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是
四川省绵阳市的一个县级
行政管理区,通常简称经开区,非民政部确立的
县级行政区,其行政区域仍属县级
涪城区,由地级绵阳市直接管辖,其行政机关称绵阳市经济技术
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是
绵阳市人民政府的
派出机关而非独立一级政府。
区位交通
绵阳经开区
区位优势独特,交通发达便捷。绵阳经开区距市区约2公里,距绵阳火车客站5公里,离火车货站6公里,经过区内的绵阳城市二环路、绕城高速、绵(阳)遂(宁)渝(重庆)高速与
成绵高速、绵广
高速互通相融。位于区内的
绵阳南郊机场开通了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三亚等国内20多个主要城市的航线,每周进出港航班达到69 个。绵阳母亲河
涪江从园区中部穿过,笔架山、金广山左右环抱,气势雄伟的三江大坝在区内形成了5.06平方公里的西部最大城中湖,正在建设的
绵阳城南新区将绵阳经开区打造成为集会展、商贸、旅游、居住等功能为一体,最具特色的
城市亮点。
园区发展
2011年11月与
绵阳科技城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整合为新的绵阳经济开发区,幅员面积近70平方公里,现下辖
塘汛街道和
松垭镇,
常住人口近15万。2013年,辖区实现
GDP164.11亿元,
现价同比增长14.34%;实现
工业总产值502.3亿元,同比增长22.29%;实现
财政收入17.83亿元,同比增长16.62%。区本级实现
地区生产总值50.2亿元,按现价同比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0亿元,同比增长10%;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6.2亿元,同比增长11.1%;
固定资产投资75.2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技术改造完成投资45.5亿元,同比增长7.6%;财政收入5.1亿元,同比增长26%,其中公共
预算收入2.5亿元,同比增长10%。2014年1-9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54.7亿元,同比增长22.7%;
公共财政收入完成2.0586万元,同比增长62%。社
消零完成10.79亿元,同比增长16.9%。
2008年,为抢抓国家支持
地震灾区开发区扩区升级的重大机遇,经开区及时启动了申报
国家级开发区工作。
2012年5月,为发挥整合后新的经开区在科技城“一城三区”
发展战略中的核心作用,经开区加大了申报国家级开发区工作力度。在省委、
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在省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倾力帮助下,升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7月12日,国家发改委出具了同意绵阳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函;10月1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绵阳经济开发区升级为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同时,绵阳经开区也成为继成都、
德阳、
广安、遂宁经开区之后全省第5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绵阳经开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全面享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各项支持政策,有利于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和竞争力,促进园区加快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两化”互动、
统筹城乡发展步伐,提升园区
发展质量和水平,为
绵阳科技城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据了解,升级为国家级的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布局科学化、产业集聚化、园区开放化、
城市现代化、社会和谐化”建设,力争到2015年建成500亿
产业园区,2020年建成宜业宜商宜居的“
产城一体”千亿产业园区和现代山水生态新区。
行政区划
绵阳经开区托管1街道1镇,经开区管委会驻三江大道39号。
基础设施
绵阳经开区
生产要素富集,基础设施完善。绵阳经开区按照欧洲
中等发达国家城市标准规划建设,
城市新区框架已基本形成。电力、天然气和水资源十分丰富,日供水能力近3万吨、日供气量170万立方米,有
装机容量5.1万千瓦电站一座、110KV变电站5个、220KV变电站1个、日处理1万吨
污水处理厂、日处理20万吨污水处理厂、日处理50万吨污水处理厂各一个,园区道路骨架网络、给排水管网、燃气、电力、通讯、宽带、
有线电视网等基础设施全面配套,30余万平方米
标准厂房、3万平方米
生产力促进中心正在加快建设,产业承载功能日趋完善。
规划布局
绵阳经开区发展定位明确,规划布局清晰。绵阳经开区坚持“兴一个园区,建一座城市”的理念,着力“产城一体、园城一体”发展,奋力打造宜业宜商宜居的城市新区和
产业新城,绵阳经开区以“核心区主攻
新型工业、滨江新区繁荣
第三产业、丘区发展生态
休闲观光农业”为总体发展思路,加快构建“一区两团三带多片”的发展布局。即以城南新区为主体,以
塘汛和松垭场镇两个产城一体组团为双核,打造沿江高端商业商住与现代服务功能带、沿路(绵三路)高端制造与
新型工业化功能带、沿山旅游休闲与生态观光功能带和多片区域的特色商贸区。奋力打造“二基地四中心”,即把绵阳经开区建成为
西部数字家电产业化基地、国家
军民融合示范发展基地和
科技创新中心、产业
服务中心、现代商贸中心、旅游休闲中心。
产业发展
绵阳经开区
主导产业突出,工业基础扎实虹欧
PDP生产线。绵阳经开区突出工业园区特点,强化工业核心地位,加快建设“
数字家电城、化工
环保产业园、食品医药产业园”三大特色产业园区,重点发展以
长虹智能
移动终端、长虹PDP
平板显示、旭虹
玻璃基板为龙头的
电子信息产业,以
四川美丰、东材科技、
利尔化学、日普、
西普为代表的化工环保产业,以华润啤酒、
丰谷酒业、蓝剑饮品、好圣为代表的食品及机械加工产业等“1+2”主导产业,积极培育
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集中集聚集约集群发展。
现已有各类企业600余户,其中
世界500强5家、境内外上市公司
关联企业18家、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9户。园区内建成国家级技术中心4个,省级技术中心6个,市级技术中心10个。
当前,绵阳经开区
正强化以产业项目为核心的工作导向;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坚持
先进制造业与
现代服务业并重,
利用外资与境内投资并重,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并重等“三个并重”;着力抓好经济发展、城市建设、
社会管理、民生改善“四件大事”;积极推进布局科学化、产业集聚化、园区开放化、城市现代化、社会和谐化“
五化合一”建设。
绵阳经开区生活配套方便,宜业宜商宜居。区内生活
配套服务日益完善。辖区拥有2所高等院校、1所高级中学、2所职业中专、2所初级中学、3所中心小学和3所医院。国家级示范高中
南山中学、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绵阳分院、
四川电子机械职业技术学院、绵阳十一中、十九中、
富临实验小学、德政街小学、塘汛小学等能提供各种层次的
教育需求和人力资源支持。鸿越瑞櫊、涪滨印象、
三江国际丽城、
博雅海润广场、树高威尼斯、
水岸假日等高端商住小区,提供了
人居环境。正在打造的“区域商业中心、汽贸商圈、滨河商业新区、现代服务业、
笔架山开发”五大板块项目将极大的提升园区生产性和
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绿色低碳、山水田园、生态宜居的现代城市新区已基本形成。
当前,
扩大内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
成渝经济区建设、灾区发展振兴和绵阳国家科技城建设等重大机遇,为“十二五”加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绵阳经开区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一心一意谋发展,心无旁骛干事业,努力做到政策在动态中保持最优,环境在服务中体现最佳,真正为广大客商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提供成就事业的沃土,创造温馨生活的家园。
政治领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