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
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
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
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
数词用作一般动词,
名词作状语,
使动用法和
意动用法等。
简介
比如名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
定语,动词经常用作谓语,形容词经常用作定语、状语和谓语,
数词经常用作定语,代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副词经常用作状语、补语,等等。这些
基本功能是古今相同的。
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
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
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
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
此外,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在
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古今有别。
名词作动词
古代汉语当表示同某事物或方位处所等有关的行为变化时,常常使用表示这一事物、方位处所的名词来表示,这就是
名词活用为动词。
①规律:名词连用,非并列
修饰关系,且无谓语,一般前一个名词做动词。
军为名词,在这里就解释为驻军,作动词用
②规则:名词后紧接代词或所处名词,
介宾短语。名词活用做动词
今王鼓乐于此。 鼓乐:击鼓奏乐
云青青兮欲雨。 雨:下雨
④名词前用“而”与动词或
动词性短语相连接,名词活用做动词
扣舷而歌之。 歌:唱歌
衣冠而见之。衣冠:穿上衣服,戴上帽子
未云何龙。云:形成云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孚:为人所信服
⑥“所”之后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置人所罾鱼腹中。罾:用网捕捞
⑦“皆”“都”等副词之后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皆指目陈胜。指:指指点点
形容词作动词
把表示某种性状的形容词按动词的
语法规则使用,
并表示与该性状相关的行为变化。或形容词活用作一般动词就是形容词作谓语且带了宾语(又不是使动
意动用法)。这就是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例:
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梁惠王上》
②
越国之中,疾者吾问之,死者吾葬之。老其老,慈其幼,张其孤,问其病,求以报吴。《
国语·吴语》
厚、薄皆为形容词,在这解释为变雄厚、变薄弱,做动词用
数词作动词
把表示某种数量的
数量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数量相关的行为变化,这就是数量词活用为动词。
例 ①霸主将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长有诸侯乎?[做霸主是凭德行,但贵国(晋)使自己的德行没有定准,那怎么长期掌握诸侯呢?]
②籍令
秦始皇长世,……虽四
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那么即使是使秦始皇与三皇并列变成四皇,与五帝并列变成六帝,也不能比拟秦始皇的隆盛)
[简析]
数词的
使动用法,在于使事物发生数量的(如例②的“四”“六”)或以数量为比喻的(如例①的“二三”,“使……反反复复”)变化。
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不一定需要用“使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和语译。
例: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③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以上例句中的“亡”“活”“忿恚”都是
不及物动词,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之”“尉”,成为使动用法。“亡郑”即“使
郑国灭亡”;“活之”即“使之活”,这里可译为“救了他”;“忿恚尉”即“使尉忿恚(发怒)”。
1)动词的使动用法:
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或物不施行
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而是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发出这个动作。
例如:
③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
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就是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
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就是当名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
例①:
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毛遂自荐》) 臣:使……称臣。
②:先破秦入咸阳者
王之。(《
鸿门宴》) 王:使……为王
意动用法
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需要用“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或语译。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和状态。
例如:
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韩非子·说难》)
上老之。(《汉书、赵充国传》)
2)名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看作这个用作意动的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
例 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②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③吾数击杀
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
魏禧《大铁锥传》)
名词作状语
1)动词前面有名词,如果此名词不是句子的主语,一定活用作状语。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2)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
名词作补语
《史记·项羽本纪》:“今尽王故王于丑地,而王其群臣诸将善地。”
白话:如今把原来的诸侯王都封在坏地方称王,而他的群臣诸将都封在好地方称王。
《旧唐书·宦官传·高力士》:“开元初,瀛州吕玄晤作吏京师,女有姿色,力士娶之为妇,擢玄晤为少卿、刺史,子弟皆为王傅。”
白话:开元初年,瀛州吕玄晤在京城做官,女儿有姿色,力士娶其为妻,提拔玄晤为少卿、刺史,吕氏子弟都做了王傅。
《新唐书·高祖纪》:“副留守虎贲郎将王威、虎牙郎将高君雅见兵大集,疑有变,谋因祷雨晋祠以图高祖。”
《宋史·太祖纪一》:“五月壬子朔,祷雨京城。甲寅,遣使祷雨岳渎。”
《宋史·太宗纪二》:“九月丙申,遣官祈晴京城诸寺观。”
明 宋濂 《平江汉颂》:“上躬擐甲胄,禡纛 龙江 ,帅楼船数百,蔽 江 而上。”
郭孝成 《广东光复记》:“届期俾 炯明 禡纛 长江 ,饮马 黄河 ,犂庭扫穴。”
鲁迅 《
中国小说史略》第一篇:“秦既燔灭文章以愚黔首,汉兴,则大收篇籍,置写官,成哀二帝,复先后使刘向及其子歆校书秘府,歆乃总群书而奏其《七略》。”
动词作名词
晋 陶渊明 《桃花源记》:“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白话: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装束,完全如同世俗之外的人一样。
《旧唐书·礼仪志三》:“是用创九庙以申孝敬,礼二郊以展严禋。”
文言文词类活用
名词的活用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古代汉语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其活用的语境主要有:
①名词+名词,非并列
修饰关系,且无谓语,一般前一个名词做动词。
②名词+代词,这时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
例: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
口技》
④名词用“而”、“则”与动词或
动词性短语相连接,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衣冠而见之。(穿上衣服,戴上帽子)《
冯谖客孟尝君》
⑤古代汉语不仅
普通名词能活用为动词,方位名词也常常活用作动词。
例:下江陵,顺流而东也。(攻下;向东进军)(《前
赤壁赋》)
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使死人复生,使白骨长肉)《
中山狼传》
例:元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
下之。(使……下) 《李济雪夜入蔡州》
3.名词活用为
意动词 名词的意动用法就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把……当做宾客) 《
伤仲永》
例:吾数击杀
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把……当做仇人)《大铁锥传》
4.名词活用作状语
在
现代汉语中,一般只有
时间名词才能直接用作状语,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的很少见。而在古代汉语中,不但时间名词可以作状语,普通
名词作状语的现象也极为常见,很值得我们注意。
普通名词直接用于动词
前作状语,所起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还具有比较浓厚的
修辞色彩。常见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①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例: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在路上)《
宋定伯捉鬼》
例: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在朝廷上) 《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
例: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畚) 《愚公移山》
例:失期,法皆斩。(按法律规定)《陈涉世家》
③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
例: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狼》
例: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
沛公。(像翅膀一样) 《
鸿门宴》
例: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
史记》
时间名词用作状语
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主要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需注意以下几点:
①古代汉语时间名词用作状语,往往用连词“而”或“以”把它和谓语
中心词相连接。这是现代汉语里所没有的。
②古代汉语里“日”、“月”、“岁”等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时所表示的意义和它们平时的意义有所不同,已经不是单纯的时间修饰。
方位名词用作状语
古代汉语里,方位名词也可以直接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的趋向。
例: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在外边) 《
陈涉世家》
例:闭之,则右刻“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在右边;在左边)《
核舟记》
【特别说明】要区分是名词活用作动词还是名词作状语,就看名词后是否带动词,有动词就作状语,没有就作动词。
动词的活用
1.动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的主要作用是充当谓语,但有时也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词的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
就活用为名词了。
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埋伏的部队,伏兵) 《
曹刿论战》
例: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产的东西,收入的财物)《捕蛇者说》
2.动词的
使动用法 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一般说来,活用作使动的动词,多数是
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
例:可烧而走也。(使……逃跑)《赤壁之战》
及物动词也有活用为使动的,但较少见。
例:晋侯饮
赵盾酒。(使赵盾饮酒)《左传·晋灵公不君》
例: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使同列朝)《过秦论》
及物动词本来就带宾语,在形式上与使动用法没有区别,区别只在意义上,这就需要认真
具体分析具体
语言环境,根据
上下文来分辨。
3.动词的
为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发出的,这种用法就是动词的为动用法。
例: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为……哭泣)《
病梅馆记》
例: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为……而死)《
陈涉世家》
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为……哀叹)《
阿房宫赋》
例:坎坎鼓我,蹲
蹲舞我。(
诗经)为我击鼓,为我兴舞
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在文言文中,形容词如果处在主语或宾语及
判断句谓语的位置上,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特征和意义,它就活用为名词。
例:四美具,二难并。(美好的事物;难得的贤主嘉宾) 《
滕王阁序》
例:与
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旧交情) 《赤壁之战》
例:将军身被坚执锐。(坚硬的铠甲;锋利的武器) 《陈涉世家》
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形容词本身是不能带宾语的,但有时后面却带了宾语(但又不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这时候形容词就活用为动词。
例: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感到热、感到凉) 《
两小儿辩日》
例: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慑、威震)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形容词的
使动用法 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如果使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这个形容词就活用为使动词。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数词的活用
作为
实词的
数词在
古汉语中活用作动词的情形比较少见,一般来说,数词直接处于谓语的位置上就用作了动词。
例: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统一) 《史记·秦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