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顶商人”即“官商”,“红顶商人”通俗点讲就是政府里的官员,同时再以商人的身份出现,兼具公务员和商人两个角色的人,亦即“官商”。后来“红顶商人”被用来指称在官场和商场两面得意者;在当代,“红顶商人”一词更泛指本身不具官员身份,但与政府高层关系良好,能够影响政府政策的
企业界人士。
出处
对清末著名徽商
胡光墉(字雪岩)的别称。胡光墉因捐输及辅佐
陕甘总督左宗棠有功,清廷赏封
布政使衔,
从二品文官顶戴用珊瑚,赏穿
黄马褂红顶高阳代表人物
张弼士
张弼士(1841—1916)是清末民初著名的华侨实业家、外交家、教育家、爱国侨领、中国侨务工作先驱。张弼士18岁只身下南洋,白手起家,从工人做起,在南洋创办垦殖场、锡矿场、船务公司,经营银行、医药等行业。致富后,张弼士不忘祖国,以极大的爱国热情回国投资兴业,践行“实业兴邦”的救国理念,投资的范围涵盖农业、工业、矿业、商业、交通业、金融业、医药业等行业,对当时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与此同时,张弼士先后担任清廷驻槟榔屿副领事、驻新加坡总领事、商部考察外埠商务大臣、槟榔屿管学大臣,民国总统府顾问、工商部高等顾问、约法会议议员、参政院参政、广东总商会总理、全国商会联合会会长、南洋劝业会广东出品协会总理、中华游美实业团团长、全国华侨联合会名誉会长等职务,分别代表清政府和民国政府处理南洋华侨事务和侨商事务,竭诚维护华侨和华商的正当合法权益,成为跨世纪的侨务工作先驱。
张弼士被称为红顶商人,清政府赐予
一品顶戴,和他相比,人们熟知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只是二品大员。张弼士还曾做客白宫,受到美国总统威尔逊接见,被《纽约时报》称为“中国的洛克菲勒”。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30多年间,张弼士经营的企业风生水起,涉及印尼、马来西亚的许多重要行业,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商业王国。据统计,到1869年,张弼士的财产达到8000万两白银,比清政府当年的财政收入(7000万两白银)还多1000万两白银,比当时江南首富胡雪岩的财产多出5000万两白银以上,成为富甲南洋的客家侨领,当之无愧的华人首富。
其企业名称大多拥有“裕”字,取意中华实业“昌裕兴隆”这时被称誉为“南北二张”(南张弼士,北
张季直)。《南洋旅行漫记》评称:“在南洋最先肯牺牲无数金钱办学校的,要推张弼士第一人。”
张榕轩
张榕轩(1851—1911年)和
张耀轩(1861—1921年)兄弟,广东梅县松口人,同是我国近代华侨中的先驱拓荒者和近代史上的著名华侨实业家、印尼的华侨领袖。张榕轩是活跃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华侨实业家。他与弟弟张耀轩合作修筑的潮汕铁路,开创了中国近代史民营铁路的先河。他还是著名的慈善家,在国内捐资修公路、铺桥梁、赈灾民,建学校、“凡遇一切善举,无不慷慨乐输,虽巨万无少吝”。为此,当时的清政府与民国政府,曾先后授予张榕轩四品官和三品官的荣誉官衔,并聘任为中国政府驻槟榔屿副领事、南洋商务考察
钦差大臣、农商部高级顾问,还授予三等嘉禾勋章。在国外,特别是在东南亚,为一个中国人建立纪念馆并不多见。但在印尼苏门答腊岛棉兰市却有一个,它就是
张榕轩纪念馆。
王炽
王炽(1836~1903),字兴斋,男,汉族,
弥勒县虹溪人。
中国封建社会位居一品的红顶商人。民间称为“钱王”
王炽青年时斗殴杀死表兄姜庚逃至四川重庆,与旅渝滇商合营“天顺祥”商号,来往川滇互贸。随后又与席茂之在
昆明合资开设“
同庆丰”商号。数年经营,成为
滇中富商。英国《
泰晤士报》曾对百年来世界最富有的人进行统计,排在第四位的便是王炽。而且,他是一名
榜上有名的中国人。中国封建社会位居一品的红顶商人。民间称为“钱王”。
王炽“幼而颖异”,但由于父兄早逝,家计甚窘,少年的王炽不得不放弃读书,拿着母亲变卖首饰和衣物凑得的20两银子,出门学做生意。他从家乡弥勒虹溪购
土布挑到竹园、盘溪贩卖,又把那里的红糖购回销售。凭着勤劳和机敏,王炽不久就积攒得百多两银子。于是,他扩大经营范围,组织马帮,往返贩运土杂百货于临安(今
建水)府属各县和
泸西、
师宗、
丘北之间。及至王炽20岁时,他已在
滇南一带小有名气。
清同治初,王炽避祸重庆。见重庆商业繁盛,又居水陆交通要冲,宜在此设庄贸易,于是,租得临街房屋一间,正式挂出“天顺祥”商号。王炽成为清末巨商的历程,有着无可避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色彩,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发现,勇于拼搏创新,是王炽能够在众多经商者中脱颖而出的一个重要因素。
王炽死后归葬故里,墓地选在连绵千里的
乌蒙山这条巨龙的上嘴唇上,气势超过昆明园
通山上的云南都督唐继尧墓。
胡雪岩
清末著名徽商胡光墉(即
胡雪岩)就是红顶商人中典型的一个。胡光墉因捐输和佐辅陕甘总督
左宗棠有功,清廷赏封布政使衔、从二品文官顶戴用珊瑚,赏穿黄马褂。人称“红顶商人”。
胡雪岩生平简介 胡雪岩“从一个
钱庄小伙计到中国最大的官商”,从
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其传奇并没有多少神秘,说穿了不过是“寻租”二字。
太平天国后期,左宗棠率军进剿浙江,胡雪岩通过关系谋得一个拜见左宗棠的机会,他带去的
见面礼便是十万两现银,“报效军中”。 此类“寻租租金”最终为他赢得了多大的
实际利润? 左宗棠新疆平乱时期因军饷不继,委托胡雪岩在上海为他筹借洋款、购买军械,胡经手六笔,借款总额一千七百万两,利息累计达八百万两,仅此一事,他个人就从中净赚约二百万两银子。
曾国藩之子
曾纪泽在《
使西日记》中,依据来自洋人的材料,对挖国家墙角的胡雪岩直斥为“奸商”: “十二月初二日,葛德立言胡雪岩之代借洋款,洋人得息八厘,而胡道(时胡为布政使衔在籍
候补道)报一分五厘。奸商谋利,病民蠹国,虽籍没资财,以汉奸之罪,殆不为枉,而复委任之,良可慨已!”
因资助收复新疆有功,左宗棠亲自向朝廷保荐胡雪岩,赏穿黄马褂、赐红
顶戴。按清朝惯例,只有
乾隆年间的盐商有过戴红顶子的。而戴红顶又穿黄马褂者,历史上却仅有胡雪岩一人,故他成为名噪一时的“红顶商人”。然而,胡雪岩显赫一时,但结局并不那么美妙。左宗棠的死对头
李鸿章对胡雪岩很不喜欢。得到李鸿章支持的另一位大官商
盛宣怀对胡雪岩大肆倾轧,设计谋挤兑搞垮胡雪岩的钱庄,又使他的
生丝生意破产。破产后的胡雪岩被查抄革职,失去了红顶,很快忧愤而死。
盛宣怀
相较胡雪岩,盛宣怀的事业办得更加轰轰烈烈。他先后帮助李鸿章、
张之洞“佐理”洋务,获实授商务大臣、
邮传部尚书等高级
官衔,几乎总揽了关系中国
经济命脉的多家洋务企业,被喻为“一只手捞十六颗明珠”。其可圈可点的业绩有: 有感于“中国官商久不联络,在官莫顾
商情,在商莫筹国计。夫筹国计必先顾商情”,建立了
官督商办的
招商局;1879年成立中国第一个电报局;1896年接办
汉阳铁厂;1897年策划开办了中国第一家商业银行──
通商银行;任全国铁路总公司督办,1911年,策划“铁路收归国有”,引发保路风潮,终致辛亥革命爆发。盛宣怀先遭清廷“著即革职,永不叙用”的处分,后遭新成立的
国民政府抄没家产,一生写尽中国近世商人与政治力量相结合的无奈。
1886年底, 盛宣怀在给李鸿章所上的
禀帖中,向李鸿章明确表示,要“竭我生之精力,必当助我中堂办成铁矿、银行、邮政、织布数事”,如此,“百年之 后,或可以姓名附列于中堂传策之后,吾愿足矣。”他认为,“职道每念及督抚姓名得传后世者有几人哉?遑论其下,
是故做官不及做事多矣。”从这些话里,我们可以看出盛宣怀是有志于当一个商人的,他认为即使官做到督抚,姓名得以流传后世者也没有几人,因而“做官不及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