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分析师是指专职从事互联网信息监测、舆情态势分析、
舆论环境研究、网络
危机处置等工作,为各级
党政机构、
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提供互联网信息监测、分析和咨询服务。他们从庞杂的海量
网络信息中,提取有价值的内容,对其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判,为服务对象了解互联网信息,观察网络动态,处置舆论危机提供
决策参考。
简要介绍
新兴职业
网络舆情分析师,是现代社会一种崭新的职业,他们活跃在许多党政机关、企业以及专业学术机构中。他们每天浏览成百上千个网页,对突发公共事件和
热门话题如数家珍,熟知网络流行语和热门段子,迅速把握热点,准确分析舆情,预测舆情走势,有效化解危机。
迅速发展
国内
网络舆情监测与研究机构在2008年开始大量出现,舆情分析师也开始大规模走进公众的视野,成为朝阳职业。截至2011年5月26日,在百度中输入关键词“
舆情监测”,相关网页高达153万多条。含有“舆情分析师”的网页也多达70多万条,“舆情分析师 招聘”网页42万条,由此可见,中国舆情分析市场已经大行其道。
工作模式
“
舆情分析遵循‘
三结合’
工作模式,即定性与定量、软件与人工、分析师与专家会商结合。”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主任分析师
刘鹏飞说,“网络言论的挖掘收集、概括剖析、抽样统计、报告写作、
走势预测是舆情分析师的五大
基础技能。新闻传播学、社会学、统计学、公共管理学知识最常用。” “结论必须建立在充分确凿的数据基础上,因此舆情分析师必须熟悉网络舆情抽样、统计、分析工具和模型,对
社会心理、‘
刻板印象’与网络
语言文化有长期观察研究。”
刘鹏飞展示了
《网络舆情分析师手册》的一些基本要求。
“舆情分析师可以说是‘一专多能’的‘杂家’,反应快,不僵化,点子多。”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副秘书长
单学刚如是总结。“而在特定的政府部门和企业工作的舆情分析师,就像一位量身聘请的‘私人保健医生’。”他们针对具体舆情热点“望闻问切”,根据舆情发展的不同时期,在事件处置和舆论引导两个方面“开出处方”。如何给舆论漩涡中的政府和企业“消炎止痛”,如何帮助他们在
长效机制上“治病除根”、“
强身健体”,这时“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
在舆情分析师这个新
职业群体中,虽然不乏
搜索引擎专家、
网络调查专家、统计高手、
图表专家等“高技术”人才,不过,分析师们所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
舆情监测软件和平台提高了效率,但人工分析仍是重点。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主任分析师
庞胡瑞说:“舆情分析是脑力活,更像体力活,加班加点每天浏览成百上千条网页犹如家常便饭。”
此外,舆情分析师还是紧跟新媒体发展的观察家和“时尚”的体验群体。“我们通常被要求比一般人更熟悉网络新工具和
即时通讯领域,更熟练地使用各种新媒体平台和软件。”
庞胡瑞说,“只有这样,才能够始终处于信息时代发展的前沿,对舆论发展的格局和走向有更精准的把握和预测。”
工作性质
独立的第三方
互联网日益成为多元价值观的表达空间,各方利益的
博弈场。这种情况下,舆情分析师能否提供独立客观的
分析报告单学刚认为:“舆情分析师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树立稳定的价值观至关重要。当前看来,
网络舆情监测主要还是通过
行业自律来进行规范的。”
坚持理性和
建设性是基本的职业准则。听不听’和‘用不用’是一回事,但‘说不说’和‘准
不准确’则是舆情分析师的职责所在。”
作为
网络舆情分析师,在分析的时候如何做到不参杂个人情感倾向,真正做到站在第三方的角度去研判分析和解读一个事件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助理、主任舆情分析师
谷文杰介绍,
网络舆情分析工作与其他分析工作一样,有着严格的
工作流程和数据要求,同时还有相对应的报告内容
会审制度,能在最大限度上摒除个人
情感因素对研判结果
客观性的影响。另外,
谷文杰还强调,网络舆情分析师的
职业素养也对网络舆情
分析结果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针对网络舆情分析师在工作中是否会存在
数据造假的问题,他表示,“如果网络舆情分析师向服务对象传递了假信息,势必会对服务对象的工作造成负面损害,然后会被服务对象弃用,进而失业,你觉得有人会拿自己的饭碗当儿戏吗”
网络世界鱼龙混杂,这就为舆情分析师的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如何对未经验证的网络言论保持清醒的头脑,如何在面对社会强势和
弱势群体之间的冲突时保持平衡,如何排除各种主观因素的干扰,如何避免被某些网民的“刻板印象”和“标签”所左右分析师们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谨慎探索、
独立判断。
据介绍,每到季度末舆情会商的时候,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会议室就成了“
辩论会”现场。舆情分析师们针对地方舆情
应对能力排行榜,在辩论中不断提出新的问题,讨论评估研判结论。不同观点的碰撞已经成为舆情分析师们工作的极大乐趣,坚持
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团队协作已经成为工作惯例。
实际上,第三方身份也为分析师的工作带来了必要的便利。第三方这个身份可以让我们更方便地接触官员、专家、媒体人士和网络
意见领袖、论坛版主等各个群体,这对于了解各方观点进而做出客观平衡的结论很必要。”人民网
《网络舆情分析师手册》中这样写道:“资深的舆情分析师,基本都是具有广泛而相对稳定
人际关系的‘网络
社会活动家’。”
官方培训
2013年9月5日,人社部
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与
人民网联合启动网络舆情分析师职业培训计划。今后,这门
新兴职业的从业人员将有官方证书,“持证上岗”。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副秘书长
单学刚说,
网络舆情涉及各行各业,甚至是明星、名人等个人,但对此需求最大的还是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业的领导。单学刚说,网络舆情分析师主要搜集汇总网络舆情,为领导了解
网络信息、加强把握民意提供参考依据,起到辅助作用。
培训合格可获证书
人社部中国就业促进会素质就业办副主任吴凯表示,网络舆情分析师纳入人社部“CETTIC”职业培训序列,这类职业培训是围绕
新职业、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选择职业培训项目。参加培训并考试合格者可以获得人社部颁发的人社部CETTIC证书——《网络舆情分析师职业培训合格证》。
吴凯介绍,持“网络舆情分析师”职业培训证书可以作为从事此行业的凭证。但是作为“CETTIC”证书,还未具有强制性效果,并非只有持此证者才能从事舆情分析行业。
报名培训未设置门槛
单学刚介绍,网络舆情分析师并未设置入门的门槛,党政机关的工作人员、从事舆情收集工作的专业人员、媒体从业者或者有志于今后从事该职业的个人,都有资格报名。
网络舆情分析师培训,共设置8门
培训课程,共计36课时的
学习时间。加上考试时间,整个培训周期5-6天即可完成。每期培训结束都会伴随一次考试,包括笔试和上机操作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