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溪镇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芦溪镇
芦溪镇,全国重点城镇,行政上隶属于四川绵阳市三台县,北接绵阳涪城区,是绵阳市“一核两翼三区协同”发展中“一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绵阳市推动涪城区和游仙区在内的“中部平原河谷片区”一体化进程中的重要发展区域。
位置境域
芦溪镇地处三台县北部与涪城区交界处,素有三台北大门之称。位于北纬31°10′33″~31°20′01″,东经104°50′09″~105°59′29″。东邻老马镇,南靠刘营镇,西界立新镇,北临永明镇、涪城区丰谷镇。距绵阳市区28公里,三台县城30公里。镇政府驻芦溪镇干道西段。
地名来历
芦溪,因驻地东靠涪江,两岸芦苇丛生,北边有长河名浮绿溪,后改为葫芦溪,因此而得名芦溪镇。
花园,因驻地花园河而得名。相传此地为刘备夺取益州、驻扎涪城时建的后花园,因花园中有一溪流穿过而得名花园河。
建置沿革
芦溪、花园两镇,历史悠久,历来为军事、政治要地。
花园,是三国时期古涪城县旧址。南朝梁武陵王天正二年(502年)设始平县,县城在今花园镇,北周时改始平县为涪城县,元朝至元二十年(1283年)撤涪城县并入郪县。
芦溪,明清时,在此置盐课大使署,清末为县丞署民国在此设县佐,又称“芦溪分县”。
清末民初,三台县设4路28乡,芦溪、花园分属北路张月乡(驻葫芦溪),东路房日乡(驻老马渠)管辖。
民国9年,川战迭起,各地加强团练组织,分上、下乡,设团练办事处(后改为团甲公所),张月下乡驻葫芦溪,房日上乡驻花园河
民国24年,调整政区,分区设署设联保,改团甲公所为联保办公处,设有芦溪联保、花园联保、东狱庙联保(今建新乡)。
民国27年,撤销东岳庙联保,调整合并到鲁刹寺联保(今新鲁镇)。
民国29年,实行“新县制”,将联保一律改为乡。设有芦溪乡、花园乡。
解放后,1950年设第二区驻芦溪场,芦溪、花园同属。
1951年,土地改革结束,进行民主建政,全县政区大调整,改设乡、村、组。
仍设芦溪乡,属第二区(芦溪区),设花园乡,属第六区(老马区)。
从原芦溪乡分设永安乡,场镇驻地周家祠,取永远安宁之义。
从原芦溪、刘营乡分设太平乡,场镇驻地王家桥。
从原新鲁乡分设建新乡,场镇驻地罗家湾,意为新建的乡。
从原花园、永明两乡各划部分地区成立白衣乡,场镇驻地八字潦(八字老)。
1952年4月,设立芦溪镇(乡级),与芦溪乡同驻芦溪场镇,属芦溪区。
1956年中期,撤销永安、太平、建新3乡,同年底又恢复。撤销白衣乡。
1958年,成立芦溪公社,撤销芦溪镇并入芦溪公社,同时成立永安、太平、建新3个公社。
1961年,在原白衣乡基础上恢复复建为白衣公社。
1963年5月,恢复芦溪镇,1967年7月撤销芦溪镇并入芦溪公社。
1967年,白衣公社以“社会主义道路无限光明”之意更名为光明公社。
1974年4月,恢复芦溪镇。
1981年,地区内地名重名普查。分别改永安、太平为永江、四平(以境内有四面山及原太平公社得名)。
1984年,改各公社为芦溪乡、永江乡、四平乡、建新乡、花园乡、光明乡。
1985年,撤销芦溪乡并入芦溪镇。
1992年9月,撤区建镇,将永江、四平、建新3乡并入芦溪镇;将花园、光明2乡合并建花园镇。
2019年12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撤销花园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芦溪镇管辖,芦溪镇人民政府驻芦花干道西段40号。
行政区划
2019年底,芦溪镇设芦溪、永江、建新、四平、花园、光明6个党总支,辖11个社区,30个行政村。
芦溪镇概况
芦溪镇为“美丽宜居小镇”和“全国重点小城镇”,全镇辖区面积94.43平方千米。辖4个农村办事处、1个城区办事处,30个行政村、 8个居委会、29个居民小组、23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1297人(2017)。耕地面积3057公顷,植被面积3013公顷,森林面积245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6%,主要河流涪江。2016年1月,芦溪镇成功入选成为四川省仅两个、绵阳市的“美丽宜居小镇”。
市镇建设
2014年,场镇面积4.3平方千米,规划扩建到10平方千米,有街道17条。镇内有年供水量182万吨的自来水厂1座,城区供水管网30千米,用水户达6000户,普及率已达92.81%。镇北有装机容量为15750千瓦的水能永安电厂1座,2座110千伏变电站。天然气用户达8000余户,街道全部实现水泥硬化街灯亮化。新建成4万平方米居民小区,城镇化率达到56.2%。
芦溪镇村级建制
一、总体设置情况
三台县芦溪镇现设置村级建制57个,其中:村44个,社区13个。拟调整减少村级建制34个。
二、调整设置情况
1.将王家桥村、清平村、金华村合并,设王家桥村,办公地点驻原王家桥村;
2.将姚江村、老安村合并,设姚江村,办公地点驻原姚江村;
3.将大房村、青玉村合并,设青玉村,办公地点驻原大房村;
4.将金台村、五筒村合并,设金台村,办公地点驻原金台村;
5.将永强村、永凤村合并,设永凤村,办公地点驻原永凤村;
6.将五柏村、玉星村、群星村合并,设五柏村,办公地点驻原五柏村;
7.将兴相村、石河村合并,设兴相村,办公地点驻原兴相村;
8.将临江村、广华寺村、尖山村、四兴村合并,设广华寺村,办公地点驻原广华寺村;
9.将松林村、清河村合并,设松林村,办公地点驻原松林村;
10.将福星村、五香村、芦溪村合并,设五香村,办公地点驻原五香村;
11.将鹤林村、棬林村合并,设鹤林村,办公地点驻原棬林村;
12.将两河村、四河村、三桥村合并,设三桥村,办公地点驻原三桥村;
13.将法源寺村、蟠龙山村合并,设蟠龙山村,办公地点驻原法源寺村;
14.将水磨河村、涪江村合并,设水磨河村,办公地点驻原水磨河村;
15.将四脊村、白衣村、镇江村合并,设镇江村,办公地点驻原白衣村;
16.将八字老村、枣河村合并,设枣河村,办公地点驻原枣河村;
17.将宝林寺村、涪城村、宝林寺社区合并,设涪城村,办公地点驻原涪城村;
18.将星楼村、琴山村、星楼社区合并,设星楼村,办公地点驻原花园镇政府办公楼(临时);
19.将南街社区、中街社区、新街社区(老街)、建设街社区合并,设中街社区,办公地点驻芦溪镇中街21号;
20.将涪江大桥社区、新街社区(新区)合并,设新街社区,办公地点驻芦溪镇新街123号附10号;
21.将富民街社区、南外街社区、商业街社区、大路坡社区合并,设商业街社区,办公地点驻芦溪镇中街21号;
22.将花园场镇社区、光明场镇社区合并,设花园社区,办公地点驻芦溪镇星楼街117号。
三、除上述需要调整设置的村(社区)外,本镇管辖的其他村建制不作调整。
镇域经济
国内生产总值4亿元,按可比价比2013年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总收入1.84亿元;第二产业总收入1.15亿元;第三产业总收入0.7亿元,三次产业比达到55:31.5:11.5。财政总收入1440万元,全年可安排财力达8220.8万元(其中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资金7346.44万元),实现财政总支出8320.8万元,消化历史债务100万元。年末金融机构3家各项存款金额3.6亿元,贷款金额1.1亿元。
农业总产值22500元。农作物总面积8115公顷。大小麦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612.5公顷。粮食总产量29036吨。油料作物4774吨。反季节蔬菜453.3公顷。油料作物1692.5公顷。年产水果103万公斤,水产品27万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345.3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55元,增加662元。产茧8.49万公斤。年末生猪出栏87583头,肉牛出栏11722头,小家禽77.32万只。发放涉农补贴4000余万元,农民人均收益80元。
工业总产值5.61亿元,比上年增长14.33%。实现工业增加值7826亿元,比上年增长55%。规模企业增加3家,规模企业总产值达到2748万元。民营工业增加值实现5643万元,增长30%,比2013年增长74%。全镇有1.5万平方米的综合农贸市场3处,大型超市6家,大型餐饮酒楼5家,各类商店900余个,商业街4条,个体商户1400户,日参与集市交易达4万余人。
环境保护
年内投入13.6万元维修、更换S205、芦溪段街道过境路灯200盏,投资22万元引进绵阳新时代物业管理公司进驻芦溪,保持常年有40人左右的清扫保洁队伍负责芦溪城镇的卫生保洁。投入5万元在五柏村建垃圾填埋场1处,对垃圾进行处理和填埋,投资2万元购置垃圾转运车13部。投入3万余元在城镇、乡村建规范垃圾池。“一建、三清、五改”,改卫生井2458口,建沼气池870口,改厕、建灶1420户,已建成省级卫生单位4个,省级卫生村、社3个,市级卫生单位8个,县级卫生单位9个。芦溪镇创建省级卫生镇获得验收通过并命名。
抗震救灾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芦溪镇迅速启动应急工作预案,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设立应急救援灾情统计、房屋安全、卫生防疫等8个工作组。组织带领全镇干部群众迅速紧张有序的进行抗震救灾工作。组织民兵应急分队预备役队伍80余人分两批赶赴平武北川抢险救灾,抢救出13名幸存者,挖出215名遇难者。顺利完成唐家山堰塞湖泄洪撤离避险工作,避险撤离涉及4个村、2个居委会、18个社组、2900余人,历经13天、最长达到20天,确保了零伤亡的目标实现。开展爱心捐赠,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向灾区捐款25万余元,捐赠救灾器械及物质2000余件,交纳特殊党费30277元。及时发放5873人受灾群众生活救助555.02万元, 2657人的后续生活救助166.02万元,发放救灾粮287吨,物质2万余件。投入资金20余万元,对全镇村(居)和公共重点区域进行全面防疫,保证了全镇无疫情发生。
灾后重建
全力推进农房重建。建立示范点2个,农房重建开工2519户,开工率100%,竣工1890户,竣工率75%。完成农房加固5350户,发放加固维修资金1337万元。发放2519户过渡安置资金503.8万元,发放农房重建补助 2176 户、3405 万元。全面启动城镇住房重建。完成城镇居民住房安全鉴定2300户。设置安全警示16处,组织排险8处。积极向上争取公共服务设施重建项目,将4所中小学校扩建、敬老院扩建、文化设施重建、二医院扩建、10个村(居)办公场所建设等项目列入2009年开工重建项目。支持平武、北川统供红砖30万匹,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发放重建贷款1200 万元。
邮政通讯
全镇通讯设施齐全,电信装机容量6000门,移动、联通、铁通基站6000余处,网络覆盖全境。每百户拥有固定电话50部,移动电话80部。邮政储蓄和汇兑总量9000万元,业务总收入130万元。电信业务收入300万元。
工业企业
芦溪工业已初步形成七大门类、八个行业。以化工、建筑材料、冶金冶炼、食品加工为主导,除永安电厂、嘉盛化工、启明星磷酸盐三大企业外,镇有中小型工业企业51家,其中有化工企业康尔日化、川科化工、智光塑料3家,食品加工有文氏粉业、新丰酒业、金丰酒业、蜀伍酒业、涛林食品、飨味香食品6家,建筑材料有豪森木业、永丰新型墙体材料厂、永路预制构件厂,永强预制厂4家和华胜、四兴、红兴、宏发、玉明、罗家坡等6家砖厂,还有金牛农机厂、中正五金厂2家制造业。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9家。
道路交通
芦溪镇是三台县北路的交通枢纽,距离绵阳南郊机场20km,距离三台县(北坝镇)30km,S205由北向南穿境而过,东依芦溪涪江大桥与芦溪工业集中区联成一体,并延伸至正在建设的成渝环线高速公路,西有通至德阳的中立路,通往中江的芦黄路,通往四平的芦金路,境内108km的镇村道路,纵横交错,已建成尖山村、永强村、鹤林村、大房村的水泥村道25km。整治村级道路53km。全镇有农用车150辆,面包车120辆,成立农村客运公司1家。
公共交通
芦溪镇开通了镇内水磨河村至广华寺村的公交车,这是绵阳市内首个在镇内开通公交车的镇乡。芦溪镇此次开设的公交线路,起点位于该镇水磨河村,终点站位于镇内广华寺村,全长8.9公里,沿途设置了37个站点,平均每15分钟就有一辆公交车进站,全镇近十万人因此受益。下一步,还计划增加3-4条公交线路,力争在全镇范围内形成‘一纵三横’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两项改革释放的红利,为加快建设新型现代化小城市、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1路车站点:
社会生活
全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05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8988元。每百户有电视机98台,有线电视用户1万余户。
医疗卫生
全年投入资金56万元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全镇整治山平塘22口(精修4口),新建渠道2条12公里,维修淘淤渠道190km,维修整治石河堰3道,恢复永江一道闸抽水站,新建提灌站1处,改建5处,打深井86口。
科技教育
科技人员520人。民营科技人员336人。全镇有各类学校27所,“省级示范高中”芦溪中学在校学生达6000余人。全镇各类学校在校人数达13067人。教职工525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98.2%,高中入学率48%。
文化体育
全镇有文化活动场所78处,开展大型文化体育活动3次,建有中老年健身俱乐部4个,其中居委会1个,村3个,会员200余人。成立全民健身协会,农民体育协会篮球协会足球协会、信鸽协会、摄影协会、象棋协会,常年开展活动。其中篮球协会先后到绵阳、三台、西平等地与之开展的友谊比赛活动。建有镇文物保护领导小组,镇内关帝庙戏楼1984年被县政府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另有6处文保单位(莲花台、五显庙、玉皇山崖墓、石佛寺、庙梁山崖墓、狮子山崖墓)。有文化经营户45家,其中互联网服务9家,新农村书屋3个,另有打字复印、印刷、书店、台球室、旱冰场等。
名特产业
以石河村兰绍友为首的山顺果蔬基地和鹤林村生产发展反季节水果“山顺”牌油桃,基地250亩,18个大棚,年产值180余万元。协会面积6800余亩,年产值1200余万元,会员1200人,带动农户4200余户。基地评为“四川省无公害基地”,山顺产品被世博会评为“名优农产品”,2005年被农业部评为“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并注册“山顺”商标。
名特食品
历史上芦溪的名小吃“篮篮鸡”,由杨二酒楼业主杨天忠传承发展为现今著名的“姜汁鸡”,以麻、辣、香、鲜为特色,颇受食客欢迎。
名胜古迹
芦溪的莲花台寺庙,依山傍水而建,风景秀丽,建筑古朴宏伟,占地6000㎡,佛像雕塑美轮美奂,栩栩如生。殿宇装饰精美,金碧辉煌。
关帝庙戏楼,镇内130余年前的古建筑,位于城镇中街,占地400㎡,建筑面积800㎡,古朴典雅的斗拱翘檐,很具特色,保持完好,现为文化中心所在地。1984年被三台县人民政府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区域发展
芦溪镇利用五类资金加快城镇建设。一是引进外地资金加快建设。引进重庆先成地产公司先期投资1亿余元,开发占地51.5亩,修建 “丽景天下”楼盘10.3万平方米商品房工程,修建电梯公寓和星级大酒店;加快街道路面改造。引进四川省华城建筑有限公司凉山公路建设有限公司采用BT模式,利用民间资金和自筹方式投资1200余万元,对9条街道铺设沥青混凝土路面;二是利用本地民间资金加快建设。芦溪银氏企业投资2000余万元,修建2000余平方“紫荆花a座”房产,5月即将竣工;芦溪“俊鹏阳光”房产投资6000余万元,修建4万平方小高层、电梯高层商业用房和商品房。三是利用置换模式加快建设。进行土地整理。1月20日正式签约三台倍乐房地产公司,加快金子山、赵家巷1500余亩山林地整理,为重大项目实施拓展一批土地。四是自筹资金加快建设。自筹资金2300万元建设滨河路1010米,宽18米,新区一号路延长段730米,宽40米,广场8004平方米的基础设施。五是发动驻镇单位投资加快建设。广电、供电、移动、联通、自来水公司5个单位投资1200余万元改造6000余米管网,广播电视、电信等弱电线全部入地运行。
区域概况
芦溪镇位于四川绵阳三台县北部,与绵阳涪城区丰谷镇接壤,S205与涪江穿境而过,全镇幅员面积94.43平方千米,辖4个办事处,30个行政村,232个社,8个居委会,29个居民小组,有耕地45843亩,农民人均占有耕地1.07亩,植被面积45200亩,森林面积34933亩,森林覆盖率32.9%。总人口41297人(2017)。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41297人(2017)
资源环境
芦溪镇位于县城北部,素有三台北大门之称。以浅丘为主,兼有涪江冲积平坝,海拔在410-490米之间。处涪江西岸、涪江在镇境东越境而过。
经济发展
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22969万元,其中第一产业12025万元,第二产业9078万元,第三产业5714万元,财政总收入1071万元。农业总产值1.95亿元,粮食总产量26305吨,农作物总面积92530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7103亩,经济作物24463亩。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4.39亿元,民营经济总数1234家,职工7580 人。
2005年,完成基本建设投资3450万元,上交税金110万元,重点项目主要有芦溪中学教学大楼工程、三台第二人民医院住院大楼工程和集雨节灌工程。2005年,邮政储蓄汇兑业务总量4220万元,业务总收入85 万元,固定电话达到6160 部,电信业务收入220 万元。2005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80万元,有市场面积21800平方米,商业从业人员2460人,完成税金105万元。
社会事业
盛开的樱花
狂欢谷、盛世樱花园、藤椒基地……24日,中央、省、市20余家媒体代表走进“全国美丽宜居小镇”——三台县芦溪镇,感受乡村小镇的新变化。
上午10时许,20余名媒体记者先后参观了芦溪镇已初具规模的狂欢谷、特色优质的藤椒基地、功能渐全的樱花园,还有蜚声四邻的芦溪中学,不论是场镇建设还是产业特色,巨大的变化都得到大家一致称赞。
“今年1月,我们镇成功入选成为我省仅两个、我市的‘美丽宜居小镇’”。芦溪镇党委书记李果介绍说,近年来芦溪镇把握机遇,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获省首批统筹城乡发展综合示范建设项目,盛世樱花园、台湾草莓园的开发与建设等,使芦溪呈现出焕然一新的面貌。
李果介绍,2015年,全镇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9亿元,比上年增长7.8%;工业增加值3.1亿元,增长2.8%;农业增加值3.45亿元,增长3.5%;第三产业增加值3.35亿元,增长18.1%。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13500元。
“几年前的芦溪镇我还记忆犹新,没想到几年光景变化如此之大。”来自绵阳日报记者田明霞感慨道,“优越的地理位置、便捷的交通运输给芦溪带来宝贵的发展机遇。”
媒体代表了解场镇规划
据介绍,芦溪镇已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西部樱花节”,吸引省内外游客35万人次,在这基础上,该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积极筹备第二届樱花节,建立“草莓园”、“蓝莓园”等观光采摘园,创造条件鼓励农民发展“农家乐”,培育壮大新型业主,通过发展互联网加农业、互联网加物流、互联网加旅游等方式,运用电商销售农副产品,增加旅游产业附加值。
李果表示,接下来,芦溪镇将进一步集中自身优势,做好城镇建设规划,在继承传统文化和地区特色的同时开发乡村旅游之路,实施场镇绿化、美化、亮化行动,“为市民提供一个优美舒适的居住环境。”(杨海燕)
所获荣誉
2020年3月,入选2019年度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乡镇。
2021年4月,入选“四川省首批乡村治理示范乡(镇)”。
2023年9月24日,入选“2023中国中部地区乡镇综合竞争力百强”,排名第74。
参考资料
四川省人民政府. 四川省人民政府.
芦溪镇.三台县地情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16 22:26
目录
概述
位置境域
地名来历
建置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