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
陕西省辖地级市
铜川市,别称同官,陕西省地级市,地处西北地区东部、陕西中部、关中盆地陕北高原的交接地带,属温带季风气候。全市总面积3882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0月,铜川市辖3区1县。截至2022末,铜川市常住人口70.5万人。
历史沿革
夏代和商代,隶属古雍州,先后为当时的属国扈、华原、豳的领地。
周代,隶属豳邑。
春秋战国时代,为秦国的领地。秦厉公二十一年(前456年),设置频阳县(县治在今富平县薛镇),辖今铜川。
秦代(前221—前206年),隶属内史地。
西汉景帝二年(前155年),开始设置祋祤县。县治在今耀县城东约半千米的河东堡,归左内史统辖。除今郊区焦坪一带隶属上郡漆垣县外,其余大部分隶属于祋祤县。西汉太初元年(前104年),左内史改为左冯翊。祋祤县隶属左冯翊。
新莽时,祋祤县改属列尉大夫。后,祋祤县制撤销。
东汉永元九年(97年),又设置祋祤县,隶属左冯翊。
三国魏时,今甘肃省宁县境内的泥阳县侨置于祋祤县,祋祤县遂被撤销。泥阳县隶属雍州北地郡,郡治在今耀州区。
西晋时,铜川地区从泥阳县分出,划入冯翊郡频阳县。
十六国前赵时,铜川地区隶属豳州北地郡。郡治在今耀州区。前秦和后秦时,铜川地区隶属北地郡。前秦在今市郊区城关济阳寨设置铜官护军。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设置铜官县,县治在今市郊区王益街道高坪村附近,隶属雍州北地郡;撤销铜官护军,其地并入土门护军。景明元年(500年),撤销频阳县,分割铜官县部分地区,连同今富平县东北部分地区,设置土门县,隶属雍州北地郡。永安元年(528年),土门县改属宜君郡。孝武帝时,另置黄堡县,隶属雍州宜君郡。
西魏时,沿袭铜官县、土门县建制。铜官县属宜州宜君郡,土门县属宜州通川郡
北周建德四年(575年),铜官县改名同官县,隶属宜州。土门县建制保留。
隋代,沿袭同官县、土门县建制。开皇二年(582年),改宜君郡为宜州,同官县隶属该州;大业二年(606年),改属雍州;后属京兆郡。大业二年(606年),撤销土门县,其地并入华原县;后恢复土门县建制,隶属京兆郡。
唐代,沿袭同官县建制。武德年间(618-626年),隶属宜州。贞观十七年(643年),改属雍州。是年,撤销土门县建制。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唐太宗决定将坐落在宜君县西南山谷的仁智宫改名为玉华宫(在今郊区金锁乡玉华村),并将宜君县治迁驻于此,县属雍州。永徽二年(651年),宜君县与玉华宫同废。天授二年(691年),同官县改属宜州。大足元年(701年),撤销宜州,同官县改属雍州。天复年间,为北方割据政权岐的领地。
五代,先后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领地。后梁开平三年(909年)三月,同官县由京兆府改属同州。后唐同光三年(925年)七月,改属耀州。后晋、后汉、后周时属耀州。
北宋,同官县隶属永兴军路耀州。
金代,同官县隶属京兆府路耀州。
元代,同官县隶属陕西行中书省奉元路耀州。
明代,同官县隶属陕西布政使司关内道西安府耀州。
清代初年,同官县隶属陕西布政使司西安府耀州。雍正三年(1725年),耀州改为直隶州,同官县隶属该州。后同官县隶属西安府。
民国初期,同官属西安府。民国二年(1913年),属陕西省关中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属关中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7月,属陕西省第七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初,属第三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4月,属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7月,同官改称铜川。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0月,属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5月,根据中共路东工委指示,成立同官县政府,归属陕甘宁边区政府领导;11月,归属关中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领导。县政府驻阿庄小庄村。管辖范围大体包括今红土、阿庄、广阳等地。
1949年2月20日,铜川县第一次解放,成立同官县军事管制委员会,同官县政府迁入县城。在国民党军队进犯的情况下,3月15日,县级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撤离县城。4月28日,全县解放。5月1日,同官县政府迁入县城办公。5月20日,关中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为三原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同官县归其领导。7月7日,县名改称铜川。
1950年5月1日,三原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撤销,铜川县改属咸阳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53年1月20日,撤销咸阳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铜川县改属省人民政府直接领导。
1958年4月5日,国务院决定:撤销铜川县建制,成立铜川市,归省管辖。6月13日,铜川市人民委员会正式办公。11月1日,中共中央批准:撤销富平县、耀县建制,将富平县、耀县的行政区域及宜君县的部分地方并入铜川市。1961年8月,中共陕西省委通知:恢复富平县、耀县建制,铜川市改属渭南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调整后的铜川市人民委员会从9月1日起正式办公。
1966年8月1日,铜川市改为省辖市
1980年1月1日,将蒲城县的广阳、高楼河、阿庄、肖家堡4个乡和耀县划归铜川市。5月1日,分设县级建制的城区、郊区。
1983年10月25日,宜君县划归铜川市。
2002年10月,耀县建制撤销,成立耀州区。
行政区划
1992年7月,创建铜川市新区
2000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铜川市城区更名为铜川市王益区,铜川市郊区更名为铜川市印台区。
截至2022年10月,铜川市辖3个区、1个县,另有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共21个乡镇、17个街道办事处、73个社区、359个建制村。市委、市政协驻朝阳路9号,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驻正阳路9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白水县蒲城县富平县接壤,西和南与咸阳市的旬邑县淳化县三原县毗连,北和西北与延安市的洛川县黄陵县相邻;东西最宽为80.97千米,南北最长为84.025千米。区划总面积3882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1.9%。
地形地貌
铜川市地貌结构比较复杂,山、原、梁、峁、沟谷、河川均有分布。境内山峦纵横,峪谷相间,台原广布,梁峁交错,形成一个不规则的网状结构。最高点位于市辖区北部、宜君县境内的庙山,海拔1734.2米;最低点位于耀州区楼村乡张家坪的赵氏河谷地,海拔536米。全市呈西北高、东南低的倾斜地势。
地质
在大地构造上,铜川市属于中朝准地台(一级构造单元)上的鄂尔多斯台向斜(二级构造单元)东南缘渭北隆起带(三级构造单元)。近东西向的渭河地堑切割了鄂尔多斯台向斜与“秦岭地轴”(二级构造单元)之间的固有联系,使铜川地区形成具有地台与断陷构造过渡性质的叠瓦式断块和南升北降的断阶;在地貌上形成南部、西部低山与该区的残原梁峁。
铜川市既有鄂尔多斯台向斜南移和“秦岭地轴”南北向侧压,又有渭河地堑张力影响,在区域应力场作用下,构造形迹方向纷纭。其基本构造格架是:以东西向(280—300°)和南北向(10—30°)构造带为主体,将铜川分为大小不等的块状镶嵌而成的断块式构造。由于块体深层的构造差异和物质组成及各块区边界条件的不同,在演变的地应力场作用下,形成了多方向性的构造带,其规模不一,序次不同。
气候
铜川市年平均气温为8.9℃—12.3℃,由东南向西北呈递减趋势。极端最高温度出现于南部台原区,为39.7℃(1972年6月11日);极端最低温度出现于西北部山区,为-21℃(1956年1月7日)。山区气温随地势升高而递减:地势每升高100米,平均气温下降0.59℃。铜川气温的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春季升温较快,秋季降温迅速,气温日较差大,昼夜温差大。铜川日平均气温大于或等于0℃的时期为喜凉作物生长季节,积温3546.4℃—4613.9℃;大于或等于10℃的时期为喜温作物生长期,积温为2814.6℃—4013.2℃;大于或等于20℃的时期为作物迅速积累干物质的时期,积温为620℃—2474.6℃。在地区分布上,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南北相差悬殊。年内分布不匀,年际波动较大,等于或大于0℃的积温年较差在557.2℃—604.4℃之间。大于或等于0℃的积温84%集中于4—9月;大于或等于10℃的积温90%集中于5—9月。
水文
铜川市山高沟深,河流均是源头或上游,其特点是流程短,水量少,水位低,比降大,易涨落,能利用者甚微。主要分为两大水系:石川河水系、洛河水系。石川河水系主要由漆、沮二水组成,市内流域面积2240.8平方千米。石川河水系中流域面积10平方千米以上的支流67条,主要河流有漆河、沮河、赵氏河、浊峪河、清峪河、赵老峪河等。洛河为铜川东北部的界河,境内流程35千米,流域面积1648.8平方千米。洛河水系中流域面积在10平方千米以上的支流78条,主要河流有白水河、清河、五里镇河、雷塬河等。
自然资源
水资源
铜川市境内水资源总量2.29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288亿立方米,已探明的地下水可开采量0.59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耀州区漆、沮河谷区走马村川道、瑶曲川道和小丘、坡头、下高埝原。水质良好,宜饮用。
植物资源
铜川市境内有维管束植物为106科、384属,618种、5个亚种、38个变种。其中,蕨类植物为9科13属16种;裸子植物2科3属3种;被子植物95科318属599种,5亚种,38变种。全市林地面积24.5万公顷,有林地13.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6.5%。主要树种有油松山杨、刺槐、侧柏桐树、苹果、核桃、柿子、梨、桃等。铜川境内有中草药683种,已大量采集收购的有164种,主要为党参、黄芪、柴胡、黄芩连翘、丹参等。
动物资源
铜川市境内有野生动物141种,分属24目55科,其中兽类5目12科26种,主要为中华鼠、花鼠岩松鼠艾虎水獭草兔野猪、狍等;禽类动物15目36科101种,主要有石鸡环颈雉喜鹊、鸢、楼燕啄木鸟杜鹃麻雀等。
矿产资源
铜川市境内主要是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水气矿产,共计20种,已探明储量的有14种,发现矿产地75处,资源总量为47.2亿吨,保有资源量36亿吨,潜在经济价值达2000亿元。能源矿产有煤炭、油页岩、石油、煤层气4种。全市含煤面积1298.3平方千米,矿产地48处。油页岩储量6.77亿吨,石油储量1亿多吨。金属矿产有铁矿、铝土矿2种,为耐火黏土等矿产资源的伴生矿种。非金属矿产有水泥用灰岩电石用灰岩、制碱用灰岩、制灰用灰岩、建筑石料用灰岩、陶瓷黏土、耐火黏土、高岭土、砖瓦用黏土、腐植酸肥料煤、水泥配料黄土12种。已开发利用的主要矿种有水泥用灰岩、水泥配料黄土、陶瓷黏土、耐火黏土、砖瓦用黏土5种。
人口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铜川市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04063人,占14.90%;15-59岁人口为443181人,占63.46%;60岁及以上人口为151078人,占21.63%,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03257人,占14.79%。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1.83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9.92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8.0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3个百分点。
截至2022年底,铜川市常住人口70.5万人,城镇化率64.41%。
参考资料来源:
铜川市共有34个少数民族,主要以回族、满族、壮族、苗族和土家族为主。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2年,铜川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大关,达到505.5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3%。第一产业增加值35.90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224.45亿元,增长7.9%;第三产业增加值245.19亿元,增长2.0%。三次产业占比7.1:44.4:48.5。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57.27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为50.9%。
参考资料来源:
2022年,铜川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跨地市投资和农户投资)同比增长10.5%。其中,民间投资增长13.0%,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8.5%,工业投资下降3.1%。
2022年,铜川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2.24亿元(自然口径),其中税收收入14.89亿元(自然口径);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3.71亿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8.05亿元,教育支出16.21亿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3.71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8.18亿元,卫生健康支出15.02亿元,节能环保支出4.78亿元,城乡社区支出10.84亿元,交通运输支出6.62亿元,住房保障支出7.23亿元。
2023年,铜川市地区生产总值510.6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09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43.56亿元,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229.98亿元,增长2.4%。三次产业结构为7.3:47.7:45.0。
第一产业
2023年,铜川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6.78亿元,实现增加值38.63亿元,同比增长4.5%。全年实现粮食总产32.62万吨,增长0.4%;其中夏粮7.05万吨,秋粮25.56万吨。园林水果总产73.75万吨,增长6.0%;其中苹果 71.02万吨,增长6.2%。蔬菜及食用菌产量8.63万吨,增长5.2%。猪牛羊禽肉产量1.33万吨,增长15.6%。生牛奶产量 2.38万吨,增长7.2%。禽蛋产量2.67万吨,增长12.5%。
第二产业
2023年,铜川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7%,规模以下工业增长4.2%。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能源工业增长16.6%,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68.6%;制造业增长7.5%,占比35.4%;全市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长48.8%,占比为1.9%。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三大门类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5.2%、7.5%、1.6%。从产业集群看,能源资源产业集群增加值同比增长7.9%,其中传统产业增长9.2%,接续产业增长1.7%;先进制造产业增长30.2%;特色新兴产业增长22.0%。
2023年,铜川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49.31亿元,同比增长4.2%;实现利润总额66.38亿元。
2023年,铜川市六大主要工业品“四增二降”:原煤1826.99万吨,同比增长8.6%;洗煤666.11万吨,下降12.4%;水泥1349.80万吨,增长2.8%;水泥熟料1198.97万吨,下降1.6%;电解铝30.42万吨,增长0.1%;发电量140.99亿千瓦时,增长17.2%,其中火力发电量127.29亿千瓦时,增长19.4%。
2023年,铜川市具有资质等级的市内建筑业企业79户,较上年新增2户。市内建筑企业签订合同额108.88亿元,增长4.2%,其中本年新签合同额64.24亿元,增长1.9%。
第三产业
2023年,铜川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9%,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9.0%。按经营地统计,城镇实现零售额增长4.9%;乡村实现零售额增长13.4%。按消费类型看,餐饮收入增长10%;商品零售增长6.1%。
2023年,铜川市基础生活类商品销售额保持稳定增长,粮油、食品类同比增长9.5%,其中粮油类增长2.5%,肉禽蛋类增长27.8%,蔬菜类增长24.2%,干鲜果品类增长2.8%;水产品类增长12.0%;饮料类增长11.5%;日用品类增长10.1%;书报杂志类增长4.1%;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6.6%;汽车类零售额增长11.9%,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254.5%。
2023年,铜川市共签约各类招商引资项目772个,涉及金额1353.66亿元;其中合同项目458个,涉及金额590.57亿元;全年实际到位资金455.55亿元。
2023年,铜川市实现对外进出口总值15.32亿元,同比增长16.9%;其中,进口3.33亿元,下降59.1%;出口11.99亿元,增长141.1%。
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2023年,铜川市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62家,比上年增加69家;年末有效高新技术企业151家,比上年增加60家;实施市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3项,对接“三项改革”成果转化项目25个,其中已经完成落地转化项目8个;杨凌农高会后稷奖4项,后稷特别奖1项。推荐2024年省级科技计划项目31项。专利授权501件,其中发明授权44件。2022年全市全社会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支出2.45亿元,投入强度0.48%。
教育事业
2023年,铜川市共有各级中小学校118所,在校学生75834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1695人,毕业生3620人;普通初中在校生19078人,毕业生6044人;普通小学在校生44325人,毕业生6807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89人。职业高中5所,在校生647人。全市共有各类幼儿园131所(公办77所、民办54所),在园幼儿19315人。铜川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招生3520人,毕业2379人。
文化事业
2023年,铜川市拥有市级广播电视台1个,县级广播电台2个,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5个,文化站38个,公共图书馆5个,图书总藏量85.88万册。共有综合档案馆5个,专业档案馆1个,大型企业档案馆1个;年末馆藏全宗668个,馆藏案卷27.65万卷,保管档案127.32万件,馆藏资料5.53万册。
医疗卫生
2023年末,铜川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816个,其中医院4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2个,卫生院32个,村卫生室471个,门诊部6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99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5个,专科疾病防治院1个,健康教育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6个,急救中心1个,采供血机构1个,卫生监督所(中心)5个,其他卫生机构1个。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拥有病床7411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8319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2680人,注册护士3858人,疾病预防和防治机构卫生技术人员228人,妇幼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424人。
体育事业
2023年,铜川市举办各类大型群众体育竞赛活动48次。年销售体育彩票14300万元,较上年增长20.8%。
社会保障
2023年,铜川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3.41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10.77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30.20万人,其中农村户口28.0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8.71万人。全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71.19万人,其中职工医保21.17万人,城乡居民医保50.02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
2023年,铜川市拥有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6个,床位2169张,共有67个城镇社区日间照料中心、391个农村互助幸福院。全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2.73万人。自2023年1月1日起,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调整为城市居民每人每月665元,农村居民每人每年5370元。
交通运输
2023年,铜川市公路客货周转量108.73亿吨公里,较上年增长3.2%。年末境内公路总里程4513.61公里,增长0.2%,其中,国道445.74公里(高速公路278.54公里),省道444.03公里,县道643.18公里,乡道1021.6公里,村公路1959.07公里。全市民用车辆拥有量17.81万辆(不含拖拉机车辆数),其中汽车12.26万辆。
2023年,铜川市邮政企业和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总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完成2.55亿元,增长18.8%;全年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完成1110.29万件,增长71.8%;业务收入1.24亿元,增长27.9%。年末移动电话用户82.59万户,普及率116.3部/百人;其中4G移动电话用户37.17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33.97万户。
风景名胜
照金香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丹霞地质公园,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国防教育基地,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内设主展厅、专题展厅多功能厅等,以图、文、实物、实景、高科技、沙盘等多种形式展现陕甘边革命历史。大香山寺历史悠久,始建于符秦(338-385年),兴盛于姚秦薛家寨因唐末薛刚曾在此屯兵练武而得名,以雄险著称处。
药王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耀州区东1.5千米处,是唐代医学家孙思邈长期隐居之处,原名叫做“五台山”,因民间尊孙思邈为“药王”而得名。
福地湖景区属半湿润半干旱气候植被覆盖率达96%以上,四季分明,光热适中,景区内还存有较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有河东新石器遗址、榆舍仰韶文化遗址和榆舍戏楼,还有佛道同龛石窟——福地石窟牛家庄石窟。
玉华宫景区位于陕西铜川市印台区,距铜川市37千米,属桥山山系,海拔2401.67米,总面积2482公顷,森林覆盖率95.6%,年平均气温8.4℃,年平均相对湿度75%。
名优特产
宜君核桃,具有个大皮薄、仁脆而甜,味香而浓、色亮而有泽,含油量和其成份高而品质好的特点,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耀州雪花糖是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的特产。耀州雪花糖,俗称“渣子糖”,香甜酥脆,风味独特,兼有健胃润肠、止咳化痰之食疗功效。耀州雪花糖,俗称“渣子糖”,是耀州的传统特产。
著名人物
傅玄
西晋北地郡泥阳(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东南)人,西晋初年的文学家、思想家,参加撰写《魏书》,又著《傅子》。
北周宜州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初政治家,史学家,编修《周书》。
唐朝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中国乃至世界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被誉为药王。
唐朝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著名书法家,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
北宋陕西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北宋山水画家,名列北宋山水画三大名家之一。
清末陕西省蒲城县(今陕西铜川市印台区)人,陕西辛亥革命的先驱和杰出领导人之一,被孙中山誉为革命的“后起之秀”,“西北革命巨柱”。
铜川市郊区金锁乡烈桥村人,中国著名的气象学家。
祖籍河南省淅川县,任铜川印台区红土镇惠家沟村党支部书记,因积劳成疾,在西安猝然长逝,被铜川市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荣誉称号
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仅列出国家级荣誉称号
2019年2月2日,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市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2019年10月23日,被确定为“第三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2019年11月25日,“2019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名单公布,铜川位列第9。
2020年1月,“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2019”发布,铜川排名第114。
2020年2月12日,被民政部和财政部共同确定为第五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
2020年11月,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
2020年11月18日,入选“202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地级市)。
2020年11月,被评为第六届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
2020年12月25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无偿献血先进省(市)奖”。
2021年6月,入选2021年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名单。
2021年12月,被全国爱卫办表彰为“2020年度各省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
2021年12月,被全国爱卫办表彰为“2020年度健康城市建设进步最快城市”。
2022年2月8日,获评“2021年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参考资料
铜川.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1 19:5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