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林错,曾名
奇林湖、色林东错,位于
西藏自治区那曲市
双湖县、
申扎县和
班戈县境内,湖泊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0°03ʹ22ʺ~33°19ʹ49ʺ,东经87°23ʹ40ʺ~92°13ʹ49ʺ。湖面海拔约4530米,湖泊总面积为2099.13平方千米。湖体东西长约72千米,南北宽约22.8千米,面积仅次于
青海湖,是中国第二大
咸水湖,也是西藏第一大湖。
形成演变
色林错是在新生代
古近纪初开始发育的班戈
断陷盆地基础上,在第四纪继承活化发育而成的新生断陷盆地。盆地长轴近EW向,南北两缘
新构造发育,随着
青藏高原的整体隆升而隆升,中晚更新世以来。大湖逐渐缩小,由于局部隆升差异而将大湖分割,逐渐形成现代众湖
分布格局。色林错、班戈错
晚更新世晚期以前为统一大湖,长轴东西向,晚更新世晚期分割形成二湖,东西向展布。
位置境域
色林错位于
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双胡县、申扎县、
班戈县境内,湖泊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0°03ʹ22ʺ~33°19ʹ49ʺ,东经87°23ʹ40ʺ~92°13ʹ49ʺ。湖体东西长约72千米,南北宽约22.8千米。2003年开始,色林错湖面面积将雅根错湖面面积纳入计算,湖面总面积为2099.13平方千米,流域总面积45530平方千米,流域内湖泊面积3262平方千米。
水文特征
湖水补给
色林错湖水补给依赖于地表径流,入湖河流有发源于巴布日雪山的波曲藏布、甲岗雪山的扎根藏布、冈底斯山的阿里藏布以及唐古拉雪山的扎加藏布,这些河流分别从色林错湖泊的东、西、南、北岸入湖,源区都是冰雪覆盖,水源丰富。
水温
色林错湖不同区域之间表层水温的最大
变幅为1.3℃,而在10~15米水深的温度最大变幅为1.7℃,25米以下底层水温的最大变幅是1.5℃,说明在同一时间段内,色林错不同区域同一水层中的温度相对稳定。其内部深水区域的表层水温相当稳定,昼夜温差的最大变化仅有1.0℃。色林错近岸浅水区域表层在6月份的极端最高水温为21.2℃,极端最低水温为11.0℃,
日均温为16.3℃;水温
变化幅度可达3.2~7.5℃,
日平均水温变化幅度5.6℃,其幅度大于在同一时间段湖区内不同区域之间表层水温的变化。同时,波曲藏布下游6月份的极端最高水温为24.5℃,极端最低水温为4.0℃,日均温为15.3℃;水温变化幅度为11.0~19.0℃,日平均水温变化幅度达到14.5℃。
PH值
色林错湖区内最低的PH值为9.19,最高为9.49,分别位于色林错的西南部和东部(1998年在浆东如瑞测定的最高值为9.66);其
表层水的pH值变化在9.20~9.46之间,次浅水区为9.19~9.48,深水区为9.20~9.49。总体上看色林错湖区水体的PH值偏高,且较稳定,同时其水体不同深度水层的PH值也基本保持一致。但是色林错西南部各水层的PH值均较其他区域为低。
溶解氧
色林错湖区内最低的
溶解氧为4.62毫克/升,位于
扎加藏布入
湖口及与浆东如瑞相接的东侧;而浆东如瑞深水区的溶解氧最高,为5.12毫克/升;主湖区表层水的溶解氧变化在4.62~5.02毫克/升之间,次浅水区为4.67~5.08毫克/升,深水区为4.64~5.12毫克/升。总体上看色林错湖区水体的溶解氧相对稳定,同时其水体不同深度水层的溶解氧变幅较小,仅0.03~0.35毫克/升。
气候特征
综述
色林错流域属于高原寒带半干旱
季风气候区,
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冬春寒冷,夏秋温凉,干湿季分明。
年日照时数2910~2970时,
年降水量290~321毫米,
年平均气温0.8℃~1.0℃,年平均
最高气温5.5℃~6.9℃,年平均
最低气温-6.6℃~-6.0℃,年
大风日数103~132天,其中申扎年大风日数最多可达191天,出现在1984年。
气温
色林错流域年平均气温呈极显著的上升趋势,多年平均气温为0.2℃。1998年之前流域年均气温低于多年平均气温,最低气温达-1.9℃。1998年之后,该流域气温明显升高,除2000和2002年之外均高于多年平均气温,最高年均气温为1.3℃。
降雨
色林错流域年平均降水量呈显著上升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17.3毫米,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81.0毫米,年平均降水量最低为218.0毫米,最高为551.3毫米。
积雪
色林错流域年平均最大积雪深度呈显著下降趋势,2000年之前,该流域年平均最大积雪深度除1991、1992年和1994年以外均大于多年平均积雪深度6.30厘米。2000年之后,该流域年平均最大积雪深度均小于多年平均积雪深度,最低值为3.20厘米。
湖区水系
色林错流域北部为著名的唐古拉山和赤布张错湖,流域南部为雪拉普岗日冰川;流域东部和西部湖泊众多,东部主要有兹格塘错、班戈错、仁错贡玛和纳木错;流域西部主要有其香错、达则错和昂孜错等湖泊。流域内众多的河流和湖泊互相连接,组成一个封闭的内陆湖泊群。
自然资源
色林错湖区共有鸟类14目30科101种。在分类组成上,雀形目鸟类最多(10科41种),其次为
鸻形目鸟类(5科14种);
鹈形目、
沙鸡目、鹃形目和
佛法僧目鸟类数量最少;在物种区系组成方面,古北界种物种最多(70种),
广布种其次(26种),东洋界种最少(5种);在居留型组成中,以
留鸟种类为主(44种),夏候鸟较多(40种),
旅鸟其次(10种),
冬候鸟较少(7种);物种保护与濒危等级构成中,国家Ⅰ级保护物种有6种;国家Ⅱ级保护物种有13种。
色林错湖区是高原高寒草原生态系统中珍稀濒危生物物种最多的地区之一,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黑颈鹤、
雪豹、
藏羚、
盘羊、
藏野驴、
藏雪鸡、
玉带海雕、
白尾海雕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棕熊、
猞猁、
兔狲、
藏原羚、
猎隼、秃鹫、
红隼等,还生长着许多珍稀、濒危植物物种,如
西藏沙棘、掌业大黄、
马尿泡、
合头菊等。2003年色林错湖入选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23年7月30日于西藏自治区申扎县色林错发现长尾贼鸥。
生态保护
保护区
西藏色林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北部的藏北高原,区域范围位于东经87°41'~91°50',北纬30°10'~32°10',平均海拔高度超过4500米。保护区总面积为18936.3平方千米。该保护区西区气候寒冷,年平均气温在0°C以下,一年中只有5~6个月气温高于0°C,最热月气温均温8~10°C左右;土壤类型包括高山草原土、高山草甸土、高山寒冻土和高山沼泽草甸土。保护区东区年平均气温-3~0°C,最热月均温8~10°C,最冷月均温低达-16~-10°C,极端最低温为-43~-31°C;保护区东区土壤较为单一,主要以高山草甸土为主,保护区内常见的动物包括藏羚羊、金雕、胡秃鹫等,植物包括羽叶点地梅、三蕊草、颈果草等。
生态环境问题
色林错湖1997年之前湖泊面积增幅较小,平均每年增加2.98平方千米;1997~2015年增长迅速,平均每年增加34.23平方千米;2015年之后色林错湖面面积的增长开始减慢,平均每年增加14.50平方千米。通过遥感影像发现,2003年之前色林错与雅根错是两个独立的湖泊,2003年这两个湖面连成一片,色林错南部在2003~2005年间与雅根错发生了连通接近。因此,2003年开始,色林错湖面面积将雅根错湖面面积纳入计算,2003年色林错和雅根错的湖面总面积为2099.13平方千米,与2002年(两个湖泊还未相连)色林错湖面面积相比,2003年(相连之后)湖面面积增加了91.29平方千米。色林错湖面水域增长后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后果。生长在低
湖岸带茂盛的牧场草地被淹,湖区附近牧民不得不撤离。湖泊的扩张淹没了周边的道路、村庄与牧场。特别是湖区北部,不断扩张的湖岸线已导致原先的S301公路在2000年被淹没,新的S301公路被迫向北迁移,严重影响了当地农牧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