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加·德加
法国印象派画家
埃德加·德加(Edgar Degas,1834年7月19日—1917年9月27日),印象派重要画家。他出身于金融资本家的家庭,他的祖父是个画家,因此他从小就生长在一个非常关心艺术的家庭中。
人物经历
埃德加·德加(E.Degas 1834—1917),法国画家、雕塑家,生于法国巴黎,原名为埃德加·依列尔·日耳曼·德加(Edgar Hilaire Germain de Gas)。
那时的德加临摹了15-16世纪的许多绘画和素描;当他回到巴黎时,他已经是一个学到一手安格尔画派好手法的、功夫很深的素描行家了。这种素描是一种古典主义的素描,是一种在学院里学习的素描(学院派),因此,爱德华·马奈(Edouard Manet,1832-1883)、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Pierre-Auguste Renoir,1841-1919)、保罗·塞尚(Paul Cezanne,1839-1906)在不久后都起来反对这种素描,但德加对它的态度则不同,他非常崇拜古典主义的素描。
德加对素描有天生的爱好,他喜欢纤细、连贯而清晰的线条,认为这种线条是高雅风格的保证和达到他所倾慕的那种美的唯一方法。线条成了他的欲望。在线的运用上,他达到了所有安格尔的弟子及其追随者没有一个能够企及的、妙笔生花的地步。
他曾在巴黎艺术学院(École des Beaux-Arts)学习绘画,受到安格尔(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的很大影响。德加富于创新的构图、细致的描绘和对动作的透彻表达使他成为19世纪晚期现代艺术的大师之一。
1834年7月19日,出生于巴黎。父亲是个金融资本家,祖父是个画家,从小德加便生长在一个非常关心艺术的环境里。
1854年,德加中学毕业。同年,德加来到了意大利,在那里的一所美术学校学习。
1854~1859年,德加在意大利的美术学校学习意大利的艺术,特别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同时,他又在安格尔的一位得意门生路易·拉莫特(Louis Lamott)的画室里学画。
1859年,德加回到了巴黎,那时的德加已经是一个学到一手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Jean-Suguste Dominique Ingres,1780-1867)画派好手法的、功夫很深的素描行家了。这种素描是一种古典主义的素描。
1859年前,德加经常画一些人物肖像,如:他的家人、他的朋友以及一些历史主题的人物。
1860年代,德加结识了爱德华·马奈(Edouard Manet,1832-1883),并成为盖尔布来咖啡馆的常客。
1862年,德加开始对赛马产生了兴趣。
1869年,德加画了大量色粉习作,主要画的是海滨浴场。
1870年代初期,芭蕾舞女是德加非常喜欢的主题。
1870年之后,德加创作风格开始转向了现实主义。这种理论主张放弃古代希腊的美的理想,而代之以朴实、真挚地表现所见的事物。
1872年末,德加到了美国的新奥尔良。
1874-1886年,德加虽然反对印象主义,但是他还是积极参加了历届印象派画展,除了1882年的那一届。与此同时,德加的作品也被官方沙龙所采纳,并且作品可以悬挂在相当显目的位置,但他却脱离了官方沙龙。
1893年,德加感到他有失明的危险,因此他急不可待、狂热的画起画来,这时的德加对人对已都很严历、苛刻,性情变得十分古怪。
1886~1917年,德加的作品已经不再展出。
1917年9月27日,埃德加·德加逝世于巴黎,享年83岁。
个人作品
*《会计师和女儿们》(Count Lepic and His Daughters)
*《舞蹈课》
*《调整舞鞋的舞者》
*《新奥尔良棉花办公室》
《俄罗斯舞者》(《乌克兰舞者》)
作品赏析
贝利尼一家
但很快,德加锐敏的理智使他觉察到一股新的艺术气流,那就是“现实主义”。但这种理论主张放弃古希腊的美的理想,而代之以朴实、真挚地表现所见的事物。为了接近美的理想而又不脱离现实,德加创作手法就是运用干净的线条和运用明暗的技巧。如果要描绘现实,就必须使手法服从形象的个性化,这就是画肖像画。德加青年时期的肖像画准确地表现了他对素描的信仰、优异的技巧、细腻的感觉的过分的循规蹈矩。
如:油画“贝列里一家”描写的是画家的舅父母和两个表妹。这幅画的画幅之大和主题之复杂,可以使人想见这一任务的份量之重。这是一个写实的场面。但画家在这里未能表现出空间感,极为细腻的素描没有表现出体积感来,和谐而温柔的色彩(天蓝色、白色和黑色)没有达成色调效果,画家是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人物形象的描绘上了。人物似乎并没有摆姿势,但也不能说画家是一下子就抓住了他们。画中表现了贵族家庭文质彬彬的“良好教养”、他们的拘礼守法(画家也是如此)、他们那种绝不轻举妄动的不可一世和目中无人的神气。画家舅母的相貌表现得细腻入微,在画家看来,这就可以代替美了,可是它缺乏生活说服力。
所有的人物,正如在德加的心目中一样,主要是唤起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这同整个油画以其卓越的素描而令人肃然起敬一样。这种肃然起敬的感觉是那么强烈,以致没有给艺术感染力留下任何余地。
棉花收购事务所
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德加在1872年新奥尔良之行后创作的“棉花收购事务所”。此画的立意就是描写一幅当代生活场景,是追随马奈和他的现实主义画友以及未来的印象主义画家所创造的时尚的。
这是一部家庭肖像画集,画中的空间和环境陈设都渐次向深处展开,德加从前是未曾这样做过的。在这一类主题的处理上,色彩往往具有重要的意义,可是德加看来是忽视了它;色彩很俗气,譬如墙壁的红色。
此外,尽管画中人物画得都很像,但人物的安排完全是偶然的,因此构图非常松散。德加企图像现实主义画家那样画,可是他并不相信现实主义;结果,他强调了这一题材的庸俗性。
“棉花收购事务所”标志着德加风格发展上的那个可谓学院派现实主义时期的结束。他在这一时期是做了“形式的俘虏”。但是,在德加的一些草图中,也有一些主题和意境可以证明他在逐渐摆脱这一俘虏地位,这些主题和意境在他的创作的下一个时期得到了发展。
赛马
从1862年起,德加开始对赛马发生兴趣,这给他提供了一些多少总算比较完整的题材。创作于1877-1880年之间的“赛马”就很容易看出:德加的观察方法已经发生根本的变化。线条只是隐隐约约地显出,没有破坏根据明暗处理安排的色彩关系。色彩形成了统一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突出骑手身形的调子同显示地平线上的房子的调子同出一辙。从这种视觉形象的统一中,从绘画的“不完整性”中,也就产生了一种使画中所有对象都能自由呼吸的空气感
不错,形体是缺乏立体感的,空间没有表现出来,但这绝不是缺陷,因为这些因素并不影响印象的整体性。前景那个后背被画框截去的人物,是画家的一个不必要的独出心裁。
然而,这些骑手却联合并活跃了总体的设色效果,他们上衣的斑杂耀目的黄色、玫瑰色、红色、浅蓝色,同背景上的一片片绿色、蓝灰色和黄灰色,非常和谐。这种效果的达到,是由于德加把人物沉浸在经过渲染的、令人容易呼吸的气氛之中了。可以想象,他是凭记忆而不是在外光下画了这幅画的;但他的记忆所刻画的,并不是抽象的形,而是“形色一体”的具体形象。
等待出场
大家都知道德加是一个以画芭蕾舞女而著称的画家。
确实,任何别的题材都未能使他如此着迷,似乎也未能使他创作出他自己的风格来,他希望能画出空间感,画出从最意外的角度去看立体形状的印象,因此,他喜欢从芭蕾舞剧中选取题材,而不是从室外场面中选取题材。观看排练时,德加有机会从各个方面看到最富有变化的躯体姿势。从舞台上面向下看时,他能看到少女们在跳舞或休息,而且能研究复杂的短缩和舞台照明在人体造型中的效果。“等待出场”是德加用色粉笔画的速写之一。
画中的布局看起来再随便不过了。一些跳舞者,我们只看到她们的腿,另一些只看到她们的躯体。只有一个人物能完全看到,而她的姿势复杂难辨。我们是从上面看到她的,她的头向前低下去,左手抓住踝部,一副有意放松的样子。德加的画里根本没有故事。他之所以对芭蕾舞女演员感兴趣,并非因为她们是漂亮少女。他似乎不关心她们的心情,他以印象主认者观察周围风景那种冷漠客观的态度去观察她们。他关心的是在人体形状上的明暗的相互作用,是他可以用来表现运动或空间的方式。
芭蕾舞剧场的休息室”是一幅迷人的细密画,构图很好,空间深度展开得也很好。古典主义的互描细致、优美地强调了舞女的全部优美姿态。主要的调子是灰色、灰蓝色、暗黄色。但当我们看够了这幅画之后,我们会觉得它并不是一个大作。
盆浴
德加晚年把主要精力投入了女子裸体的主题。他比谁都更努力于把裸体画从学院派传统的禁锢中解脱出来。他不断研究形体、光线、运动、人体器官及其作用。他企图做一个“人—兽”的肖像画家,但是,他对人体机器及其动作和活力的赞赏是如此之大,以致冷冰冰的理性构想在他的形象中全然消失了。不但如此,这些形象还反映了他的全部热情,有时甚至是他的全部挣扎。
从1880年开始,德加主要是画色粉画。色粉画使他能够用素描方法画色彩,并且在无损于素描的情况下取得丰富的设色效果。“盆浴”是一幅光与形相结合的色粉画杰作。
出浴
十来年以后,德加画了另一幅同一题材的画“出浴”,这幅画上,粉笔线条涂得没有那么均匀,形体磨得没有那么光滑,而色彩却更丰富、更深厚。看来,裸女就像是出现在五光十色(白色、黄色、蓝色和紫色)的星雨之中似的。由此可见,德加在其创作活动中的后二十年间,不仅取得了他前所未有的丰富的设色效果,而且在创造他所特有的形体,他利用彩点克服了形体的孤立,使形体渗透在色彩的流动之中。
艺术门类
埃德加·德加的艺术门类主要是素描。
人物关系
外祖父:杰曼·穆森。
作品改名
2022年4月4日,据《纽约邮报》报道,知名画家埃德加·德加(Edgar Degas)的作品《俄罗斯舞者》,在120多年后被英国国家美术馆改名为《乌克兰舞者》。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03 20:31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