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周转是指周期性的
资本循环。资本的动机在于攫取
剩余价值,但剩余价值必须通过资本的循环运动来取得,所以
产业资本完成一次循环后,又会马上开始新的循环,这一过程周而复始,连绵不断。从资本在一定形式上的预付起,经过
生产过程和
流通过程到资本得到增殖并以同样的形式复归止,是产业资本的一次周转。资本处于
生产领域的时间,是资本的
生产时间,资本处于
流通领域的时间叫资本的
流通时间,它们共同构成产业资本的
周转时间。
与资本循环的关系
两者联系
资本周转与
资本循环都是
产业资本的运动,都包括
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都进行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资本的周转与循环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周转是不断反复进行的循环,把资本的循环当作周期性的过程来看,便是资本周转。
两者区别
研究资本循环是侧重考察一次周转所经过的三个阶段和依次采取
货币资本、
生产资本、
商品资本这三种形式以及这些形式如何执行资本的职能,重点针对单次循环;而研究资本周转则是侧重考察周而复始的不断循环的速度,即每次周转时间的长短,每年的周转次数,以及周转快慢对资本量和
剩余价值量的影响。
次数时间
产业资本周转一次要经历一定的时间。从一种职能形式的资本开始运动,例如从
货币资本开始运动,直到资本的
价值增殖后,又以货币资本的形式归回来,就完成了一次资本周转。它所经历的时间,包括资本处在
生产领域的生产时间,加上资本处在
流通领域的
流通时间,称为
资本周转时间。不同的
产业部门有不同的周转时间;即使在同一产业部门,不同企业由于
生产条件和运输条件的先进程度不同也会使周转时间发生差异。
影响因素
差异性
由于
资本周转时间包括
生产时间和
流通时间,前者又包括
劳动期间、受
自然力作用的时间和生产资料储备的时间,后者包括销售时间和购买时间,所以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很多。劳动期间的长短,要受产品本身的性质、生产规模、
生产技术水平、
机械化程度、
劳动组织的合理化和
企业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一般说来,
重工业产品比
轻工业产品的劳动期间长。受自然力作用的时间和
生产资料储备的时间,主要存在于同生物成长、化学变化或等待干燥有关的行业,比如种植业、饲养业、
酿酒业、制革业、漂白业、陶瓷业、木器业等。由于现代生物学、化学、物理学方面新的科技成就在生产中的应用,大大缩短了这方面的时间。影响流通时间的因素有
市场距离、
交通运输、电讯条件和
信用制度。信息的
卫星传播,
微波通讯技术的应用,航空事业、
集装箱运输和
高速公路的发达以及信用卡的普及,都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流通时间。产品的畅销或滞销对流通时间的长短也大有影响。
生产资本
对
资本周转速度影响较大的一个因素是
生产资本的构成比例。按照价值转移、流通形式、周转方式的不同,产业
资本循环中的生产资本可以划分为
固定资本与
流动资本两类。
固定资本是表现为厂房、机器、设备、工具等
劳动资料的那部分生产资本。它在
物质形态上全部参加生产,较长期地保持原有的形态,持续不断地在
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而在
价值形式上却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产品上去,直至物质形态不再发挥作用为止,才完成它的一次周转。固定资本的流通形式,不是在
使用价值形式上的流通,不是物质形态的转变,而只是价值的转移,并且要把转移来的这部分价值,作为
折旧费保存在
货币资本的形式上,直到价值全部转移才进行物质更新,即把集中在一起的货币资本再转变为
生产资本。
流动资本是由表现为原料、燃料、
辅助材料、包装材料等
劳动对象和劳动力所构成的那部分生产资本。其中的不变部分在一次生产过程里即完成它的物质形态变化,价值也同时全部转移到产品中去;其中的可变部分即
劳动力价值虽然不转移到产品中去,但会在一次生产过程中再生产出来成为
产品价值的一个部分。
由此可见,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周转的速度是不同的,固定资本周转慢,流动资本周转快。固定资本中各个部分的周转速度也不一样,普通工具两三年周转一次,机器要五年、八年周转一次,厂房周转的时间更长。固定资本在预付总资本中所占的比例大,资本周转就慢;反之,流动资本所占的比例大,则资本周转就快。
周转时间
资本周转时间是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另一重要因素。因为资本周转时间,即资本周转持续时间,也是由许多部分构成的。从大的方面说,它由资本的
生产时间和流通
时间构成,而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本身又有许多组成部分。不同的资本,它们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周转时间是不同的,会影响资本
运动速度。具体包括:第一,
劳动期间,是指一定
生产部门为提供一件产品所需要的相互联系的工作日时数。劳动期间的长短,会影响资本周转速度。(我国许多教材将劳动期间改成
劳动时间,这是
不准确的。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计算劳动时间时要包括劳动者人数,而计算劳动期间不考虑劳动者人数。)第二,非劳动时间,是生产时间的另一部分。非劳动时间包括
劳动过程正常中断的时间即正常
停工时间、自然作用时间和生产资料储备时间。要缩短周转时间,加快周转速度,不仅要尽可能缩短劳动时间,而且要尽可能缩短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的差距。第三,流通时间,包括购买时间和售卖时间。影响流通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有
市场供求状况、生产企业距市场的远近,以及交通和
信息条件等。为了缩短流通时间,应改变
运输条件、加强市场
信息搜集、提高
产品市场竞争力等。
年剩价值
资本周转速度对
剩余价值的生产影响很大。它首先影响预付的资本量。周转速度快几倍,其作用相当于把资本量增多几倍,所以,只要把周转速度加快,便可代替资本的增加,起到节省
预付资本的作用。其次,影响剩余价值的生产。在
剩余价值率确定的情况下,
年剩余价值量便同资本周转速度即每年资本周转的次数成正比。一笔资本的周转速度慢,即周转次数少,则一年带来的
剩余价值总量也少;周转速度快,即周转次数多,则一年带来的剩余价值总量也多。一年的剩余价值总量同预付资本中的
可变资本的量的比例,叫做
年剩余价值率,它等于剩余价值率与资本周转速度相乘之积。资本所追求的,是体现着
时间因素的年剩余价值率和年
利润率的提高,所以,资本家总是千方百计地缩短
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加快资本周转速度,节省预付资本,以便攫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资本家为了加快资本周转,追求更高的年剩余价值率,一方面采用新技术,另一方面还采取加快机器转速、加快
传送带运转和实行日夜
轮班制等加强剥削雇佣工人的措施。结果,加深了生产无限扩大趋势与
消费能力相对狭小之间的矛盾,并使
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更趋尖锐。
现实意义
资本周转原理指导我们认识和加速
资金周转的意义和途径。资本周转原理阐明:加速资本周转,不仅可以避免或减少因
固定资本无形磨损带来的损失,而且可以节约
预付资本,增加
年剩余价值量,提高
年剩余价值率。这一原理撇开
资本主义性质,对
社会主义建设也有现实意义:
第一,
社会主义企业只有加速资金周转,才能节省预付资金,增加盈利。
第二,要加速资金周转,必须缩短
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其主要途径是:改进生产技术,提高
劳动生产率,适时储备,减少盲目生产,搞好产销平衡,发展交通运输、通讯事业和
信用制度,提高
固定资金利用率等。
资本周转时间
资本的
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总和。它包含着总
资本价值的一个循环周期的总过程,即从一个循环周期到下一个循环周期的间隔时间。具体说,就是
货币资本转为
生产资本所经过的流通时间,加上生产资本转为商品资本所经过的生产时间,再加上商品资本转回货币资本所经过的流通时间。
资本周转时间对
预付资本量有很大影响,周转时间缩短,可以节省预付资本量。资本周转时间愈短,它
重新进入下一次周转就愈快,而不必在周转的周期未结束的等候期间内另外投放预付资本。资本周转时间对资本
价值增殖也有很大影响,
剩余价值率相同的几个资本,其中周转时间短的,可以较快地获得同量的剩余价值。因而在单位时间内(一年或一月)获得的
剩余价值总量就多。如资本量和剩余价值率相同的两个企业,资本周转时间不同,一个是3个月,一个是30个月,在单位时间内,前者获得的剩余价值总量就相当于后者的十倍。所以,缩短资本周转时间,是促进资本价值增殖的重要手段。
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是由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长短所决定的。从生产方面来说,它取决于劳动时间的长短和受自然力作用时间的有无,一般说来,
造船业比
纺织业的生产时间长,造林业要受自然力作用的限制,生产时间也比较长。此外,生产时间的长短,还取决于技术设备、
经营管理和
劳动生产率水平的高低。从流通方面来说,它取决于原料燃料产地、销售市场的远近,距离愈近,便愈节省周转时间;又取决于交通运输、通讯设备以及
信息网络系统的先进程度,这些条件愈先进,便愈节省周转时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近些年来,随着新的
科学技术革命的进展,电脑、机器人、现代电讯、集装箱运输装卸、信息技术等都为缩短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提供了物质条件,从而缩短了资本周转的时间。但
资本主义的
基本矛盾却阻碍着市场销售,拖延了流通时间,不利于周转时间的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