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岩寺旅游区
济南市长清区万德镇的旅游区
灵岩寺旅游区位于济南长清区万德街道境内,距104国道8公里,北依济南,南靠泰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佛教圣地,以其悠久的宗教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驰名于世,素有“游泰山不游灵岩,不成游也”之说。
景区发展
灵岩寺,始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该寺历史悠久,佛教底蕴丰厚,自唐代起就与浙江国清寺、南京栖霞寺、湖北玉泉寺并称“海内四大名刹”,并名列其首。灵岩寺,现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泰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首批4A级旅游区。
灵岩寺峰峦奇秀,风光旖旎,以风景幽深、泉石秀丽著称于世。寺周群山环抱,深奥幽邃。寺内外摩顶松、千岁檀、朗公石、“镜泄春晓”、“方山积翠”、“明孔晴雪”等胜景别具情趣。寺内古木苍翠,怪石林立,殿宇峥嵘。灵洞曲涧、青峰翠峦环绕着古刹精舍,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著名胜境有千佛殿、墓塔林、辟支塔、大雄宝殿等几十处。其中最为引人入胜的是千佛殿内40尊宋代彩色泥塑罗汉,历来为观者和专家们赞誉不绝,梁启超称其为“海内第一名塑”;艺术大师刘海粟有“灵岩名塑,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灵活现。”此外,不少名胜古迹大都流传着美丽动人的传说,如辟支塔基装饰的浮雕“地狱中的莲花”、“最后的半庵摩勒罘”,反映的是阿育王的政治生活。
近年来,灵岩寺的文物保护、旅游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每年都有百万计的国内外游客来灵岩或观光游览、寻古访幽;或登山健体、体察自然;或避暑消夏、商务会谈。灵岩寺景区现有高、中档宾馆4处,可同时接纳500人食宿。
地质构造
灵岩寺周围的山岭,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下层叫结晶基底,是距今24一26亿年的太古代晚期侵入形成的中粗粒片麻状二长花岗岩;上部称沉积盖层,为距今6亿年的古生代寒武纪沉积形成的灰岩和页岩,不整合覆于结晶基底之上,成为山岭的主体。
灵岩山一带的地质构造,除了断裂构造,还发育有重力滑动构造及其形成的各种褶皱构造,新构造运动也十分普遍而强烈,呈间歇性上升的趋势。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条件及各种地质作用,构成了灵岩山脉秀、奇、幽、奥四大特点。
景点介绍
辟支塔
始建于宋淳化五年(994年),竣工于嘉祐二年(1057年),历时63年完工。“辟支”出于佛教,音译为“辟支迦佛陀”,略称“辟支佛”,辟支塔,意即辟支佛塔。辟支塔为一座八角九层楼阁式砖塔,塔高55.7米,塔基为石筑八角,上有浮雕,镌刻有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皈依佛门等故事。塔身为青砖砌就,各层皆施腰檐,下三层为双檐,二至四层檐下置平座。塔檐与塔径自下而上逐层递减,收分得体。塔内一至四层设塔心柱,内辟券洞,砌有台阶,可拾级而上,自第五层以上砌为实体,登塔须沿塔壁外腰檐左转90度进入上层门洞。塔身上置铁质塔刹,由覆钵露盘、相轮、宝盖、圆光、仰月、宝珠组成,自宝盖下垂八根铁链,由第九层塔檐角上的八尊铁质金刚承接,在塔内延续到地下,起避雷作用。辟支塔气势雄伟、造型美观、结构复杂、比例适当,呈典型的宋代风格,为灵岩寺标志性建筑。宋代文学家曾巩有诗赞曰“法定禅房临峭谷,辟支灵塔冠层峦”。
千佛殿
因殿内供置众多佛像得名。此殿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一649年),宋嘉祐和明嘉靖万历年间重修,现存木结构为明代建筑
千佛殿依山建于高大的台基之上,其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单檐庑殿顶,举折平缓,出檐深远。檐下置疏朗宏大的斗拱,木棱彩绘华丽,檐角长伸高耸,有展翅欲飞之势。前檐下立有八根石柱,柱础皆雕刻有龙、凤、花、叶、水波及莲瓣、宝装荷花等纹样,雕工精美,凸显唐宋之风。
殿内正中塑有通体贴金的“三身佛”。中为“法身”,指佛先天具有的佛法体现于自身,名为毗卢遮那佛,由藤胎髹漆塑造,宋治平二年(1065年)从钱塘运至灵岩。东侧为“报身”,名卢舍那佛,为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用2500公斤铜铸成。西为“应身”,名释迦牟尼佛,也为铜质,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铸造。佛像头顶有螺形肉髻,体态雍容,眉骨高凸,目光凝重。三尊佛像皆结跏趺坐,仪容端庄,衣纹流畅,服饰简洁,极具艺术感染力。
千佛殿最受广大游客和专家们称道的是四十尊彩色泥塑罗汉像,其中有三十二尊塑于宋治平三年(1066年),八尊补塑于明万历年间(1573一1620年)。这些塑像皆坐于80公分高的砖砌束腰座上,罗汉像顶距座面高度在105至110公分之间。古代艺术家们在塑造这些罗汉像时,打破传统的佛教造像模式,侧重于写实,具有浓郁的世俗气息和现实生活情趣,以形写神,以神表情,以情现心,重在体现每尊罗汉的个性与特点,重在刻画出罗汉的内心世界,使之真实、生动,更接近于生活。观其形态,或端恭、或柱杖、或合掌、或趺坐,或口讲手指、或侧耳细听,无不准确生动。察其神情,有的勇猛、愠怒,有的和善、老成,有的据理力争,有的闭眸沉思,有的笑容可掬,有的俯首低吟,有的纵目远眺,无不细致入微。看其气质,有的清姿秀骨,有的寒伧潦倒,有的雍容华贵,无不形象传神,可谓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动。此外,人体与衣饰的关系处理也非常得当,线条的曲直、虚实与起伏,动作瞬间的衣褶变化,织物的质感,都表现的准确而生动,节奏感强。一位医学界人士说,透过罗汉的袈裟,能看出古人对人体解剖学的准确把握。另外,1982年维修时还发现,这些彩塑罗汉还像人体一样有腹腔,腹腔内有用丝绸做的五脏六腑,此外还有五铢钱开元通宝和宋代前三朝的铜币宋代铜镜、墨书题记等文物。
1912年,清末学者梁启超来此游览,赞誉千佛殿泥塑罗汉像为“海内第一名塑”,并亲笔写下了碑碣。1987年,贺敬之来灵岩参观千佛殿后写下了“传神何妨真画神,神来之笔为写人。灵岩四十罗汉像,个个唤起可谈心”的诗句。艺术大师刘海粟来灵岩观后,挥笔写下“灵岩泥塑,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的赞语。
墓塔林
灵岩寺历代高僧的墓地。塔林中现有北魏、唐、宋、金、元、明、清历代石质墓塔167座,墓志铭、石碑81通。墓塔一般由塔座、塔身、塔刹组成,塔座呈方形、圆形、八角形,有浮雕装钸。塔身较高大,上刻僧人法名年号。塔刹则有相轮、覆盆、仰月、宝珠、花卉、龙图等图案造型。墓塔旁通常有墓碑,记载着高僧的经历,它见证了灵岩寺的历史沿革,是研究佛教发展史的珍贵史料。
墓塔林中部为一南北甬道,其北端建有砖石结构、单层重檐式北魏祖师塔(法定墓塔),甬道两侧列峙全石结构群塔,依塔身形制分为方碑形塔、钟形塔、鼓形塔、穿堵婆塔(喇嘛塔)、经幢式塔亭阁式塔六种。
墓塔林,是一座积淀丰厚的古代石刻艺术博物馆。墓塔,造型各异,结构细腻,布局合理;雕刻,内容丰富,技法多样,精美绝伦。如塔座束腰,雕有各种艺术形象,有承重的力士,在重压下咀巴大张,面部扭曲,四肢与腰背曲弯,全身肌肉突起,给人以力的夸张和负重的艰辛;有的雕骑士身跨雄狮,手执曲棍击打马球的场景;有的雕嬉戏玩耍的幼狮,憨态可鞠;还有的雕衣带飘逸、长绸舞动的娱乐场景等,一幅幅浮雕,无一不显现出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雕刻技艺。
名泉
卓锡泉、白鹤泉、双鹤泉
位于千佛殿东侧崖壁下,三泉相临,俗称“五步三泉”。泉水从石涧中冒出,泉水甘冽,终年不竭,注入一石池中,宛如明镜,“镜池春晓”即出于此。卓锡泉,亦名锡杖泉,世传为法定禅师用锡杖敲击山石,水随锡杖飞涌而出得名。白鹤泉,亦名双鹤泉,旧传法定禅师寻水时,经山中樵夫指点,于双鹤鸣处见泉,故名。卓锡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
名泉
甘露泉
位于寺院东北里许,有“灵岩第一泉”之称。于悬崖壁立、杂木丛生处见一石窦,泉水以露珠般泄出,叮咚作响,清冽甘美,故名“甘露泉”。僧人常于此汲水煮茶为炊,入夜,也常于此说法论经,“清凉境界”为灵岩八景之一。
袈裟泉
位于转轮藏遗址东侧崖壁下,名列金《名泉碑》。因泉旁立一形似袈裟的铸铁块而得名。泉源旺盛,泉水四季不断,为寺院主要饮用水。该处危崖峭立,袈裟伴泉,池鱼戏游,曲廊环绕,别有情趣。袈裟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
檀抱泉
位于寺院西南数里处,因泉旁长有千年青檀树而得名。它南依大山,北临村落,檀因泉润,泉因檀名,泉水旺涌,终年不息,为灵岩村民生产、生活主要水源地檀抱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
飞泉
位于灵岩寺崇兴桥南里许,因泉水从崖壁缝隙中泄出,故名。又因泉水沿壁滑下,石润水滴,又称此处崖壁为“滴水崖”。因每遇霞光照来,颗颗水珠流光溢彩,乾隆帝取其名为“雨花岩”,并写有“未见飞空天女散,落来岩际尽天花”的诗句。由于景色壮美,古时列为灵岩八景之一。
灵岩寺景区石中含窍,地下藏机,泉水飞瀑不胜枚举。除卓锡泉、袈裟泉、檀抱泉被列入济南七十二名泉外,双鹤泉、白鹤泉、甘露泉、饮虎泉、上方泉、飞泉、黄龙泉、朗公泉亦被载入济南名泉之列。
地方特色
灵岩寺,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动植物丰富。据统计:鸟类共80种,隶属14个目,37科;兽类共5个目,9个科,15种;爬行类共4个目,5个科,9种;两栖类1个目,2个科,4种;昆虫共8个目,62个科,194种。共有管维束植物506种,隶属95科313属。其中野生植物317种,栽培植物189种,。灵岩主景区共有林地面积一万余亩,分为针叶林、竹林、经济林三大类。针叶林,主要以侧柏构成的森林群;竹林,主要为淡竹;经济林,包括苹果、山楂、杏、核桃、柿子、枣、银杏、香椿等树种。灵岩景区中药材资源丰富,共有42科,98种,常见的有枸杞、何首乌等。你若春天到这里来,还可品尝到众多的山间野菜。据调查,可食用野菜有15科,35种,常见的有藜、蓬子菜马齿苋荠菜藿香薄荷茵陈蒿、山菊花等。
千年古刹灵岩寺,地杰人灵,积淀了众多美好的传说。有朗公说法石点头,山有灵犀,故称灵岩;有法定与三泉,造就明孔洞,引出“五步三泉”;有王干哥的叫声,传递着一个千古不朽的爱情故事;有砍不尽的柏树,歌颂着真善美,鞭鞑了伪装与贪婪;有木鱼石的传说,向人们讲述着乾隆皇帝八次来灵岩留下的趣事与墨宝;还有鸡鸣山的传说,告戒人们抑恶扬善,遵纪守法,乃人生之正道。
灵岩山明水秀,民风淳朴,平安和谐。每年的新春祈福、伴玩、庙会、乡间大集或传统佳节、农闲时间,是人们求祥、聚会、访亲、购物的好时机。每逢此时,人们喜气洋洋,新装在身,结伴而行,山间的小路上,有笑声,有歌声,更有丰收的喜悦,成为灵岩特有的一道道流淌着的风景线
历史文化
三大高僧悟就钟灵毓秀
灵岩寺始建于公元351年,到了唐代,灵岩寺与浙江天台山国清寺、南京栖霞寺和湖北江陵玉泉寺并称为全国四大名刹,成为黄河流域最负盛名的佛教圣地。隋唐朝代的皇帝们封禅泰山时,几乎都要到灵岩寺“驻跸”几日。宋代是灵岩寺佛教事业鼎盛的时期,仅住寺僧人就有五百之众。自宋至明(1070-1644)的近六百年间,灵岩寺的住持和尚始终由皇帝钦定,由此可见,灵岩寺在历史上的地位是何等重要。
灵岩寺建寺已逾千年,是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佛寺之一。其间,僧人们创建了寺院,寺院也造就了一代代名僧,有记载的名僧共有30余位,而有三位高僧最为有名。
东晋时期,高僧朗公来到琨瑞山建立佛教道场后,与在此隐居的隐士张忠过从甚密,常应张忠之邀,为大众讲说佛经。传说,朗公讲到绝妙之时,群山为之感动,岩石点头称道,猛兽纷至伏听,鸦雀无声,见此情景者告诉朗公,朗公说:“此乃我所解化,山有灵犀,不足为怪”。灵岩由此而得名。为更好地传扬佛教,朗公在灵岩山又“别立精舍数十余区”,建立了一所新寺院,这就是灵岩山下佛教道场的开端。
法定是北魏僧人,正光初年(520年)来到灵岩,先到方山之阴建静默寺(唐更名为神宝寺),后于方山之阳重建灵岩寺(今甘露泉旁)。朗公所创寺院在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灭法时被毁。传说法定来灵岩寺,前有青蛇引路,上有仙鹤飞鸣,左右还有两只老虎为之驮经。因此,在不长的时间内,信徒云集,空山绝谷矗立起一座规模壮观的佛寺大刹,被誉为灵岩开山第一祖。千佛殿内有其塑像。
慧崇是唐朝僧人,唐贞观年间将灵岩寺由甘露泉西迁建于现址,对灵岩寺发展颇有贡献,在灵岩寺历史上与朗公、法定齐名,寿近百岁,葬于灵岩寺塔林,其墓塔尚在。
考古动态
7月初,由山东省考古研究所、济南市考古研究所、灵岩寺管理委员会组成的灵岩寺联合考古队,在灵岩寺五花阁东侧开始进行考古发掘。经过两个月左右的工作,灵岩寺考古发掘已经基本完成,五花阁东侧两个院落的遗址已经基本清理完毕,唐代石浮雕、北宋石柱、乾隆御诗碑等众多文物纷纷被发现,而清理出来的遗址则将被原址保护。本届灵岩寺佛教文化节期间,有关部门还将组织灵岩寺殿堂遗址发掘成果报告暨灵岩寺彩塑罗汉艺术座谈会。记者从灵岩寺景区管委会获悉,工作人员在考古工地上发现的唐代伎乐天,形象生动,具有较高的价值。此外,工作人员还发现了一块乾隆题灵岩八景之《铁袈裟》的残碑。这些考古发掘的情况都将在佛教文化节期间进行讨论,专家还将对“怎么样保护发掘出来的遗址,以更好地反映佛教文化”等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灵岩寺的宋代罗汉像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是闻名中外的雕塑艺术珍品,被梁启超誉为“海内第一名塑”,但对它们的修复和保护工作却做得很少,罗汉像身上落满灰尘,在此次佛教文化节期间,专家们还将讨论对罗汉像的全面保护。
灵岩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灵岩寺考古发掘工作,是灵岩寺整个文物保护工程的一部分。整个文物保护工程总投入将达到2300万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灵岩寺规模最大的一次文物保护工程。整个文物保护工程将分5期进行,预计在5年内完成。这个工程的全面展开,将让市民和游客更直观地感受到佛教文化的魅力。
地址
山东省济南长清区万德街道
相关词条
景区事件
2022年11月1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决定给予复核检查严重不达标、存在严重问题的济南灵岩寺旅游区责令整改处理,限期3个月。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0 16:51
目录
概述
景区发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