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地区,中国四大地理区划之一,位于
中国西南部,
横断山脉以西,
喜马拉雅山以北,
昆仑山和
阿尔金山、
祁连山以南。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不足全国的1%。这里是中国
藏族聚居的地区。
西藏自治区同
缅甸、印度、
不丹、
尼泊尔等国相邻。
简介
青藏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
经纬度位置73°E—104°E ,28°N—38°N。
青藏地区位于
中国西南部,
横断山脉以西,
喜马拉雅山以北,
昆仑山和阿尔金山、
祁连山以南,包括
青海省、
西藏自治区、四川西部甘肃西南部和新疆南部边缘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占全国的1%。这里是中国
藏族聚居的地区。西藏自治区同
缅甸、印度、
不丹、
尼泊尔等国相邻。
青藏高原海拔大多在四千米以上,是中国,也是世界地势最高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是世界上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湖区,分布大小湖泊一千多个,其中
青海湖面积4340
平方千米 。青藏地区中的
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地理环境
自然特征
地形
青藏地区因地势高耸而成为一个独特的地区。青藏地区
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由“高”随之而来的另一个显著的
自然特征是“寒”,许多山峰
终年积雪,冰川广布,雪山连绵。山峰之间高差不大,地形相对山区较为平坦,“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并且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日照充足,
太阳辐射强烈。
(除雅鲁藏布江峡谷等极少数地区)
河流分布
这里是不少大江大河的源头,
长江,
黄河,
澜沧江(境外称
湄公河),
怒江,(
萨尔温江),
雅鲁藏布江(
布拉马普特拉河),
恒河,
印度河等等大江大河都发源在这里。
柴达木盆地
1、是中国海拔最高的大盆地。气候干旱,但蕴藏丰富的
矿产资源。
2、主要的矿产有:鱼卡的煤、冷湖的石油、
锡铁山的铅锌,察尔汗盐湖的
盐类资源。
3、察尔汗建有中国最大的钾肥厂。
相关信息
三江源地区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是长江
源区、黄河源区、澜沧
江源区的总称。三江源地区如同一个巨大的蓄水塔,长江、黄河、澜沧江就像一条条“
输水管道”,源源不断的向下游输水。并被誉为“中华水塔”。
资源优势
1、青藏地区是中国
太阳能资源和
地热资源丰富的地区。
本区全年
日照时数比东部同纬度地区约多1000小时,西藏的拉萨,每年日照时数达3000小时以上,有“
日光城”之称。
2、地热资源丰富。
拉萨北面的
羊八井有中国最大的地热蒸汽田。有中国第一座地热发电站之称。
西藏正在建设中的
羊卓雍湖水电站是中国海拔最高的水电站。
农牧业
1、由于本区海拔高,气候寒冷,“高”和“寒”成为本区最突出的
区域地理特征,气温低也成为制约本区农牧业的主导因素,本区的农牧业为一种特殊的高寒农牧业。
2、受气温的制约,本区的农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温度较高的谷地,如
雅鲁藏布江谷地、
湟水谷地等,称为“谷地农业”。主要农作物为耐寒、耐旱的青稞、小麦、豌豆等。本区的牧业也为高寒牧业,主要
牲畜为耐寒的牦 牛、
藏绵羊等。
青藏铁路
铁路简介
青藏铁路全长1956公里,有960公里的
海拔高程在4000米以上,其中550公里的地段穿越高原常年冻土地带。其最高点位于海拔5072米,常年白雪皑皑的
唐古拉山垭口,被誉为“离天最近的铁路”和“世界上最高的铁路”。修建青藏铁路是党中央、国务院在进入新世纪之际作出的重大
战略决策,是国家“
十五”四大标志性工程之一,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之首。 青藏铁路北起
青海省
西宁市,南至
西藏自治区
拉萨市,全长约1956公里,其中西宁至
格尔木约846公里已于1984年建成。将要动工修建的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从青海省西部重镇
格尔木市火车站引出,过
南山口后,上
青藏高原腹地,途经
纳赤台、
五道梁、
沱沱河、雁石坪,翻越唐古拉山进入西藏自治区,再经
安多、
那曲、
当雄、
羊八井,至西藏自治区首府
拉萨市。
线路走向与
青藏公路基本并行。青藏铁路穿越了
可可西里、
三江源、羌塘等自然保护区,因其独具特色的环保设计和建设,也被称之为中国第一条“环保铁路”。
青藏铁路是当今世界海拔最高、最长的高原铁路。线路经过地区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段有960公里,翻越唐古拉山线路最高处达5072米;经过多年
连续冻土地段550公里,经过九度
地震烈度区216公里。沿线高寒缺氧,
生态环境脆弱,
地壳运动活跃。在这样的区域修建铁路,具有很强的探索性和科研性,建设任务艰巨。
风火山隧道,是世界上最高的
铁路隧道;位于海拔4767米的
昆仑山隧道,全长1686米,被称为世界上最长的“冻土隧道”。
青藏铁路的修建,将结束
西藏自治区不通铁路的历史,进一步改善青藏高原的
交通条件和
投资环境,促进西藏
资源开发和经济快速发展。对加强内地与西藏的联系,促进
藏族与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增进
民族团结,造福沿线人民,将发挥重要作用。
青藏铁路东起青海
西宁,西至西藏拉萨,是
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经过四年建设,于2006年7月试通车。它将成为世界最著名的高原黄金
旅游线路。9处世界级的
旅游资源,还分布着包括藏传佛教圣地
塔尔寺、金银滩
原子城、
察尔汗盐湖、玉珠峰、
拉萨古城、
八廓街等在内的23处国家级旅游资源,以及6处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193处
普通级旅游资源。在这些无以伦比的
自然景观背后,还映衬着千百年来积淀的以藏文化。
进藏列车
高原进藏列车是国内最先进的列车车厢,车厢有两套
供氧系统。为抵御青藏高原风沙大、
紫外线强等恶劣的
自然环境,进藏列车实行全封闭;厕所采取真空集便器,废物废水有专门设备回收;车厢与车厢的连接处,采用了密接式
车钩,不会漏风。为了应对青藏高原的
缺氧环境,进藏列车车厢内的氧气浓度、温度、压力都可以保持均衡。
每辆列车的配置几乎与飞机一样,有两套供氧系统:一套是“弥散式”供氧,通过混合
空调系统中的空气供氧,使每节车厢
含氧量都保持在23%,旅客如同进入“氧吧”;另一套是独立的接口吸氧,如果有旅客需要更多的氧气,可以随时戴上面罩呼吸,以免旅客出现
高原反应。这个列车如果是行走在4千多米海拔的时候,你的感觉就好像在3千多米,实际的
海拔高度,能够降低1千多米,这样来缓解由于高原缺氧给旅客带来的不适。
此外,进藏列车内部装饰既豪华现代,充分展现青藏地区的
民族风情,还会设立舒适的餐厅和供洗浴的卫生间。除配备供氧设备外,还预备配置医务人员、器械及药品,建立游客
生命保障系统,帮助客人平稳的适应
高原气候,减轻高原反应。
行车时间
沪藏线列车全程
运行时间预计在52小时左右。成都至拉萨预计45小时。西宁至拉萨预计22小时。格尔木至拉萨预计12小时。
世界之最
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铁路穿越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达960公里,最高点为海拔5072米。
世界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全线总里程达1142公里。
世界上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铁路穿越多年
连续冻土里程达550公里。
海拔5068米的唐古拉山车站,是世界海拔最高的
铁路车站。
海拔4905米的风火山隧道,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冻土隧道。
全长1686米的昆仑山隧道,是世界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
海拔4704米的安多铺架基地,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铺架基地。
全长11.7公里的
清水河特大桥,是世界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桥。
建成后的青藏铁路冻土地段时速将达到100公里,非冻土地段达到120公里,这是火车在世界高原冻土铁路上的最高时速。
环境保护
青藏铁路的修建会对当地环境造成影响吗?
首先应明确“环境”的概念。从大环境来说,青藏高原面积122万
平方公里,而修建铁路所影响的范围最多仅在线路两侧各500米内,青藏铁路全线也不过1000平方公里,而且呈线状分布,可以说修建青藏铁路不会对整个青藏高原的大环境产生影响;从小环境来说,修建这样的
大型工程,
肯定会在工地范围内,对当地局部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铁一院从一开始设计青藏铁路,就已经把维护生态和环境保护作为一条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因此,青藏铁路大部分是沿青藏公路走行,基本上没有新开辟通道,而且
设计方案中还采取了一系列专门的
环境保护措施,这就把对高原生态的扰动降到了最低程度。从长远看,青藏铁路的修建,不但不会破坏环境,反而对青藏高原大环境的保护具有积极的
促进作用。
其次,西藏缺乏
煤炭资源,人均产煤量只有6公斤,通过青藏公路运进区内的煤炭成本非常高,每吨达600多元,而在西宁,这一价格仅为160~200元。昂贵的煤价,造成了
能源结构的极度不合理。农、牧区的主要
生活能源为木材和畜粪,在
线路所经的藏北地区,居民主要靠砍伐坡地生长的爬地松作燃料,而低矮的爬地松往往需要几十年的
生长期,这对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可低估的破坏作用。铁路的建设,可以将
西北地区丰富的煤炭、
石油资源通过经济、便捷的通道运进西藏,满足西藏对能源的需求,从而为西藏改变能源结构、制止盲目砍伐森林草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积极贡献,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同时,青藏铁路投入运营后,必然会成为旅游及进出藏
物资运输的主要方式,分流青藏公路庞大的运输车队,从而起到减少
汽车尾气排放,进一步改善青藏高原
大气质量的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铁路的修建将直接拉动青藏两省区经济的发展,加速城镇化和产业化的步伐,促进
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这将使很大一部分牧民转变为工业、建筑业和其他行业人群,从而大大降低了草原和植被的负荷,既保护了生态,又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青藏铁路对自然保护区有影响吗?
青藏铁路将要经过
可可西里、
三江源等自然保护区,但线路通过地区是两大保护区的边缘交界地带,并没有从其中任何一个区内穿越,因此对保护区的生态和
野生动物基本上没有影响。同时,铁一院在设计中还专门预留了供野生动物迁徙的
专用通道,这在中国的铁路建设史上还是很少见的。
境内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