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穴寺(Fengxue Temple),又名
香积寺、千峰寺,白云禅寺,现为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
汝州市区东北9公里的中岳
嵩山少室山南麓风穴山中。
寺名来历
佛教传承风穴寺在全国著名寺院中,是名字最多的寺院。
后汉乾祐三年《风穴
七祖千峰白云禅院记》中就有“风穴”、“七祖”、“千峰”、“白云”四个名字。
碑载:“风穴禅院,汝乳之北,嵩少之南。路广由旬,地安窣堵。
后魏,山前为香积寺。属当兵火,像毁寺焚。有乡人卫大丑,收以材石,构成佛堂于此山之西北,镇压风穴,即今之院基是也。至隋,又为千峰寺。”这里又提到了“香积寺”,说明风穴寺至少有五个名字。
民间传说
民间传说更为神奇。唐初扩建寺院,院址初选龙山东南山下,待料物备齐第二天将要破土动工时,夜里突然一阵大风将砖木石料一卷而走不知去向。第二天僧人发现没有了物料,四处寻找,终于在现河南省
汝州市东北九公里风穴山中找到了物料,众人决定在此处建寺院。因以“风”点穴,故名“风穴寺”。这些传说无疑增加了风穴寺的
神秘感,但与风结合也合情理。
因山而名
风穴寺之名得之于风穴山,因为风穴山是汝州乃至全国的名山,风穴山有两个风洞在周代之前在全国就很有名气。风穴山的名字就源于这两个风穴洞,这是风穴山与别的名山不同之处,后来的风穴寺自然要借风穴山的知名度来扬名。
唐代重修寺院时将隋前香积寺改回风穴寺,以神通广大的佛来镇寺东南风穴洞的风神,以减轻大风给汝州人民生产、生活带来的灾害。这一说法无疑提升了建寺者的
公心,也能引起人们对重建寺院的重视。
汝南自古多大风。汝南超多的大风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灾害,成为人们生产和生活中的大敌。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风的形成认识的局限性,多认为是神力所成,汝南的大风则出自汝北箕山南麓的两个风洞中。“汝州风”成为一个独立的词汇,收入《中国汉语大辞典》中。
建制沿革
东汉始建
风穴寺始建于东汉
初平元年(西元190年),距今有1800余年的历史,是中国最古老的佛寺之一,因当时满山野花,芳香郁积,故名香积寺。
几度兴废
北魏重建寺院时,寺院地点定在
白马石沟中的
银洞山中原四大名刹”。
后汉乾祐三年,改为白云寺。
明代鼎盛
风穴寺在明代
万历年间香火最为鼎盛,曾有僧众600余人,房舍300多间,土地2000余亩。风穴寺虽是北方寺院,却不沿
中轴线布局,而是依山就势而建,具有
江南园林风光。
现代保护
1963年被确定为
河南省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风穴寺远离都市,地处深山谷中,加上文革期间有部队医院占用,在
中原四大名寺中保留下诸多唐宋金元明清的建筑遗存,为
中国建筑史上留下厚重的
实物资料,被古建专家誉为中国的古建博物院。
地理环境
风穴寺院藏在山谷之中。入
山口后,两山夹道,山侧苍松叠翠,流水潺潺,葱郁静雅,蜿蜒曲径。约走1.5公里后方见寺院,确有“
深山藏古寺”,“曲径通幽处”的诗情画意。
风穴寺群山环抱,北有紫霄峰,侧有紫云峰、
纱帽峰、香炉峰、石榴
嘴峰等9条山脉逶迤相连,朝向寺院,有“九龙朝风穴,
连台建古刹”之誉。
风穴寺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市区以北8公里处,风穴寺国家森林公园
森林资源丰富,有
乔木树种
刺槐、
侧柏、
麻栎、岫松等,独具特色,十分诱人。
寺前,有初唐诗人
刘希夷墓园。寺侧,有宋儒
吴几复隐居读书山洞。
风穴寺周围景观星罗棋布,素有八大景、七十二小景、三十六福地之称。
主体建筑
风穴寺内殿、阁、楼、台140余间,依山就势而建,高低错落有致,多变多姿,集中秀丽,与白马寺、少林寺建筑迥然不同。三宫殿、六祖殿、
韦驮殿、神堂布局如棋盘。
风穴寺最完整的三个建筑是唐代七祖塔、宋代悬钟阁和金代中佛殿,这三个建筑被称作是风穴寺的三大国宝。
唐·七祖塔
七祖塔,即天台七祖贞禅师
舍利塔。贞禅大师辗转来到风穴寺,广传佛法,开元十三年圆寂,享年八十四岁。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
唐玄宗派崔相国(
崔日用)、李使君(李暠)及弟子宗本收集了贞禅大师的数千颗“舍利”建成此塔,所以此塔又名“舍利塔”,唐玄宗赐号曰“七祖”以示纪念。
七祖塔建于寺中心,
塔高24.17米,为方形九层密檐式
空心砖塔,塔身外轮廓呈
抛物线,每层四角置有
铃铎,微风中叮当作响
悦耳动听。由于受到群山的保护,
塔刹之覆钵,相轮、
水烟、刹杆、宝珠、都保存完整。据文物专家考证,在全国现存一百多座唐塔中,保存完整的只有6座,而这座七祖塔就是其中的一座。因此被文物专家称做国宝,是风穴寺第一大国宝。
宋·悬钟阁
悬钟阁建于寺院西南角一丈八尺高的方三丈石台上。为歇山式重檐
三滴水建筑,飞檐挑角,巍峨壮观,古朴典雅。
阁内悬挂着宋代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铁铸大钟一口,钟高六尺有余,口面四尺六寸多宽,重 9999 斤,为宋代保存的稀有珍品,也是河南省现存最完整最大的一口铁钟。此钟铸造精致,音律准确,声音洪亮,故而明人
张维新就留有“一声法撞飘
空界,满地松阴宝月寒”的诗句,因此,“风穴钟声”就成为汝州八景之一。钟上铭文字迹清晰,图案规整,工高艺精,被称为“中原第一钟”。此钟对研究我国宋代的
铸造业有很大的帮助。据文物专家考证。在全国保存完整,且能完好悬挂的铁钟,唐宋时期的全国只有五口,此钟为其中之一,是风穴寺第二大国宝。
金·中佛殿
中佛殿建于金代,距今已有800多年,为单檐歇山式建筑,是河南省保存最完整的金代殿堂建筑。中佛殿为典型的金代建筑,建于15米高的砖台上,飞檐挑角,似展翅
欲飞,为河南省保存最完整的金代殿堂建筑。
毗卢殿,位于中佛殿后,重建于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殿内有永乐七年周王
朱肃献的汉白玉
释迦牟尼佛像一座。
其他
风穴寺外有奎光塔,和寺内的至高点望州亭遥相呼应。
寺院周边的山坡上还分布着上下两处大型塔林,包括唐、元、明、清和近代的僧人墓塔及其他砖塔石塔146座,数量仅次于河南
登封少林寺和山东
长清灵岩寺,位居中国第三。
寺外有塔林数处,保存历代基塔计115座,仅次于少林寺而居河南省第二位;另存有历代碑刻和元明清各代的佛教造像等。 全寺周边山清水秀,林木葱郁,风景幽美,现已辟为一处
国家森林公园。
此外,有珍珠帘、大慈泉、玩月台、升仙桥、翠风亭、银屏风、吴公洞、望州亭等八大奇景。
还有
小龙门、石龙门、洗风尾、东山仙人靴、西山一尊佛、半云巢、无心处等72小景。
典藏文物
风穴寺保存了祖国灿烂的
文化遗产,现存唐至清历代建筑140余间。
古建
风穴寺保存了唐、宋、元、明、清历代的文物和建筑,被专家称为“古建筑博物馆”。
唐开元二十六年所建的“七祖塔”为全国现存七座唐代高塔之一;
宋代悬钟阁内悬挂一口宋宣和七年铁铸
大钟,重9999斤,被誉为“中原第一钟”;
中佛殿为金代建筑,为单檐
歇山式,梁架结构科学严谨;
涟漪亭是河南仅有的明代双层六角亭;西面山坡上的上、下
塔林是中国第三大塔林。
佛像
寺内现存有明代
汉白玉石佛和
缅甸送的佛像及明代
嘉靖年间石佛30余尊、木雕佛像7尊。
碑碣
寺内碑碣林立,或记事、或
题咏,楷、草、隶、篆
风格迥异,存有唐代的尼陀罗咒、宋代的
经幢、元代的
塔铭。
佛教传承
风穴寺的佛教传承,唐代为天台七祖的住锡地,宋、清两度为禅宗支系
临济宗的大本营。因此,风穴寺有佛教天台、临济两祖庭之誉。
天台宗
唐开元间,有天台七祖贞禅师在此修习
止观。唐末,禅宗临济宗之三祖南院慧,四祖风穴延沼,五祖首山省念皆在
汝州广弘佛法。史料称“至南院以下,皆佛祖正传,灯灯相续。彪炳史录者,虽曰不尽出于风穴,然源流相承,肩比踵接,汝海
宗风,一时独盛。
固亦法运中云龙风虎之会也欤。”风穴寺景色优美,四季宜人,故名闻中外,被誉为
中州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吸引了海内外诸多佛子游人。佛教传承历史悠久,初为天台宗,天台七祖贞禅师长期住持风穴寺,成为天台宗的大本营。
临济宗
五代时期,禅宗最优秀的支脉临济宗取而代之,在风穴寺将临济宗发扬光大。
清初,临济三十二、三十三、三十四、三十五祖再住风穴寺
传法,故风穴寺有“天台临济两祖庭”之说。与少林寺相比,风穴寺历代高僧多为学富五车的文豪,保留和传承着儒、释、道大量的精华内容,让学者专家们流连忘返,自古就有“武少林、文风穴”的说法。
相关事迹
从2013年11月1日起,一家“香港公司”接管了风穴寺的售票权。这是汝州市政府本年度重点招商项目:该公司承诺在4年内投资5亿元,把以风穴寺为核心的汝州北景区打造为国家5A级旅游区。这让风穴寺里的僧人们陷入忧虑之中:这里原本就香客稀少,商业开发是否掐灭千年古刹的最后
一炷香。
2016年9月28日,汝州市政府有关领导在河南·汝州2016旅游
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正式取消风穴寺门票,此举对于佛教文化更广泛的传播,让更多的民众进入这个佛教文化的大本营和
传统文化的集散地,学习继承包括佛教文化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旅游信息
景区
风穴寺风景区主要景点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风穴寺、上下塔林、
风穴寺国家森林公园等组成一个
人文景观、
自然景观有机结合的
旅游景区。
其中以千年古刹风穴寺最为典型。
风穴寺有珍珠帘、大慈泉、锦屏风、吴公洞、望州亭、玩月台、升仙桥、悬钟阁等八大景;有小龙门、石龙头、活凤尾、东山仙人等七十二小景和冬暖、夏凉的 三十六福地。
交通
可从
平顶山、
郑州、洛阳等地乘车前往
汝州市,汝州市区乘坐7路车到风穴寺站下可到。
免费政策
2020年2月,为向
医务工作者表达感谢和敬意,自景区恢复运营开始至2020年12月31日,全国(含
港澳台地区)所有医务工作者凭
有效证件(医生凭本人医生执业证、
身份证;护士凭本人护士执业证及身份证等)可免票入园。
所获荣誉
2024年10月,汝州风穴寺景区荣获“2024年中原文旅节庆营销十佳景区”。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