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市
浙江省台州市代管县级市
临海市,浙江省辖县级市,由台州市代管,地处浙江东部沿海,是台州副中心城市。地处北纬28°40′~29°04′,东经120°49′~121°41′之间,总面积3841平方千米,其中陆域面积2251平方千米,海域面积1590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临海市辖5个街道、14个镇。市人民政府驻东方大道99号。截至2023年末,临海市常住人口110.9万人。
历史沿革
临海历史悠久,早在10万年前,就有“灵江人”在此繁衍生息。
夏、商、西周,为瓯地,为扬州之域。
春秋,为越国瓯地。
战国,约在前306年(一说为前333年),越被楚灭,临海属楚,为瓯越自治区域。
秦,全国统一,推行郡县制,仍为瓯越地,属闽中郡。
汉初,为闽越地。惠帝三年(前192年),立摇为东海王,属东海国(东瓯国)地。建元六年(前135年)为东越地。元封元年(前110年)10月,东越国灭。元封二年,原东越国民内迁,其地置回浦乡,属鄞县、隶会稽郡。汉昭帝始元二年(前85年),以东瓯地回浦乡建回浦县,治回浦(今章安)并为东部都尉治所,属会稽郡,隶扬州。汉章帝章和元年(87年)七月,回浦县改名为章安县。
三国吴大帝时,析章安地置临海县,属会稽郡。会稽王太平二年(257年),分会稽郡东部置临海郡,辖章安、临海、始丰、永宁、松阳、罗阳、罗江7县。隶扬州。
晋太康元年(280年),析临海北部置宁海县。晋太宁元年(323年),分临海郡南部4县置永嘉郡,至此,临海郡辖章安、临海、宁海、始丰4县。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废临海郡。章安、始丰、宁海、乐安均并入临海县,属处州。十一年(591年),置临海镇于大固山,移县于镇。十二年处州改称括州。炀帝大业初年,处州改称永嘉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11月,唐将杜伏威平李子通,原临海郡地置台州,治临海,隋代的临海县分设临海、章安、始丰、宁海、乐安5县。八年,始丰、乐安、章安(宁海于七年并入章安)并入临海。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复分临海地置始丰县。高宗上元二年(675年),分临海置永宁(今黄岩)。武后永昌元年(689年),复分临海置宁海县。玄宗天宝元年(742年),台州改称临海郡。至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又改临海郡为台州。僖宗光启三年(887年),设德化军。
五代,台州属吴越国,军、州、县名仍旧,县属之。
宋,属台州,隶两浙东路。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台州为台州路,置总管府,治临海,县属之。
明太祖时,改台州路为台州府,治临海,县属之。
清沿袭明制,府治临海。康熙七年(1668年),置宁绍台道,治临海。至二十四年(1685年),道治移宁波。
民国元年,废府、州、厅制,存道,县属会稽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县直属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6月,置台州为第六行政督察区,驻临海。同年9月改为第五行政督察特区。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改为第四特区,驻海门。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改台州为临海区,驻临海。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再改台州为第七行政督察区,驻临海,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移驻海门。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回驻临海。同年7月,撤南田县,划临海东北部山场、小雄、浬浦、沿江等乡镇和宁海一部分置三门县。民国三十年(1941年),督察区又驻海门。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驻临海。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5月,再改台州为第六行政督察区,驻地临海,县属之。
1949年5月29日,临海解放,建立临海县人民政府,属台州专员公署。
1954年6月,台州专署撤销,县属宁波专署。
1957年7月13日,复置台州专署,驻临海。
1958年10月4日,台州专署复撤,三门县分别并入临海、象山两县。同年12月,县属温州专署。
1961年7月3日,双港区划仙居县。
1962年4月,复置台州专署,驻临海,县属之,并分置三门县。
1963年6月14日,双港区划回临海。
1980年7月,前所公社划归海门特区(后改椒江市)。
1982年1月,沿海公社划归椒江市。
1984年12月19日,章安、黄礁、梓林、杨司4个乡(镇)及大汾乡的横田、横蒋、五四、七年4个行政村划归椒江市。
1986年3月,撤销临海县设临海市。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6月,临海市辖5个街道、14个镇。临海市人民政府驻东方大道99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临海地处浙江省东部沿海,西北距省会杭州市245千米。东靠东海,南接椒江区和黄岩区,西连仙居县,北与天台县三门县接壤。临海地理坐标介于北纬28°40′~29°04′,东经120°49′~121°41′之间。东西最大横距85千米,南北最大纵距44千米,总面积3841平方千米,其中陆域面积2251平方千米,海域面积1590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临海地质构造属华夏陆台闽浙地质的组成部分,三面环山、一面靠海,呈“七山一水两分田”地貌,境内地貌受西北部的天台山脉和西南部的括苍山脉控制,类型复杂多样,以切割破碎的丘陵和山地为主要特征,兼有谷地、平原、江河、滩涂、岛屿,其中山区、丘陵占2/3以上,形成”七山一水两分田”的地貌格局。境内自然作用强烈,地貌以侵蚀堆积最为发育。主体可分西南—西—北部山地丘陵、中部河谷平原、东部沿海平原和沿海岛屿四个类型。
气候
临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气温17.1℃,全年积温5370℃,无霜期241天,平均蒸发量1231.4毫米,属湿润地区,5~6月为梅雨季节,7~9月以晴天为主,夏秋之交台风活动较频繁。
水文
据统计,临海水域面积为台州最大,约132.6平方千米,拥有的河流也最多,共计2900多条,河道总长度约3360千米。临海自然水系主要属于灵江水系,小部分属于直接入海的洞港和海游港小流域。中、西部山丘区域溪流众多,东部平原河网纵横交错。
主要河流有灵江及其上游干流永安溪、支流始丰溪、双港溪、方溪、大田港、义城港以及直接注入灵江和台州湾的百里大河、直接出海的桃渚平源河网。其中,灵江是浙江第三大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境内流域面积2000多平方千米。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70.7%,平原面积占22.8%,水域面积占6.5%。
自然资源
水力资源
临海水力资源丰富,已建有小水电站87座。
风力资源
括苍山风力发电场,位于括苍镇的括苍山顶的米筛浪周边,是世界上相对海拔高度较高的风电场。1995年3月,经国家经贸委立项,1997年1月开工,1998年6月竣工,总投资23430.5万元。共安装风力发电机组33台,每台600千瓦,总装机容量1.98万千瓦。5年又增装风力发电机组2台×750千瓦,使总装机容量达到了2.13万千瓦,设计年可发电量6360万千瓦时,年实发电量2850万千瓦时。
水产资源
临海市有带滩涂面积8.7万亩,盛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鲳鱼、鱼时鱼、石斑鱼、鳓鱼、马鲛、海鳗、墨鱼及对虾、梭子蟹、青蟹等海产品。
生物资源
临海市有国家保护的钟萼木、浙江樟、花榈木、凹叶厚朴等19种树种,野生动物90余种,其中有云豹、黑鹿等11种为国家级保护动物,省级7种。
矿产资源
临海市矿产资源有:铁、锰、铅、锌、铜等,非金属矿有黄铁矿萤石、珍珠岩、澎润土、磷灰石、黄岭土、石英岩矿等。
人口
截至2022年末,临海全市户籍总户数37.04万户,比上年末净增加568户,户籍总人口119.5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434人。其中男性人口61.89万人,女性人口57.66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7.3:100。全年共出生6418人,死亡7894人,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5.36‰和6.5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23‰,比上年降幅扩大0.73个千分点。总人口中城镇人口52.50万人,乡村人口67.06万人。根据测算,全市年末常住人口111.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2.6%。
截至2023年末,临海市常住人口110.9万人,城镇化率54.1%.
经济
综述
2023年,临海市实现生产总值(GDP)891.8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95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378.57亿元,下降3.6%;第三产业增加值454.46亿元,增长7.9%。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6.3:45.7:48.0调整为6.6:42.4:51.0。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0241元,比上年增长2.9%,按人民币对美元年平均汇率(1美元=7.0467元)折算为11387美元。
历年地区生产总值
2023年,临海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5.4%。其中,第一产业下降7.4%,第二产业增下降2.3%,第三产业下降6.9%。从分类别看,工业性投资下降2.5%,基础设施投资增长63.9%。从投资主体看,非国有投资下降14.4%,国有投资增长22.2%。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34.1%,其中住宅投资下降34.3%。全年房屋施工面积下降5.1%,房屋竣工面积增长53.9%,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下降14.6%和12.2%,待售面积下降66.0%。
2023年,临海市实现财政总收入115.53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8.05亿元,增长9.6%。主体税种中,增值税完成45.68亿元,增长19.0%,企业所得税完成31.25亿元,增长28.9%,个人所得税完成8.45亿元,下降23.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4.35亿元,下降6.7%,其中援助支出及其他支出增长迅速,增长42.9%,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商业服务业等、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资源勘探信息等分别增长35.5%、21.9%、15.2%、13.7%、8.8%。
第一产业
2023年,临海市实现农林牧渔业产值98.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1%,其中农业产值44.19亿元,下降2.5%;林业产值1.66亿元,下降12.1%;牧业产值11.37亿元,增长6.4%;渔业产值40.50亿元,增长9.8%。
2023年,临海市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1.66千公顷,增长1.7%。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8.92千公顷。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比例为53.4:46.6。全年油料产量2545吨,增长37.21%;棉花产量10.5吨,增长1.5%;甘蔗产量4769吨,下降1.8%;蔬菜及食用菌产量45.86万吨,增长3.1%;瓜果产量7.26万吨,增长0.3%。全年茶叶产量1425吨,增长2.7%;园林水果产量41.53万吨,增长4.3%,其中柑桔类产量28.24万吨,增长3.7%。
2023年,临海市完成营造林面积400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积160公顷,退化林修复面积241公顷。森林抚育面积2942公顷,四旁零星植树12万株;全年木材产量13530万立方米,竹材42.2万根。
2023年,临海市肉类总产量3.41万吨,比上年增长11.1%,禽蛋产量5054吨,增长2.6%,牛奶产量798吨,增长28.7%。生猪出栏17.89万头,增长35.9%,年末生猪存栏13.45万头,增长24.3%;家禽出栏1258.48万只,下降1.9%,年末家禽存栏323.47万只,下降11.2%。
2023年,临海市水产品总产量13.11万吨,比上年增长1.5%。其中海洋捕捞产量11.00万吨,增长1.7%;海水养殖产量1.46万吨,增长3.8%。
2023年,临海市完成水利总投入9.39亿元。年末全市拥有水库89座,水库总库容3.90亿立方米,堤防总长度25.01公里。
第二产业
2023年,临海市实现工业增加值318.3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3.8%。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法人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家数为665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8.98亿元,下降5.5%。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合作企业2.60亿元,比上年增长3.8%;有限责任公司40.10亿元,增长3.2%;股份有限公司45.52亿元,下降1.1%;私营企业143.36亿元,下降5.6%;港澳台商投资企业4.10亿元,增长2.6%;外商投资企业3.31亿元,下降52.5%。
2023年,临海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排在前五位的行业中,医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88.96亿元,比上年增长4.4%;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增加值20.91亿元,增长1.5%;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14.90亿元,下降1.8%;其他制造业增加值14.81亿元,下降14.8%;家具制造业增加值12.57亿元,下降35.9%。轻工业增加值161.28亿元,比上年下降6.1%,重工业增加值77.70亿元,下降4.2%。轻重工业比例为67.5:32.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84.27亿元,比上年下降2.6%,装备制造业增加值51.01亿元,下降6.2%,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02.21亿元,增长0.1%。
2023年,临海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产销率为96.3%,新产品产值407.92亿元,比上年下降16.9%;实现利税总额98.16亿元,下降14.5%,其中利润总额67.59亿元,下降20.8%;亏损企业亏损额27.72亿元,增长114.0%。
2023年,临海市实现建筑业增加值60.3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2.2%。123家建筑企业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29.31亿元;其中竣工产值151.08亿元。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584万平方米。
第三产业
邮电业
2023年,临海市完成邮电业务收入14.77亿元,比上年下降2.9%,其中邮政业务收入2.19亿元,增长12.2%,电信业务收入12.58亿元,下降5.1%。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0.47万户,比上年末下降3.9%;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145.70万户,比上年末增长2.6%。固定电话普及率由上年末的9.8部/百人下降到9.4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由上年末的127.3部/百人上升到131.1部/百人。年末全市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达50.82万户,增长3.1%,移动互联网用户128.15万户,增长1.5%。
国内贸易
2023年,临海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1.39亿元,比上年增长7.9%。按经营地统计,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07.57亿元,增长7.8%,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3.82亿元,增长8.3%。在限额以上企业中,粮油食品类实现商品零售额5.16亿元,比上年增长45.9%,中西药品类实现商品零售额4.33亿元,增长16.0%,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实现商品零售额1.98亿元,增长10.3%,汽车类实现商品零售额36.55亿元,增长1.2%,石油及制品类实现商品零售额25.82亿元,下降0.1%。年末拥有各类商品正常经营交易市场49个,其中消费品市场43个,生产资料市场5个,其他市场1个,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10个。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上年上涨0.4%,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水平上涨1.1%,消费品价格水平下降0.1%。分类别看,其他用品和服务类增长3.6%,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2.3%,医疗保健类上涨1.9%,衣着类上涨1.0%,食品烟酒类增长0.6%,生活用品和服务类上涨0.4%,居住类上涨0.1%,交通通信类下降2.5%。
对外经济
2023年,临海市完成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338.36亿元,比上年下降11.9%,其中自营出口309.05亿元,下降13.0%,自营进口29.32亿元,增长1.1%。2023年有自营进出口实绩企业1038家,比上年末增加63家。出口分企业看,自营生产企业实现出口266.58亿元,下降17.7%;外贸公司出口36.16亿元,增长106.2%;外商投资企业出口6.30亿元,下降53.5%。出口分大类产品看,户外休闲用品礼品类出口95.28亿元,下降32.9%;医药化工类112.90亿元,下降8.3%;光电产品类16.96亿元,下降33.4%;机电类18.81亿元,下降11.6%;眼镜出口5.41亿元,增长34.4%。其中高新及机电产品出口137.56亿元,同比下降4.0%,占全市出口比重44.5%。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751万美元,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9个。
金融
截至2023年末,临海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是2016.82亿元和2128.4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2%和15.7%。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000.76亿元,增长15.7%,其中境内住户存款1287.29亿元,增长16.3%。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120.51亿元,增长15.9%。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比为106.0%,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
交通运输
2023年,临海市各种运输方式完成客运量559.9万人,增长97.4%,其中公路客运量174万人,增长42.5%,铁路客运量385.9万人,增长138.9%。公路旅客周转量1.8亿人公里,增长8.0%。2023年末全市通车公路里程2440.6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34.15公里,村道里程1108.6公里。全市现有铁路3条,临海段通车里程共159.6公里,其中甬台温铁路临海段全长33.7公里,金温铁路临海段全长78.2公里,杭绍台铁路临海段全长47.7公里。年末全市汽车保有量32.91万辆,其中私人汽车30.60万辆,新能源汽车2.18万辆。
铁路
甬台温铁路(国家沿海铁路)、杭台高速铁路纵贯全境,在临海设有临海站(客货两用)。2021年6月25日金台铁路开通运营,境内临海南站杜桥站头门新区站同步投入运营。2022年1月8日零时起,临海火车站启用新站房,停用老站房办客。
公路
沈海高速(G15)、台金高速公路(S28)、104国道228国道351国道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214省道、322省道、225省道、327省道穿越临海全境,临海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的公路网,直达北京、天津、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全国各大城市。另外,杭绍台高速公路终点将位于临海市括苍镇
临海拥有乡道以上等级公路69条,公路通车总里程1984.2千米,公路密度90千米/每百平方千米。农村公路全面实现“等级公路通村率”和“公路硬化率”两个100%,高级路面铺装率达到100%,市域“半小时交通圈”正形成。
临海市客运中心位于临海市大洋街道临海大道(中)1919号。
临海市汽车客运总站综合体一期工程,按国家一级客运站标准规划建设,可满足高峰期日发送旅客4万人次的使用需求,是集公交客运、农村短途客运、长途客运、旅游客运、出租车服务为一体的公路综合交通枢纽。项目总建筑面积约7万平方米,总投资约5亿元,并于2014.12.30正式开工。2017年5月19日,原老客运中心(位于柏叶西路123号)停止运营,搬迁至新客运中心(位于大洋街道临海大道1919号)。
航运
浙江第三大内河——灵江航道穿境直通东海,有红光深水码头和对外开放的液化气专用码头,内外轮可通过海门港连接上海、大连、香港及世界各地港口。
临海头门港地处中国南北航线与长江航线“T”形黄金交汇点,距国际主航道仅13.5海里,港区两侧自然水深8至12米,规划码头岸线总长约28.7千米,年设计吞吐量1.61亿吨。是台州沿海产业带的重要增长极,是浙江海洋经济的新高地。通过金台铁路、金台高速,向浙中、浙西以及江西、湖南辐射。头门港一期工程估算投资约104亿元(于2014年12月26日正式开港),这是作为国家战略的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未来可发展石油仓储、能
全市有普通中学48所,在校生5.64万人;普通小学81所,在校生6.88万人。全市普通高校录取5991人。义务教育普及得到巩固,小学入学率、小学巩固率、初中入学率和初中巩固率均为100%,初升高比例为99.27%。15年教育普及率98.5%。全市共有幼儿园180个,在园幼儿数3.26万人,特殊教育在校学生148人。全市共有中小学(幼儿园)专任教师1.08万人,幼儿园和普通小学专任教师大专毕业及以上达标率分别为99.2%和99.8%;普通初中、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专任教师本科毕业及以上达标率分别达到98.5%、99.8%和94.4%。
临海头门港地处中国南北航线与长江航线“T”形黄金交汇点,距国际主航道仅13.5海里,港区两侧自然水深8至12米,规划码头岸线总长约28.7千米,年设计吞吐量1.61亿吨。是台州沿海产业带的重要增长极,是浙江海洋经济的新高地。通过金台铁路、金台高速,向浙中、浙西以及江西、湖南辐射。头门港一期工程估算投资约104亿元(于2014年12月26日正式开港),这是作为国家战略的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未来可发展石油仓储、能源储运、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港口物流等临港产业。
航空
台州路桥机场距临海市区50余千米。宁波栎社国际机场距离临海市区150余千米。临海头门港区还规划建设一个民用机场。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3年,临海市有普通中学48所,在校生5.57万人;普通小学83所,在校生6.97万人。全市普通高校录取6048人。义务教育普及得到巩固,小学入学率、小学巩固率、初中入学率和初中巩固率均为100%,初升高比例为99.5%。15年教育普及率98.53%。全市共有幼儿园161个,在园幼儿数2.76万人,特殊教育在校学生160人。全市共有中小学(幼儿园)专任教师1.16万人,幼儿园和普通小学专任教师大专毕业及以上达标率分别为99.41%和99.40%;普通初中、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专任教师本科毕业及以上达标率分别达到98.99%、100.0%和94.76%。
科技事业
2023年,临海市列入省级科技项目1项;全年专利授权3791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69件。年末全市共有上市企业10家。年末全市地方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35万人,其中高中级职称人员7630人。年末拥有农民技术职称人员2.50万人。全年地方财政科技投入4.61亿元,比上年增长15.2%。
文化事业
2023年,临海市全面谋划实施重点文旅项目21个,圆满举办首届朱自清文学奖颁奖典礼、浙江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不断优化“15分钟品质生活圈”,完成省级民生实事60个品质文化生活圈、6个城市书房、2个文化驿站建设;拥有文艺赋美团队205支、文艺志愿者5808人、完成演出14871场。年末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项,国家级2项,省级22项,台州市级52项,市级190项。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市文物保护单位95处,市级文物保护点19处,市级历史建筑98处,省级自然化石保护区1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1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1处、历史文化名镇1处、历史文化名村1处、传统村落18处,浙江省省级历史文化名镇1处、历史文化名村1处、传统村落15处、历史文化街区3处。年末共有电影放映单位10个,其中电影院9个,剧院1个,电影放映10.7万场次,观众100.6万人次,票房收入3894.7万元。年末公共馆藏图书152.75万册,全年借阅书数量41.15万册。市博物馆年末文物藏品9539件,计5万余件,其中一级品5件(套),二级品124件(套),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8.9万人次,其中未成年人26.6万人次,接待讲解团451个,免费义务讲解451场次。全年公共广播节目播出时间6600小时,公共电视节目播出时间5283小时。年末全市拥有有线电视用户31.17万户,广播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均达到100.0%。
体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临海市拥有体育场地面积329.30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92㎡/人。全市全年共夺得国家级金牌4枚,银牌2枚,铜牌1枚;升级赛事中获得金牌12枚,银牌6枚,铜牌8枚.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临海市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69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40个,实有医疗床位6851张。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0791人,其中执业医生和执业助理医生3906人,注册护士4858人。年末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9.71人,其中每千人拥有执业医生和执业助理医生3.51人。全市婴儿死亡率2.1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09‰。全年有1.58万人次参加无偿献血。全市有卫生防疫技术人员170人,社区卫生服务站6个。
社会保障
截至2023年末,临海市有职业介绍机构79个。年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职工17.94万人,全年共发放失业保险金2706万元。参加职工养老保险42.21万人,其中在职参保29.27万人,离退休人数12.93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37.28万人。工伤保险年末参保人数达29.55万人。
截至2023年末,临海市共有社会福利机构53个,床位6507张,年末在院人数2899人,最低生活保障人数9250人,安排低保资金10457.7万元;特困人员救助供养287人,安排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资金798.9万元。
风景名胜
综述
临海市素有“海山仙子国”的美誉,浙江省第三大水系灵江贯穿全境,浙东南第一高峰括苍山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区高分获得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入场券”并入选省首条诗路黄金旅游线,桃渚风景区列入第九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灵湖景区成为国家4A级景区并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临海市全市共有A级景区18个,建成景区镇3个,景区村220个,“千年古城、更忆临海”旅游品牌深入人心。入选首批“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典范县”,是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宜居城市、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百强和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临海市是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域旅游示范市、第一批“浙江美丽县城”试点市,获全省治水最高奖“大禹鼎”。“江南长城”台州府城墙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紫阳街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恩泽医局旧址、巾山塔群、桃渚抗倭古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朝龙兴古寺、宋代东湖园林及骆宾王祠、郑广文祠、台州文庙等古迹星罗棋布。
截至2021年末,临海市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项,国家级2项,省级21项,台州市级50项,市级190项。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市文物保护单位95处,市级文物保护点19处,市级历史建筑90处,省级自然化石保护区1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1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1处、历史文化名镇1处、历史文化名村1处、传统村落18处,浙江省省级历史文化名镇1处、历史文化名村1处、传统村落15处、历史文化街区3处。
东湖
东湖位于临海市区。开凿于北宋,湖面平波十顷,亭台如画,中悬洲渚,堤隔桥连,春风秋月,流光溢萌,芳香四溢,湖光山色,交相辉映。
临海东湖之名,以紧临台州府城墙东侧而得,原为城北白云、山宫数溪汇合处。此湖的历史也是有些来头了,据说是在宋熙宁四年(1071年)时,由郡守钱暄开凿而成。南北长近500米,东西宽约150米。
括苍山
括苍山,又名真隐山、天鼻山,主峰米筛浪位于临海市括苍镇,是浙江名山之一。主峰米筛浪,海拔1382.6米,是浙东第一高峰,被称为“泰山之佐”。《台州府志》曾引用《五岳图序》云:“登之见沧海,以其色苍苍然接海,故名括苍。”
括苍山,是21世纪中国大陆第一缕曙光首照地,这里欣赏日出以后又可领略山下雾海抬升成云的云海奇观。
巾子山(巾山)
巾山,位于临海市西南隅,高百米,三面临街,南濒灵江,两峰耸立,中垂凹谷。相传皇华真人得道升天时堕下巾帻而成此山,山上石壁仍刻有“遗巾处”。
山形东望如麒麟,西看似伏牛。峰顶双塔差肩屹立千年,称大小“文峰”,建于唐朝。山腰建有南山殿塔,西有多宝塔。一砖一佛,共千余尊,又叫“千佛塔”,一山四塔,实属少见。山顶两峰对峙,峰上各一塔,称“大小文峰塔”,同时建于唐代,皆重建于清代同治四年(1865年),西峰西南侧,有建于明代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的南山殿塔,秀挺如笋,与左侧一棵古樟并立,一纤一壮,相映成趣,南山岭北,有一塔,为元代大德三年(1299年)所建;山上林木茂密,风景幽丽,著名的景点有:三元宫、南山殿、巾山寺、天宁寺、茅庵、望江楼、听涛阁、翠微阁、明代摩崖题刻40余年。历为道、佛名山。
桃渚城
桃渚城,始筑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为明代抗倭遗址。古城的东、南、西建有三座城门,城门外筑有瓮城,利用防守,便于杀敌。城内保存完整的古军事街巷格局,东门至西门的主街有5米宽、400米长似游龙形,互不望底。南门至衙门是官道,笔直通往,衙门的右侧是练兵的校场;左侧是休憩的花园;前面是穿城而过的化龙渠;后面是山脚通向东敌台的通信道。南北小巷各有五条,错齿交叉,互不直通。环内线一周是跑马道,有4米宽,用于运兵防御。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地质公园,位于临海市区东南约41千米东海之滨的桃渚镇城里村,东南距海仅10余千米。桃渚城是浙江省保存最完好的所城,是研究明代卫所制度与沿海防御体系的重要实物资料。
紫阳古街
紫阳古街位于临海的江南长城景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浙江第一古街。紫阳古街因道教南宗始祖紫阳真人张伯端而得名。全长1080米,宽4至5米,为南北走向,贯穿古城区,是国内最长、保存较为完整的一条历史古街区之一,沿街两侧商铺林立,药铺、染布坊、茶馆、酒楼等百年老店鳞次栉比,热闹繁荣。长期积淀的民俗风情、文化内涵、古老名店,显示出无限的魅力。
台州府文庙
台州府文庙,位于市区回浦路与府前街交汇处,始建于北宋宝元二年(1039年),是州学之所在。明清时期,台州文庙府学规模有所扩大,是明清时期台州最大的文庙府学,呈现出右庙左学的新格局,开创了台州文庙“庙学合一”的新体制。一度时期,台州府文庙曾被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台州府文庙已显斑驳,只有那高翘起的飞檐,还表明它曾经的显赫地位。2002年,临海市政府出资,仿康熙旧制以复建大成门、名宦祠、乡贤祠、东西庑、杏坛、露台、大成殿、明伦堂、启圣祠,占地面积为5146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230平方米,于2005年修缮落成,并正式对外开放,修复后的台州府文庙显得庄重、古朴。
江南大峡谷
江南大峡谷,位于浙江省临海市尤溪镇境内,东北距临海市区12千米,东临台州市50千米,南连黄岩长潭水库,西融括苍山省级旅游区,峡谷全长约35千米,沿线海拔高度300~900米,呈阶梯式上升。
江南大峡谷以其神秘而诱人,以其秀美而揽胜,境内景点很多,有清澈见底的指岩浴场、美丽幽静的情人谷、惟妙惟肖的鲫鱼岛、深邃险峻的漏斗峡、深不可测的七折潭、峭壁如削的天门岭、碧波荡漾的竹海、涛声阵阵的松林、神秘幽雅的法海寺、古朴原始的坪坑古村…有省级自然保护区3个(七折潭、羊尾、天门岭),温带绿叶阔叶林原始植被保护区1个,野生植物保护区1个。
著名人物
历史名人
王士性
王士性(1547~1598年),字恒叔,号太初,宗沐侄,临海城关人,人文地理学家。少年好学,喜游历。万历五年(1577年)进士,授确山知县。历任礼科给事中、广西参议、河南提学、山东参政、右佥都御史、南京鸿胪寺正卿,不久致仕归里。士性一生,游迹几遍全国,凡所到之处,对一岩、一洞、一草,一木之微,悉心考证;对地方风物,广事搜访,详加记载,并成著作。
洪颐煊
洪颐煊(1765~1837),字旌贤,号筠轩,晚号倦舫老人,临海人,洪坤煊之弟。嘉庆七年(1802年)入京赴试拔贡生,官直隶州州判、广东新兴知县。初为孙星衍门生。嘉庆六年(1801年)拔贡生,为孙星衍门人。星衍署山东督粮道,颐煊客其幕,为撰《孙氏书目》及《平津馆读碑记》十二卷。入赀为直隶州州判,署广东新兴县事。阮元督两广,知颐煊吏才短而文学优,延之入幕。颐煊著有《筠轩诗文钞》十二卷,《台州札记》十二卷,《倦舫书目》十卷,《经典集林》三十五卷,《读书丛录》二十四卷,《管子义证》八卷,《诸史考异》十八卷,《汉志水道疏证》四卷,《孔子三庙记注》八卷等,《清史·文苑》有传。
洪震煊
洪震煊(1770~1815年)字百里,一字杉堂,“少有隽名,补诸生,益励学。”在诂经精舍时,阮元主修《十三经校勘记》,震煊分校《小戴礼》;阮元主纂《经籍纂诂》,震煊分纂《方言》,“人皆服其精审”。此外,他考证《夏小正》所谓之“鞠”即是“虚星”以及考证孔子适卫的时间,都“绝无差忒”。震煊性孤介,尤精《文选》学。对于学问之道,震煊认为:“读书贵自得,何以名为。”故凡有所撰著,必求有所创见,不欲其多,但求其精,所著有《夏小正疏义》四卷,附《音释》一卷,《饭饭传奇》四卷,《石鼓文考异》一卷以及《杉堂诗钞》一卷等。
洪坤煊
洪坤煊(1760~1792年)字载厚,号地斋,幼年早慧,“好读书,才气奋迅,精训诂之学”。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朱珪视学台州,爱其学识,命试优等,充拔贡。五十七年(1792年)参加顺天乡试,中举,偶感身体不适,自疑疲劳过度以致虚脱,误服参、芪,遂不起,榜发十余日而卒。时人悼之以诗云:“籍甚文名落拓身,每于疏散见天真。怜才竟负朱公叔,古貌空传杜子春。万卷书凭棺束骨,千金方误药沾唇。都门旧雨知无几,谁送灵车而下路滨。”与萧山王绍兰、东阳王上层并称“浙东三杰”。所著有《尚书补义》六卷,《诗经补注》二卷,《读左须知》二十四卷,《群经宫室图考》十六卷等等。
宋世荦
宋世荦(1765~1821年)字卣勋,号确山,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中举,做过福建大田知县和陕西扶风知县。生平“究心经学,兼工词翰”,与著名学者王引之、洪颐煊、戚学标等相友善。世荦中举之后,初掌咸安宫教习,颇受相国朱珪的赏器,引置门下为幕僚,一时社会名流争与交往,“在京文名籍甚”。自嘉庆十九年(1814年)开始,任扶风知县近七年,任上减徭省役,疏浚淮河,重视文教,整修城池,不妄受民间一钱,过着“六年官舍冷于冰”的清淡生活。“握篆七年,廉声卓著”,离任时“惟藏书万余卷,金石鼎彝而已。”宋世荦平日除诗文之好外,精研经学,考证古义,于乡邦文献最为留心。经学方面著有《周礼故书疏证》《仪礼古今文疏证》《古经文字古义通释》等。《周礼故书疏证》六卷,大体是对《周礼》古文的考述爬梳。“世荦皆为一一疏通,证明其于古人通段之义,颇有发明。”《仪礼古今文疏证》二卷,王引之称其“勤求古义,以释古经,触类引伸,四通六辟,中如‘袂’当为‘秩’,‘酌’当为‘酉匀’,尤见卓识精思,非熟于谐声段借之例不能有此。”而在史学方面,则有《台郡识小》、《愚得笔记》及《古铜爵书屋金石文》等,都有较高的价值。于乡邦文献而言,宋氏最大的贡献莫过于刊刻《台州丛书》,它首开浙江刊刻地方丛书之先河。人们评价:“吾浙各郡邑之有丛书,以嘉庆时吾邑宋确山先生所刻《台州丛书》为最早,嗣后瓯、婺、杭、湖继之。”
谢深甫
谢深甫(1139年~1204年)南宋大臣。字子肃,临海人,理宗皇后谢道清为其孙女。乾道二年进士,历官知青田县、大理丞提举常平、参知政事、右丞相,封鲁国公,时有人上书乞斩朱熹以绝道学,斥为狂妄,以少傅致仕。
谢道清
谢道清(1210年~1283年),南宋女政治家。临海城东人。宰相谢深甫孙女,17岁入宫为通义郡夫人,1227年(理宗赵昀,宝庆三年)册封为皇后。度宗赵禥即位,尊为皇太后,1275年(德祐元年)恭帝赵显即位,尊为太皇太后。时恭宗5岁,应众大臣屡请,随恭宗垂帘听政。在国家内忧外患之际,她惩治了贾似道,但所靠的陈宜中等却所托非人,无力挽救南宋亡国危机。但她镇定自若,在临安城破之际,密命老臣江万载摄行军中事,保护宋室二王和部分宋庭机构撤离危城临安,又提拔文天祥等忠臣义士,期望再造宋朝使南宋再得延三年,最后在崖山覆灭时向世人展示了华夏民族的应有节气。
钱象祖
钱象祖(1145年~1211年),字伯同,号止安,临海人。以祖端礼恩泽补官,历太府寺主簿丞、刑部郎官、知处严抚诸州、江东运判侍右郎官、枢密院检详、左司郎中权工部侍郎、知临安府、吏部侍郎、工部尚书改兵部华文阁学士、知建康府、再除兵部尚书。嘉泰四年(1204年)四月,自吏部尚书赐出身同知枢密院事。开禧元年(1205年),除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二年(1206年)三月罢参知政事,为资政殿学士。俄夺官贬知信州,已而起复知绍兴府,以知政殿学士提举万寿观,兼侍读。三年(1207年)四月,复除参知政事。十一月,兼枢密院事。十二月,授正奉大夫兼国用使,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嘉定元年(1208年)四月,兼太子少傅。十月,除特进左丞相兼枢密使、太子宾客。终少保成国公,卒赠少师。追封魏国公。
王士琦
王士琦(1551年~1618年)明代军事家。字圭叔,号丰舆。临海人,明朝万历年间人。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进士,授南京工部主事,后任兵部郎中。十八年,出任福州太守。二十三年,任重庆太守。时播州宣慰使杨应龙谋反,王士琦单骑前往招抚,事平,升四川按察副使。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任山东参政,与总兵刘延从经略邢介出兵抗倭,竭力主战。栗林一战,倭寇被困10余日,求救于头目平义智。王士琦为防两支倭寇会合,一面以水师伺于海,一面亲率陆军急夺险地曳桥,斩首数百,乘胜入城。事平,升河南左布政使。以后,出任山西右布政,巡视冀北至云中;又任山西左布政,兼领冀北军防。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升右都御史,巡抚大同。在任期间,边境平靖。万历四十六年(1618),奉调巡抚江南,未行,以积劳疾深,卒于山西。
紫阳真人
张伯端(983年~1082年),一说(984年~1082年),字平叔,号紫阳、紫阳仙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诚)。人称“悟真先生”,传为“紫玄真人”,又尊为“紫阳真人”。北宋时天台(今浙江临海)人,是道教南宗紫阳派的鼻祖。清雍正年间封“大慈园通禅仙紫阳真人”。金丹派南宗(因张伯端号“紫阳”,故南宗也称为“紫阳派”)的祖师。道教奉为南五祖之一。
灌顶
灌顶(561年~632年),号章安,亦称慈云灌顶,隋、唐时僧人,天台宗五祖之一。俗姓吴,字法云。原籍常州义兴(今江苏宜兴),后迁临海章安(今属浙江)。7岁从慧拯出家,20岁受具足戒。南朝陈后主至德元年(583)到天台山修禅寺师从智顗,侍左右直至智顗去世。智顗的天台三大部(《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均由他记录整理成书。著《涅盘玄义》《涅盘疏经》《天台八教大意》《国清百录》《观心论疏》《智者大师别传》。弟子有智威等。灌顶承继天台宗法系,接掌国清、玉泉两大丛林。隋大业十年(614年),著《涅盘玄义》《涅盘经疏》,历经五年才告完成。章安晚年驻锡会稽称心精舍,宣讲《法华经》。当时知名高僧嘉祥寺吉藏法师,先前曾疏解《法华》,后闻章安之道,乃废讲散众,投足请业,法席集一时之盛。除了上述著作外,灌顶编辑有天台宗的宗史《国清百录》及《智者大师别传》,并巩固了天台教团的组织。
唐贞观六年八月七日,安详示寂于国清寺,寿七十二。吴越王请諡为“总持尊者”。
朱右
朱右(1314年~1376年),字伯贤,临海人。元末从陈叔夏、林景和游,又受文法于李孝光。以荐授庆元路慈溪县儒学教谕,调萧山,擢主簿。至正二十年(1360),授江浙行省左右司都事,转员外郎
王宗沐
王宗沐(1524年~1592年),字新甫,号敬所,临海城关人。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授刑部主事。后迁广西按察佥事,督学政。任内,修宣成书院,建崇迪堂。嘉靖三十三年(1554),任广东参议,分守惠州,潮州。三十五年,任江西提学副使。修王阳明祠,建正学、怀玉书院,于白鹿洞聚集诸生,亲自答疑、讲学。三十八年,任江西参政。次年,任按察使。辑成《江西大志》。四十年,升山西右布政使。不久,父卒,在家修成《宋元资治通鉴》、《十八史略》、《台州府志》等书。隆庆元年(1567年),起为山东左布政使。编纂《东省经制全书》。后升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兼抚凤阳,任内提高淮河防洪能力。万历三年(1575),任刑部左侍郎,奉诏巡视山西、宣大诸镇边防军务,上《三镇图说》。九年罢官归里。闲居十年。
王世芳
王世芳(1669年~1808年),字徽德,一字芝圃,临海岭根人。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40岁时中秀才;乾隆十三年(1748)80岁为贡生;二十九年96岁官遂昌训导。任满,乾隆接见特赏六品衔。乾隆二十六年,为皇太后70寿,设“九老会”,召世芳赴会。二十七年,赐“序耆颐”匾额。三十三年,世芳百岁,赐建“升平人瑞”牌坊于岭根村口。三十五年,授国子监司丞衔。
陈耆卿
陈耆卿(1180年~1237年),字寿老,号筼窗,临海城关人。南宋嘉定七年(1214年)进士,宝庆二年(1226年),入京应馆试,授秘书省正字,转校书郎。后历任秘书郎、著作郎兼国史馆编修,除将作少监,终国子司业。他为官刚直耿介,敢于犯颜触讳,因而受到史弥远的排挤。耆卿博学能文,曾从永嘉叶适学习,叶适对他十分赏识,尽传所学,并写诗称赞他:“古今文人不多得,元祐唯四建安七。性与天道亦得闻,伊洛寻源未为失。”生平著述丰富,有《论语纪蒙》十八卷、《孟子纪蒙》十四卷、《嘉定赤城志》四十卷及诗集数十卷。《赤城志》纂定于嘉定十六年(1223年),是最早的台州总志,去取精当,简而有体,文笔凝炼,被称为名志之一。
陈选
陈选(1429年~1486年)字士贤,号克庵,临海城关人,父陈员韬。明英宗天顺四年(1460年)会试第一,成进士,授御史,巡按江西。陈选刚直耿介,罢黜贪官,弹劾大臣,无所畏惧。督学南畿时,在学宫中颁布礼仪规矩,常巡查学舍,亲作生员教材。成化六年(1470年),任河南按察副使,改提督学政,后升按察使,平大案数起,释轻犯数百人,但对赃吏独严,重在儆过。以母丧离任,士民号泣而送,为建生祠。服满,任广东布政使。著有《宋史道学传》、《丹崖集》。
冯甦
冯甦(1628年~1692年),字再来,号蒿庵,临海涌泉人。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授永昌推官。历徵江、楚雄知府,不避权贵。康熙十六年(1677年)六月,查明苏在吴三桂反清时有“协谋归正”行动,授广东巡抚。十七年入为刑部右侍郎,次年改左侍郎。任内,清理积案,平反冤狱,康熙帝赞其才识过人。二十年,清兵进军云南,召冯苏征询谋略。不久,冯苏辞官归里。将居所命名为“知还堂”。著作甚丰,有《滇考》、《滇行纪闻》、《抚粤日记》、《劫灰录》、《奏议语》、《台考》、《见闻随笔》、《石园稿》、《知还堂稿》,并编纂《楚雄府志》、《台州府志》等。
任旭
任旭,字次龙,生年不详,卒于东晋咸和二年(327年)。按史料记载,其为章安人。但有学者据新发现的任氏材料考证,确定为临海涌泉人。任旭一生“洁静其操,岁寒不移,精研坟典,居今行古,志操足以励俗,博学足以明道”。在晋代高层社会中名声很大,位列《晋书·隐逸传》,是见于正史的第一位临海人。
陈骙
陈骙(1128年~1203年),字叔进,临海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累官将作少监、守秘书少监,知秀州、宁国府、太平州等。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召为吏部侍郎,同知贡举兼侍讲。二年春(1191年),诏陈时政得失,陈骙疏陈三十条,上自用人、纳言,下至饮宴、颁赏,颇能切中时弊。三年三月(1192年)权礼部尚书,六月同知枢密院事,四年二月(1193年)参知政事。宁宗时,宗室赵汝愚为右丞相,两人意见不协。韩侂胄以策立功擅大权,也对陈骙不满。于是骙不久致仕。骙喜奖掖后进,能破格用人,熟悉前代掌故和当时规章法令,文词古雅辞官后,独居一室,孜孜不倦地整理旧著。嘉泰三年(1203年)卒,年七十六岁。
陈孚
陈孚(1259年~1309年)元代学者。字刚中,号勿庵,临海县太平乡石唐里(今白水洋镇松里)人。至元年间,上《大一统赋》,后讲学于河南上蔡书院,为山长,曾任国史院编修、礼部郎中,官至天台路总管府治中。诗文不事雕琢,纪行诗多描摹风土人情,七言古体诗最出色,著有《观光集》、《交州集》等。
何宽
何宽(1514年~1586年),字汝肃,号宜山,明栅浦(临海城关)人。何宠弟。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中举人。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进士,授南京刑部湖广司主事,历浙江司员外郎,广东司郎中。勤于职守,听讼明慎,办事敏捷。
王会龙
王会龙,临海人,字君遇。生于宋光宗绍熙二年(1192年),卒年不详,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年)丙戌科状元
泰不华
泰不华(1304年~1352年),字兼善,伯牙吾台氏,原名达普化,元文宗赐名泰不华,先世居白野山,随父定居临海。十七岁,江浙乡试第一名。至治元年,赐进士及第,授集贤殿修撰,累迁至礼部尚书。封魏国公。
秦鸣雷
秦鸣雷(1518年~1593年)明代状元。字子豫,号华峰。临海城关人。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进士,殿试第一名。授翰林院修撰,参修《国史》、《会典》。二十九年,升左春坊谕德。后历任南京国子监祭酒、太常卿、礼部右侍郎等职。
当代名人
荣誉称号
友好城市
2005年,临海市与韩国横城郡结为友好城市。
2019年,与意大利萨尔扎纳市结为友好城市。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1 08:5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