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的
血钙维持在2.18-2.63毫摩尔/升(9-11毫克/
分升),如果低于这个范围,则认定为缺钙。但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由于生理原因,老年人
甲状旁腺激素长期代偿性增高,引起了“钙搬家”,使
血钙增高,这样,
测量结果就不能真实反映体内钙的含量。此时,就应进行
骨密度测量。
自我诊断
儿童
当孩子出现下面一些症状时,就应考虑是否缺钙:不易入睡、不易进入深睡状态,入睡后爱啼哭、易惊醒,入睡后多汗;阵发性
腹痛、腹泻,
抽筋,
胸骨疼痛,“X’型腿、“O”型腿,
鸡胸,指甲灰白或有
白痕;
厌食、偏食;白天烦躁、坐立不安;智力发育迟、说话晚;学步晚,13个月后才开始学步;出牙晚,10个月后才出牙,
牙齿排列稀疏、不整齐、不紧密,牙齿呈黑尖形或锯齿形;头发稀疏;健康状况不好,容易感冒等。
青少年
青少年缺钙会感到明显的生长疼,腿软、抽筋,
体育课成绩不佳;乏力、烦躁、精力不集中,容易疲倦;偏食、厌食;
蛀牙、牙齿发育不良;易过敏、易感冒等。
青壮年
一般情况下,青壮年都有繁重的
生活压力,紧张的生活节奏往往使他们疏忽了身体上的一些不适,加之该年龄段缺钙又没有典型的症状,所以很容易掩盖病情。当有经常性的倦怠、乏力、抽筋、
腰酸背疼、易过敏、易感冒等症状时,就应怀疑是否缺钙。
孕妇
处于非常时期的妇女,缺钙现象较为普遍。不过,随着
优生优育知识的普及,人们对此期缺钙的症状较为熟悉。当她们感觉到
牙齿松动;四肢无力、经常抽筋、麻木;腰酸背疼、关节疼、
风湿疼;
头晕,并罹患
贫血、产前
高血压综合征、水肿及乳汁分泌不足时,就应诊断为缺钙。
老年人
成年以后,人体就慢慢进入了负钙平衡期,即钙质的吸收减少、排泄加大。老年人大多是因为钙的流失而造成缺钙现象。他们自我诊断的症状有老年性
皮肤病痒;
脚后跟疼,腰椎、颈椎疼痛;
牙齿松动、脱落;明显的驼背、身高降低;
食欲减退、
消化道溃疡、便秘;
多梦、失眠、烦躁、易怒等。
小儿缺钙
①常表现为
多汗,与温度无关,尤其是入睡后头部出汗,使小儿头颅不断磨 擦枕头,久之颅后可见
枕秃圈。
②精神烦躁,对
周围环境不感兴趣,有时家长发现小儿不如以往活泼。
④1岁以后的小儿表现为出牙晚,有的小儿1岁半时仍未出牙,前
囱门闭合延迟,常在1岁半后仍不闭合。
⑥常有
串珠肋,是由于缺乏维生素D,
肋软骨增生,各个肋骨的软骨增生连起似串珠样,常压迫
肺脏,使小儿通气不畅,容易患
气管炎,
肺炎。
小儿缺钙严重时,肌肉
肌腱均松弛。如果腹壁肌肉、肠壁
肌肉松弛,可引起肠腔内积气而形成腹部膨大如蛙腹状。如果是脊柱的肌腱松弛,可出现驼背。1岁以后小儿学走路,如果缺钙,可使
骨质软化骨折。
缺钙的表现各种各样,家长应学会根据表现判断自己的孩子是否缺钙,以便在缺钙时及时给孩子提供含钙丰富的食物,如鱼、
虾皮、
海带、
排骨汤,同时多吃含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如
猪肝、
羊肝、
牛肝,来促进钙的吸收。一般情况下,缺钙较轻的患儿在食补后即可改善缺钙症状。如果症状较重,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
维生素D和
钙剂。
婴儿补钙
婴儿生长速度很快,钙的
需要量相对较多,但我国居民每天膳食中钙的摄入量往往达不到推荐的摄入量标准。因此,多主张婴儿从出生后2周起,便应该额外补充1/3推荐量的钙剂,而且至少要一直补充到2岁,否则很容易缺钙。
宝宝缺钙症状
早期缺钙表现
①脾气怪,烦躁磨人,不听话,爱哭闹;
③出汗多,与气候无关,即使天气不热,穿衣不多,不该出汗时也出汗;
④因烦躁和汗水刺激,宝宝躺着时喜欢摇头擦枕,时间久了,后脑勺处的头发被磨光,形成枕秃。
严重缺钙表现
①出现抽风;
②出牙迟(一般小儿生后4~10个月萌出第一颗
乳牙);
③会站、走的时间迟(一般小儿1岁会独自站立,13~15个月会独自行走),还会出现
鸡胸驼背、
罗圈腿、肌肉松软无力等;
④因缺钙还会造成宝宝免疫力、
抵抗力下降,故宝宝经常会
感冒、
发烧、拉肚子。如果宝宝出现以上症状请去
正规医院就诊。
宝宝补钙注意
①给孩子补钙前,请先去正规医院检测孩子体内钙的含量。
②不要听信某些补钙品的夸大宣传。
③补钙不是越多越好,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补钙。
④牛奶是最好的补钙食品,牛奶加热时不要搅拌以免钙的流失。
⑥夜间最需要钙,而且最容易吸收。
⑦
菠菜、
茭白和
韭菜等含
草酸较多的蔬菜,应当先用热水浸泡以溶去草酸,否则会降低钙的吸收。
孕期缺钙影响
先天性佝偻病
先天性
佝偻病表现为,新生儿
囟门增大,前后囟相通,并常伴有
低钙惊厥。这种婴儿的母亲常在孕期有腰酸背疼,小腿抽筋,手足发麻等
低钙血症症状。因此,母亲
合理补钙有利于新生儿预防佝偻病。
湿疹
也称“
奶癣”,它的发病原因有许多种说法,研究认为,血管低钙性痉挛、局部供血不足会引起
皮疹、
皮肤粗糙、皮屑多。钙有抗炎和降低
血管通透性作用,钙剂的补充在治疗
湿疹方面具有其他药物达不到的功能。
喉喘鸣
喉喘鸣是指新生儿或2—3个月的婴儿呼吸时发出“呼噜呼噜”的喘鸣声。它是由于缺钙引起喉软骨软化所致。如果妈妈及时补钙,就能减少这一病症的发生。
容易夜啼
宝宝老在夜间啼哭,可是又没有其他疾病,其实,这是因为宝宝缺钙,如果宝宝的钙摄入量充足,
夜啼的症状就会得到
有效控制。
容易夜惊
由于半岁以前宝宝的大脑
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
控制能力较差,导致睡觉时易出现夜惊现象,这也是由缺钙引起。钙量充足的宝宝很少发生这种现象。
睡觉时易抽筋
宝宝在睡觉时,经常不由自主地抽动一下,通常认为这是宝宝在梦里被吓着了,或者是因为长身体,其实这是一种抽筋,也是由缺钙引起。发生这种情况,说明妈妈需要补钙了。
功能性腹痛
宝宝腹痛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功能性腹痛。研究发现,功能性腹痛主要是由缺钙引起,缺钙导致神经兴奋性增加,发生
肠痉挛而导致腹痛。而补钙,则能治疗这种腹痛。
出牙晚
正常的宝宝4—6个月就能长出新牙,而缺钙的宝宝到了一岁甚至两岁都不见新牙,或者长牙的次序混乱,牙齿的釉质粗糙。妈妈如果能在孕期和
哺乳期补好钙,能减少类似症状。
影响大脑发育
孕期是胎儿脑部发育成长的关键时期。
脑细胞的生长、代谢以及脑部的正常运作都离不开钙。因此,钙对于新生儿智力发育与神经系统十分重要,补钙能增强胎儿将来的智力发育。
由此可见,
孕产期妈妈钙质充足与否,对宝宝的一生都会产生
重大影响。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孕妇和乳母的钙
适宜摄入量为1000-1200mg,而全国
营养调查表明,每天膳食中人均摄入钙量仅为389mg左右,跟推荐适宜摄入量相差大约611-811mg。因此,孕产期妈妈需要额外补充钙制剂,以满足自身及宝宝发育的需求。
孕妇正确补钙
一:少量多次补钙效果好这样比一次大量补钙吸收效果好。在吃
钙片的时候,可以选择剂量小的钙片,每天分两次或三次口服。同样500毫升牛奶,如果分成2~3次喝,补钙效果要优于1次全部喝掉。
二:选择最佳的补钙时间,钙容易与
草酸、
植酸等结合,影响钙的吸收,因此补钙最佳时间应是在睡觉前、两餐之间。注意要距离睡觉有一段的时间,最好是晚饭后休息半小时即可,因为
血钙浓度在后半夜和早晨最低,最适合补钙。
三:骨头汤不是最好补钙方式用1公斤
肉骨头煮汤2小时,汤中的含钙量仅20毫克左右,因此,用
肉骨头汤补钙是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另外,肉骨头汤中脂肪量很高,喝汤的同时也摄入了脂肪,孕妈咪可不要将此作为唯一补钙方式哦。
四:补钙同时适量补充
维生素D维生素D能够调节
钙磷代谢,促进钙的吸收。除了服用维生素D外,也可以通过晒太阳的方式在体内合成。每天只要在阳光充足的室外活动半小时以上就可以合成足够的维生素D。如果是通过
药补的话选择含有VD的钙剂是最好的。
五:补钙并非越多越好孕妈咪过度补钙,会使钙质沉淀在胎盘
血管壁中,引起
胎盘老化、钙化,分泌的
羊水减少,胎宝宝头颅过硬。这样一来,宝宝无法得到母体提供的充分营养和氧气,过硬的头颅也会也会使
产程延长,
宝宝健康受到威胁。因此补钙要科学,千万不要盲目过于补钙。
孕妇忌食食物
一:
草酸——菠菜、
苋菜、
竹笋等蔬菜:怀孕后,很多孕妈咪开始注意多吃蔬菜水果。但是,有些有
涩味的蔬菜含有草酸,草酸在肠道中可与钙结合形成不溶性的沉淀,影响钙的吸收。因此,建议孕妈咪每天吃蔬菜、水果500~750克即可。也可以将这些蔬菜用水先焯一下,去掉涩味后再烹饪。
二:
植酸——大米、
白面:大米和白面中所含的植酸,与消化道中的钙结合,产生不能为人体所吸收的
植酸钙镁盐,大大降低人体对钙的吸收。因此,孕妈咪可先将大米用适量的温水浸泡一会,这样米中的
植酸酶将大部分植酸分解;而发酵后的面食分泌出植酸酶也能将面粉中的植酸水解,避免影响身体对钙的吸收。
三:
磷酸——
碳酸饮料、
可乐、咖啡、
汉堡包等: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钙∶磷比例是2∶1,然而,如果孕妈咪过多地摄入碳酸饮料、可乐、咖啡、汉堡包、
比萨饼、动物肝脏、
炸薯条等大量含磷的食物,使钙∶磷比例高达1∶10~20,这样,过多的磷会把体内的钙“赶”出体外。
四:钠——盐:孕妈咪摄入过多盐分会影响身体对钙的吸收,同时还可能导致
人体骨骼中钙的更多流失。这是因为盐中含有钠,而肾脏每天要把多余的钠排出体外,每排泄1000毫克的钠,就会同时耗损26毫克的钙。所以孕妈咪饮食还是以清淡为主。
五:脂肪酸——
油脂类食物:
脂肪分解的脂肪酸(尤其
饱和脂肪酸)在胃肠道可与钙形成难溶物,使钙的
吸收率降低。因此,孕妈咪要合理安排好膳食,不要吃过于油腻的东西。
怎么补钙
补钙的方式有两种,钙剂和饮食补钙。最常用、最传统的补钙食物莫过于
奶类及
奶制品,这类食物不仅含钙丰富,而且容易吸收。奶和奶制品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其中的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
酸奶也是一类不错的补钙食品。对于那些不喜欢牛奶或者对牛奶不耐受的人来说,可以多食用一些替代食物,如
牡蛎、
紫菜、大
白菜、
花椰菜、大头菜、
青萝卜、
甘蓝、
小白菜等。不过,补钙也应适量补之,过量则有害,所以补钙一定要在监测骨钙的基础上补才安全,且应以食补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