苷类,又称
配糖体,
甙类,是由糖或糖衍生物的
端基碳原子与另一类非糖物质(称为苷元、配基或甙元)连接形成的化合物。大多数苷类无色,无臭(xiù),具苦味。少数苷类有色如
黄酮苷、蒽苷、
花色苷 等。少数具甜味,如
甘草皂苷。
2.
溶解性:多数苷类可溶于水、
乙醇,有些苷类可溶于
乙酸乙酯与
氯仿,
难溶于
乙醚、
石油醚、苯等极性小的
有机溶剂。苷类在水或其他极性较大的溶剂中的
溶解度,一般随结合的糖
分子数的增加而加大。甙元的性质亦可影响甙的溶解度。如氰醇苷在水中
易溶而
黄酮甙就较难溶。
苷元不溶于水,能溶于有机溶剂。
3.
苷键的裂解:苷类易被稀酸或
酶水解生成糖与甙元。但是有些植物体内原存在的甙中有数个糖分子,称为一级苷,水解时可先脱去部分糖分子生成含糖分子较少的次级苷,次级苷进一步水解得糖与甙元。苷类水解成甙元后,在水中的溶解度与疗效往往都大为降低,因此在采集、加工、贮藏与制造含
甙类成分的中草药时,必须注意防止水解。例如在采集时尽量减少植物体的破碎,采集后尽快干燥,贮藏中保持干燥,提取时不要在水溶液或酸性溶液中长时间放置等。
4.天然产的苷类一般具有一定的光学活性,即
旋光性,大多为左旋性而无还原性。水解后由于生成
还原糖,往往变为右旋性并具
还原性。这一性质可用于中草药中甙类成分的检识。水解前后的还原性通常用Fehling试验来检查。
5.检识:某些苷类如
皂苷、
黄酮苷等可与
醋酸铅或
碱式醋酸铅试剂生成沉淀,此沉淀脱铅后又可恢复成原来的苷类。此性质可用于苷类成分的提取。
(2)酚苷(phenolic glycosides):苷元的酚羟基与糖结合的苷。主要存在于
杜鹃花科、
木犀科和
芍药属、
柳属、
杨属、松属等植物中,如天麻中的镇静、镇痛
有效成分天麻苷。其临床用于治疗
肝阳上亢引起的
头痛。
(3)
氰苷(cyanogenic glycosides):主要是指一类具有α-
羟腈的苷。特点是易水解,尤其是有稀酸和
酶催化时水解更快,生成的苷元α-羟腈很不稳定,立即分解成醛(或酮)和
氢氰酸。主要分布于蔷薇科、
毛茛科、
忍冬科、
豆科、
亚麻科、
大戟科和
景天科等植物中。例如
蔷薇科植物的成熟
果实苦杏仁。小剂量有镇咳平喘的功效,但大剂量则会引起中毒的危险,应慎用。
(5)
吲哚苷 (indox-yl glycosides):是由苷元吲哚醇中的羟基与糖缩合而成的苷。例如靛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