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田鹤(1911~1955)中国作曲家。1911年12月8日生于
浙江永嘉,1955年10月23日卒于河北
通县(今属北京)。1928年入
温州私立艺术学院,1930年入上海
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从师
黄自学习作曲。1934年任教于
武昌艺术专科学校,1936年在
山东省立剧院从事音乐创作及教学。1940年在重庆任
国立音乐院作曲教授兼
教务主任,后随院迁至南京,1949年任国立福建音乐专科学校教授。1951年后,先后在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央实验
歌剧院从事作曲。
陈田鹤原名启东,1911年12月8日生于
浙江省永嘉县,1955年10月23日病逝于
河北省
通县。1927年于
浙江省立第十中学肄业,1929年在
上海美术专门学校音乐组学习,因参加
学生运动被开除,故改名田鹤。1930年考入上海
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从师
黄自学习理论作曲,并深受黄自器重。由于家境贫寒,曾三度辍学。1932年后,先后在
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
武昌艺术专科学校及山东省立
剧院任教,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回到上海参加中国作曲者协会,从事抗战
歌曲的创作1939年1月到重庆,在
国民政府教育部音乐
教育委员会工作。1940年起在
国立音乐院任教,后兼该院
教务主任。1949年1月至1950年7月转任福建音乐专科学校教授。1951年后,先后在
中央歌舞团和中央
歌剧舞剧院从事音乐创作。解放后,先后在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和中央
歌剧院担任创作工作。 他在音专学习时,即开始创作。“九.一八”事变后,他写了《认清敌人》《我们要夺回失去的地》《我们要振起精神》等
歌曲,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抗战中,他创作了不少抗战
歌曲,如《八.一三战歌》《保卫上海》《八百孤军守上歌》等,对宣传抗战鼓舞斗志,起过一定作用。特别是他的《巷战歌》流传甚广。也曾为上海战士捐募塞衣演出,而写了
歌剧《桃花源》(
阿英编剧)。并写过钢琴曲《血债》,反映当时中国人民惨遭敌机轰炸的愤慨之情。
他写过为数众多的中、小学教材
歌曲,如《燕子的歌》《春游》《国耻献词》《嫩芽》《米色白》等,向青少年灌输爱国、民主、爱劳动、爱科学等思想。也写过很多的艺术
歌曲,如《牧歌》《山中》《秋天的梦》《清平乐》《春归何处》等。这些作品格调清新,形象鲜明。并曾写过歌剧《荆轲》和清唱剧《河梁话别》等作品。
解放后,他进一步挥发了创作热情,谱写《森林啊,绿色的海洋》《和平友谊之歌》等,编写《采茶灯》《荷花舞》等舞蹈音乐,改编
古琴曲《
广陵散》为乐队合奏曲。此后他把精力放在创作
歌剧音乐方面,希望能作出几部象样的歌剧来。但是理想未实现,病魔夺去了他的生命。他是
黄自的学生。他的创作,受
黄自影响,风格朴实,素材精炼,结构严谨,富于民族色彩,因而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他除了创作之外,在音乐教育上,也做出了成绩,培养了许多音乐人才。陈田鹤的创作以
歌曲为主,现有
歌曲作品约100首(包括为民歌和古代歌曲配伴奏的),其中为
鲁迅逝世而写的《哀挽一位民族解放战士》以及
《采桑曲》《巷战歌》《保卫世界和平》《森林啊!绿色的海洋》等影响较大。他对歌词的选择相当严格。在
创作过程中,他重视从诗意内容出发,音乐随诗意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他的抒情
歌曲如:《牧歌》《山中》《秋天的梦》《
清平乐·春归何处》和
《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等,大多风格清新,旋律朴实、优美。他的
歌曲作品除发表在各种音乐刊物上外,收集
成书的有
《回忆集》(1937)、《剑声集》(1943)等。陈田鹤还写过
歌剧《荆轲》(1937,未完成)、《桃花源》(1939),清唱剧《河梁话别》(卢前词),钢琴曲《序曲》(该曲在
齐尔品(A.N.
切列普宁)征求中国风味钢琴曲中获2等奖)、《控诉》,以及为《荷花舞》的配乐和《广陵散》乐队改编曲等。
主要作品有
歌曲《山中》《江城子》《采桑曲》《巷战歌》《制寒衣》,合唱曲《森林啊、绿色的海洋》,
钢琴曲《序曲》《血债》、
清唱剧《河梁话别》
舞蹈音乐《荷花舞》《采茶灯》,《在那遥远的地方》(青海民歌 陈田鹤 1945年配伴奏演唱者 刘国锋 钢琴伴奏 邱怡)等。
《在那遥远的地方》不是
王洛宾创作,实际他只是传谱者。作曲家陈田鹤(1911-1955)改编《在那遥远的地方》并创作了钢琴伴奏才使这首民歌成为可登大雅之堂的作品,《在那遥远的地方》是陈田鹤为了支持山歌社活动于1945年创作的的作品,1947年由歌唱家管夫人俞宜萱唱红才流传全国。陈田鹤《在那遥远的地方》发表在1948-1949年《
音艺新辑》(合集)上。
台湾艺术界、政界要员丑辉瑛女士是陈田鹤的学生,40年代中期,丑辉瑛由西宁到重庆,入国立音专(即青木关国立音乐学院)学习声乐,受业于陈田鹤老师。陈先生常利用
课余时间为她补习
基础理论。陈先生想丑辉瑛来自西北边疆,何不尽其所长演唱西北民歌,再由他记谱推广,也是歌坛乐事。陈田鹤首先记录整理出丑辉瑛演唱的《在那遥远的地方》。当时中国歌坛最著名的
花腔女高音歌唱家“管夫人”演唱了这首歌,极为轰动,很快流传全国。(“管夫人”即管俞宜萱女士,随其
夫姓,称管俞宜萱,当时惯称“管夫人”,及负盛名。是我国现代声乐史上著名的声乐家。解放后曾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
丑辉瑛女士从来也没认同过《在那遥远的地方》是由王洛宾作词作曲.此事于1994年第二期《
中国音乐》上进行过登载。《<在那遥远的地方>是怎样产生的》作者鲁承。
《音乐之子》是陈田鹤先生的传记。1993年,远在美国、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国立音专执教的声乐家
赵梅伯先生,应陈田鹤先生长女
陈敦秀女士的邀请,为这本书作序。
1,陈田鹤已被人遗忘许久了。
中国音乐家协会主编、
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音乐家人名录》上甚至没有他的名字。 ——“前言”
2,我们在他1936年的手稿中还发现有许多和声练习,有一首钢琴
创意曲是献给
黄自先生的,这不过是他认为自己得意的练习的一部分,其余的都在辗转半个中国的途中丢弃了。
定仙、雪庵、绿汀诸兄:刚从中国
殡仪馆回来,我的头很沉重,眼前浮现着黄师苍白的遗容与无数双润湿的眼睛,我恨不能现在跟你们抱头痛哭一场!据云:黄师的母亲曾恸绝倒地,黄师母痛不欲生,这悲哀是他们的,也是我们的,也是全
中国音乐界的,我们以后永远不能再听见那样有远见的诚恳的谈话了!今后二三十年间中国的
音乐界失了轴心,老天爷竟残忍地将尚在壮龄的黄师带走,一任这贫弱的园地荒芜了。呜呼!黄师!其对乐艺之忠诚,能不令人感泣!据黄师母说,黄师在病中每于同学往谒之后,即独自低声哭泣;我们怎样才能报答黄师爱护我们之情的万一呢!
——“风云突变——上海抗战:19. 痛失恩师”
2018年8月22日,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创建了陈田鹤抗战音乐专题库,收藏了大量音乐作品、手稿文件等资料;例如《陈田鹤音乐作品选》、《陈田鹤50年代作品专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