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净水
不含杂质的H₂O
纯净水指的是不含杂质的H2O,是纯洁、干净,不含有杂质或细菌的水,如有机污染物无机盐、任何添加剂和各类杂质,是以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为原水。通过电渗析器法、离子交换器法、反渗透法、蒸馏法及其他适当的加工方法制得而成,密封于容器内,且不含任何添加物,无色透明,可直接饮用。
简介
所谓的纯净水就是将天然水经过多道工序处理、提纯和净化的水。经过多道工序后的纯净水除去了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部分矿物质元素,同时除去了细菌,因此可以直接饮用。
水是维持生命的必需,一些健康专家建议至少八杯,但并无确切的规定,水的需求量因人而异,这取决于主体的条件下,适量的体育锻炼,和对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人每天的水的来源包括饮用水、饮料、水和食物中的水。饮用水对矿质营养的摄入也不清楚。一般而言无机矿物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通过雨水径流或通过地壳,使水中包括钙、锌、锰、磷、氟和钠的化合物。从水产生的营养物质提供了一些节肢动物和沙漠动物的日常用水需求的一个重要部分,但只提供一小部分的人的必要的摄入量。但过度饮水也会导致水中毒(导致低钠血症)。
包含范围
纯净水,简称净水,是纯洁、干净,不含有杂质或细菌的水(H2O),如有机污染物无机盐、任何添加剂和各类杂质,是以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为原水。市场上出售的太空水蒸馏水均为纯净水。
在中国桶装饮用水市场上,主要有纯净水、矿泉水泉水天然水矿物质水等,由于矿泉水、泉水等受资源限制,而纯净水是利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的城市供水系统的水经过一定的生产流程进行生产,因此有效的避免了各类病菌入侵人体,能有效安全地给人体补充水份,具有很强的溶解度,因此与人体细胞亲合力很强,有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
主要功能
过滤纯净水的逆渗透膜去除了水中的细菌杂质,可以给身体补充所需要的水分,并在短时间内能够帮助排泄人体内的毒素。
喝水主要是为了补水,并不是为了补充微量元素。人体摄取的矿物质及微量元素主要来源于蔬菜、水果、米饭、肉类等,而非从饮用水中获得。
膳食是人体摄入营养元素的主要途径,水的作用非常小。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钟凯表示,“营养元素不是水一冲就没了,人不是筛子,哪有那么简单。”,营养流失和自然条件、年龄、运动量、体质等都有关系,并不是喝水就能起决定作用的。
体内含有过多矿物质的水会给人体造成不必要的负担,而且有的矿物质人体不一定能吸收,如果长期积聚体内,会直接影响人体健康。
饮用标准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1998年4月发布了GB17323-1998《瓶装饮用纯净水》和GB17324-1998《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在这两个标准中,共设有感观指标4项、理化指标4项、卫生指标11项。
感观指标
感观指标包括色度浊度、臭味、肉眼可见物。这几个指标是纯净水质量控制中最基本的指标,其制定的标准值参照了饮用水(即自来水)的标准,而大多厂家生产纯净水的水源是自来水,又经过粗滤、精滤和去离子净化的流程,因此,一般纯净水都能达到国家标准所要求的数值。
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中较重要的是电导率高锰酸钾消耗量。电导率是纯净水的特征性指标,反映的是纯净水的纯净程度以及生产工艺的控制好坏。由于生活饮用水不经过去离子纯化的过程,因此是不考察此项指标的。而对于纯净水来说“纯净”是其最基本的要求,金属元素和微生物过高,都会导致电导率偏高。所以,电导率越小的水越纯净。
高锰酸钾消耗量是指1L水中还原性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被高锰酸钾氧化时所消耗的氧毫克数,它考察的主要是水中有机物尤其是氯化物的含量。GB17323-1998《瓶装饮用纯净水》中规定,饮用纯净水中高锰酸钾消耗量(以O2计)不得超过1.0mg/L。如果高锰酸钾消耗量偏高,有可能水中有微生物超标,也可能是一些厂家为防止微生物超标而增加消毒剂ClO2的量,从而产生一些新的有机卤代物,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游离氯也会超标。
国标卫生指标中还有一项重要指标为亚硝酸盐含量。亚硝酸盐主要来源于水源附近土壤中的硝酸盐,盐碱地、大量施用硝酸盐肥料以及缺钼的土壤中硝酸盐含量更高。在国标中规定亚硝酸盐不得超过0.002mg/L。
微生物指标
微生物指标在国标中规定了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霉菌酵母菌4项。从近几年对纯净水检测的情况看,微生物指标是比较容易超标的指标之一。这是由于微生物污染体现在纯净水在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过程等各个环节上。在生产加工中,工人不注意个人卫生,回收瓶的清洗、消毒不严格,甚至一些厂家为降低成本,回收瓶盖再次使用,由于回收瓶盖的变形,造成瓶口不密封都有可能引起微生物污染。微生物的超标反映出水的污染程度。其中大肠杆菌达到一定指标,会引起人体腹泻。致病菌包括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链球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污染的水会引起急性肠道传染病,出现腹泻发热等症状;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肠毒素会引起人体中毒,出现急性胃肠道症状,甚至危及生命;乙型链球菌则是造成人体化脓性炎症的主要病原菌;霉菌和酵母菌普遍分布于自然界,在食物中生长的霉菌在繁殖过程中吸取了食品的营养成分使食品的营养价值降低,并且散发异味,影响食品的感官,尤其是霉菌生长的过程中产生的毒素会引起人体慢性中毒,严重者会导致癌症。
金属指标
金属元素指标在标准中规定了铅、砷、铜的含量,铅、砷要求不得超过0.1mg/L,其主要来源于受人类活动所影响的环境,包括土壤、河流的污染等等。铅、砷为有毒有害元素,铅可由呼吸道或消化道进入人体并蓄积在人体内,当血液中含铅量为0.6~0.8mg/L时就会损害内脏,而砷的化合物会引起中毒,因此,它们的含量应该越小越好,而铜在标准中规定不得超过1.0mg/L,虽然铜不是有害元素,但也不是多多益善的物质,对于纯净水来说,更是衡量其纯净程度的标志之一。
有机物指标
有机物指标在国标中主要体现为三氯甲烷氯仿)和四氯化碳含量的规定。由于桶装纯净水的质量问题主要集中在微生物检测超标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不少厂家不是从生产工艺、质量管理入手,而是仅仅通的量来试图解决纯净水的微生物污染问题,常用的消毒剂多为含氯消毒剂二氧化氯等。桶装纯净水由于加氯消毒可产生一些新的有机卤代物,主要成分是三氯甲烷(氯仿)和四氯化碳及少量的一氯甲烷一溴二氯甲烷二溴一氯甲烷以及溴仿等,统称为卤代烷。经检测,经过加氯消毒的饮用水、自来水中卤代烷含量一般高于水源水。其中以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含量较高,对人体存在一定危害,如果长期饮用氯仿和四氯化碳超标的纯净水,严重时会导致肝中毒甚至癌变。为了保护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在国标GB17324-1998中明确规定:饮用纯净水中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的含量分别不得超过0.02mg/L、0.001mg/L。
制备工艺
纯净水可通过电渗析器法、离子交换器法、反渗透法、蒸馏法及其他适当的加工方法制得而成,密封于容器内,且不含任何添加物,无色透明,可直接饮用。
饮用纯净水的工艺为:
原水 砂滤 碳滤 精滤 一级反渗透 二级反渗透 臭氧杀菌
纯净水的工艺严苛,特别是反渗透技术是当今最先进、最节能有效的膜分离技术。最初用于海水淡化,其孔径非常微小,仅为10-10,它能分离溶液中离子范围和分子量几百的有机物,去除水中的溶解的盐类、胶体、微生物、有机物等,从而获得纯净的、安全的水。
反渗透技术是将原水经过精细过滤器、颗粒活性碳过滤器、活性碳过滤器等,再通过泵加压,利用孔径为1/10000μm(相当于大肠杆菌大小的1/6000,病毒的1/300)的反渗透膜(RO膜),使较高浓度的水变为低浓度水,同时将工业污染物、重金属、细菌、病毒等大量混入水中的杂质全部隔离,从而达到饮用规定的理化指标及卫生标准。反渗透设备应用膜分离技术,能有效地去除水中的带电离子、无机物、胶体微粒、细菌及有机物质等。
一般情况下纯净水在生产过程中,源水只有50%-75%被利用,也就是说,1公斤自来水或地下水大约只能生产出0.4公斤左右的纯净水,而剩下的0.6公斤左右的水不能当作饮用水,只能另作它用。
鉴别方法
纯净水与纯水的主要区别是:
从学术角度讲,纯水又名高纯水,是指化学纯度极高的水,其主要应用在生物、化学化工、冶金、宇航、电力等领域,但其对水质纯度要求相当高,所以一般应用最普遍的还是电子工业。例如电力系统所用的纯水,要求各杂质含量低达到“微克/升”级。
纯水的制作中,水质标准所规定的各项指标应该根据电子(微电子)元器件(或材料)的生产工艺而定(如普遍认为造成电路性能破坏的颗粒物质的尺寸为其线宽的1/5-1/10),但由于微电子技术的复杂性和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繁多,至今尚无一份由工艺试验得到的适用于某种电路生产的完整的水质标准。电子级水标准也在不断地修订,而且高纯水分析领域的许多突破和发展,新的仪器和新分析方法的不断应用都为制水工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在高纯水的国家标准为:GB1146.1-89至GB1146.11-89[168],目前我国高纯水的标准将电子级水分为五个级别: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和Ⅴ级,该标准是参照ASTM电子级标准而制定的。
高纯水的水质标准中所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主要依据有:1.微电子工艺对水质的要求;2.制水工艺的水平;3.检测技术的现状。
高纯水的生产过程中,水中的阴、阳离子可用电渗析法、反渗透法及离子交换树脂技术等去除
水中的颗粒一般可用超过滤、膜过滤等技术去除
水中的细菌,目前国内多采用加药或紫外灯照射或臭氧杀菌的方法去除
水中的TOC则一般用活性炭、反渗透处理。
在高纯水应用的领域中,水的纯度直接关系到器件的性能、可靠性、阈值电压,导致低击穿,产生缺陷,还影响材料的少子寿命,因此高纯水要求具有相当高的纯度和精度。
高纯水不能作为饮用水的原因主要是,天然水中溶解的气体主要有O2CO2SO2和少量的CH4氡气氯气等,在高纯水的生产过程中,还必需去除这类的气体。为了有效的去除杂质,在生产高纯水的过程中,加入了一些化学杀菌剂,如甲醛双氧水次氯酸钠等。
主要问题
常喝纯净水并不会使体液变酸
原因是体液pH值受外界影响较小,纯净水是指采用过滤、加热、蒸馏等方式纯化的水,不含添加物,可直接饮用。根据纯化方式,纯净水分不同种类,比如,以过滤反渗透方式处理的是过滤水,加热蒸馏处理的是蒸馏水。经反渗透处理的过滤水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少量微量元素,经高温处理过的蒸馏水则基本不再含有。纯净水并不是不含任何微量元素,只是通过处理以后,钙、镁、钾、钠等人体必需的矿物元素显著减少。
人体体液的正常pH值在7.35—7.45之间,尽管机体在不断产生和摄取酸碱类物质,但是体液pH值并不发生明显变化。这是因为一方面人体体液是一个缓冲体系,pH值受外界影响较小;另一方面,肺和肾的调节作用会减轻pH值的显著变化。长期饮用纯净水并不会导致体液越来越酸。
密封瓶装水会老化
此说法无充分证据,但专家建议少喝储存时间过久的水桶装水是否会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关键看其密封性如何,在水的保质期内饮用应该没有问题。瓶装水不含有机物,不存在老化问题。只要桶装水包装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就不会有问题。
瓶装水久置,不会改变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水分子不是链状结构,而是三原子分子。由于氢键的作用,水分子会以一定的规律排列。差不多每个水分子和大约4个其他水分子相连。这种过程是一种动态平衡,在一般状况下,温度越低作用越强,温度较高时作用消失,水分子散开来汽化了。因此水分子链会影响健康纯属无稽之谈。
非食品包装塑料瓶含有塑化剂等,即使合格的塑料瓶也会在高温后出现塑料高分子材料的降解,产生小分子有机物,在热水中溶解,长期饮用有害健康。因此最好不喝这样的水。
瓶装饮用水不需要添加防腐剂
正规水厂出产的矿泉水和纯净水中一般不含防腐物质。国家标准方法(GB8537—2008)对饮用矿泉水的感官性状、多重离子含量指标、化学性污染物含量指标和微生物学指标有规定,并未对水中防腐剂含量做出规定。
瓶装水没有必要添加防腐剂,在盛水容器密封的情况下,外界的空气和微生物不可能进入容器内部。水开封的情况下,空气和微生物都与水发生接触,利于细菌微生物的生长。因此,在开封的情况下,纯净水和矿泉水的保质期在15天左右。
矿泉水、纯净水从理论上说不允许添加防腐剂。对于离子全部去掉的纯净水,放几天应该不会变质,因为水里只含有氢和氧,它们都保持稳定状态的话,不会发生质变。不过,桶装或瓶装的纯净水存在打开后水质变坏的风险。瓶装水打开后,人用嘴唇含着塑料瓶口饮用,唾液会留在塑料瓶口,时间长了唾液会滋生细菌,进而让水质变坏。实际上,很多饮料都添加防腐剂,只要按标准添加就没事。
喝碱性水和酸性水都一样
因为正常人体液本身就呈弱碱性,pH值就在7.4左右。在日常生活中,人的体液具有很强的中和缓冲功能,他自己就能够维持酸碱度的平衡,所以无论你摄入的食物是酸性还是碱性,人体的pH值是基本不变的,根本不存在所谓的“酸性体质”。水喝到胃里的,胃的环境是本身酸性的,pH为2-3,胃液是一种酸性较强的缓冲溶液。不管喝什么水,喝到胃里后,pH值都会改变为酸性。
所以,所谓“只有喝碱性水好,喝弱酸性水有害”的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是误导宣传。饮用水只要符合国家的卫生标准,不管呈弱酸还是弱碱性,都可放心饮用。
影响因素
在我国,相关机构专门为此制定了一系列规定条文,并于1998年分别发布了GB17323-1998《瓶装饮用纯净水》标准和GB17324-1998《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
纯净水受微生物污染的因素 纯净水受微生物污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三种因素。
1、纯净水生产部门不重视食品卫生工作,尽管制订了有关的操作规程和制度,但监督的力度不够,在生产过程中,各项规程和制度没有得到落实和实施,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厂具有现代化的厂房、先进的国外生产机器和完善的空气净化以及消毒设备,但生产的纯净水有时检验结果菌落总数每毫升为零,有时检出几个甚至几十个,通过深入调查发现检出细菌的批号是停产两天后又开始生产时不按规定严格消毒造成的。存在这样的现象经常造成产品的质量不稳定。李红等报道,水处理终端过滤器和灌装工人手是瓶装矿泉水生产过程中微生物的关键污染环节。在纯净水生产的流程中,各个环节都有可能污染微生物,关键取决于生产人员的卫生意识和各种操作规程的严格执行程度。
2、生产工艺不合理、设施不完善,也是造成微生物超标的主要因素之一。采用水源不同,生产不同类型的纯净水的工艺流程不同,一般原则是在达到纯化的前提下,流程越简单越好,流程越短越容易控制产品的卫生质量。纯净水的工艺流程基本为水源→过滤→纯化处理→臭氧混合消毒→灌装→检验→入库。这种工艺的优点是灌装纯净水中仍余留臭氧,如果从瓶或盖和灌装间的空气中带入少量的微生物也可达到杀灭的目的,保持产品无菌。我们曾了解到有些厂家设备不完善或在纯净水经过臭氧混合消毒后不直接灌装,而是通过贮水罐停留一定时间后再灌装,结果通过检验发现细菌的存在。许荣年等报道,水灌装入瓶前停留0.5~2 h,臭氧大约过了2~8个衰期,水中臭氧浓度大为下降,即使处理水本身无菌,但在灌装入瓶时无法杀死因包装物或灌装间空气重新带入的残留细菌。从以上理论认为,这种工艺流程,瓶和盖及灌装间一定要保证无菌,否则产品中一定有微生物存在,但在实际工作中是很难做到的。
3、技术水平低、对各种设备的性能似懂非懂,也是导致微生物污染的又一因素。我们在现场调查中发现,某些厂家的技术人员对有效杀灭微生物的臭氧发生器和控制微生物的设施了解很肤浅,尽管安装上目前认为纯净水消毒效果最好的臭氧发生器和空气净化设备,但不能应用其有效的性能或在生产中发挥其最有效的作用,产品中经常检出微生物。采用臭氧处理纯净水的基本原理是臭氧与水混合,并使其最终在水中浓度达到0.5 mg/L以满足杀菌要求,根据此参数,企业应根据生产时实际的用量来推算臭氧发生器的应产臭氧量。
4、另外,还必须考虑实际生产时设备的实际可操作产量,如长时间使用后设备性能下降,应适当调节,并通过有效的测定;臭氧与水混合是否完全,最终是否能达到杀菌要求的剂量以及能维持的时间等,是能否达到杀灭强度的最基本因素。空气净化设备也是一样,一些厂家不能正确地使用和维修以保证净化设备的正常运转和最佳的净化效果。总认为安装上了空气净化设备,净化的空气就是无菌的,产品肯定会合格,也没有定期检测空气净化的程度,以上现象反映出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产品的卫生质量。
污染防治
控制微生物污染的措施 纯净水是一种特殊的产品,一旦受到少数微生物污染,就可能超标,甚至出现絮状沉淀等后果。因此,控制微生物污染是生产企业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以上分析表明,控制纯净水微生物污染的措施应该是综合性的,不能过分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了其他方面,因为生产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受到污染,都会影响产品的质量。
1、加强自身卫生管理,强化食品卫生质量意识,指定一名领导负责卫生工作,设立专职卫生检验机构,加强对水源、包装物、灌装间空气和产品检测,制订从水源管理、杀菌、灌装、包装到个人卫生各环节的卫生管理制度,并指定专人监督实施,加强食品卫生知识的培训学习,重点掌握消毒方法和明确微生物容易污染关键环节。
2、根据水源的特点,合理、科学地设计生产流程,配备必要的水处理和生产设备,选择符合水消毒的灭菌系统。我国矿泉水纯净水多使用紫外线、超滤和臭氧作为除菌和消毒杀菌设施。但多年的经验证明前两种可靠性差,是造成产品不合格的主要因素,而采用臭氧杀菌被认为是目前最好的方法。
3、定期加强对生产全程的管道,容器和过滤器等有关设施的清理和消毒,做好瓶、盖和灌装间的消毒工作。据了解多数厂家的管道和包装物的消毒采用二氧化氯(ClO2),该药物具有很强的氧化和消毒作用,但要加强对消毒药物的质量监控,保证其消毒效果。
技术指标
制定本标准是全国冷饮食品卫生标准协作组1993年在广州会议上提出的。本标准规定了瓶装饮用纯净水的卫生要求和检验方法,从而为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对瓶装饮用纯净水的监督、检测提供了统一的要求。
本标准包括范围、引用标准、卫生要求、检验方法、附录A电导率的测定、附录B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导则等部分,每个部分又包括若干具体规定。
本标准规定的瓶装饮用纯净水定义:瓶装饮用纯净水,是指以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水为原料,通过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反向渗透法、蒸馏法及其他适当的加工方法制得的,密封于容器中且不含任何添加物可直接饮用的水。
技术要求
4.1原料用水应符合GB 5749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4.2感官指标应符合表1规定
检验方法
5.1感官、理化部分按GB 5750及附录A有关项目检验。
5.2电导率的测定按附录A(标准的附录)执行。
5.3微生物部分按GB 4789有关规定执行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2 11:00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