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汉年
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隐蔽战线的杰出代表
潘汉年(1906年1月12日〔一说1906年2月〕—1977年4月14日),男,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现宜兴市),中共党员,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隐蔽战线、文化战线和统一战线的卓越领导人,中共上海市委原副书记,上海市原常务副市长。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06年1月12日,潘汉年出生在江苏宜兴一个书香门第之家。学生时代的潘汉年,受五四进步思潮影响,17岁便离开家乡,到上海投身进步文化运动。1924年,进入中华书局工作。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进入由郭沫若成仿吾领导的进步文化团体“创造社”出版部工作。期间和他人创办《A11》《幻洲》《战线》等进步杂志,揭露社会黑暗,并活跃在上海的文化战线。
土地革命时期
1929年6月,党的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潘汉年被任命为第一任书记,在周恩来李立三李富春等领导下,参与上海各进步文化团体的组建工作。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潘汉年任第一任党团书记。
1931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以后,“左”倾路线在上海全面推行,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不断遭到破坏,一些党的骨干以及党的活动分子不断被捕。上海地下党的活动陷入困境;5月,中共决定将潘汉年撤出上海,转移到中央苏区。经过各交通站的辗转接送,潘汉年于6月份到达中央苏区,接任杨尚昆出任中央局宣传部长;7月,被任命为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教育委员会委员,开办苏维埃训练班;8月,被任命为大学委员会委员,开始筹办苏维埃大学。
1933年5月,潘汉年在艰难政治环境下,周全地安排护送许多党中央领导同志,从上海转移到江西中央苏区;10月16日,潘汉年作为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及工农红军全权代表与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全权代表徐鸣鸿就反蒋抗日问题进行谈判,并于10月26日达成初步协议,签订“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11月上旬,潘汉年作为中国共产党派驻福建十九路军的正式代表进驻福州。这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之外设立的第一个被对方承认的代表机构,成员有张云逸黄火青等人。
福建事变发生后,蒋介石调动15万军队围攻福建。福建政府摇摇欲坠,形势急转直下。1934年1月13日,福建人民政府停止办公,各路人员撤离福州。潘汉年和张云逸、黄火青决定采取分散的行动,离开福州返回苏区。潘汉年最后在一名秘密干部帮助下,化装后从马尾登轮赴香港,又从香港折返瑞金。返回到中央苏区后,潘汉年继续担任他原来的工作,之后,被调担任赣南省委宣传部长,在时任赣南省委书记项英领导下工作。
1934年9月,中央苏区陷入新的困境,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被迫转移。中央军委计划从南线突破粤军封锁线,沿粤、赣、湘、桂边境到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粤军首领陈济棠对蒋介石消灭异己的企图早有戒心。为了保存实力,不让蒋介石阴谋得逞,陈济棠采取了同红军“外打内通”“明打暗和”的策略,想与红军取得谅解和合作。中央军委领导人周恩来、朱德等人研究决定同意和陈济棠进行谈判。红军方面派出潘汉年和何长工为代表,前往筠门岭地区和陈济棠粤军代表谈判。3天后,双方达成五项协议。谈判结束后,潘汉年和何长工返回中央苏区;10月,中央红军撤出瑞金,潘汉年随中央红军参加长征。
遵义会议后,潘汉年受中央派遣,与陈云到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汇报遵义会议决定和中央红军长征情况。1936年,潘汉年根据中央指示,以“前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外交人民委员会副委员长”身份,在莫斯科与国民政府驻苏联武官邓文仪进行接触,表明红军联合抗日主张,拉开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谈判的序幕。西安事变前后,潘汉年以中国共产党联络员和谈判代表的身份,到南京、上海等地沟通联络。
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潘汉年在上海、香港等地领导对日伪情报工作。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获取日伪军事动向的重要战略情报,并建立了从上海到淮南、苏北解放区的地下交通线,在“皖南事变”后环境恶化的情况下,保证了上海与解放区的人员和物资往来。
1937年9月,潘汉年任八路军驻上海办事处主任,参与了上海党组织的恢复与重建工作。1938年10月,赴延安参加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并在会后被任命为新成立的中央社会部副部长。
1939年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宣传部,潘汉年任副部长,负责组建华南情报局,统一领导沪、港、澳、穗等地情报工作。之后潘汉年来到上海,组建上海情报站,并派遣中共党员以各种名义打入日本特务机关“岩井公馆”等组织内,展开情报工作,同时派情报员打入“76号”汪伪特工总部,直接从其头目李士群等人处收集情报。另建成了同延安通报联系的秘密电台。
1942年11月,因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形势危急,地下组织处境困难。根据党中央指示,在上海的江苏省委和所属干部都撤退到解放区,潘汉年建议走由他选定的一条交通线,并于11月6日到达淮南根据地。后被任命为中共华中局情报部部长,负责上海、南京一带敌占城市的对敌隐蔽斗争工作。1944年6月,离开淮南根据地前往延安。1945年1月29日,从太行山区抵达延安,作为“七大”代表出席会议。
解放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后期,中央发出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号召。潘汉年根据中央指示,有计划、分期分批把停留在香港的李济深沈钧儒黄炎培马寅初郭沫若等大批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护送到解放区,出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政治协商会议。
1949年春,潘汉年组织策动了国民党政府资源委员会起义,使大批技术人员、资产和档案资料被完整地保护下来;同年,参与了中国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起义,在香港与中国航空公司总经理刘敬宜就起义具体细节进行策划;11月9日,两航人员在香港宣布起义,随后将12架民航飞机安全飞到北平和天津,为新中国民航事业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潘汉年历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委员和中共上海市委社会部部长、统战部部长,上海市常务副市长等职。
1955年春,潘汉年因“内奸”问题遭逮捕审查。1963年,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终身,随后被假释,安置在北京团河农场。1967年5月22日,再次被抓进秦城监狱。1970年7月,被判为无期徒刑,“永远开除党籍”。1975年3月,被下放湖南洣江农场安置,作为“特殊犯人”接受管制。
人物逝世
1977年4月14日,潘汉年因病在湖南长沙逝世,终年71岁。
恢复名誉
1982年8月23日,中共中央根据对潘汉年案的复查结果发出《关于为潘汉年同志平反昭雪、恢复名誉的通知》,肯定潘汉年“在长期革命斗争中,他忠实执行并多次出色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对党的文化工作、统一战线工作,特别是在开展对敌隐蔽斗争方面,曾经作出了重要贡献,是有很大功劳的”,“潘汉年同志是一贯忠实于革命的好同志,决不是‘长期暗藏在中国共产党和政府机关内部的内奸分子’”。并向全党郑重宣布:撤销党内对潘汉年的原审查结论,并提请最高人民法院依法撤销原判,为潘汉年平反昭雪,恢复党籍,追认潘汉年的历史功绩,公开为他恢复名誉;9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宣布撤销1963年的原判,宣告潘汉年无罪。
1983年4月15日,经中央批准,潘汉年与妻子董慧的骨灰,从湖南移送北京市八宝山革命公墓安放。
个人生活
家世背景
潘氏家族在江苏省宜兴市陆平村是一个大家族,潘氏一族的家训是耕读世家,不入仕途。潘汉年的父亲是光绪后期的秀才,重视教育,思想开明,对潘汉年的文学水平和日后走向革命道路都有着一定的影响。
婚姻生活
潘汉年18岁那年,父亲去世,潘汉年的母亲萌发了让儿子早日结婚的念头。之后没有征求潘汉年的意见擅自作主答应了一门婚事。潘汉年是个孝子,不愿意让母亲伤心,于是在1924年违心地和许玉文结婚。由于缺少共同语言,加上性格和兴趣不同,两人矛盾日渐加深,婚姻处于破裂的边缘。1944年冬,潘汉年回老家看到妻子已与他人生活在一起,还生了孩子。潘汉年没有责备许玉文,只是默默地祝她幸福。
1938年10月,潘汉年在延安遇到董慧,两人从相识、相知到相恋。后来,潘汉年解除了由父母包办、名存实亡的婚姻,于1947年与董慧结成“红色情侣”。
家族成员
主要成就
隐蔽战线工作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潘汉年参与了上海党组织的恢复与重建工作。期间潘汉年及时向中央反映了“七君子”被关押情况和日军发动侵华战争的兵力番号、长官姓名、武器装备、战斗力强弱、登陆时间、地点部署以及国民党部队调往淞沪前线情况,甚至蒋介石汪精卫何应钦密谈等内容,为中央决策提供依据。
1938年8月,潘汉年到延安参加中共中央社会部领导工作。1939年5月,从延安到达香港;10月,到达上海。此后,经常往返于香港、上海之间,在香港和上海建立起情报网络,及时把重要战略情报发往延安总部,为中共中央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这些重要战略情报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揭露“远东慕尼黑”阴谋,美国、法国等国家为了自身利益,企图用牺牲中国的办法来和日本做交易,想以召开国际会议的方式来诱使日本和国民党政府妥协,潘汉年不断把正在酝酿的“远东慕尼黑”阴谋向中央报告,中共中央及时揭露阴谋,有力地遏制了蒋介石政府的对日妥协企图,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二是对苏德战争的及时警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法西斯制定了进攻苏联的计划,1941年6月13日,潘汉年将德国进攻苏联的计划发往延安,并在苏德战争爆发前两天6月20日由延安发往苏联,赢得了宝贵的24小时准备时间;三是提供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军南进而不是北进的战略情报,苏德战争爆发后,日军下一步战略行动是北进配合德军夹击苏联,还是南进和美英作战,以占领东南亚和南太平洋地区,是一个重大战略抉择,潘汉年获取日军南进作战计划后,及时通过延安通报苏联,使苏联在综合各类情报基础上,下决心从东线防御部队中抽出部队支援西线。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被日军占领,从1942年初到5月,潘汉年等严密组织,在敌占区建立秘密交通线,从日军封锁中撤退疏散各方面人士800余名,其中包括何香凝柳亚子等爱国民主人士、文化界知名人士和党的干部,还安全护送了一大批国际友人到中国内地及海外,接应了2000余名回国参加抗日斗争的爱国青年。
统一战线工作
潘汉年在长期的统战工作中,始终战斗第一线,实践执行着中国共产党关于统一战线的各项方针政策,是毛泽东统一战线理论的重要实践者之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潘汉年长期活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隐蔽战线上,负责情报工作;同时,还长期从事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尤其是上层统战工作。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统战特点:一手抓统战工作,一手抓情报工作。解放战争时期,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成功策反了国民党资源委员会、国民党中国、中央航空运输公司以及上海海关副总税务司长丁贵堂起义等。
中国共产党的统战工作与宣传工作是密切联系的。宣传工作的成败直接关系到统战工作的荣衰。潘汉年根据历史形势的变化,将统战工作和宣传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取得成就。
潘汉年一直参与“左联”的筹备工作,传达中共中央的决定和指示精神,指导“左联”的初期工作,对团结当时的文艺战线起到重要作用。抗日战争时期,潘汉年以八路军驻上海办事处主任的身份撰写大量政论性文章,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方针和全面抗战思想,对上海各界人民进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开展抗日救亡运动,起到指导和推动作用。解放战争时期,潘汉年以中共中央南方局香港分局成员身份,针对在港的各界民主人士展开关于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方针政策的宣传。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潘汉年根据形势的变化针对具体情况宣传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使社会各界了解和熟悉了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方针与政策。同时,潘汉年把对统一战线方针政策的宣传与各种形势下的具体斗争相结合,为发展不同时期的统一战线做出了努力。
潘汉年开展的统战工作主要以开展与各界上层人士的上层统战工作为主。在同民主人士和党外人士开展统战工作的过程中,潘汉年积累了丰富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注意及时与民主人士和党外人士沟通政策观点,交流思想;第二,注意帮助民主党派建立机构,开展活动,并且非常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第三,始终把保护民主人士的人身安全作为统战工作的重点;第四,对犯错误的民主人士及党外人士以团结教育为主。
潘汉年根据各个时期的具体情况和具体对象,采取灵活多样而又行之有效的形式和方法开展工作。潘汉年善于团结同志,尊重、关心帮助民主人士,为中国共产党同社会各界上层人士建立统一战线工作做出了贡献。
出版图书
发表文章
1926年10月,潘汉年与叶灵凤合编半月刊《幻洲》问世,至1927年2月,潘汉年用不同化名共发表杂文小品40余篇,写下《山东大学行跪拜礼》《又是投壶》《仍恐有伤风化》《电话局长的礼教》《极刑问题》《爱国的先生们到哪里去了》等文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潘汉年回到上海,与叶灵凤再办《幻洲》,之后撰写了《原来如是清党》《汪先生悔不当初》《普天共庆》《释国家主义者的新口号》《血淋淋的头》《又多了一种党阀》《今年的双十节》《时局与青年》《文化运动与政治革命》《现在要怎样?》等杂文,矛头对准国民党新军阀及其帮凶反共反人民的罪恶活动,揭露他们倒行逆施绞杀革命。
诗文选登
艺术形象
影视形象
电视剧《天下同心》以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与召开为主线,讲述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社会贤达排除万难、勠力同心,携手共建新中国的故事。该剧由董亚春执导,黎晓宏郭光荣编剧,佟瑞欣、马晓伟、金鑫、温海波等主演。
电视剧《破晓东方》改编自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获奖作品、已故作家刘统的纪实文学《战上海》,将丹阳集结、月浦血战、银元之战、米棉煤“两白一黑”之战、打击盗匪、清除敌特、接触“大轰炸”等历史事件故事化、艺术化,用影像还原了中国共产党治理特大型城市的历史性“大考”。该剧由高希希执导,张嘉益刘涛李泽锋乔振宇领衔主演,冯绍峰童蕾颖儿左小青特别出演。
电视剧《换了人间》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前后的历史风云,以及国共两党在军事、政治、经济、统战等各个领域之间殊死较量的故事。该剧由倪祖铭、杨晶、迟旭、姜瑞林联合执导,唐国强刘劲王伍福郭连文卢奇等主演。
文学形象
人物轶事
1939年,潘汉年来到上海组建上海情报站,并建成同延安通报联系的秘密电台。潘汉年获取了近百份有价值的政治、军事情报,发往延安和华中局、新四军军部,使新四军主力部队及时转移,避免了损失。日伪军一次次“清乡”“扫荡”的扑空,引起他们的警惕,意识到“清乡”“扫荡”的消息已泄露。于是,日伪军在上海进行搜查,寻找电台。某次,日军的电台测向仪发现了潘汉年设立的秘密电台信号。潘汉年果断命令停止发报,协助发报员将收发报机和天线藏在墙的夹缝中,又在墙外糊上墙纸,再将事先准备好的烤面包炉移到隐藏电台的墙边。刚处理完,一群日军就冲进来,在屋里翻箱倒柜地搜查。潘汉年一面烤面包,一面与日军周旋。烤炉中的面包散发出诱人的香味,日军的注意力全被吸引到刚出炉的面包上,带头军官吃了一块后,其他家伙也跟着吃,随意翻了翻,感到没什么可疑之处,就拿着剩下的面包离开了。第二天晚上,那个搜查的日军头目又来敲门,还要吃潘汉年烤的面包,于是潘汉年烤了不少面包,让他吃了个够。从此以后,这个日本军官为了吃面包经常来光顾电台所在地,但敌人再也没有来搜查过。
人物事件
1954年2月,中共七届四中全会揭发高岗饶漱石阴谋活动后,时任上海市公安局局长扬帆因此而受到牵连,并于1955年4月被正式逮捕。对饶漱石、扬帆的审查,又牵连到潘汉年。1955年3月下旬,潘汉年在北京出席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4月1日,潘汉年向陈毅面谈了其12年前被李士群、胡均鹤挟持去见汪精卫的经过,检讨了自己长期没有向组织汇报此事的原因,同时要求陈毅将他写的有关报告转呈中央。在当时审查干部和处理饶漱石、扬帆问题的特殊环境下,潘汉年于4月3日被以“内奸”罪逮捕,与扬帆一起被定为“潘、扬反革命集团”。
1955年4月至1960年3月,潘汉年被关押在功德林监狱。1960年3月,转至秦城监狱。1963年1月,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2月13日,潘汉年出狱,以“刑释管制分子”的身份被安置在北京南郊团河农场。“文化大革命”发生后,潘汉年难逃厄运,于1967年3月被收监受审。1970年7月,被判为无期徒刑,“永远开除党籍”。1975年5月,在度过了“四人帮”时期的八年牢狱生活后,被押送至湖南洣江农场安置。1977年4月14日,潘汉年因病去世。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有关部门对潘汉年案重新进行审查。1981年1月,公安部向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写了关于潘汉年案的材料,如实反映了此案的处理经过;同年3月,中纪委对潘汉年案进行全面复查,认为潘汉年“内奸”的结论不能成立。1982年8月,中共中央根据对潘汉年案的复查结果发出《关于为潘汉年同志平反昭雪、恢复名誉的通知》,指出:把潘汉年定为“内奸”,并将其逮捕、判刑、开除党籍,都是错误的;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大错案,是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严重地忽视对敌隐蔽斗争的特殊性,混淆是非界线和敌我界线作出的错误的决定,应予彻底纠正。《通知》在追述潘汉年案的发生和教训后宣布:一、撤销对潘汉年同志的原审查结论,并提请最高人民法院依法撤销原判,为潘汉年同志平反昭雪,恢复党籍,追认潘汉年同志的历史功绩,公开为他恢复名誉;二、凡因潘汉年案受到牵连被错误处理的同志,应由有关机关实事求是地进行复查,定性错了的应予平反,并将他们的政治待遇、工作安排和生活困难等善后问题,切实处理好。1982年9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宣布撤销1963年的原判,宣告潘汉年无罪。
人物评价
潘汉年同志是一贯忠实于革命的好同志,在长期革命斗争中,他忠实执行并多次出色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对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工作、统一战线工作,特别是在开展对敌隐蔽斗争方面,曾经作出了重要贡献,是有很大功劳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评)
潘汉年是中共隐蔽战线的杰出代表,作为中国共产党隐蔽战线、文化战线和统一战线的卓越领导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忠实执行并多次出色完成党交给的艰巨任务,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多次为党获取重要战略情报,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新华通讯社 评)。
潘汉年是中国共产党隐蔽战线令敌人闻风丧胆的传奇人物,也是中共统战工作的重要领导人。(《湘潮》 评)
潘汉年大智大勇、足智多谋、出生入死、屡建奇功。(《海南日报》 评)
潘汉年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出色地完成党交给的各项艰巨任务,尤其在统一战线工作中,取得了许多极具传奇色彩的业绩,赢得了中国共产党党内外人士的赞誉和爱戴,是党的统一战线工作者的杰出楷模,在统战工作等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潘汉年同志的一生,是有大功于党的统一战线事业的。他对党忠诚、原则坚定,才华横溢、机智果敢,所从事统一战线工作的范围最广泛,包括文化、军事、政治、经济方方面面,并始终战斗在第一线,每次都能出色地完成党交给的各项艰巨任务。在深入开展团结党外朋友,争取中间势力,特别是开展上层统战人物工作方面,潘汉年同志成绩卓著,表现出高超的政策水平、卓越的组织才能、一贯的民主作风和真切的朋友之情。(学习强国上海学习平台 评)
后世纪念
纪念故居
潘汉年故居位于江苏省宜兴市陆平村,故居内竖立有潘汉年半身铜像。潘汉年故居呈三进五开间,故居倾圮部分于1999年修缮,在原址上重建5间平房。故居内陈列有“潘汉年生平事迹展”,包括潘汉年任职时期的一些批文和诗稿等。近200幅图文,展示了潘汉年的一生。潘汉年故居是宜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诞辰纪念
为纪念潘汉年诞辰110周年,2016年1月12日,潘汉年故居中举行了书法作品展,以潘汉年的诗词、信件等手稿为依据进行书法创作,作品陈列于潘汉年故居中,以书法艺术形式缅怀其历史功绩,传承他的革命精神。
纪念学校
宜兴市潘汉年实验小学原名宜兴市归径小学,创办于1926年。2013年8月正式更名为潘汉年实验小学。潘汉年实验小学是宜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地处潘汉年故乡,并以“潘汉年”命名。学校连续多年获评宜兴市先进学校、质量提升学校、书香校园建设示范学校、教师发展示范校、教科研先进学校、示范家长学校等多项荣誉。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3 16:26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