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记
金庸创作长篇武侠小说
《鹿鼎记》是中国现代作家金庸创作的长篇武侠小说。这部小说自1969年开始创作并连载于《明报》,至1972年创作完成,1980年修订完成。
内容简介
《鹿鼎记》主人公韦小宝是扬州妓女韦春芳之子,在妓院长大,从小听书听戏,十分羡慕戏文中的英雄好汉。为了做英雄,他凭一时之勇搭救了一个落难的江湖好汉茅十八。茅十八为了感激韦小宝援手,更因他纠缠不休,将他带到了京城。
在京城,韦小宝被一老一小两个太监劫入皇宫,他施展诡计将老太监海大富弄瞎,又将小太监小桂子害死,从此他便冒充小桂子在宫中做假太监。一日韦小宝赌博归来遇到一个自称小玄子的华服少年在练武,便与他交上了手。这少年正是康熙帝玄烨。
顾命大臣鳌拜武艺高强、功高震主,为少年康熙所忌,为除掉鳌拜,康熙巧设计谋,让韦小宝率一群小太监以戏耍角力为名将鳌拜擒杀。韦小宝智杀奸相鳌拜,大清皇帝固然龙颜大悦,反清帮会组织天地会也对他青眼相加,于是13岁的韦小宝于一日之间竟成了天地会总舵主陈近南的关门弟子和地位甚高的天地会青木堂香主。
韦小宝奉陈近南之命回宫卧底。一次他撞破了与邪恶帮会神龙教勾结的皇太后的隐秘,并从她口中得到了康熙之父顺治在五台山出家的消息,为防皇太后对小玄子不利,他将此事连同自己是冒牌太监一事告诉康熙。康熙闻听父亲尚在人间,又惊又喜,立即派遣韦小宝到五台山寻访。韦小宝因缘际会在庄家邂逅了生命中的红颜知己双儿,此后两人一同前往五台山清凉寺寻访到了老皇爷顺治,但却在回返途中被神龙教劫往辽东蛇岛。在蛇岛韦小宝乘神龙教内讧之际,施展拍马溜须绝技骗得了教主洪安通的信任,并当上了在教中职位甚高的白龙使。
韦小宝返回京城,向康熙报告了顺治出家一事,本望皇上重赏,谁知康熙在夸赞一番后竟命他赴少林寺出家,朝夕之间十几岁的韦小宝竟成了与年过八旬的少林寺方丈同辈的“晦明禅师”。“高僧”韦小宝在寺中穷极无聊,便要生事。他纵酒狎妓,屡犯戒律,把一个千年古刹、佛门静地搞得乌烟瘴气,乱七八糟。
平西王吴三桂在云南苦心经营,势力渐大,康熙决定武力撤藩。起兵之前,为了麻痹吴三桂,康熙决定将其妹建宁公主嫁与吴三桂之子吴应熊,正好韦小宝“出家”期满,康熙便命他作了“赐婚使”。韦小宝率人护送建宁公主入滇,两人本就相识,未到云南就发生私通。在昆明,正与韦小宝打得火热的建宁公主不肯与吴应熊成婚,蛮性发作之际竟将吴应熊阉割。韦小宝见事变猝起,只得将吴应熊挟持,与建宁公主绕湖广返回京城。
不久韦小宝又奉命去攻打与吴三桂和罗刹国勾结的神龙教,他率水陆大军浩浩荡荡地杀向辽东,但未到蛇岛,自己这位统兵大将就成了洪安通的俘虏。韦小宝身临险境,不得已故伎重演,企图一顿马屁骗过洪安通,却被关押起来,幸好双儿相救,趁机逃出神龙教。洪安通发觉后当即领人追杀韦小宝。韦小宝和双儿慌不择路,一路向北来到鹿鼎山,误入了罗刹国军营,韦小宝害怕潜伏于营外的神龙教,便施展伶牙俐齿将正在这里巡视的罗刹国公主苏菲亚骗倒,随她一同去了罗刹国。
苏菲亚返回莫斯科,正赶上罗刹沙皇病死。韦小宝最善浑水摸鱼,便凭着从戏文中学得的“安邦定国”计谋,帮助苏菲亚发动了一次成功政变。苏菲亚当上了摄政女王,韦小宝则因策划有功被封为远东伯爵。他心念故国,不久即借故带着罗刹使臣回到京城,清朝与罗刹使臣签订了和约而消除了罗刹国这一腹背之患,韦小宝则因议和有功被康熙降旨封为一等忠勇伯。
吴三桂谋反在即,为了稳定天下,安抚民心,康熙命韦小宝赴扬州为史可法修建忠烈祠。韦小宝衣锦还乡,在扬州府衙宣读完圣旨,随即一人悄悄溜到丽春院去探望母亲,没想到在妓院却陷入了江湖人士的包围。他略施小计,以迷药将一干人迷倒,并将六位美貌女子——洪教主夫人苏荃沐王府沐剑屏方怡、陈圆圆的女儿阿珂、王屋派的曾柔以及自己的双儿一网打尽,收为己有。韦小宝香艳难舍之际,吴三桂已在云南起兵反叛,韦小宝被迫从扬州返回京城。
江湖奇人神拳无敌归辛树夫妇因误杀天地会主脑吴六奇,抱憾不已,为此他们与天地会群雄商议,决定舍身入宫行刺康熙。韦小宝不忍见小玄子遇难,设计掩护。归辛树行刺不成,却将天地会行止和韦小宝身份暴露,康熙以重兵将天地会首脑聚集的韦小宝爵府包围,并命韦小宝戴罪立功,亲自回府捉拿天地会群雄,韦小宝不忍加害师父陈近南和天地会兄弟,将他们尽数救出,自己则畏罪潜逃出京。
韦小宝逃到距蛇岛不远的“通吃岛”,跟双儿等七个老婆一住数年。康熙顾念与韦小宝的少年友情,不仅没再派兵追杀,反而予以优惠照顾。
罗刹国向东方的侵略渗透早已引起康熙的注意,平定西南、收复台湾的胜利使他坚定了向罗刹用兵、收复失地的决心。韦小宝去过莫斯科,粗通罗刹语言,又与罗刹摄政女王有露水姻缘,康熙便将他召回京城,册封他为鹿鼎公抚远大将军,命他率兵向罗刹人作战。韦小宝见“小玄子”不再拿天地会一事与自己为难,欣然领命,携双儿前往鹿鼎山,按照康熙的既定战略一路杀去,连连得手,最后“尿射鹿鼎山”,一举将罗刹军队击败,迫使罗刹使臣坐在谈判桌前签定了和约,取得了军事和外交双重胜利。
韦小宝凯旋后,封妻荫子,权势与荣华达到顶峰,但不久麻烦又起,康熙命他去剿灭反清的天地会,天地会众弟兄要他继承师父陈近南的遗志,担任总舵主,继续与满清作对为敌,韦小宝眼见忠义难以两全,只有弃官而逃。他打着回乡探母名义,领着七个老婆回到扬州,与母亲韦春花会合,隐姓埋名,择地而居。
康熙见韦小宝久不回京,着即派人四处查找,又亲自六下江南寻访。但终是石沉大海,杳无音信,自此世上不复有奇人韦小宝矣。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鹿鼎记》这部小说从1969年10月到1972年9月连载在金庸主办的《明报》上,连载时间长达两年零十一个月。1980年修订完成。
《鹿鼎记》是金庸创作的最后一部武侠小说。小说名字中有“鹿”和“鼎”二字,“鹿”是“逐鹿中原”的“鹿”,“鼎”是“问鼎”的“鼎”,因此,从名字上看,《鹿鼎记》就和政治、权力斗争是紧密相连的。可见,金庸在这部小说中仍然深深地关心着政治。
《金庸作品集“三联版”序》中说:“我初期所写的小说,汉人皇朝的正统观念很强。到了后期,中华民族各族一视同仁的观念成为基调,那是我的历史观比较有了些进步之故。这在《天龙八部》《白马啸西风》《鹿鼎记》中特别明显。”《鹿鼎记》书后又特地附有《康熙朝的机密奏折》,他说道:“我认为过去的历史家都说蛮夷戎狄五胡乱华、蒙古人、满洲人侵略中华,大好山河沦亡于异族等等,这个观念要改一改。我想写几篇历史文章,说少数民族也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北魏、元朝、清朝只是少数派执政,谈不上中华亡于异族,只是‘轮流做庄’满洲人建立清朝执政,肯定比明朝好得多。这些观念我在小说中发挥得很多。希望将来写成学术性文字。”
金庸曾说:“《鹿鼎记》是我目前为止最后一部小说,所写的生活是我完全不熟悉的,妓院、皇宫、朝廷、荒岛、人物也是我完全不熟悉的,韦小宝这样的小流氓,我一生之中从来没有遇到过半个。扬州我从来没有到过。我一定是将观察到、体验到的许许多多的人的性格,融在韦小宝身上了。”
人物介绍
韦小宝
韦小宝是扬州妓院丽春院中,一个年华老去的妓女的儿子,不知父亲是谁,也搞不清楚韦小宝是哪一族人,汉、满、蒙、回、藏都可能。他是自小在市井中长大的小流氓、小无赖。在童年时,就学会了一切求活、求生存、求饱的方法。他几乎什么坏事都做,从喝酒赌钱,到偷蒙拐骗,无所不精,而且做得心安理得。在他的心目中,适应环境,如何使自己更好活下去,是最主要的目标。他最大的优点是:懂得如何对付周围的人。由于出身在妓院,韦小宝从小就学会了用妓院的标准去看待一切环境,看待一切人事,比如他糊里糊涂地就从扬州妓院来到了北京皇宫里面,他不知道这是皇宫,他放眼一看,“啊,好大一座院子”,一开始让人看来捧腹大笑,以为他没有知识,但这背后有着金庸深刻的讽刺。更耐人寻味的是,这样一个不学有术、见风使舵、溜须拍马的韦小宝路路通。很多人认为这是赞扬韦小宝,如果认真分析,这不是赞扬,这恰恰是对中国社会的讽刺,此中蕴涵了对中国社会体制和国民性的深刻批判。
韦小宝这个人物,是完全反英雄的。传统观念上的英雄人物的作为,在他的身上,很难找得到。然而,他却是众人心目中的英雄。这样的人物,以前未曾在任何小说中出现过。他撕破了许多假面具,破坏了许多假道学,扬弃了许多假仁义。韦小宝是自由自在的典型、是至情至性的典型、是绝不虚伪的典型。韦小宝和阿Q形象的相通相连,是学术界讨论过的。金庸后来也多次讲到韦小宝和阿Q形象的关系,他说过:“写作这部书时,经常想起鲁迅的《阿Q正传》所强调的中国人的精神胜利法。”
康熙帝
康熙是《鹿鼎记》的又一个主人公,有人甚至说他是“真正的主人公”。康熙和韦小宝这两个形象可以对比来看。在《鹿鼎记》中,康熙作为满族皇帝的形象,塑造得非常成功。康熙精明强干、宽厚仁慈,基本上是当成一个正面的英雄来写的。康熙和韦小宝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既有君臣关系,又有兄弟关系,还是敌我关系。两个人谁都不知道彼此真实的身份的时候,两个赤裸裸的生命在一起的时候,产生了真挚的友谊。两个小孩,打架、摔跤,毫无顾忌,打伤就打伤,打疼就打疼。那个时候,一个叫小桂子,一个叫小玄子,这种友谊持续终生,他们后来不论产生了多么紧张的敌对关系,即使韦小宝犯下滔天大罪,以致康熙要杀他的时候,都想起他们少年时候的友谊。有一次眼看康熙就要发怒,韦小宝赶快跪下,而没有说“臣罪该万死”之类的话,他说得非常巧妙:“小桂子投降,请小玄子饶命!”(第四十三回)这一句话就打动了康熙的心,一下子又回到那个少年的时代,他不忍心杀掉少年时代的朋友。而对康熙来说,他没有朋友,当皇帝的人是没有朋友的,越精明强干的人,就越没有朋友,他唯一的朋友就是小时候和他一起无拘无束地摔跤的小桂子,人的真性情就在这一刹那流露出来了,于是他就饶恕了韦小宝。
韦小宝和康熙,其实又可以看成是一个人,是一个人的两面。虽然康熙是一个精明强干的君主,其实他心里很羡慕韦小宝,因为他不自由,韦小宝比他自由得多。他很羡慕韦小宝能够随便地说粗话脏话,韦小宝张口就“他妈的”,康熙作为一个皇帝不能说“他妈的”,他很盼着韦小宝来,韦小宝一来,他们就可以大声地说“他妈的”。康熙遇到韦小宝时,是一种人性的解放。所以他几次不杀韦小宝,也有自己的动机。他愿意把韦小宝放出去,看看韦小宝到底能做什么事,因为他相信自己比韦小宝强。小时候两个人打架,韦小宝是打不过他的,他学了正宗的武功。他认为韦小宝能做到的事,他玄烨也能做到。他看着韦小宝走出皇宫,等于是看着另一个自己走出去,意思是“假如我能够这样的话,我比他还强”。所以韦小宝实际是康熙的另一面。反过来,康熙也是韦小宝的另一面。
陈近南
陈近南是天地会总舵主,韦小宝的师父。他是一个有理想,有梦想,并且矢志不移而且有悲剧性的侠客。作为传统侠客的典型,陈近南具有其全部特征:武功卓绝,心怀天下,仁慈机智,相貌英俊,翱若惊鸿,总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他汲汲于反清复明的大业,他比别的侠客眼光更深远,但就是这样优秀的侠客却在通吃岛被心胸狭窄的郑克塽所杀。韦小宝这个小市侩后来变得更加讲义气,顾全大局,与陈近南的影响是分不开的。陈近南把韦小宝带到另一个陌生的,不同于宫廷世界的江湖世界。韦小宝对侠客的敬仰之情在对陈近南身上表现出来。在韦小宝心中,陈近南是个完美的英雄,如同评书中的英雄一般。陈近南对韦小宝的爱是师徒之爱,更像父子之情。作为金庸笔下最后一个标准侠客,陈近南的死是具有启示性的。这标志着江湖世界的落寞,宫廷世界和世俗世界的崛起。在与康熙的对抗中,那些侠客虽然武功卓绝但也掩饰不了苍白而无力的身影。陈近南死后,韦小宝找不到自己的归宿。陈近南死了,小说的行笔也变得滞重,韦小宝在通吃岛逃避,虽然可以有美女陪伴,有骰子可以赌,只是内心再也没有那份依靠。陈近南是金庸笔下的最后一位传统的大侠,他的梦想在于反清复明,传统意义上的劫富济贫、锄强扶弱的侠客使命不再彰显,代之的是政治上的权利倾轧和火拼。陈近南的形象表明古代大侠的舍身为天下的理想已经消失。
其他人物
苏荃、方怡、双儿、阿珂、沐剑屏、建宁公主、曾柔:韦小宝的七个老婆。
鳌拜、明珠、索额图、多隆、施琅:清朝大臣。
胡德第、风际中、吴六奇:天地会头目。
洪安通、胖头陀瘦头陀毛东珠陆高轩:神龙教头目。
郑克塽、冯锡范:台湾明郑政权人物。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鹿鼎记》小说故事发生在清朝康熙年间。小说写的是主人公韦小宝在清朝康熙年间的种种奇遇。韦小宝除了和天地会神龙教王屋派等江湖团体有交往之外,还和康熙年间的各种大事都有交集,有的还甚至是参与者。他也与康熙年间的重要的历史人物,如康熙帝、鳌拜、索额图、吴三桂、陈圆圆等打过交道,甚至诸如顺治帝、李自成等有着生死之谜的人物有交集。韦小宝从进入清朝官场,摸爬滚打数年,已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一套官场哲学。他市井无赖出身,大字不识几个,有的时候处理事情完全靠自己耍无赖达成,其中也暗合了官场的生存之道,有的情况下是会给严肃的官场带来一种新鲜的感觉。纵观整部《鹿鼎记》,尤其是韦小宝与多隆、索额图、康亲王、施琅等人的交往过程确实有种“官场现形记”的味道。
作为金庸武侠小说的封笔之作,《鹿鼎记》完成了一次对传统武侠的彻底颠覆。作者一反常态,不仅把主人公写成一个市井无赖,在内容上也不再是单纯的武侠小说,在很多地方逸出了武侠小说的常规和品性,在内涵上衍生出“反武侠“的思想,开辟了新武侠小说新纪元。在这一点上,《鹿鼎记》很类似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它一反以往的武侠小说的传统面貌,以前的武侠小说无论怎么写,写人性善也好,写人性恶也好,里面总有一些功夫超群卓绝的大侠;而《鹿鼎记》的主人公非常奇怪,写的是一个几乎不会半点武功的小孩,直到小说的结尾,他也不过长成一个“半大人”而已,刚刚长到青年时代,这个人物就是韦小宝。韦小宝这个名字也是随便取的,他到底是否姓韦,其实读者也并不知道。
在《鹿鼎记》中,金庸笔下真正意义上的英雄已不复存在,小说的主人公已变成了地道的流氓,小说“非武非侠,非史非奇,一改以前武侠的作风与形式,而其根本的要点,则在于它对以前的武侠世界进行了彻底的价值颠覆”。金庸颇有深意地让韦小宝在妓院里长大,不学无术,没有道义,甚至没有廉耻。然而这样一个既非文才也无武功的流氓人物,竟然事事顺遂,一路升迁,轻轻松松地游走于康熙皇帝与反清复明的武林人士之间,顺顺利利地娶了建宁公主等七个漂亮女人做老婆,还成了一呼百应的英雄,当上了一等公爵。最不可思议的事,这样个小流氓,竟然受到顾炎武黄宗羲等尊贵群儒的推荐,差一点儿做了皇帝。韦小宝依靠自己的匕首、宝衣、蒙汗药、抓下阴、撒石灰等江湖侠客所耻的“武功”,救过好汉茅十八、天地会总舵主陈近南、独臂神尼九难等大人物。而这些大人物有武有侠,他们拥有高超的武功,可是到头来连自己都保护不了,更不用说去行侠仗义了。陈近南讲忠义,可最后还是被他所忠的郑氏暗杀。神龙教主武功盖世,到头来还是被小宝用一招并不成熟的“狄青降龙”刺死在孤岛。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招武功正是神龙教主所授。
而韦小宝之所以所向披靡,依仗的并不是武功,而是“内功”是他见风使舵,善于逢迎的本领,是他天生的无仁无义。韦小宝虽一反大侠们的形式准则,可是却并不被读者所厌恶,而这靠的是他对朋友的一点“义气”。在康煕逼迫韦小宝杀天地会群雄时,他不干,宁愿抛弃荣华富贵,在孤岛终生;在天地会群雄逼迫他杀康熙时,他也不干,他宁愿隐世。令人悲哀的恰恰在于此。导致他最终混不下去的不是他的流氓无赖,不仁不义,而恰恰是他心中仅存的一点忠义。《鹿鼎记》是一部深刻的寓言,近乎残酷地指出:在现实生活中,不仅理想人格无法实现,就连残存的一点点仁义也不行。孔子推行仁义未果,颜回宽慰道:“夫子之道之大故天下莫能容。”但面对《鹿鼎记》中恶大行道的世界,人们恐怕只能以“不容然后见君子”来自我安慰了。韦小宝对“大侠”的取而代之,本身就是对武侠小说的价值颠覆,而他的成功更是对武林世界的巨大嘲讽。表面看这似乎是一个极其荒谬的文本,金庸给自己和读者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不仅推翻了一贯的英雄主义逻辑,也说明了金庸对文化传统儒家道义的彻底绝望。
《鹿鼎记》中韦小宝这一反侠形象,集中地反映了中国国民性的特点,倾注着金庸对中国国民性批判;康熙的形象作为韦小宝形象的补充,概括了中国文化中的另外一面。北京大学教授孔庆东认为,《鹿鼎记》在思想深度上,也许还赶不上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但因为它是长篇小说,篇幅广大,在广度上是有过之的。从文化价值上看,韦小宝是中国20世纪仅次于阿Q的最光辉的文学形象,他的价值是可以跟阿Q相比的。韦小宝这个形象非常具有讽刺意味。
在小说的后半部分,金庸又一次把历史与艺术衔接起来。他写到中国历史上几个真实的大学者,有顾炎武、黄宗羲等人,这几个人居然要拥戴韦小宝做皇帝。这个情节可以跟《书剑恩仇录》中红花会要策反乾隆一比。红花会之所以策反乾隆,是因为他们认为乾隆是汉人,汉族人不能做他们的皇帝,乾隆应该为汉人效劳,和汉人团结在一起,推翻满清统治。《鹿鼎记》与这部书有异曲同工之妙。顾炎武这些人之所以拥戴韦小宝做皇帝,也是因为他们觉得韦小宝是个汉人(他们连韦小宝是不是汉人还没有搞清楚),他们觉得只要是汉人,就比满人统治得好。《鹿鼎记》中,韦小宝和康熙相比,谁做皇帝更好,这是明摆着的。金庸在这里狠狠地讽刺了中国汉族的大知识分子,这些人如此有学问,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却做出这样的决定,做出这样荒唐的事情来。这个情节当然是虚构的,但其本质是真实的。在中国的历史上,就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有一大群知识分子拥戴一个流氓人物做皇帝。《鹿鼎记》借韦小宝的言行淡化了传统武侠小说对民族问题的界定,完善与发展了中华传统的“民族大同”观念。
艺术特色
在《鹿鼎记》中,诸如琅嬛洞、绝情谷、冰火岛一类充满想象的仙山福地早就不复得路,小说中反而多是皇宫大殿、妓院酒楼、祠堂庙观、寻常巷陌这些世俗化、现实化的空间场景。少林、武当这些盛极一时的武林豪门已经隐入市野,天地会、沐王府、平西王府等势力开始逐鹿中原。可以说,广阔自由的“江湖”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尔虞我诈的“庙堂”。在这样的环境下,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跌落神坛,玩弄权术的韦小宝成为到处“通吃”的赢家,而以往那些在江湖中通行无阻的、被认为正确的侠义观念在庸俗市侩的市民哲学面前,显得笨拙、无所适从。连金庸本人也承认,《鹿鼎记》已经不像武侠小说。《鹿鼎记》与金篇以前作品的最根本的区别,还是在于,这里洋溢的是一种游戏精神,而前作则往往是严肃认真的。它以设定的特殊情境有别于日常生活,一种有意味的状况得以顺利展开:它创造了一种特别的游戏规则,自然地淘汰了不合此规则的部分。它以奇特的羽毛逗弄着人们的触觉,使得人们哈哈大笑,在笑声中得到种种宣泄和满足。
《鹿鼎记》在艺术上是集大成的。第一,非常现实,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即使在康乾盛世仍然是一片昏暗。历史学家所说的太平盛世,在鲁迅看来,不过是“做稳了奴隶”而已。金庸就用他的《鹿鼎记》写出了一个太平盛世,太平盛世仍然是一片昏暗,官场腐败,一样的到处杀人,到处充满了不公正、不公平。第二,这部小说另一方面又是很浪漫的。主人公韦小宝走遍大江南北,从扬州妓院走到北京,走到神龙岛,走到云南,走到吴三桂那里,甚至还走到了俄罗斯,策动了俄罗斯历史上一场重大的政变,还参加了《尼布楚条约》的签订,韦小宝影响了中国的历史,韦小宝居然成了民族英雄。而且根据韦小宝的性格,《尼布楚条约》和雅克萨之战只有他这样的人能够取得成功。当时非常蛮横无理的俄罗斯强盗只有韦小宝这种同样蛮横无理的人才能够对付,用无赖的手法对付无赖,这也是很辩证的。这部小说既有现实主义,又有浪漫主义,而且语言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
作品影响
衍生作品
后世影响
在《鹿鼎记》对韦小宝形象的塑造中,金庸以“解构中建构”的方式贯彻了他“重义崇情”的立场。而这两点,是“侠”这个大概念中至关重要的两个维度。作为武侠小说作家的金庸超越前辈和同行的地方,是把“侠”放在“人”的大前提下进行塑造的。《鹿鼎记》中韦小宝的形象把这种质疑和讨论推向了新的深度。金庸显然是一个有着人文理想的武侠小说家,韦小宝这一形象是他努力拓展武侠小说传达思想认识空间、实践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鹿鼎记》在整个武侠小说史中的重要位置,以及对其后武侠创作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日加彰显。
作品评价
倪匡:“《鹿鼎记》可以视为金庸创作的最高峰、最顶点。”
严家炎:“《鹿鼎记》就是现代主义,它是武侠小说里边的一种现代主义,可以说是很特别的。”
陈墨:“有点武,有点侠,像是史,像是奇,是谓“四不像”,正是《鹿鼎记》的独创,亦正是《鹿鼎记》的精妙之诀。”“《鹿鼎记》具有极其深刻的寓言意义。这部小说对中国的历史奥秘、价值观念、社会规则思维方式等作了全面而又深刻的展示。这是一部关于中国人的最绝妙的精神生活大百科。韦小宝这位快乐的小人物的生动形象,是我们中国人最熟悉,最容易产生好感,最能揭示我们的文化心理奥妙,却又最不容易言说的。”
孔庆东:“《鹿鼎记》中韦小宝这一反侠形象,集中地反映了中国国民性的特点,倾注着金庸对中国国民性批判;康熙的形象作为韦小宝形象的补充,概括了中国文化中的另外一面。《鹿鼎记》为中国封建社会画上了一个句话,画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此外,《鹿鼎记》既有现实主义,又有浪漫主义,而且语言也臻于炉火纯青的地步。”
版本信息
中文版本
金庸《鹿鼎记》于1969年10月24日开始在《明报》连载,到1972年9月23日刊完,原版《鹿鼎记》也就是《明报》连载时的内容。在1981年以前,原版《鹿鼎记》在港台都未曾正式发行成册。
台湾出版的翻版《鹿鼎记》,是截止2010年所看到的最早版本,是由南琪出版社于1977年出版,书名改成《神武门》,共出了三十二集,每集三章,每章皆有四个字的章目,此章目疑为出版社自订的,因后来出版的修订版《鹿鼎记》中,仅有回目而无章目。而作者则用“司马翎”之名而非金庸,书中人名只将“小桂子”改成“小柱子”,“韦小宝”改成“任大同”,“韦春花”改成“任春花”,其余人名未变。但《神武门》三十二集只是前半部《鹿鼎记》,而后半部《鹿鼎记》则以《小白龙》为书名,为《神武门》之续集。
1979年5月,南琪出版社出版了《小白龙》六册,为完整版的原版《鹿鼎记》,将早先的《神武门》和《小白龙》合称为《小白龙》,六册中之上、中、下三册为原来的《神武门》,续上、续中、续下三册则是早先的《小白龙》,六册之《小白龙》和早先的《神武门》《小白龙》相较,保留了原来的分章,而将四个字的章目删除了,第几章的字样也删除了,只保留分章的数字,全书共分为九十三章。修订版《鹿鼎记》在台湾由远景出版社取得版权,于1981年9月初版发行,其后远景将版权转让给远流出版社,远景、远流二版内容相同。
自1970年3月开始,到1980年中结束,金庸用十年的时间来修改其十五部武侠小说。相较于修改得较多的作品,如原书十分之六七的句子都改写过的《雪山飞狐》,《鹿鼎记》算是改动得最少的。原版中韦小宝不但会武功,而且金庸初期曾试图将韦小宝塑造成一位武功高强的武林奇才,此一企图显然仍未脱以往所写的小说的思考架构——一个平凡人由于机缘巧合而逐步的成为一位武林高手。后来由于将韦小宝的个性写成了不适于习武,只好顺其个性来发展情节,而成了不会武功的韦小宝,于是金庸在后来修订出书时,就将韦小宝先前所会的武功全废了,只保留半吊子“救命六招”救命,四不像“神行百变”逃命。修订版《鹿鼎记》还有些细节改动,如原版中其实出现了两件护体宝衣,一件是韦小宝抄家抄到的,一件是顺治传给康熙的,当康熙揭穿小宝宝衣是盗的时,也亮出了自己身上穿的那件,并在后面说虽说有宝衣护体(五台山),但若刺客刺的是头,没有韦小宝保护自己也必死无疑。而在修订版中改为了一件,也就是只有韦小宝从鳌拜府抄家盗得的宝衣,后被康熙恩威并济赐予韦小宝。
到了1999年,金庸重新开始修订工作,正名为新修版(或世纪新修版)。两岸三地的出版分别授权于广州的广州出版社(2002年底开始出版,代替原来的三联书店)、台湾的远流出版社、香港的明河社。新修版中,由于读者强烈反对金庸修改结局(韦小宝结局悲惨),所以总体上内容没有太多修改,更正了一些修订版中的叙述、官阶、年龄等错误。
英文译本
英国汉学家闵福德翻译的《鹿鼎记》,共三卷,牛津大学出版社分别于1997年、1999年和2002年推出,第一卷曾作为1998年全球最畅销书之一收入《泰晤士文学副刊·国际文学》年鉴中。
作者简介
金庸(1924—2018),原名查良镛,当代知名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香港最高荣衔“大紫荆勋章”获得者、华人作家首富、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原院长。生于浙江海宁,毕业于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1948年移居香港,是香港《明报》创办人。创作有“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及《越女剑》等15部武侠小说。金庸小说继承古典武侠小说精华,开创了形式独特、情节曲折、描写细腻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侠义的新派武侠小说先河,深受欢迎,不少文坛才子和读者都提笔撰写书评,形成“金学”研究的风潮,亦被改编成影视剧集、游戏、漫画等产品。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3 14:04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