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别称珠城,
安徽省辖地级市,地处安徽省东北部,
淮河中游,位于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
黄淮海平原与
江淮丘陵的过渡地带,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与南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的过渡带,总面积5951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3月,蚌埠市下辖4个区、3个县。2023年末,蚌埠市
常住人口326.2万人,常住人口
城镇化率为59.65%。
历史沿革
史前时期,今蚌埠(含市区及所辖
怀远、
五河、
固镇三县,下同)地域为淮夷族聚居区。传说
大禹治水南下
淮泗,路过今禹会区境内涂山娶涂山氏女为妻,并生
启(公元前21世纪,启建立
夏朝,为华夏第一代帝王)。
春秋战国时期,今蚌埠曾分别为徐方、鲁、宋、吴、越、楚等国邑地。
秦朝时期,秦王朝建立后实行
郡县制,今淮河南岸地域属
九江郡曲阳县、
钟离县等县分领;今淮河北岸怀远、蚌埠、固镇、五河地域为
泗水郡蕲、徐等县分领。
南宋时期,至南宋宝祐五年(1257年),分
钟离县(今
凤阳县)置
怀远军和荆山县,辖今
怀远县及蚌埠市区西部、固镇县一部,今蚌埠市区东部属
濠州钟离县;南宋咸淳七年(1271年)始置
淮安军及
五河县。
南宋、金对峙时期,今固镇县先为宿州
蕲县、
灵璧县及泗州
虹县分领,后为宿州、
灵璧、荆山、五河等县分领。
元朝时期,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撤销怀远军,改荆山县为怀远县属濠州(治今凤阳),今蚌埠市区西属濠州怀远县,东属濠州钟离县;今固镇县为宿州及宿州
灵璧县、
泗州五河、
濠州怀远县分领。
明朝时期,明洪武年间,钟离县先后改为中立县、临淮县,增设凤阳县;今蚌埠市区西属凤阳府怀远县,东属凤阳府凤阳县;今固镇县分属凤阳府宿州及凤阳府怀远县、凤阳府宿州灵璧县、凤阳府泗州五河县、凤阳府凤阳县。濠州先更名临濠府后更名凤阳府,全境均属凤阳府。
清朝时期,清沿袭明制全境属凤阳府,雍正年间泗州脱离凤阳府,五河县属泗州,其余均属凤阳府。其中凤阳县主簿衙门驻小蚌埠镇,清同治二年(1863年),划
凤阳县马村沟以西、
怀远县席家沟以东、
灵璧县后楼为蚌埠独立行政区,置三县司,直属安徽省凤阳府。
民国元年(1912年),
中华民国成立,废凤阳府,怀远县、五河县直属安徽省。
民国三年(1914年),全境属安徽省
淮泗道(治凤阳县)。同时废蚌埠三县司,今蚌埠市淮河以北划属
灵璧县,淮河以南划属凤阳县;今固镇县仍为宿县、灵璧、凤阳、五河、怀远等县分领。民国十六年(1927年),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正式废道,凤阳县、怀远县、灵璧县、五河县先后直属安徽省。
民国十八年(1929年)初,蚌埠成立市政筹备处,翌年撤销,仍属凤阳县。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怀远县、凤阳县先后改属安徽省第四区、第四专区,五河县先后改属第七区、第六专区。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凤阳县城由府城迁至蚌埠,同时蚌埠又为安徽省会(当时名为凤阳县蚌埠镇)。
抗日战争胜利后,怀远县改属安徽省第十专区,凤阳县先后改属安徽省第九专区、第五专区,五河县属安徽省第四专区。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1月,蚌埠成立市政筹备处。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月1日,蚌埠正式设市,脱离凤阳县(府城又重新作为凤阳县城),辖原属凤阳县的淮河以南部分地区和淮河以北小蚌埠地区,直属安徽省,为安徽省第一个设市的城市。
1949年1月20日,蚌埠解放。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蚌埠市属皖北人民行政公署。怀远县、五河县属皖北人民行政公署
宿县专区。
1952年4月,蚌埠市直属安徽省。1956年,宿县专区、
滁县专区合并为
蚌埠专区。蚌埠市、怀远县、五河县属蚌埠专区。
1961年,撤销蚌埠专区,重新设立宿县专区,怀远县、五河县属宿县专区,蚌埠市由安徽省直辖。
1964年,由宿县、灵璧县、怀远县、五河县衔接处各一部,析置固镇县,属宿县专区。
1971年,宿县专区更名为
宿县地区,怀远县、五河县、固镇县属宿县地区。
1983年7月,怀远县、五河县、固镇县由宿县地区划归蚌埠市。
行政区划
2004年1月10日,国务院同意蚌埠市东市区更名为龙子湖区,中市区更名为蚌山区,西市区更名为禹会区,郊区更名为淮上区。
截至2024年5月,蚌埠市辖4个区、3个县:龙子湖区、蚌山区、禹会区、淮上区、怀远县、五河县、固镇县,另设有2个功能区:蚌埠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蚌埠市经济开发区。市政府驻蚌山区东海大道3115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蚌埠市位于安徽省北部,北纬32°43′—33°30′,东经116°45′—118°04′,北与宿州市
埇桥区、
濉溪县、
灵璧县、
泗县接壤,南与
淮南市、
凤阳县相连,东与
明光市和江苏省
泗洪县毗邻,西与
蒙城县、
凤台县搭界,西南与
淮南市相携,西北与
濉溪县、
蒙城县接壤。城市东西最长距离32.3千米,南北最大跨度23.5千米。
京沪铁路从境区中部纵贯南北,
淮河自西向东流过境南,辖区大部分处于
淮北平原南端。区域面积595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蚌埠市幅区属
黄淮海平原与江淮丘陵的过渡地带,处于江淮分水岭的末稍。境内以平原为主,南部散落丘陵;地面西北倾向东南,自然坡降为万分之一左右。市区大部分座落于淮河南岸,除市中心有孤立蚌山(小南山)一座外,市的东、南、西部有大小20余座山环绕,在市区445.4平方千米的土地上,丘陵山地50平方千米,水面15.3平方千米。地貌主要分平原、丘陵和台地3种。境内平原以黄泛平原为主,另有河间浅洼地平原、含有丘陵的河流低阶地及傍河的河滩地。台地主要分布在沿河以南波状地区,由戚嘴组黄土所构成,分平岗地和倾斜岗地两种。蚌埠丘陵主要分布在市郊淮河以南,为
江淮丘陵的北缘。山丘基岩大都经过风化剥蚀而出露,间或有残坡积物,基本不发育,具粗骨性。按地面高度可分为高丘陵和低丘陵。
地质
在大地构造上,蚌埠市幅地位于新华夏第二沉降带和秦岭纬向构造带的复合部位,属中朝准地台中淮河台坳的次级构造单位,称“蚌埠台拱”。它早在震旦纪已具明显的抬升作用,至寒武纪晚期形成陆地,嗣后一直呈古陆状态。蚌埠地质历经5次构造运动急剧时期,即蚌埠期、凤阳期、加里东期、燕山期和喜山期,不仅沉积岩层发生褶皱、断裂,也发生岩浆的侵入和喷出活动。地层系华北地层区淮河分区,缺失了中、晚古生界。早古生界以前地层,以变质岩和海相地层为主,而中生界、新生界则以陆相和火山岩为主。蚌埠地层可分上太古界、下元古界、上元古界青白口系、寒武系、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和第四系,其它地层缺失。蚌埠地质构造、沉积作用较复杂,多次构造旋回作用形成的褶皱广泛出露,蚌埠一带台穹成为淮北、淮南含煤区的天然分界。
气候
蚌埠市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与南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的过渡带,兼有两个气候带的特点。季风显著,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无霜期较长。但因处在中纬度,冷暖气团活动交锋频繁,且变化大,加之降水集中,常有旱、涝气候灾害发生,对农业生产有一定影响。蚌埠市日照丰富,辐射热量充足,能满足农作物一年两熟的需要。全年日照可照时数,按天文台测算为4429.2小时,闰年可达4440.1小时。但因阴雨、雾障等因素,实际年日照时数平均仅为2167.5小时,日照率为49%。实际日照时数年际变化很大,据历史气象资料记载:1956年日照时数最多,达2461.5小时;1985年日照时数最少,仅1675.1小时。蚌埠年气温变化和月气温变化有一定的周期规律。年平均气温15.1℃,高于淮北和皖西山区。气温年内变化,1月份最低,平均气温1°C;7月份最高,平均气温28.1℃。气温年比较差27.1℃。
水文
蚌埠市地表水以淮河为主,另北部有
北淝河,西南有天河,西有八里沟,东有
龙子河、
鲍家沟等小水系。小水系除北淝河外,均为河湖结合类型,河短,水流量小,干旱年份常见断流。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蚌埠市地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及热带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带过渡的地带,主要植被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也称为夏绿林。蚌埠植被除耕耘的农作物外,在市郊张公山、燕山、曹山、老山、芦山、黄山、锥子山等山场有近20年内营造的人工林,属幼龄林区,也伴有少量的老龄人工林木。人工林单一,纯林多,混交林少,一般为黑松、马尾松与刺槐、麻栎的混交。在沿淮滩河堤岸边,营造有防护林带;村庄周围多林木茂密。市区道路两旁以杨树、梧桐、雪松、中槐为主;市郊公路边已普遍绿化,除杨树外,还有柳树、泡桐、刺槐等树种。郊区园艺场及林果专业村种有苹果、梨、葡萄和石榴等经济林木。蚌埠常见乔木有140余种,常见灌木有70多种,常见藤本有10多种,中草药有600多种,常见栽培植物有200多种。
动物资源
蚌埠市境内野生的动物、昆虫主要有:野兔、野鸡、獾、刺猬、黄鼬、豹猫、夜鹰、蝙蝠、鼠、蛇、蟮、青蛙、蟾蜍、蜥蜴、壁虎、大雁、小燕、喜鹊、乌鸦、麻雀、野鸭、斑鸠、鹭、布谷鸟、啄木鸟、鸬鹚、鹌鹑、龟、鳖、蟹、黑鱼、泥鳅、田螺、蚌等。
矿产资源
蚌埠市矿产资源相对贫乏,主要矿产资源为煤矿、铁矿、金矿和水泥用灰岩矿。市已发现矿产地276处,矿产23种(含亚种),其中能源矿产1种(煤),金属矿产7种(铁、岩金、砂金、铜、铅、锌、银),非金属矿产13种,水气矿产2种(地下水、矿泉水)。矿床规模表现为小矿多,大矿少。大型矿床4处(煤矿3处,地下水水源地1处),中型8处(含矿泉水),小型62处,小型矿床以下的矿产地占已发现矿产地的73.19%。非金属矿产地占矿产地总数的91.64%。砖瓦用粘土矿产地179处,占矿产地总数的65.09%;建筑石料用灰岩矿26处,占矿产地总数的9.45%。
人口
截至2023年末,蚌埠市常住人口326.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9.65%,比上年提高1.73个百分点。蚌埠市是多民族聚居城市,少数民族中以回族为主,尚有人口数量极少的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布依族、瑶族、白族、畲族。
参考资料来源: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3年,蚌埠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1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80.4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682.8亿元,增长6%;第三产业增加值1152.7亿元,增长5.8%。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4:32:53.6调整为13.2:32.3:54.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 64402元,增长6.4%。
2022年,蚌埠市地区生产总值(GDP)2012.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89.4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661.8亿元,增长1.2%;第三产业增加值1061.1亿元,增长1.8%。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1:33.2:52.7调整为14.4:32.9:52.7。人均GDP 60739元(折合9030美元)。
参考资料来源:
第一产业
2023年,蚌埠市第一产业增加值280.4亿元,增长3.7%。
2023年,蚌埠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2.3万公顷,其中小麦面积25.5万公顷,稻谷面积10.5万公顷。蔬菜种植面积5.9万公顷。
2023年,蚌埠市粮食产量290.7万吨,比上年增长1.6%。油料产量32.1万吨,增长0.6%。蔬菜产量283.9万吨,增长2.8%。水果产量61.9万吨,增长2.5%。
2023年,蚌埠市生猪存栏98.7万头,比上年下降8.9%;全年生猪出栏202.7万头,增长5.7%。肉类总产量45.4万吨,增长5%。禽蛋产量11.1万吨,增长14.4%。水产品产量13.3万吨,增长3.2%。
第二产业
2023年,蚌埠市第二产业增加值682.8亿元,增长6%。
2023年末,蚌埠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83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4%。其中,国有企业下降2.5%,股份制企业增长4.3%,外商港澳台企业增长22.3%。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液晶显示模组、起重机、烧碱、饮料酒、水泥、机制纸及纸板、卷烟分别增长130.3%、45.2%、36.2%、22.7%、2.2%、1%、0.6%,电子元件、日用玻璃制品、罐头、气体压缩机、鲜、冷藏肉、商品混凝土、饲料分别下降7.9%、12.7%、13.7%、14.4%、18.3%、21.8%、25.1%。主要工业行业增加值增速有增有降,其中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比上年增长159.4%、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增长30.6%、纺织业增长15.5%、烟草制品业增长4.9%、汽车制造业增长0.6%,医药制造业下降21.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8.4%。
2023年,蚌埠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1476.5亿元,比上年增长3.7%;实现利润总额61.7亿元,下降23.2%。
2023年,蚌埠市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35.8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具有资质等级建筑企业493家,完成产值652.2亿元,增长7.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309.6万平方米,增长6.5%;房屋竣工面积1175万平方米,增长18.5%。
第三产业
2023年,蚌埠市第三产业增加值1152.7亿元,增长5.8%。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蚌埠市全年
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7.2%,其中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7.4%、民间投资下降2.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27.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7.6%,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5%。
2023年,蚌埠市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60.9亿元,比上年下降6.9%;房屋销售面积258万平方米,下降33.6%;房屋销售额158.1亿元,下降32.7%。
远景五河绿色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经开区8英寸MEMS晶圆生产线、高新区宁波华彩智能电器、龙子湖区年产120万平方米全固态电子薄膜等289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完成目标任务的144.5%;弗迪电池年产5万吨动力电池电解液、盛世年产4500万平方米高透特种封装材料等142个项目竣工建成,完成目标任务的139.2%。
国内贸易
2023年,蚌埠市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47.6亿元,比上年增长7.3%。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098.6亿元,增长7.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45.8亿元,增长5.7%。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1190.3亿元,增长5.5%;餐饮收入157.3亿元,增长23.2%。
2023年,蚌埠市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零售额比上年增长7.7%。其中粮油、食品类增长4.1%,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6%,汽车类增长6.9%,日用品类增长13.5%,中西药品类下降4.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3.8%,化妆品类下降2.3%,书报杂志类增长11.2%。
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2023年,蚌埠市全年
进出口总额25.4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4.4%。其中,出口16.6亿美元,下降7%;进口8.8亿美元,下降25.6%。
2023年,蚌埠市全年外商直接投资累计到资1.6亿元,比上年增长27.9%。实际到位内资805.7亿元,增长6%。
2023年,蚌埠市全年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401.3亿元,国内旅游人数5525.7万人次。全市旅行社83家;星级饭店(宾馆)7家,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3家、三星级3家;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35 个,4A级6处。
金融和保险
2023年末,蚌埠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433.6亿元,比年初增加423.3亿元,同比增长14.1%;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487.6亿元,增加509.6亿元,增长17.1%。
2023年,蚌埠市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74.1亿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财产险原保险保费收入34.8亿元,下降1.9%;人身险原保险保费收入39.3亿元,增长4.9%。年末,全市保险公司49家。
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2023年,蚌埠市认定
高新技术企业377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912家,总量居全省第5位。全市有国家级创新平台10家,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家,省重点实验室12家;省实验室和省技术创新中心各1家;省企业研发中心1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全年
发明专利授权量1004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7.1件/万人,比上年增长10.6%。
教育事业
2023年,蚌埠市共有驻蚌高校6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7所,其中中等技术学校13所,中等师范学校1所,成人中等专业学校3所;普通教育学校1259所,其中普通中学189所(高中42所,初中147所),小学522所,幼儿园542所,特殊教育学校5所,专门学校1所。
2023年,蚌埠市中等职业学校
专任教师1865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4898人,其中高中4887人、初中10011人。
2023年,蚌埠市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校学生35692人;普通教育学校在校学生645604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29035人(高中在校学生73247人,初中在校学生155788人),小学在校学生317971人,学前教育在园(班)幼儿97931人,特殊教育学生2624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667人)。
2023年,蚌埠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4.31%(含技校在校生)。
文化体育
2023年,蚌埠市全年
送戏下乡3667场,开展“我们的节日”“温馨蚌埠·欢乐珠城”、四季村晚、广场舞展演、“大地欢歌”乡村文化年等各类群众文化活动2180余场。加快推进基层公共文化场馆数字化服务,全市75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线下服务一体机、有声图书墙建设覆盖率达100%。全市1132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现全覆盖。
2023年,蚌埠市全年组织开展各级各类体育赛事和培训活动300余场次,覆盖人群40余万人。举办全国乒乓球锦标赛、全国青少年体育舞蹈锦标赛、全国国际式摔跤冠军赛、全国武术散打冠军赛、亚洲羽毛球明星巡回赛、蚌埠“幸福蚌埠 跑靓淮河”半程马拉松赛等赛事。全员全项参加23项全省青少年比赛,取得了128块金牌。注册运动员2690人,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294人,国民体质常态化监测3000人。新建、改建、扩建城市住宅小区和行政村健身设施376处,体育公园和口袋体育公园14处,百姓健身房9处。
医疗卫生
2023年年末,蚌埠市有
医疗卫生机构1686个,其中医院11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545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5个,其他卫生机构2个。全市卫生技术人员2936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1187人,
注册护士14180人。医疗卫生机构编制床位20659张,实有床位26139张,其中医院编制床位16883张,实有床位22351张。
社会保障
2023年末,蚌埠市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82.7万人、30.7万人、58.66万人、43.2万人、37.13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285.14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173.1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失业人员失业金100%按时足额发放。
人民生活
2023年,蚌埠市全年城镇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796元,比上年增长4.8%。人均消费支出22992元,增长4%。其中,食品支出增长0.1%,医疗保健支出增长7%,交通和通信支出增长8.2%,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增长13.5%。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7.3%。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9平方米。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34元,比上年增长8%。人均消费支出15614元,增长4.9%。其中,食品支出增长6.2%,医疗保健支出增长9.3%,交通和通信支出增长5%,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增长6.3%。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7.4%。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4平米。
交通运输
概况
2017年2月3日,国务院印发《
“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要求完善综合交通枢纽空间布局。结合全国城镇体系布局,加快建设蚌埠市等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优化完善综合交通枢纽布局,完善集疏运条件,提升枢纽一体化服务功能。
2023年,蚌埠市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54.1亿元,比上年增长5.8%。全年公路客运量634万人,比上年增长87.9%;公路货运量28311万吨,增长6.3%。年末全市汽车拥有量62.9万辆,比上年增长6.1%,其中个人汽车53.3万辆。小型、微型载客汽车拥有量50.3万辆,其中个人小型、微型载客汽车48.3万辆。
水路
蚌埠市地处淮河中下游,水路运输优势明显,是安徽省重点建设的水路枢纽。作为千里淮河第一大港,蚌埠港为全国28个主要内河港口之一,年吞吐量上千万吨。蚌埠港可四季通航江苏、上海、浙江、江西等省市,还可以借助已开放港口通达海外。
铁路
蚌埠市是华东铁路运输网的重要节点,京沪铁路、淮南铁路在蚌埠交汇,蚌埠南站为京沪高铁七大中心枢纽站之一,同时京福高速铁路自蚌埠南站引出。
蚌埠南站是京沪高速铁路沿线七大客运站之一,站房规模20000平方米,道场共24股线路,设7处500米的长站台,可同时停靠13对列车。已通车的京沪高铁、京福高铁有115趟高速动车组列车停靠蚌埠南站。
蚌埠站是京沪线上的一等客站,从蚌埠站乘火车可直达国内25个省会城市(哈尔滨、长春、沈阳、呼和浩特、乌鲁木齐、拉萨、
西宁、成都、西安、兰州、银川、太原、石家庄、济南、郑州、武汉、长沙、合肥、南京、南昌、广州、杭州、福州、贵阳、昆明);3个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和近20个沿海沿疆城市(延吉、丹东、大连、
秦皇岛、
葫芦岛、烟台、
东营、青岛、日照、连云港、嘉兴、绍兴、宁波、温州、台州、宁德、厦门、东莞、深圳)。蚌埠南站乘坐高速动车组可以直达哈尔滨、长春、沈阳、北京、天津、济南、青岛、郑州、南京、徐州、上海、杭州、宁波、武汉、长沙、南昌、南宁、广州、福州、贵阳、厦门、深圳等多个省会城市及沿线重要城市。
公路
蚌埠市境内有
京台高速(G3)、
宁洛高速(G36)、蚌合高速(S17)、蚌五高速(在建)、徐明高速,蚌埠绕城高速(含高铁连接线)(在建)。
2021年3月29日,G329一级公路长淮卫淮河大桥至解放北路段正式开通运行,标志着蚌埠市中环线北环全面建成通车。中环线北环全长13.3千米,与G329共线,道路红线宽度70米,双向6车道一级公路建设标准,设计速度60千米/小时。工程于2018年9月开工,历时两年半圆满完成工程建设任务。中环线北环通车后,有效缓解市区淮上大道通行压力,同时加快推进蚌埠市交通运输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助力社会经济建设。
蚌埠绕城高速公路是东侧的蚌五高速、北部的宁洛高速、西部的京台高速、南侧的蚌淮高速(凤阳县刘府至淮南市曹庵),构成蚌埠中心城区高速大外环。由北侧的曹北大道、东侧的沫凤大道、南部芦山大道以及西面的206国道构成都市区外环。中心城区形成“四横三纵”的快速路格局(四横:淮上快速路、淝河路、东海大道、南外环路;三纵:大庆路、解放路、老山路)。
航空
蚌埠市距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170千米,距
合肥新桥国际机场110千米。有蚌埠军用机场。蚌埠机场(4C级)于2015年第四季度在怀远境内选址建设。
历史文化
蚌埠市是
花鼓灯、
泗州戏、
凤阳花鼓戏的发源地。花鼓灯,有东方芭蕾美誉,流传在怀远、凤台、凤阳、颍上等地。泗州戏,又称拉魂腔,与山东、江苏、河南一带的柳琴戏同出一源。凤阳花鼓戏,又名卫调花鼓、卫调花鼓戏,发源于蚌埠市龙子湖区长淮卫镇。蚌埠不仅是凤阳花鼓戏的发源地,也是北派凤阳花鼓戏的发源地,与
凤阳花鼓、花鼓灯并称
凤阳三花。凤阳花鼓,主要剧目有《凤阳歌》、《王三姐赶集》、《孟姜女》等。
风景名胜
《安徽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建立蚌埠“旅游中心城市”,发挥旅游产业动力极、旅游活力迸发极、旅游线路放射极的极化作用,充分释放其战略潜能,在更大范围内、更广领域上带动全省旅游业的整体发展。
截至2021年底,蚌埠市有A级旅游景区34个,4A级旅游景区5个,3A级旅游景区18个,2A级旅游景区11个。
名优特产
怀远石榴:据传从唐代已有栽培,到了清代怀远石榴已见诸正史,皮薄、粒大、味甘甜,百粒重、可食率高、含糖量高,是其显著特点。
怀远
白莲坡贡米:白莲坡贡米产于怀远县茆塘乡(今白莲坡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据传乾隆皇帝下江南,途经茆塘找郢一带,但见这里无垠稻田中簇簇白莲盛开,问一老者得知,此地乃“白莲坡”,盛产优质大米,色香味美,煮之能挑三层皮。便令取之做粥,尝之果然味美无比,龙颜大悦,御赐“白莲坡贡米”,作为进贡皇宫的御米。据史料载:清御膳食谱的“八珍糕”第一位即是芡米。又一传说至嘉庆年间,皇帝钦定的白莲坡芡米为贡品,“白莲坡贡米”由此名扬海内。
沱湖蟹:产于五河县,属于长江中华绒鳌蟹系,沱湖螃青背、白肚、黄毛、金爪,具有膏丰肉满、味道鲜美、入口香甜、营养丰富的特点。
固镇石雕茶壶:采用产于灵璧县的磐石(又名八音石)等雕刻而成。其形体古朴淳厚,大小结构与紫砂壶无异。
蚌埠玉雕:系以各种玉石为原料的雕琢工艺品。主要产品有炉、瓶、人物、花卉、鸟兽等五大类、数百个品种,龙顶五环炉、玉雕球、天然瓶、仕女等最为名贵。
笛膜:又称苇膜(芦苇空心杆中的一层薄膜),条状,约为20多公分。
著名人物
当代
荣誉称号
对外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