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500强
中国企业排行榜
中国企业500强是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按国际惯例组织评选、发布的中国企业排行榜。自2002年起,每年向社会公布一次中国企业500强年度排行榜。
评选概述
2010中国企业500强9月4日下午在安徽合肥市发布,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排名前三。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主办、安徽省人民政府协办、合肥市人民政府承办的2010中国企业500强发布暨中国大企业高峰会在合肥市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新阶段:大企业的责任与使命”。来自全国各地的500强企业代表、跨国公司代表、专家学者、政府部门和新闻单位的代表共1000余人参加了会议。
大会发布了“2010中国企业500强”“2010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2010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和“2010中国企业效益200佳”的名单。
在“2010中国企业500强”中,中石化以逾1.39万亿元的营业收入名列榜首,国家电网公司和中石油分别以逾1.26万亿元和逾1.21万亿元的营业收入紧随其后。中国移动、工行、建行、人保、中国铁建中国中铁、农行分列第四位至第十位。
此外,“2010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的前十位分别是中石化东风汽车、上汽、一汽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宝钢河北钢铁、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五矿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2009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的前十位分别是国家电网中国移动、工行、建行、人保、农行、中行、南方电网中化中国电信。“2010中国企业效益200佳”的前十位分别是工行、中国移动、建行、中石油、农行、中行、中石化中海油神华集团、交行。
2024年9月11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2024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入围门槛为473.81亿元,较上年提高3.83亿元。“500强”营收规模迈上新台阶,共实现营业收入110.07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58%,平均研发强度连续第7年提高,榜单企业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总额的1.90%,为2002年以来的最高值。
评选作用
财税贡献
2010中国企业500强纳税总额2.12万亿元,占全国税收总额(5.95万亿)的35.7%,与上年基本持平。制造业企业500强纳税总额为1.02万亿元,占全国税收总额的17.1%,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服务业企业500强纳税总额为6392亿元,占全国税收总额的10.8%,比上年减少1.1个百分点。
增加用工
解决、容纳大量的就业人口也是中国500强企业为国家、社会做出贡献的另一个突出方面。2009年,许多中国500强企业在自身生产经营遇到困难的情况下,仍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主动为国家分忧解难,增加了就业机会。统计显示,2010中国企业500强共有494家企业填报就业数据,共实现就业人口2701.95万人,与2009中国500强企业(有490家企业填报)的2581.99万的从业人数相比,增幅为4.6%。
调整重组
2010中国企业500强中有154家企业进行了并购或资产重组,共并购重组了909家企业,平均每家企业并购重组了5.90家企业。相比之下,2007中国企业500强平均每家企业并购重组了3.11家企业,2008中国企业500强平均每家企业并购重组了3.44家企业,2009中国企业500强平均每家企业并购重组了4.41家企业。这说明,尽管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大企业也没有放慢并购重组的步伐,反而有增加的趋势,在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中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关评价
李荣融:中国企业500强还是500大
“今天评的500强,实际上还是500大”
“客观地说,今天评的500强,实际上还是500大,企业不仅要做大,更要做强。强而不大,没有足够的影响力,但不至于垮;大而不强,迟早要垮,而且垮的影响也许会更大。”时任国资委主任李荣融给5日到会的中国500强企业代表泼了一盆冷水。
“中国企业500强”的喜与忧
目前中国多数大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企业风险控制能力还比较低,属于典型的速度经济型企业。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中国部分行业出现了“全行业亏损”的局面,例如民航业有6家企业进入500强,却仅有两家企业盈利,行业亏损达145亿元;电力企业有10家企业入围,但是前五大发电企业全部亏损,行业亏损额达到240亿元。
500强名单也反映出中国经济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又回到了重化工业的轨道上,结构调整的任务还很艰巨。2009中国企业500强共分布在75个行业中,但是无论从企业数量,还是营业收入来分析,黑色冶金及压延加工业等传统行业占较大比重,显示出明显的“重化工”特征。
此外,调查显示,中国500强企业中只有220家涉及海外业务,国际化程度在30%以下的企业占86%。这说明,面对高成本时代,中国企业经营能力依然比较弱,大多数企业尚未走出国门,尚未在全球范围内实施资源配置,依然以低成本优势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
“我们具有特殊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还是很少,特别是有自身产品优势、品牌优势、技术优势的企业更少!”作为500强企业的掌门人,时任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树清深有体会。“如果创新能力不强,发展的后劲就不会强。建设世界一流的企业,我们还面临很艰巨的任务。”
向高端领域进军,占领新兴市场
“现在我们在世界舞台的聚光灯下,必须要用世界标准要求自己,用最负责的态度接受最苛刻的客户考验,” 西子联合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水福说,“金融危机可能一两年就会过去,但我们产能过剩的局面恐怕三五年都不会结束。企业必须向高端领域进军,依靠品质而不是价格取胜。”
目前中国经济仍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如何彻底摆脱国际金融危机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如何在此次危机中,成功“抄底”实现企业国际化战略?作为大企业的代表,500强企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同样面临结构调整、产业升级风险控制等诸多挑战。
“我们的大企业要进一步走出去,利用世界市场发展自己,还有很多东西要积累。”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会长王忠禹说,“人才是一切事业成功的根本。无论是科技创新,还是经营管理,都离不开人力资源,有了人才,我们才有走出去与国际巨头竞争的底气和能量。”
实际上,已经开始实施转型升级的大企业并不在少数。中粮集团打造从粮食种植、贸易、物流到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系统,用产业化、市场化的方式促进行业整合就比较成功。上海宝钢着力发展与上下游企业的战略联盟,通过伙伴关系打造有竞争力的产业链也被企业界称道。
每年概况
2010年
地区分布
2010年入围500强的企业仍然大多数来自东部地区,并且比例有所上升,而中西部企业比例均有所下降。
发布会上报告显示,2010中国企业500强中,东部9省市共有354家企业入围,比上年增加了6家,占2010中国企业500强总数的70.8%;中部6省共有59家企业入围,比上年减少了6家,占2010中国企业500强总数的11.8%;西部11个省区市共有58家企业入围,比2009年减少了3家,占2010中国企业500强总数的11.6%;东北3个省共有29家企业入围,比2009年增加了3家,占2010中国企业500强总数的5.8%。
具体来说,全国共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企业进入2010中国企业500强,只有西藏宁夏没有企业入围。
2010中国企业500强在地域分布上出现了向东部集中的趋势,其中,北京依托其政治经济的核心地位,总部经济效应显著,所包含企业98家,占2010年中国企业500强企业总数的19.6%。
中企联研究部缪荣博士分析认为,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市场发育程度、临海优势以及产业优势孕育了更多的500强大企业,而政策对资源性企业的倾斜程度减少使得企业发展环境本不占优的中西部地区雪上加霜,可能是2010年该地区中国500强中企业数量减少的重要原因。
中企联副理事长李建明表示,中西部企业多是资源性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资源性产品价格下跌,效益减少,因而企业的营业收入受到影响,导致上榜企业减少;再加上在金融危机后一些中西部地方企业与央企兼并重组,从而减少了该地区企业的数量,也是入选500强的企业减少的原因之一。
十大总部所在城市
北京市以100家名列第一;其次依次是上海26家,名列第二;杭州23家,名列第三;天津22家,名列第四;广州15家,名列第五;深圳13家,名列第六;重庆10家,名列第七;青岛宁波江阴均为9家,并列第八;南京、成都、济南昆明西安均为7家,并列第九;郑州张家港哈尔滨大连、武汉均为6家,并列第十。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江阴和张家港均为县级市
2011年
2011中国企业500强排名前5位的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还有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制造业企业500强前5名是中国石油化工公司集团东风汽车公司、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宝钢集团有限公司。服务业企业500强前5位是国家电网、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人寿保险股份集团公司。
从整体上看中国企业500强上榜企业已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而中国企业500强的规模也是在逐渐的壮大,2011中国企业500强入围门槛提高到了141.98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28.11%,这也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增幅最大的一次。在换榜方面2011中国企业500强共有60家企业换榜,其中26家因为500强门槛提高的未能入围,12家企业被兼并重组,同时这份分析报告还显示2011年中国企业500强前10名和后10名差距仍然很大,后10名资产总额仅为前10名的0.28%,这说明500强企业之间的规模差距也是十分巨大的,其次是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平均规模差距悬殊,此次500强企业中国国有业就占了316席,而从平均资产总额和平均利润总额看,国有企业的扩张与民营企业相比更加突飞猛进。
2012年
7月13日,《财富》中文网发布2012年中国企业500强排行榜,在500强最赚钱的40家公司中,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石油名列前三。
榜单显示,在500强最赚钱的40家公司中,前15名中有10家是银行,分别是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
2013年
2013中国企业500强发布暨中国大企业高峰会”于8月31日-9月1日在云南昆明市举行。,中石化以2.83万亿营收连续九年排名第一,中石油和国家电网以2.68万亿、1.88万亿紧随其后,工商银行(3.99, 0.01, 0.25%)、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移动[微博]、中国建筑中海油分列四至十位。上榜门槛提高至198.67亿,500强总营收超50万亿,但增速回落12个百分点。
通过多年来的快速发展,中国大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其中中国企业500强2012年的营业收入规模相当于美国500强的2/3,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大企业群体之一。
2013年中国企业500强首次跨上50万亿元台阶,500强实现营业收入50.02万亿元,较上年增加了5.12万亿元;500家企业营业收入总和已经相当于2012年度GDP的96.32%,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加凸显。500强资产总额达到150.97万亿元,突破了150万亿元大关。
2013中国企业500强的整体规模继续扩大,但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增速已经显著放缓。2013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增长了11.41%,增速大幅回落12.22个百分点;资产总额增长了15.99%,增幅下降4.41个百分点。
2013中国企业500强的入围门槛提高到了198.67亿元,增长了13.48%。
中国企业500强由中国企业联合会比照国际上通行的做法,由企业自愿申报并经第三方确认,依据企业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按年度排出,在此基础上通过与世界企业500强进行综合对比分析,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企业做强做大做久的对策建议。从2005年开始,中国企业联合会以同样标准每年推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和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
以下为2013年中国企业500强榜单:
2014年
在2014年中国500强排行榜上,中石化、中石油分别以2.88万亿和2.26万亿的收入遥遥领先,蝉联第一、第二名。第三名由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夺得,收入为6810亿元。今年中国500强的门槛达到了82.3亿元人民币。29家金融业公司的总利润达到了1.27万亿元,占所有总利润的一半以上。
前十排名:
2015年
2015年中国500强排行榜覆盖范围包括在中国境内外上市的所有中国公司,所依据数据为上市公司在各证券交易所正式披露信息。中石化、中石油、中国建筑位列本次榜单前三强。位列第四的中国工商银行以2758亿元的利润成为榜上最赚钱的公司,甚至超过了美国500强中最赚钱的苹果公司,后者利润为395.1亿美元(约合2418亿元人民币)。
2016年
2016年8月27日,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主办的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暨中国大企业高峰会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创新与转型:“十三五”的大企业发展。
2016中国企业500强中包含261家制造业企业、157家服务业企业,但在全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服务业上升至40.5%,首次超过制造业占比39.2%。传统产业的企业数量继续减少,现代服务业装备制造企业继续增加。其中,金属冶炼、煤炭采掘、石化炼焦企业减少8家;现代服务业领域的证券、保险企业分别增加5家;装备制造领域的航空防务、船舶、汽车、计算机制造各有1家企业新入围,其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均实现了20%以上的增长。新经济板块增长强劲,京东腾讯阿里百度、浪潮等代表性企业的排名和营业收入均有显著提升。
2017年
2017年9月10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正式发布2017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榜单显示,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分别为榜单前三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排在榜单第十一位。
2018年
2018年9月2日,2018中国企业500强排行榜揭晓,《2018中国企业500强分析报告》亦同步发布,报告对500强企业特征进行了详细说明和分析。
2019年
2019年9月1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2019年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其中制造业企业244家,服务业企业173家,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分列前三位。
2021年
2021年9月25日,2021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发布。榜单显示,2021中国500强企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总额实现增长,千亿俱乐部企业增至222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中美对比
规模差距
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资产已相当于美国500强的近六成份额
2012中国企业500强共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44.9万亿元,折合美元为6.9万亿美元,以美元计算的营业收入比2011年增长29.18%;资产总额总规模为人民币130.2万亿元,折合美元分别为20.7万亿美元,以美元计算比2011年增长26.56%。2012美国企业500强共实现营业收入11.8万亿美元,比2011年增长8.96%;2011美国企业500强资产总额总规模为34.63万亿美元,比2011年增长2.72%。2012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为美国500强的59.10%,比上年提高了9.25个百分点;2012中国企业500强资产总额为美国企业500强的59.64%,比上年提高了11.24个百分点。由于营业收入与资产总额的双双快速增长,2012中国500强的总体营业收入规模与资产规模均已相当于美国500强的近60%。
效益差距
中美两国500强净利润增长双双回落,但盈利差距再次拉大
2012中美两国500强企业的盈利增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但与美国500强相比,中国500强净利润增长放缓更为明显。2012中国企业500强实现净利润人民币2.10万亿元,折合为3243.06亿美元,比2011年增长5.15%;利润增幅大幅回落33.36个百分点,没有能够继续保持前两年500强企业在我国经济恢复性增长中所实现的利润高速增长。同期,美国500强净利润增速也由上一年的81.4%快速回落到了15.93%。虽然两国500强企业的整体盈利增速在2011年度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落,但显然中国500强的增速趋缓更为明显,盈利增长相对较为乏力。金融危机对美国500强企业强烈冲击,导致2008美国500强与2009美国500强的净利润总额出现大幅下滑,在这两年里,中美两国500强企业的盈利差距显著缩小。此后美国500强盈利一直处于快速恢复性增长过程之中,而中国500强盈利基本上呈相对较平稳增长态势,2012年已经是中国500强净利润增速连续第三年落后于美国500强。随着美国500强企业盈利状况的不断快速恢复,两国500强企业的效益差距再次被拉大。2011中国企业500强的净利润总额相当于美国500强净利润总额的43.53%;但由于中国500强企业2011年利润增长趋缓,导致2012中国企业500强的利润总额占美国500强净利润总额的百分比下滑到了39.48%,下滑了4.05个百分点。
世界格局
1. 美日格局被打破,中国内地入围企业数量快速超越日本
在2002年世界500强企业中,美国、日本分别占有198和88席;在2012世界500强中,美国企业已经下降到132家,日本企业也持续减少到了68家,美日企业总体上呈现不断减少的趋势。而与之相反,中国内地企业在世界500强中的数量在持续增长,而且这些年来增速有所加快。2012世界500强中,中国内地入围企业数量为70家,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500强企业的第二大来源地。
2.中国内地企业地位进一步提升
2011年入围的58家中国内地企业今年有57家企业再度入围,其中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在2009.2010.2011跻身世界500强前10名。总体上看,中国内地企业继续保持强劲发展态势,不仅新入围12家企业令全球惊叹,入围企业排名提升速度也十分惊人,有47家2011年入围企业的榜单排名进一步提升,平均提升了46.4名。
3. 中国企业对世界500强增长贡献突出,运营绩效略好于世界500强平均水平
中国企业在世界500强中的份额保持明显上升态势。中国内地入围企业的营业收入占2012世界500强的比重为13.01%,比上年提高2.35个百分点;内地入围企业的净利润占2012世界500强的13.09%,比上年提高1.94个百分点。中国内地入围企业的净利润份额稍高于营业收入份额,表明入围2012世界500强的中国内地企业的盈利能力稍高于世界500强的平均水平。中国入围企业的资产总额占全部500强资产总额的13.07%,股东权益占全部500强的12.99%,表明中国企业的资产经营能力与世界500强的平均水平基本相当。但是,中国企业雇员数占世界500强雇员总数量的24.71%,明显高于其它各项指标的占比,呈现出典型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特征
4. 中国内地入围企业结构性缺陷有所改善
2012世界500强中,中国内地(不包括港台)共有五家民营企业上榜,它们分别是2012年继续入榜的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沙钢集团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与2011年相比,2012年新增两家中国内地民营企业入围世界500强。随着中国内地民营企业上榜数量的持续增长,世界500强中中国内地上榜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将不断得到改善。从行业来看,中国这次入围的70家内地企业,仍然主要集中在金属产品、公用设施、采矿与原油生产、工程与建筑、商业储蓄银行等领域,基本上都属于人力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或资源垄断垄断性较高行业,技术型、创新型的电子类、IT类、物流类企业所占比重仍然较小。既反映了中国经济的阶段性特征,也反映了中国技术类和创新类企业与国际先进企业之间的差距和不足。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1 20:15
目录
概述
评选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