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对项目管理的定义是:指在
项目活动中运用专门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使项目能够在
有限资源限定条件下,实现或超过设定的需求和期望的过程。项目管理是对一些成功地达成一系列目标相关的活动(譬如任务)的整体监测和管控。这包括策划、
进度计划和维护组成项目的活动的进展。
专业介绍
所谓项目管理,就是项目的管理者,在有限的
资源约束下,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地管理。即从项目的
投资决策开始到
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目标。
资质认证定义
全过程
工程咨询服务资质是经国家级专业资质认证机构,运用
合格评定技术对全
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提供单位的服务
管理能力和技术实力,是否达到国家
法律法规而进行的
资质认定事项。通过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资质代表企业的全过程工程咨询
服务能力达到国家
相关标准技术文件或资质认证技术
规范要求,是从事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的
必要条件之一。
资质认证单位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简称“中国
建研院”)成立于1953年,原隶属于
建设部,现隶属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是全国建筑行业最大的综合性研究和开发机构,具有建设行业博士、
硕士学位授予权,建有土木工程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等,负责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有关标准化机构秘书处工作 ,承担标准规范的
技术管理工作,是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大部分
建筑工程标准技术
归口单位. 2020年8月7日,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复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批准同意由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协同有关单位筹建国家
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筑工程),这是本国在城乡建设领域首次获得筹建的国家级技术标准创新基地 。
2006年,经国家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推荐,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获得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CNCA)颁发的《认证机构批准书》,
认证中心作为院开展认证工作的实体,依托院已有的
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国家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防灾研究中心、
国家化学建筑材料测试中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供热
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
建筑节能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国家(部)级中心资源支持下,正式对外开展
资质认证业务 。
颁发单位
经评价对申请
资质认证企业评价评定后,通过资质认证的单位将由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认证中心颁发《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资质证书》。
发展历史
起源
项目管理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发展起来的重大新管理技术之一,最早起源于美国。有
代表性的
项目管理技术比如
关键路径法(CPM)和
计划评审技术(PERT),
甘特图(Gantt chart)的提出,它们是两种分别独立发展起来的技术。
甘特图(Gantt
chart)又叫
横道图、条状图(Bar chart)。它是在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发明的,以亨利·L·甘特先生的名字命名,他制定了一个完整地用条形图表进度的标志系统。
其中CPM是美国
杜邦公司和
兰德公司于1957年联合研究提出,它假设每项活动的
作业时间是确定值,重点在于费用和成本的控制。
PERT出现是在1958年,由
美国海军特种计划局和洛克希德航空公司在规划和研究在
核潜艇上发射“北极星”导弹的计划中首先提出。与CPM不同的是,PERT中作业时间是不确定的,是用概率的方法进行估计的估算值,另外它也并不十分关心项目费用和成本,重点在于
时间控制,被主要应用于含有大量不确定因素的大规模开发研究项目。
随后两者有发展一致的趋势,常常被结合使用,以求得时间和费用的最佳控制。
20世纪60年代,项目管理的
应用范围也还只是局限于建筑、国防和航天等少数领域,但因为项目管理在美国的
阿波罗登月项目中取得巨大成功,由此风靡全球。国际上许多人开始对项目管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逐渐形成了两大项目管理的研究体系,其一是以欧洲为首的体系——
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另外是以美国为首的体系——
美国项目管理协会(
PMI)。在过去的30多年中,他们的工作卓有成效,为推动国际项目管理现代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项目管理发展史研究专家以20世纪80年代为界把项目管理划分为
两个阶段。
项目管理(
Project Management,
pm)是美国最早的
曼哈顿计划开始的名称。后由华罗庚教授50年代引进中国(由于历史原因叫
统筹法和
优选法)。
台湾省叫项目专案。
发展
在冷战的史普托尼克危机(
苏联发射第一颗
人造卫星)之前,项目管理还没有用做一个独立的概念。在危机之后,
美国国防部需要加速军事项目的进展以及发明完成这个目标的新的工具(模型)。在1958年,美国发明了计划评估和审查技术(PERT),作为的
北极星导弹潜艇项目。与此同时,杜邦公司发明了一个类似的模型成为
关键路径方法(CPM)。PERT后来被
工作分解结构(WBS)所扩展。军事任务的这种过程流和结构很快传播到许多
私人企业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指导方法被发明出来,这些方法可以用于形式上精确地说明项目是如何被管理的。这些方法包括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PMBOK),
个体软件过程(PSP),
团队软件过程(TSP),
IBM全球项目管理方法(WWPMM),
PRINCE2。这些技术试图把开发小组的活动标准化,使其更容易地预测,管理和跟踪。
项目管理的
批判性研究发现:许多基于PERT的模型不适合多项目的公司环境。这些模型大多数适合于大规模、一次性、非常规的项目中。而当代管理中所有的活动都用项目术语表达。所以,为那些持续几个星期的“项目”(更不如说是任务)使用复杂的模型在许多情形下会导致不必要的代价和低可操作性。因此,
项目识别不同的轻量级的模型,比如
软件开发的
极限编程和
Scrum技术。为其他类型项目而进行的极限编程方法的一般化被称为
极限项目管理。
分类
项目管理本身属于项目
管理工程的大类,项目管理工程包括:开发管理(DM)、项目管理(PM)、
设施管理(FM)以及
建筑信息模型(BIM)。
而项目管理则又分为三大类:信息项目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投资项目管理。
信息项目管理
是指在IT行业的项目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
主要是指项目管理在工程类项目中的应用,
投资项目以及
施工项目管理。其中,施工版块主要是做到成本和进度的
把控。这一板块主要使用
工程项目管理软件来把控。
投资项目管理
主要是用于金融投资版块的把控,偏向于风险把控。
特性
普遍性
项目作为一种一次性和独特性的
社会活动而普遍存在于
人类社会的各项活动之中,甚至可以说是人类现有的各种
物质文化成果最初都是通过项目的方式实现的,因为现有各种运营所依靠的设施与条件最初都是靠
项目活动建设或开发的。
目的性
项目管理的
目的性要通过开展项目管理活动去保证满足或超越项目有关各方面明确提出的
项目目标或指标和满足项目有关各方未明确规定的
潜在需求和追求。
独特性
项目管理的独特性是项目管理不同于一般的企业生产
运营管理,也不同于常规的政府和独特的管理内容,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管理活动。
集成性
项目管理的
集成性是项目的管理中必须根据具体项目各要素或各专业之间的
配置关系做好集成性的管理,而不能孤立地开展项目各个专业或专业的独立管理。
创新性
项目管理的创新性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指项目管理是对于创新(项目所包含的创新之处)的管理,其二是指任何一个项目的管理都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和方法,都需要通过管理创新去实现对于具体项目的
有效管理。
临时性
项目是一种临时性的任务,它要在有限的期限内完成,当项目的基本目标达到时就意味着项目已经寿终正寝,尽管项目所建成的目标也许刚刚开始发挥作用。
内容
是为了实现项目的目标,对项目的
工作内容进行控制的管理过程。它包括范围的界定,范围的规划,范围的调整等。
是为了确保项目最终的按时完成的一系列管理过程。它包括具体活动界定,
活动排序,
时间估计,
进度安排及时间控制等各项工作。很多人把
GTD(Getting Things Done)
时间管理引入其中,大幅提高
工作效率。
是为了保证完成项目的
实际成本、费用不超过
预算成本、费用的管理过程。它包括资源的配置,成本、费用的预算以及费用的控制等项工作。
是为了确保项目达到客户所规定的
质量要求所实施的一系列管理过程。它包括
质量规划,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等。
是为了保证所有项目关系人的能力和积极性都得到最有效地发挥和利用所做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它包括组织的规划、团队的建设、人员的选聘和项目的班子建设等一系列工作。
是为了确保项目的信息的合理收集和传输所需要实施的一系列措施,它包括
沟通规划,
信息传输和
进度报告等。
涉及项目可能遇到各种不确定因素。它包括
风险识别,
风险量化,制订对策和
风险控制等。
是为了从项目实施组织之外获得所需资源或服务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它包括
采购计划,采购与征购,资源的选择以及合同的管理等项目工作。
9、项目集成管理
是指为确保项目各项工作能够有机地协调和配合所展开的综合性和全局性的项目管理工作和过程。它包括
项目集成计划的制定,项目集成计划的实施,项目变动的
总体控制等。
是指对项目干系人需要、希望和期望的识别,并通过沟通上的管理来满足其需要、解决其问题的过程。项目干系人管理将会赢得更多人的支持,从而能够确保项目取得成功。
项目工具
2、
日事清,
四象限法做
计划管理,通过对单个任务的流程监管,完成对项目的管理。
实施把控
1、对项目进行前期调查、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制定初步的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为决策层提供建议。协同配合制定和申报
立项报告材料。
2、对项目进行分析和需求策划。
6、建立项目管理的信息系统。
7、项目进程控制,配合上级
管理层对项目进行良好的控制。
8、跟踪和分析成本。
10、管理项目中的问题、风险和变化。
12、项目各部门、成员的职责、权限制定。
13、各部门、各
项目组之间的协调并组织项目培训工作。
14、项目运行的过程控制。
15、项目及项目经理考核。
16、理解并贯彻公司长期和短期的方针与政策,用以指导公司所有项目的开展。
风险控制
跟踪根源性的风险,而不只是最后那讨厌的结果。
评估每种风险具体化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开销。
对于每种风险,预测标志其具体化的早期征兆。
任命一个
风险控制官,这个人不应该维护组织内部“都能行”的态度。
建立简单的(可能是匿名的)通道,让坏消息能传递到高层。
管理形式
1、设置项目管理的专门机构,对项目进行专门管理。项目的规模庞大、工作复杂、时间紧迫;项目的不确定因素多,有很多新技术、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不断研究解决;而且,项目实施中涉及部门和单位较多,需要相互配合、协同攻关。因而,对此应单独设置专门机构,配备一定的专职人员,对项目进行专门管理。
2、设置项目专职管理人员,对项目进行专职管理。有些项目的规模较小,工作不太复杂,时间也不太紧迫,项目的不确定因素不多,涉及的单位和部门也不多,但前景不确定,仍需要加强
组织协调,对于这样的项目,可只委派专职人员:进行协调管理,协助企业的有关领导人员对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分管的任务进行联系、督促和检查,必要时,也可以为专职
人员配备助手。
3、设置
项目主管,对项目进行
临时授权管理。有些项目的规模、复杂程度、涉及面和协调量介于上述两种情况之间,对于这样的项目,设置专门机构必要性不太大,设置项目专职人员又担心人员少,力量单薄难于胜任,或会给企业有关领导人增加不必要的管理量,可以把第一种形式的设置专门机构由指定主管部门来代替,可以把第二种形式设置专职协调人员由项目主管人员来代替,并临时授于相应权力,主管部门或主管人员在充分发挥原有职能作用或
岗位职责的同时,全权负责项目的计划、组织与控制。
4、设置
矩阵结构的组织形式,对项目进行综合管理。所谓“矩阵”,是借用数学中的矩阵概念把多个单元按横行纵列组合成矩形。矩阵结构就是由纵横两套管理
系统组成的矩形
组织结构。一套是纵向的部门职能系统,另一套是由项目组成的
横向项目系统。将横向项目系统在运行中与纵向部门职能系统两者交叉重叠起来,就组成一个矩阵。
专业自考
培养目标
项目管理专业毕业生既掌握项目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又具有管理学和
经济学知识及能力,具备从事
项目决策、项目实施全
过程管理的
基本能力。
自考本科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