁整训总队、车佛南整训总队、镇江整训总队、镇源整训总队和景东整训总队5个整训总队,约7000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第十支队
1949年6月下旬,岳世华、马仲明率桂滇黔边纵队第二支队第十二团到元江洼垤,与云南人民讨蒋自卫军第二纵队挺进支队会师。7月1日,在洼垤建立滇南支队,8月根据滇桂黔边区党委决定改称滇桂黔边纵队第十支队,司令员黄建涵,政委岳世华。支队下辖两个主力团,共2500余人。原云南人民讨蒋自卫军第二纵队挺进支队改编为第四十六团,原桂滇黔边纵队第二支队第十二团改编为第四十七团。
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左江支队
1949年10月下旬,根据滇桂黔边区党委的决定,左江指挥部改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左江支队司令部、政治部。司令员莫一凡,政委黄嘉。原左江部队第三团整编后,有500余人枪,原左江部队第七十四团整编后,有600余人枪,右江上游区指挥部主力团编为左江支队第七十五团,600余人枪,左江各县独立营、大队也相继进行扩充整训。至年底,左江支队共拥有第三团、第七十四团和第七十五3个主力团,19个独立营、县大队,共6300余人枪。
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右江支队
1949年9月10日,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桂西区指挥部,指挥员赵世同,政委周中平(区镇)。原来的各游击队于九十月间进行整编,先后成立第八十三、八十五、八十八3个主力团,平治、都安武鸣3个县独立团,第三、第十两个支队,以及10个县的独立大队,西山办事处直属营、民运工作团和第一、第二、第三3个武工队。各部队整编后,按照人民解放军的建军原则,建立、健全党组织和政治工作制度,开展短期的军政训练,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到解放前夕,全区共有脱产武装5800余人,民兵10000余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独立第一团
1949年6月,峨山游击队经过发展壮大,发展成为滇中游击队。8月下旬,根据滇桂黔边区党委决定,滇中游击队归入滇桂黔边纵队系列,被命名为独立第一团(又称滇中独立团),团长董治安,政委温宗姜,全团共1000余人,此外滇中各县护乡团也归独立第一团领导。
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独立第二团
1950年1月10日,根据滇桂黔边区党委的决定,以安(宁)禄(丰)罗(茨)游击大队、边纵第三支队第二十五团游击大队、禄(劝)武(定)禄(丰)罗(茨)游击大队及禄(丰)罗(茨)游击大队为基础,在武定整编为滇桂黔边纵队独立第二团(又称滇北独立团),代团长马英,政委王元昌,全团共1700余人,下辖3个营,1个政工队,1个机枪排,1个警卫排。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20 20:53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