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翳(yì),生年不详,卒年存有争议。曾任
秦朝都尉,
陈胜起兵后辅佐
章邯平叛。后来秦军在对
项羽作战中失利,董翳力劝章邯降楚。项羽进入
关中分封
诸侯王时,董翳被封为
翟王,统治
上郡一带,定都
高奴。
楚汉战争时期,动摇于汉、楚之间,先降汉,又归楚。
人物生平
辅助章邯
秦二世二年十一月(前209年12月5日至前208年1月3日期间),秦将
章邯击败陈胜的将领
周文(又名
周章),秦二世
胡亥加派长史
司马欣、
都尉董翳辅佐章邯攻打叛军。
秦二世二年七月(前208年7月29日至8月27日期间),在章邯、司马欣、董翳等人在黄河一带驱逐
张楚余党的时候,朝中
冯去疾、
冯劫、
李斯等大臣被迫害致死。
章邯、司马欣、董翳相继在
临济县消灭魏王
魏咎,在
城父县杀败楚王
陈胜,在
定陶县击破武信君
项梁。楚地反贼名将已死,章邯于是往北渡过
黄河,在
巨鹿县攻打赵王
赵歇。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章邯率兵渡过黄河攻赵,把赵王赵歇围困于巨鹿。楚将
项羽发兵救赵,楚军“
一以当十”,在
巨鹿之战中大败秦军,击退
章邯,逼杀
涉间,俘虏
王离。项羽凭此军威一跃成为诸侯
上将军。
投降项羽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
章邯率兵渡过黄河攻赵,把赵王
赵歇围困于
巨鹿(
钜鹿)。楚将
项羽率兵救赵,在
巨鹿之战中大败
章邯。章邯派
司马欣向咸阳请求援兵,但
赵高不允,并派人追杀司马欣。司马欣逃回军营后就劝谏章邯反叛秦朝。
秦二世三年七月(前207年8月17日至9月15日期间),章邯与项羽相约在
洹水以南的
殷虚达成
会盟,章邯等人投降。项羽立章邯为雍王,将他安置在楚国的军中。董翳在劝说章邯投降楚国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秦二世三年八月(前207年9月16日至10月14日期间),
赵高杀死秦二世胡亥。项羽任命司马欣、董翳为上将军,率领投降的秦军作为前导先锋。同年十一月,刘邦在关中
约法三章,项羽在
新安城南
坑杀了秦军降卒二十万人,只留下章邯、司马欣、董翳进入秦地。
受封翟王
秦国灭亡之后,项羽遥尊楚怀王
熊心为
义帝,而自立为
西楚霸王,主持分封十八路诸侯王。
项羽把
关中划分出三个
诸侯国,封给秦朝的降将,意在围堵汉王
刘邦。于是封章邯为
雍王,统治
咸阳以西,定都
废丘。长史司马欣,以前担任过
栎阳狱掾,曾经对项梁有恩德。都尉董翳,是主要力劝章邯投降楚国的人。因此项羽封司马欣为
塞王,统治咸阳以东到黄河边,定都栎阳。封董翳为
翟王(通“狄王”),统治
上郡,定都
高奴。
降汉投楚
汉元年五月(前206年6月9日至7月7日期间),汉王刘邦发动
还定三秦之战。
汉元年八月(前206年9月5日至10月4日期间),汉军在废丘围困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投降汉军,二人立国七个月,封国被废除。
刘邦在控制
三秦形势之后,东出扫平
三河,相继征服、收降河南王
申阳、韩王
郑昌、西魏王
魏豹、殷王
司马卬。
趁项羽在齐国酣战之际,刘邦挟制五路诸侯的兵马,打入
西楚的首都
彭城。项羽听闻后,带兵离开齐国,从鲁县往胡陵县出兵,到达
萧县,分别与汉军在
彭城、
灵壁东面、
睢水之上展开大战,大破汉军,杀了许多士卒,睢水被尸体堵塞不流。这个时候,诸侯们看见楚国军势强悍而汉军大败,都纷纷叛离汉军再投楚军。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都逃亡到了楚营。
汉四年十月(前204年11月11日至12月10日),在
成皋之战中,楚军被汉军大败,西楚大司马
曹咎、长史
司马欣都在
汜水边上自刎而死。董翳一说也在当时自刎(有争议)。
人物评价
韩信:“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馀万,唯独邯、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彊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史料记载
相关考证
王号读音
董翳的王号为“
翟王”,“
翟”为多音字,用在此处应读作“dí”音,通“狄”字。
上郡是董翳所受封称王的区域,而其地域在
春秋时期为
白狄所居,故以此为名。董翳在部分典籍中有时也写作“狄王”。《
永乐大典》中亦将董翳记载为“白翟王”(“
白翟”通“
白狄”)。
记载争议
董翳曾为都尉、翟王,而
司马欣曾为长史、塞王。在汉四年(前203年)的
成皋之战中,史书出现了两种记载版本:
①《史记‧项羽本纪》:“大司马咎、长史翳、塞王欣皆自刭汜水上。”
②《史记‧高祖本纪》:“大司马咎、长史欣皆自刭汜水上。”
清朝
梁玉绳注解称:《史记·高祖本纪》以及《汉书》的纪、传都没有记载“翳塞王”这三个字,这三个字是后世人擅自加上去的。为什么这么说呢?董翳降汉之后,虽然与司马欣一同叛汉归楚,但后文就不再出现了。由于司马欣与项羽有旧恩,所以得以不受追究而继续被任用,不是董翳可以相比的。只因司马欣曾受封塞王,后文称“故塞王”是非常合适的,就这里还有《高祖本纪》都以“长史”来称呼他,《汉书》也是如此记载。有人怀疑此段记载应该消去“长史翳”这三个字。我说:“不对”。因为后文还有“长史欣”啊。卢学士认为:“翳塞王”三个字一定不是《史记》原文,翻阅下文只列举了曹咎、司马欣两个人就知道。董翳以前是都尉,不是长史。又司马欣既然称塞王,那么董翳也应该称翟王,这几处都不太合理,由此可知是错误的。
因此,当以《高祖本纪》的记载为准,仅明确大司马曹咎与长史司马欣在汜水自尽,董翳
不知所终。
轶事典故
筑城备战
清朝《
关中胜迹图志》在记述
汉朝“
牛武镇”时,引用《
延安府志》记载,称这是董翳派遣步将修筑的城邑,既训练士兵又养殖牛,数以千计,用来备战,因而此城得名“牛武”。
翟王泉
《关中胜迹图志》在记录“
延安府”地理时,记载了
安塞县(今陕西省
延安市安塞区)东五十步有座天泽山,山上有一处“翟王泉”,开凿此泉者就是翟王董翳。
董翳墓
董翳墓位于
韩城市金城北20公里的盘龙乡上庄村东约1公里处。土壕圆形,封土高5.5米,墓顶有柏树一棵,树龄约千年以上。墓冢西坳有石碑一通,红沙石质,无立碑年代,风化严重,字迹不清。另有中华民国24年(1935年)石碑一通。
董翳,原为秦都尉,后受楚封为翟王,再后归于汉。墓碑载:董翳降楚封吴王,后又归汉,佐高祖定天下。晚年,迁今韩城建吴王寨,死后葬伏蓬川(即今之龙湾川)。其地有吴王墓,惟碑文与史书有出入,待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