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温皓然百回本《
红楼梦》,前八十回精选最能反映曹雪芹《红楼梦》原始面貌、更多地保留曹雪芹语言个性和思想锋芒的
庚辰本为底本,同时参考了甲戌本、
乙卯本进行整理完成的,以温皓然创作的后二十回续作合并成的一部百回本长篇小说。
温皓然的续作在主旨和语言风格上都比较贴近曹雪芹原著,似可延续曹公本义,为诸多红学研究者看好。
曹雪芹 (约1715—1763),清代小说家,名霑,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曹雪芹创作长篇小说《红楼梦》,于
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因贫病交加,加之妻、子先后离世而悲伤过度,全书未尽而与世长辞,为后人留下了堪称千古绝唱的《红楼梦》前八十回。
近日读
温皓然续写的《红楼梦》(
曹雪芹、温皓然百回本《红楼梦》),大感惊异。《红楼梦》是中国
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二百多年来,多少作家都把它当作标杆,但大都不能望其项背,至今无出其右者。这是不可企及也不会重复的
文学史奇迹。但温皓然这样一个当代年轻的女子,却初生牛犊不怕虎,居然要穿越历史,去续写这部经典,这本身就是极为大胆的。我认真拜读温皓然的续书,边读边想象这是否地道和本然,是否符合原著的精神血脉。我的感觉是,温皓然的续写是成功的,在《红楼梦》的众多续书中,这可能是极为难得的
优等品。
一是情节结构的延续,不说天衣无缝,也可以说是合情合理。接续的20回“情节纹理”非常自然,基本上就是顺着前面80回的“势头”发展而来,并非向壁虚构。看得出温皓然的续写是尽心研究并梳理原80回的脉络,看其走势,特别注意原著的某些伏笔、预兆、谶语(特别是对前5回中
判词的呼应),温皓然有意顺着这些细节去想象和展开。比如原著第76回写到
史湘云和
林黛玉在
凹晶馆联诗:“寒塘渡鹤影,
冷月葬花魂”的诗句,就是预兆,温皓然在续书中对这两个人物的命运结局,就做了很好的处理和呼应。温续91回干脆就处理成“苦绛珠魂归
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另外,温皓然还吸收了红学研究“探轶”的成果,运用到续写中。如第97回“红颜枯骨”,就是按照
脂砚斋的点评展开的。续写的整个20回是大结局,悲剧氛围营造非常浓厚,而又带有某些超越的悲悯之心。这符合《
红楼梦》的基调。《红楼梦》比许多古代
经典小说还要高出一大截,主要就在“悲悯”二字。温皓然的续书在这方面下了功夫。
二是语言仿拟惟妙惟肖。《红楼梦》是200多年前曹雪芹所写,用的是明清白话,但又有
书卷气,非常典雅蕴藉,由于时代远隔,现代人虽然能欣赏,但很难写作。温皓然这方面是下了大工夫的。读起来不隔,是明清白话的那种
语感,又是曹雪芹独有的那种语言韵味。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杰作的语言总是独特的,难于仿效的,续书之难,最难就难在语言。但温皓然续写后20回和前80回的语感不会断,不会隔,是很自然接续的上的。这效果真令人赞佩。
第三续书续写人物事件,涉及很多人情风物,
典章民俗,比如不同居所有哪些不同摆设,人物关系有哪些细节安排,还有哪些礼仪习俗,不是把原著写到的重写一遍就可以了,还需要根据情节发展去设置张罗,这就牵涉到很多文化历史知识。温著这方面做得也很周到细致,温皓然的描写是细腻逼真,又十分有质感的,能把人带进200多年前的历史场景中。
四,既忠实于原著脉络气息,力图做到自然合体,又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感悟力,写出自己的感觉。主要是加强了佛家的超越感和梦幻色彩。作品中很多诗词是很难写的,弄不好露怯。但都写的很传神很有韵味。
续书是难事,“苦差事”,带着
镣铐跳舞,往往吃力不讨好。但续书又自有其魅力。要顺乎原著,又要挑战原著,同时挑战自己,是一种高难度的“游戏”,也是别有情趣的创作。想来,温皓然必然也乐在其中吧。我们来读这部续书,很自然会用“
互文”的办法,不时对照原著,又不时省查是否续得有理有味,发现破绽会融入想象,看如何才是合理;看到好处便击节赞赏。这“读者反应”的情形是一般
小说阅读时难得有的,又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