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地震,是指在
河北省邢台地区发生的地震。1966年3月8日,河北省
邢台专区隆尧县发生震级为6.8级的地震,
震中烈度9度。1966年3月22日,河北省邢台专区
宁晋县发生震级为7.2级的地震,震中烈度10度。两次地震共死亡8064人,伤38000人,经济损失10亿元。地震发生后,周恩来指示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的
地震预报系统。中国的地震预报事业在邢台地震的血泊中矗立起划时代的里程碑。
地理特征
邢台市地处
河北省南部,
太行山脉南段东麓,
华北平原西部边缘。位于北纬36°50′~37°47′东经113°52′~115°49′之间,东以
卫运河为界与
山东省相望,西依太行山和
山西省毗邻,南与
邯郸市相连,北及东北分别与
石家庄市、
衡水市接壤。辖区东西最长处约185公里,南北最宽处约80公里,总面积1.24万平方公里。
地震历史
1966年
1966年3月8日5时29分,在
河北省邢台地区隆尧县东,发生了6.8级强烈地震,
震源深度10公里,
震中烈度为 9度强。继这次地震之后,3月22日在
宁晋县东南分别发生了6.7级和7.2级地震各一次,3月26日在老震区以北的
束鹿(现
辛集市)南发生了6.2级地震,3月29日在老震区以东的巨鹿北发生了6级地震。从3月8日至29日在21天的时间里,邢台地区连续发生了5次6级以上地震,其中最大的一次是3月22日16时19分在宁晋县东南发生的7.2级地震。〔6.8级地震波及142个县市,7.2级地震破坏范围包括136个县市。有感范围北到内蒙多伦,东到
烟台,南到南京,西到
铜川等广大地区。这次地震震源深度9公里,震中烈度为10度、这一地震群统称为
邢台地震。
邢台地震的破坏范围很大,一瞬间便袭击了河北省邢台、
石家庄、
衡水、
邯郸、
保定、
沧州6个地区,80个县市、1639个乡镇、17633个村庄,使这一地区造成8064人死亡,38451人受伤,倒塌房屋508万余间,这次地震袭击了110多个工厂和矿山,袭击了52个县市邮局,破坏了京广和石太等5条铁路沿线的桥墩和路堑16处,震毁和损坏公路桥梁77座,
地方铁路桥2座。毁坏
农业生产用桥梁22座共540米。
1966年3月22日7.2级地震时,邢台、石家庄、邯郸、保定4个地区,发生山石崩塌361处,山崩飞石撞击引起火灾22处,烧毁山林3000亩。
根据邢台、衡水、石家庄、邯郸、保定5个地区统计,1966年3月中旬至4月初,就发生火灾422起、
烧伤74人,烧毁防震棚470座。
2019年
2019年7月24日电 据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7月24日01时17分在河北邢台市
临城县(北纬37.50度,东经114.37度)发生2.6级地震,震源深度4千米。
2021年
2021年11月25日,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1月25日12时1分在河北邢台市宁晋县发生2.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震中位于北纬37.55度,东经115.08度。
2023年
2023年6月14日,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6月14日22时24分在河北邢台市任泽区发生2.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震中位于北纬37.12度,东经114.78度。
地震影响
1966年3月8日和22日邢台6.8级、7.2级地震,是
新中国成立后发生在我国人口稠密地区、造成
严重破坏和人员伤亡的第一次大地震,共有8064人丧生、38000余人受伤。受灾面积达23000平方公里。
震区处于滹陀河冲积扇的西南缘,太行山山前
洪积——冲积倾斜平原的前缘,古
宁晋泊湖积——冲积洼地及
冲积平原之间。
滏阳河自西南向东北流经震区中部。震区在构造上属于邢台
地堑区,它东邻
沧县隆起,北接翼中拗陷,西界太行隆起,南邻
内黄隆起。这次
地震活动严格限制在邢台地堑内部。邢台地堑的总体
构造方向为北北东向,内部发育一系列较大的北北东——北东向
断裂带,局部尚发育有北西——北西西向断裂。根据物探资料,地堑的凸起和凹陷之间有两条隐伏断裂;一条在南部,方向由西端的北西西向转为东端的北东向;一条在北部,方向为北北东。前者的东北端点与后者的西南端点相距20公里。根据地区破坏和地震活动特点判断,这两条隐伏断裂经这次地震活动已经相互沟通。
这次地震造成的地面破坏以
地裂缝和
喷水冒砂为主。地裂缝沿着滏阳河、古
宁晋泊和
古河道范围呈带状分布,总体走向为北30度~35度东。喷水冒砂比较普遍,多分布在古河道、地形低洼和土质疏松地区。沿古河道,不仅地裂缝及喷水冒砂普遍,而且位于古河道上的村庄比相邻村庄的破坏严重;在同一村庄中,古河道通过地段的房屋又比其它地段破坏严重。
极震区内的居民点多为
土坯墙结构的平房,多数分布在巨厚的
亚粘土、粘土、
粉砂土等沉积物之上。在地震中,受喷水冒砂、
砂土液化的影响,土层承压能力显著降低。另外,这里过去是涝洼盐碱地区,由于地下水和盐碱的长期腐蚀,地基、墙脚很不结实,使房屋的
抗震能力大大减弱,因而破坏严重。
极震区
地形地貌变化显著,出现大量地裂缝、滑坡、崩塌、
错动、
涌泉、水位变化、
地面沉陷等现象,喷水冒沙现象普遍,最大的喷沙孔直径达2米。地下水普遍上升2米多,许多水井向外冒水。低洼的田地和干涸的池塘充满了地下冒出的水。淹没了农田和
水利设施。
地面裂缝纵横交错,延绵数十米,有的长达数公里,马兰一个村就有大小地裂缝150余条。有的地面上下错动几十厘米。
冀县阎家寨附近百津渠的堤坝原高出地面2米,震后陷入地表以下2米,在长110米、宽11米的地段上,裂开宽有5米大缝,缝深4米。震区内滏阳河两岸造成严重坍塌,任村滏阳河故道被挤压成一条长48米、宽3米、高1米的土粱。
救灾援助
地震发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立即通知震区附近驻军赶赴震区,参加救灾工作。周总理亲临灾区指挥救灾、看望灾民、视察灾情。据不完全统计,参加救灾的达100多个单位、36674人,其中解放军官兵24411人、医务人员7095人,汽车881辆,飞机38架。
灾区成立了以部队为主的党、政、军联合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司令部、政治部、
医疗卫生、
物资供应、
交通运输、治安等办公室。设立了7个分指挥部,各受灾地区、县也相应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当地的灾情上报、救灾物资的申报、转运、分发,人民生活的安置和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工作。
地震探索
由于邢台大地震具有
前震多、
主震强、衰减有起伏、余震持续时间长的特点,这就为地震
科学研究和实验提供了一个天然场所。1966年4月由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筹建的红山地震台
投入运行。红山地震台位于隆尧县县城西
北约9公里的红山山丘上。红山地震台拥有测震、地磁、水准、
地电等多种观测手段,是我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地震
基准台。
纪念碑馆
邢台地震是中国灾害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地震科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邢台地震为中国抗震救灾和
地震预测预报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经验。为了铭记邢台地震的经验教训,追怀亡者,激励后人,垂教后人,由地震震中所在的
隆尧县地震办公室倡议,原国家地震局、
河北省人民政府、
河北省地震局、原邢台地区公署、
隆尧县人民政府及震区部分群众集资50多万元,于1987年3月8日在邢台地震的
震中区隆尧县县城东建成了邢台地震资料馆和
邢台地震纪念碑,建成后共接待参观者十余万人次。邢台地震纪念碑高19.66米,标志着1966年,
台基高2.4米,分为三层,每层八步台阶,象征3月8日。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