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任
翻译家
范任(1906年10月6日-1971年8月2日),男,字范希衡,笔名范行、知人、任典,桐城人。著名翻译家、教授。
人物简介
1955年初,范希衡完成了《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的翻译并交稿,不久后就在政治运动中被莫须有地划入“反革命小集团”,身陷囹圄。一年后,省公安厅给出了“反革命小集团查无事实”的结论。
人物生平
1906年10月-1922年6月
1906年10月6日出生于安徽省桐城县西乡小枫树村的一个私塾先生兼中医的家庭。四、五岁时能即席吟诗、作对,被称为“神童”,有《神童片片录》。父亲范畏堂(1875-1948)通古文、精医术,母亲汪氏(1876-1949)能识字。十二岁前在家乡跟随父亲习读四书五经,后随父(任湖南《公言报》编辑)转入湖南长沙养中中学预科、安徽安庆六邑中学读书。
1922年秋-1925年秋
1922年秋考入上海震旦大学特别班专修法文,后入文本科一、二年级,1925年5月因参加“五卅”运动被除,逃往北平。
1925年秋-1927夏
1925年秋考入北京大学法文系插班三年级,攻读法文并兼修沈尹默的“词学讲座。同时,兼任大同中学法文教员及沈尹默主持的中法文化交换出版委员会秘书。1927年夏北京大学法文系毕业。
1927年秋-1929年夏
北京孔德学校法文教员兼中法大学孔德学院法文讲师。
1929年秋-1932年夏
1929年秋获庚子赔款奖学金赴比利时鲁汶大学攻读拉丁语系语言学、拉丁语系古文及现代文学、比较文学、历史语法、比较语法。
1930年以最优等成绩获硕士学位,旋住巴黎写论文《伏尔泰纪君祥-对“中国孤儿”之研究》。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东北,与王炳南(中国对外友协前会长)和陈传璋(复旦大学教授)等部分旅欧学生聚集在巴黎意大利街讨论声援抗日,并受命于中国留学生组织委托,执笔起草了旅欧学生的抗日救国宣言。次年回国积极投身于抗日救国运动。
1932年以优等成绩在比利时鲁汶大学通过了博士论文,获得了拉丁语系语言学和拉丁语系文学双博士学位。
1932年在欧洲发表了博士论文《VOLTAIR ET TSI KUIM-TSIANG--ETUDE SUR L'ORPHELIN DE.LA CHINE》par FAN JEN 1932(伏尔泰与纪君祥-对《中国孤儿之研究》)。
1932年秋-1936年夏
北京中法大学法文教授兼沈尹默主持的中法文化出版交换委员会编译。
译著:朗松《文学史方法论》范希衡译,北平《文史》,1934.1(1)/(2)。
论文:《时代的人生问题试解:献给找出路的青年》范希衡,上海《社会科学研究》,1935.1(2)。
论文:《中国文学的出路》范希衡,《社会科学月报》,1937.1(4)。
编辑《法文研究》杂志并著文如《诗经》翻译研究等,1932-1936。
译著(中译法):《LE VOYAGE DANS LA CHINE ANCIENNE》 (江绍原著《中国古代旅行之研究》)FAN JEN,中法文化出版交换委员会出版,1936,该书行销法国,稿酬全部捐献抗日。
1935年与孙其节女士结婚。
1935年一二九运动,在北京一女中校长孙荪荃(国务院参事、谭平山夫人)授意下,邀请法国教授邵可侣同去赚开阜城门,为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的学生进城开道。
1936年秋-1940年夏
1936年秋-1937年冬,任中法文化出版交换委员会(上海)编审。
译著:《苏联诸民族的文学》范希衡编译,商务印书馆出版,1937。
1938年春-1940年夏与胡愈之、王炳南、刘思慕盛成等人一起组织上海市各界抗日后援会国际宣传委员会,任编译付组长,用法文翻译抗战宣传文章,与宦乡合作编写《前线日报》的每周“国际形势综述”。
论文:《一年来之国际风云与远东局势》范希衡,《前线日报新年增刊》 26-3,1940   论文:《唯“礼”的民族观》范希衡,《改进》,1940
1940年秋-1941年夏
苏皖政治学院教授兼教务长(福建崇安)
著作:《列强外交政策》范希衡,国民出版社,1940。
论文:《民族性之研究》范任,《苏皖政治学院季刊》,1941。
1941年秋-1945年夏
中央大学师范学院 国文系(重庆)教授教《西洋文学概论》,兼社会部(重庆)社会行政计划委员会研究室编译组长,编辑《社会行政丛书》、《社工通讯月刊》。 论文:《关于社会建设的几个原则》范任,《中央周刊》,1942。
论文:中国民族性之研究范任《东方杂志》,1941-1943连载
中华民族之年龄 39(1),34-36
再论中华民族之年龄 39(2),19-21
中国人的团结力 39(3),22-25
中国人的社交性 39(4), 30-32
中国人的组织力 39(5),20-24
再论中国人的组织力 39(6),34-37
三论中国人的组织力 39(7),17-21
中国人的同情心 39(8),13-16
中国人的保守精神与创辟精神 39(9), 21-24
论“文”与“质” 39(17)
论古希腊罗马之“文”与“质” 39(18)
意大利民族之“文”与“质” 39(20)
1945年秋-1949年春
安徽省政府委员、社会处长主管黄泛区救灾、社会服务工作。1949年2月辞职。
论文:《社会工作与大同之治》范任,重庆《社会建设》,1948年复刊。
1949年春-1952年夏
上海震旦大学法文系任教。与徐中年合编《简明法汉辞典》(A-M部分)。1951年秋,调苏州革大政治研究院学习,结业后返原校。应上海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李青崖之请将法文的太平天国史料翻译成中文,其中第一、二部分收入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的《上海小刀会起义资料汇编》(上海人民出版社);第三部分收入南京大学历史系太平天国史料研究室编的《江浙豫皖太平天国史料选编》(1983 江苏人民出版社 383-514)。
译著:《这里是〈美国之音〉》范行,上海知识出版社,1950 ;
《人民的上海》(中译法)范行,江文新合译,上海知识出版社,1951。
1952年夏-1971年夏
1952年院系调整至南京大学外国语言与文学系任教。1954年妻孙其节在上海病逝。1958年4月众所周知的原因被判十年。1961年中央宣传部长陆定一同志提出和支持的一项国家重要的文化建设工程:《外国文学名著丛书》、《外国文艺理论丛书》、《马克思主义理论丛书》“三套丛书”的编选计划落实,由于在编选计划选目中,译者是由编委会与工作组从全国的翻译界中慎重研究确定的、学风严谨的翻译家。其中世界名著罗梭《忏悔录》列入《外国文学名著丛书》,《圣伯夫文学批评文选》和《波瓦洛文学理论文选》列入《外国古典文艺理论丛书》(后改为《外国文艺理论丛书》)的出版计划,并确定译者由范任承担。1962年经中宣部、文化部周扬副部长的批示,是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所所长、三套丛书编委戈宝权先生和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三套丛书编委郑效询先生专程赴南京,先后与江苏省公安厅、南京大学交涉,是年6月以保外就医为由回家,作为人民文学出版社特约翻译。开始整理、修订初版布瓦洛诗的艺术》,并按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所的建议增译了布瓦洛《读龙穰感言》和《讽刺诗》等若干内容,将书名改为《布瓦洛文艺理论文选》。文革期间,这部分内容在出版社遗失,2009年《外国文艺理论丛书》出版时,仍以波瓦洛《诗的艺术》列入《外国文艺理论丛书》。1964年秋,应人民文学出版社要求,对卢梭忏悔录》上卷六章的组译稿重新作了一次校订和润色工作,提出了400多条修改意见。后来出版社提出重译上卷,范任鉴于尊重原译者的劳动,未肯予以重译,仅接受出版社要求翻译了下卷,该书自198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以来一直发行至今。2011年10月第二次印刷时,《忏悔录》署名为范希衡等译,第一部黎星译范希衡校,第二部范希衡译,恢复了历史的原貌。《圣勃夫文学批评文选》(约120万字)向人民文学出版社交稿后适逢十年动乱,之后由于三套丛书计划未及时落实,人民文学出版社又因编审和经费问题而搁浅,现南京大学出版社将于2014年出版。
1970年被下放到安徽桐城挂车河公社劳动并坚持译作。于1971年8月2日病死在农村。1979年5月江苏省高等法院撤消原判,宣布无罪。南京大学党委也恢复了其名誉。这一时期的译作“是他在长期的人不堪其苦和忧其忧的逆境的折磨之下”(贾植芳先生语)忍辱负重地完成的。
个人生活
父亲:范畏堂
夫人:孙其节,从事俄文教学
妹妹:范小梵
妹夫:朱锡侯
外甥:朱新地
妹夫:汪德庆,曾任桐城邮局局长。
女儿:范琅
主要译著
1、《拉伯雷》范希衡 上海四联出版社,1954 。
2 、儒勒·凡尔纳的《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知人译中国青年出版社,1956,文化大革命后改为范希衡译,至今仍在出版。该译本开创了科普幻想小说翻译之新路(朱光潜先生语),被选为教育部《大纲》新课标中学生语文课外必读书目。
3 、《布封文钞》任典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2002年改名为《动物素描》由天津百花出版社出版发行。其中散文《马》、《松鼠》、《天鹅》《鹰》三十多年来至今都被分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及中小学教辅书籍中。
4 、波瓦洛的《诗的艺术》任典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200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并列入国家社会科学发展规划的“六五”、“七五”重点项目《外国文艺理论丛书》中,署名范希衡。
5 、《法国近代名家诗选》范希衡译 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1。该书中绝大部分诗已被一些出版物转载。
6 、卢梭的《忏悔录》第一部范希衡校,第二部范希衡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该书列入国家社会科学发展规划的“六五”、“七五”重点项目《外国文学名著丛书》中,至今仍在出版。
7、《上海租界当局与太平天国运动》梅朋著 范希衡译《江浙豫皖太平天国史料选编》 383-468,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
8 、《维克多·雨果》范希衡 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综合褒贬各家之说、兼顾其作家和思想家之全貌。
9、《论“九歌”的戏剧性》范希衡 江汉论坛 9,1983。
10、《中国孤儿与赵氏孤儿》繁体字版 范希衡 台湾学海出版社,1992。简体字版 范希衡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11、《圣伯夫的文学批评文选》范希衡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
12、波瓦洛的《诗的艺术》增补本范希衡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08。该书列入《外国文艺理论丛书》中。
此外,还翻译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法郎士的《企鹅岛》,法国著名汉学家葛兰言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参考资料,《欧洲民族心理素描》等,在1968年动乱期间被查抄而残缺。
译者的晚年是在十年动乱的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以顽强的毅力坚持工作的,直至临终之夜还在精心润色着他的遗著《法国近代名家诗选》,他期待着“为中国新诗铸型工作提供一种模样”。从他身上可以看到中国知识分子传统的安贫乐道、忠于所业、死而后已的高洁晶莹灵魂。
译作及影响
1、范希衡先生是翻译界老前辈,译笔很有特色。
2、范希衡先生《赵氏孤儿与中国孤儿》比较文学学术论文是他对历经劫难又重新掘起的我国比较文学研究事业的一个崭新的高质量的贡献。
3、从范希衡先生身上可以看到中国知识分子传统的安贫乐道、忠于所业、死而后已的高洁晶莹灵魂。
4、范希衡先生翻译的布封《动物素描》中散文《马》、《天鹅 》、《松鼠 》、《鹰 》三十多年来均选入中小学课文。
5、儒勒-凡尔纳《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范希衡译本被列为教育部新课标大纲指定初一年级语文课外文学名著必读书目。
6、著名美学家、文艺家朱光潜这样评价范希衡先生”无锡才子是钱钟书,桐城才子是范希衡“。
人物评价
朱光潜先生曾在一次文艺座谈会上说:“范希衡先生开创了新中国科普幻想小说翻译之先河。”
出版图书
参考资料
桐城历史人物传.安徽文化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04 08:53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