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固醇代谢
生物学名词
胆固醇
代谢(cholesterol metabolism) 机体内胆固醇来源于食物及
生物合成
。成年人除
脑组织
外各种组织都能合成胆固醇,其中肝脏和肠粘膜是合成的主要场所。体内胆固醇70~80%由肝脏合成,10%由小肠合成。其他组织如
肾上腺皮质
、脾脏、卵巢、睾丸及胎盘乃至
动脉管壁
,也可合成胆固醇。胆固醇的合成主要在
胞浆
和
内质网
中进行。胆固醇可以在肠粘膜、肝、
红细胞
及肾上腺皮质等组织中酯化成
胆固醇酯
。
原理
胆
固醇
生物合成的原料是
乙酰辅酶A
,合成途径可分为5个阶段:(1)
乙酰乙酰辅酶A
与
乙酰辅酶A
生成二羟甲基
戊酸
(6C中间代谢产物);(2)从二羟甲基戊酸脱羧形成
异戊二烯
单位(5C中间代谢产物);(3)6个异戊二烯单位缩合生成
鲨烯
(30C-中间代谢物);(4)鲨烯通过成环反应转变成
羊毛脂
固醇(30C中间
代谢物
);(5)羊毛脂固醇转变成胆固醇(27C化合物)。胆固醇除作为细胞膜及
血浆脂蛋白
的重要组分外,还是许多重要
类固醇
如
胆汁酸
、
肾上腺皮质激素
、
雌性激素
、
雄性激素
、
维生素D3
等的前体。生物体内许多
生理活性物质
如
维生素A
、E及K,
胡萝卜素
,
橡胶
,
叶绿素
的
植醇
侧链
,多种
芳香油
的主要成分及
萜类
中的
碳氢化合物
;
昆虫
的
保幼激素
,
蜕皮素
等与胆固醇的生成相似;也是以
乙酰辅酶A
为原料,衍化生成
异戊烯醇
磷酸酯
。作为合成上述
生物分子
的
结构单位
前体。胆固醇的
分解代谢
也在肝脏内进行。胆固醇大部分可转变为胆汁酸。小部分经肠道内细菌作用转变为
粪固醇
随粪便排出体外。胆固醇
代谢失调
能给机体带来不良影响。
血浆胆固醇
含量增高是引起
动脉粥样硬化
的主要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中含有大量胆固醇,是胆固醇在
血管壁
中堆积的结果,由此可引起一系列
心血管疾病
。
释放途径
胆固醇是体内最丰富的
固醇类
化合物,它既作为细胞生物膜的构成成分,又是
类固醇
类激素、
胆汁酸
及
维生素D
的
前体物质
。因此对于大多数组织来说,保证胆固醇的供给,维持其
代谢平衡
是十分重要的。胆固醇广泛存在于全身各组织中,其中约1/4分布在脑及
神经组织
中,占
脑组织
总重量的2%左右。肝、肾及肠等内脏以及皮肤、
脂肪组织
亦含较多的胆固醇,每100g组织中约含200至500mg,以肝为最多,而肌肉较少,
肾上腺
、卵巢等组织胆固醇含量可高达1%-5%,但总量很少。
人体固醇的来源靠体内合成及从食物摄取,正常人每天膳食中约含胆固醇300-500mg,主要来自
动物内脏
、蛋黄、
奶油
及肉类。
植物性食品
不含胆固醇,而含
植物固醇
如β
谷固醇
、麦角固醇等,它们不易为人体吸收,摄入过多还可抑制胆固醇的吸收。
合成原料
乙酰CoA
是胆固醇合成的直接原料,它来自
葡萄糖
、脂肪酸及某些
氨基酸
的
代谢产物
。另外,还需要
ATP
供能
和
NADPH
供氢。合成1分子胆固醇需消耗18分子乙酰CoA、36分子ATP和16分子NADPH。
合成过程
胆固醇合成过程比较复杂,有近30步反应,整个过程可根据为3个阶段。
1.3?3-羟-3-甲基戊二酰CoA(HMGCoA)的生成
在胞液中,3分子
乙酰CoA
经
硫解酶
及HMGCoA合
酶催化
生成HMGCoA,此过程与酮体生成机制相同。但细胞内定位不同,此过程在胞液中进行,而酮体生成在
肝细胞
线粒体内进行,因此肝脏细胞中有两套
同功酶
分别进行上述反应。
2.
甲羟戊酸
(mevalonic acid,
MVA
)的生成
HMGCoA在HMG CoA还原酶(HMGCoA reductase)催化下,消耗两分子NADPH+H+生成甲羟戊酸(MVA)
?
此过程是不可逆的,HMG辅酶A还原酶是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
3.胆固醇的生成
MVA先经磷酸化、脱羧、脱羟基、再缩合生成含30C的
鲨烯
,经
内质网
环化酶
和
加氧酶
催化生成
羊毛脂
固醇,后者再经
氧化还原
等多步反应最后失去了3个C,合成27C的胆固醇
合成调节
胆固醇合成的过程中
HMGCoA还原酶
为
限速酶
,因此各种因素通过对该酶的影响可以达到调节胆固醇合成的作用。
激素调节
HMGCoA还原酶
在胞液中经
蛋白激酶
催化发生
磷酸
化丧
失活
性,而在磷
蛋白磷酸酶
作用下又可以脱去磷酸恢复
酶活性
,
胰高血糖素
等通过
第二信使
cAMP
影响蛋白激酶,加速
HMGCoA还原酶
磷酸化失活,从而抑制此酶,减少胆固醇合成。
胰岛素
能促进酶的脱磷酸作用,使酶活性增加,则有利于胆固醇合成。此外,胰岛素还能诱导HMGCoA还原酶的合成,从而增加胆固醇合成。
甲状腺素
亦可促进该酶的合成,使胆固醇合成增多,但其同时又促进
胆固醇转变
为
胆汁酸
,增加胆固醇的转化,而且此作用强于前者,故当
甲状腺机能亢进
时,患者
血清胆固醇
含量反而下降。
浓度调节
胆固醇可
反馈抑制
HMGCoA还原酶
的活性,并减少该酶的合成,从而达到降低胆固醇合成的作用,细胞内胆固醇来自体内
生物合成
或胞外摄取。血中胆固醇主要由低密底脂蛋白(
LDL
)携带运输,借助
细胞膜
上的
LDL受体
介导
内吞作用
进入细胞。当胞内胆固醇过高,可抑制
LDL受体
的补充,从而减少由血中摄取胆固醇。
现知
遗传性
家族
高胆固醇血症
患者体内严重缺乏
LDL受体
,因此LDL携带的胆固醇不能被摄取,来自膳食的胆固醇不能从血液中被迅速清除,故血中胆固醇浓度过高,当体内
总胆固醇
过高,超过合成
生物膜
、
胆汁酸
及
类固醇激素
等的需要时,胆固醇及其酯则沉积在动脉
内皮
下的
巨噬细胞
中(这些细胞是由迁移到动脉内皮下的血
单核细胞
分化而成的),引起内皮下变形,进而导致
血小板
在动脉内壁集聚。若同时伴有动脉壁损伤或胆固醇转运障碍,则易在动脉内膜形成脂斑,继续发展可使动脉管腔变狭窄。可见
动脉粥样硬化
与血中高水平的胆固醇有关,特别与存在于LDL中的胆固醇水平有关。
转化
胆固醇在体内不被彻底
氧化分解
为CO2和
H2O
,而经氧化和还原转变为其它含
环戊烷多氢菲
母核的化合物。其中大部分进一步参与体内代谢,或排出体外。
胆固醇在体内可作为细胞膜的重要成分。此外,它还可以转变为多种具有重要生理作用的物质,在
肾上腺皮质
可以转变成
肾上腺皮质激素
;在性腺可以转变为
性激素
,如
雄激素
、
雌激素
和
孕激素
(progestogen);在皮肤,胆固醇可被氧化为
7-脱氢胆固醇
,后者经常
紫外线照射
转变为
维生素D3
;在肝脏,胆固醇可氧化成
胆汁酸
,促进
脂类
的消化吸收。
胆固醇在肝脏氧化生成的胆汁酸,随
胆汁
排出,每日
排出量
约占胆固醇合成量的40%。在小肠下段,大部分胆汁酸又通过肝循环重吸收入肝构成胆汁的
肝肠循环
(见图5?2);小部分胆汁酸经
肠道细菌
作用后排出体外。药物如
消胆胺
可与胆汁酸结合,阻断
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增加胆汁酸的排泄,间接促进肝内胆固醇向胆汁酸的转变。肝脏也能将胆固醇直接排入肠内,或者通过
肠粘膜脱落
而排入
肠腔
;胆固醇还可被肠道细菌还原为
粪固醇
后排出体外。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17 22:18
条目作者
小编
资深百科编辑
目录
概述
原理
参考资料
Copyright©2024
闽ICP备2024072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