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
经典。有
连山、
归藏、
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
历史渊源
《易经》是远古文明的产物,是中国
自然科学和
社会科学融为一体的哲理性很强的著作。《易经》分为三部,天皇氏时代《连山》、《归藏》,秦汉时期的易书《周易》,一起称作“
三易”(另有一说三本书均作于远古)。远古时代人们定天象、法地仪,观象授时,创制历法与易书等,文明肇始。《春秋命历序》:“天地开辟,万物浑浑,无知无识;阴阳所凭,天体始于北极之野…日月五纬一轮转;天皇出焉…定天之象,法地之仪,作干支以定日月度。”古人很早开始就探索宇宙的奥秘,并由此演绎出了一套完整深奥的观星文化。远古时期古人“观象授时”,并确定天干地支及
阴阳五行、
八卦原理。八卦与干支时间以及方位是联系在一起的,它们同属一个系统。远古早已有之的时空、阴阳观念,发展成为一个系统的
世界观,用
阴阳、
乾坤、
刚柔的对立统一来解释宇宙万物和人类社会的一切变化。《连山》、《归藏》是我国远古时代的文化典籍,有说《连山》与《归藏》不是失传了,而是被改了名为
先天八卦和
后天八卦,又或其它名称。也有说《连山》与《
归藏》于汉代后下落不明或被
儒道吸收作经或亡佚。此二易成为中华文化领域里的千古之谜。
主要影响
17世纪开始,《易经》通过
耶稣会传教士传入西方。由
厉麟似等襄助
卫礼贤完成的德文版《易经》成为西方最权威的译本,相继被转译成英、法、西班牙、荷兰、意大利等多种文字,传遍整个西方世界,对西方产生了巨大影响。
由厉麟似等襄助卫礼贤完成的德文版《易经》1950年由美国翻译家贝恩斯转译为英文并在美国出版,
荣格为该译本作序,由于荣格的声誉,《易经》在西方受到广泛关注,自美国至欧洲掀起“易经热”。
释义
《易经》认为天地万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发展之中,其阐述的就是这个“
自然而然” 的规律。这规律揭示了整个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间所有事物的属性。
“易”,一是“
变易”、二是“
简易”、三是“
不易”。变易,指
变化之道,万事万物时时刻刻都在变化。简易,一阴一阳,囊括了万种事物之理;有天就有地,有上就有下,有前就有后,都是相反相成,对立统一。不易,虽世间的事物错综复杂,变化多端,但是有一样东西永远不变的,那就是规律;天地运行,四季轮换,寒暑交替,冬寒夏热,月盈则亏,日午则偏,
物极必反,这便是规律。万事万物的发展皆有“
定数”与“
变数”,定数有规可循而变数无规可循;定数中含有变数,变数中又含有定数,无论定数还是变数其大局皆不变。易有太极,太极生二仪,二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
易书类别
连山
《连山》是中国最早的
易学体系,是三易之首。据古
文献(宋罗泌《路史·前纪二·天皇纪》)记载,《连山》为
盘古开天地后第一代君主
天皇氏所创。《连山》和《归藏》《周易》并称为占卜的三易之法。连山是三易之一,属先天易,以“艮卦”为首。
郑玄在《易赞》中说:“《连山》者,象山之出云,连连不绝。其是以艮卦开始,如山之连绵,故名曰连山。”《连山》是以四季六气为旺衰指引,以六甲值符为吉凶判辨之坐标,以
三元九运为时空转换。不同于用
金、
木、
水、
火、
土五行生克的客观论来指导概念论的辩证方法。其
先天八卦图,以艮(山)为首,主要讲阴阳卦的对峙。据记载:《连山易》有八万言,多佚失。保留的仅有一些卦名,几个爻名和卦爻辞,象辞,及五十二条诸家论文。
郑玄于《周礼注》称:“名曰连山,似山出内气也”。
顾炎武《日知录‧三易》:“连山,归藏非易也。而云易者,后人因易之名以名之也。”相传连山至汉初时已失佚,
桓谭《新论》云:“山(连山)藏于
兰台”。北宋邵雍认为:“连山蓍用九十七策,以八为揲,正卦一〇一六,互卦一〇一六,变卦三二五〇一二,以数断不以辞断。其吉凶一定不可易”。又一说《连山》即《数术略》之《夏龟》。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中收有《连山》一卷。
归藏
《归藏》是三易之一,东汉学者桓谭在《新论正经》中说:“《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秦朝精简本);《连山》藏于兰台,《归藏》藏于太卜。”《周礼·春官》曰:“
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意思是说《连山》《归藏》《周易》是三种不同的占筮方法,但都是由8个经卦重叠出的64个别卦组成的。相传《
归藏易》是以坤卦为首,万物皆归藏于地。每一象都是以“气”为主;天气为归,地气为藏,木气为生,风气为动,火气为长,水气为育,山气为止,金气为杀。《归藏》有四千三百言,多已佚失,保留下来的,只有六十四卦的卦名,爻名。《连山》《归藏》是我国古文化的典籍,历来人们认为它们是《周易》的前身。
一说《归藏》在
汉朝已佚,因为《
汉书·艺文志》中没有著录,《
隋书·经籍志》亦曰:“《归藏》汉初已亡,晋《中经》有之,唯载卜筮,不似圣人之旨。”明朝
杨慎以为汉代时《归藏》未失,“《连山》藏于兰台,《归藏》藏于
太卜,见桓谭《新论正经》,则后汉时《连山》《归藏》犹存,未可以《艺文志》不列其目而疑之。”清人
朱彝尊云:“《归藏》隋时尚存,至宋犹有《初经》《齐母》《本蓍》三篇,其见于传注所引者。”
1993年3月,
湖北江陵
王家台15号秦墓中出土了一部书,被称为王家台
秦简归藏,重启研究《归藏》的热潮。有人认为“秦简《易占》不仅是《归藏》,更准确一点,应当是《归藏》易中的《郑母经》”
周易
《周易》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但一般认为它是
秦汉时期融汇而成的作品。《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
卦辞、
爻辞),作为占卜之用。《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一般认为它形成于秦汉时期,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关于《易传》为孔子所作的说法,宋代以来学者已有疑议。《周易》占测只属其中的一大功能,其实《周易》囊括了天文,地理,军事,科学,文学,农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
《周易》是一部中国古哲学书籍,是建立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的书籍,其对于天地万物进行性状归类,天干地支五行论,甚至精确到可以对事物的未来发展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也有人直接把《周易》称为《易经》。《周易》主要有8卦:
乾卦、
坤卦、
震卦、
艮卦、
离卦、
坎卦、
兑卦、
巽卦。
《左传·昭公十二年》,
楚灵王称赞左史倚相:“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
三坟》《
五典》《
八索》《九丘》”。《周易》在汉代居于
儒家经典之首。从唐代开始,《周易》为“六经”之首的地位从未受到任何挑战。随着儒家经典范围不断拓展和扩大,从“七经”“九经”“十二经”,再到“十三经”的最终形成,《周易》便自然从“六经”之首转而升擢为群经之首。
其它相关
误区
不少人误以为《易经》就是《周易》,《周易》就是《易经》。其实这观点是错误的,简单的说周易和易经的区别就是
从属关系上的不同,《易经》包含了《周易》。关于“三易”,《周礼‧春官‧大卜》中说:“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易经》有“三易”,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
按照
南怀瑾说法周易和易经的区别在于:《周易》相传是
周文王在坐牢的时候,他研究《易经》所作的结论。我们
儒家的文化,有部分是从
文王著作了这本《周易》以后,开始发展下来的。所以诸子百家之说,都渊源于《易经》所画的这几个卦。其实易经有三易之说。一、《
连山易》,二、《
归藏易》,三、《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