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结构
高等教育系统的内部构成
高等教育结构(higher education structure)是指高等教育系统的内部构成,即高等教育系统的组成要素子系统)及其相互间的关联组合状态,是一个由多层次、多类别的子结构(或分结构)构成的系统。常受注意的子结构:(1)水平(层次)结构,即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不同级别(专科、本科、研究生等)教育的组合状态;(2)科类(专业)结构,即不同科类(专业)教育的组合状态;(3)形式结构,即不同形式(如普通、成人)教育的组合状态;(4)地区结构,即高等教育机构在地区分布上的构成状态;(5)师资结构,即教师队伍的职称、年龄、专业、性别、民族、学历、工资等构成状态;(6)财政结构,即预算、收入、支出按渠道、科目等划分的构成状态;(7)管理结构,即各种运行、管理机构的组合状态;(8)教学结构,即德、智、体、美、劳诸育及各类课程、教学环节的组合状态,等等。有宏观、微观之分。前者属国家或地区层次,后者为各高等教育机构内部的有关结构。在高等教育系统内、外部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形成。
结构介绍
【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大致可分为宏观结构微观结构两大部分。
【宏观高等教育结构】主要包括: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域结构(即布局)、管理体制结构等。
【微观高等教育结构】主要包括: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各类人员的知识结构等。
定义
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
性质
高等教育结构的分类:
分类 宏观结构
微观结构
概念
指与经济、社会发展等外部因素关系事关高等教育总体的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方式。
指各高等教育机构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组合构成状态。
具体形式 层次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科类结构、区域结构、管理体制结构等
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各类人员的知识结构等
应用
国内外当代高等教育结构的状况和特点分析
国外高等教育结构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一)层次结构的发展
二战前后开始,主要工业化国家由精英高等教育向大众化高等教育转变并先后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在此期间,其高等教育在数量扩张的同时亦进行着较大的体系、结构的调整与改革。高等教育层次从传统的单一本科教育层次扩展为具有中等后教育(即短期大学)、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多层次纵向结构。
(二)形式结构的发展
各国学校类型的结构:
(1)美国大学的类型结构反映了美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多元化。
美国学校分为五类:授予博士学位的大学(又分为研究型大学和博士授予大学);综合大学和学院
文理学院;两年制学院(包括社区学院初级学院);专业学校和函授业余高等教育为主,学制比全日制多一年。目前,非正规高等教育学生占全俄大学生总数的1/3。
高等教育的办学形式结构:世界上的高等学校,按办学主体的不同,可分为公立和私立两部分。从各国的办学形式上,可以总结为私立主导型(日本,印度,巴西,韩国等),双轨型(比利时荷兰等)和公立主导型(美国,法国,英国,德国)三种。
(三)科类结构的发展
20世纪下半叶工业化国家出现了一些与上半叶不同的发展趋势,面对社会的发展需求,各国纷纷改革高等教育的科类结构。增加应用学科理工科的比重;把自然学科人文学科、理工科和社会学科融合在一起,开设计算机科学、海洋生物、核物理、生命科学、信息网络新兴专业
(四)地区结构的发展
高等教育地区分布结构不平衡是国外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普遍问题。例如,针对高等教育区域发展的不平衡状况,美国在许多中小城市开设了大学或学院,这些高等院校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日本70年代通过颁布政策法规,并拟订具体的奋斗目标和实施策略,着手改变高等院校在大都市与小城镇之间布局不合理的城乡差异问题。
(五)国外高等教育结构发展的特点
《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在此书中,伯顿.R.克拉克教授多次提及高等教育结构多元化,所谓高等教育结构的多元化,就是部类、层次、部门、等级的多元化。这也可以大致概括出西方高等教育结构的发展趋势:即:多元化。对我国颇有启发性和现实参考价值。
中国高等教育结构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对1998-2007年10年间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形式结构、科类结构和地区结构四方面的发展变化的历程及特点的分析来概括,同时也指出了高等教育结构变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优化提供借鉴。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06 21:05
目录
概述
结构介绍
定义
性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