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循环指
产业资本从一定的职能形式出发,顺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分别地采取
货币资本、
生产资本、
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了价值的增殖,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过程。
基本阶段
产业资本依次经过三个阶段,相应采取三种职能形式,使其价值得以增殖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过程。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资本循环是资本运动的一种形式,它必须经过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即购买阶段
资本家首先以
购买者的身份在市场上购买
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和
生产资料,完成由
货币资本转化为
生产资本的形态变化。如果以 G代表货币,W代表商品,A代表劳动力,Pm代表生产资料,这一阶段的资本运动可用公式表示如下:其中 G-W,本来只是一般
商品流通行为,它之所以会成为产业资本循环的一个特定阶段,是因为资本家购买了劳动力这种具有特殊
使用价值的商品。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资本
价值增殖的源泉。 G-A是
货币资本转化为
生产资本的最重要的条件。G-Pm所以必要,只是为了实现从G-A中购买的
劳动量。在购买阶段中,货币资本所购买的商品不仅在质的方面分割为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而且在量的方面要保持一定的比例,即要求所购买的生产资料数量不仅能够吸收劳动者提供的
必要劳动,而且必须足以吸收劳动者所提供的
剩余劳动。
购买行为完成后,资本循环便进入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即生产阶段
资本家把买来的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投入
生产过程,完成由
生产资本转化为
商品资本的形态变化。生产阶段是资本循环中带有决定意义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资本家把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结合起来,进行预定的
物质变换,生产出一定量的商品。新生产出来的商品,不仅在
物质形态上跟原来的
生产要素不同,而且
价值量也增大了,因为其中包含了
剩余价值。如果以 P代表处于
生产领域中的生产资本,用
虚线表示生产过程的进行或
流通过程的中断,用W′代表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资本,那末这一阶段的公式是:
劳动力和
生产资料是任何社会都必需的
生产要素,在这里,它们之所以构成
生产资本的物质内容,是由于二者结合的特殊方式。在
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和生产资料是分离的,只有通过资本家对劳动力的购买,劳动力同生产资料才能结合起来,从事价值和
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三阶段:即出卖阶段
资本家把工人生产出来、并包含着
剩余价值的商品卖掉,完成由
商品资本到
货币资本的形态变化。如果用W′代表包含着剩余价值的商品,用G′代表包含着剩余价值的货币,则出卖阶段可用公式表示为:W′-G′。从商品转化为货币,本来是一般的
商品流通行为,它之所以成为资本循环的第三阶段,是因为它和剩余价值的生产阶段紧密相连,W′在进入
流通过程之前已经包含了剩余价值。对于
资本主义再生产来说,出卖阶段是一个关键性的飞跃。如果这个飞跃不能成功,即生产出来的商品卖不出去或不能全部卖掉,商品资本就不能顺利地转化为货币资本,资本循环就会中断或受到阻碍,再
生产过程就会遭到破坏。在这一阶段,商品的出售速度和数量都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出售的速度不同,同一
资本价值就会以极不相同的程度作为产品形成要素和价值形成要素起作用,再生产的规模也会以极不相同的程度扩大或缩小。在这里,出售商品的数量,成为决定性的事情。这是因为,
商品资本作为已经增殖的资本承担者,从数量上讲必须全部完成形态变化,才能全部实现
剩余价值。为了使商品尽快地全部卖掉,资本家必须使自己的产品适销对路,符合
社会需要,这在
资本主义的经济现实中是难以全部实现的。循环的这个阶段结束后,资本价值又回到原来的
货币形态上,不过终点的货币G′大于预付的货币 G。资本循环返回到货币形态后,又重新开始新一轮的循环。
职能形式
同资本循环经过的三个阶段相适应,
产业资本在运动中依次采取
货币资本、
生产资本、
商品资本三种形式,它们分别执行不同的职能:货币资本的职能是购买生产要素,为
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生产资本的职能是促进雇佣劳动力和
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包括着剩余价值的
新商品;商品资本的职能是出售商品,实现
预付资本的价值和剩余价值。货币资本、
生产资本、商品资本这三种职能形式并不是彼此独立的资本,而只是
产业资本在运动中采取的不同形式。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形态变化,预付的资本价值得以保存并且得到了增殖,最后又回到货币形态上,这个总循环过程可用公式表示为:从总循环中看到,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所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资本循环要正常地进行,就必须顺利地通过三个阶段,依次由一种职能形式转化为另一种职能形式。如果资本循环在第一阶段遇到阻碍,
货币资本就会凝结为贮藏货币;如果资本循环在第二阶段停顿下来,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就得不到充分利用;如果是在第三阶段出了故障,
商品资本不能转化为货币资本,那么价值和
剩余价值就不能实现。因此,资本循环每一个阶段的正常进行,是总循环过程连续进行的
基本条件;另一方面,资本在其运动的每一阶段上,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即只有完成每一阶段上的相应职能之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转化为新的形式。
循环形式
资本的
生命在于运动,它只有在不断的运动中才能保存自己并得到增殖。因此,
产业资本并非完成一次循环后就停顿下来,而必须周而复始地不断循环下去。资本循环从其连续进行的过程来看,无论是
货币资本、
生产资本,还是
商品资本,都是从自己特定的出发点出发,经过循环的三个阶段,再回到原来的出发点,这样便产生了三种循环形式,可用公式表示如下:等等。
货币资本的循环:
货币资本一般地说总是
产业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
产业资本家总是首先把一定的货币额预付出去购买
生产要素,经过一系列形态变化,最后得到增殖了的货币G′,其公式是:G-W…P…W′-G′。
货币资本循环具有如下特征:①循环的起点和终点都是
货币形式的资本,它最醒目地表现
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或动机是取得
剩余价值,或者说赚钱。因此,货币资本循环是产业资本循环的一般形式。②在这一循环中,生产阶段处于两个流通阶段之间,成为
流通过程的媒介和中间环节,由此便产生了一种假象:似乎价值和剩余价值不是从
生产过程产生的,而是从流通过程产生的,这就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所以,马克思说:“货币资本的循环,是产业资本循环的最片面、从而最明显的和最典型的表现形式”(《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第71页)。
生产资本的循环:以生产资本为起点,经过
商品资本和
货币资本的形态,再返回到生产资本。其公式为:P…W′-G′-W…P。这个
循环表示生产资本职能的周期更新,表示
再生产过程。在生产资本循环中,如果
剩余价值全部用于资本家的
个人消费,它表示
简单再生产;如果剩余价值部分或全部地转化为资本,它就表示扩大再生产,其公式变成P…W′-G′-W′…P′,它表示生产资本以更大的规模开始它的第二次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具有与货币资本循环不同的特点:①货币资本在其一次循环中,只表示一次
生产过程,而生产资本在一次循环中却包含着资本的再生产;②在
货币资本循环中,生产过程只是充当流通过程的媒介,而在生产资本循环中,总流通过程W′-G′-W发生在
生产资本之间,流通表现为生产的媒介,这就揭穿了
剩余价值在流通中产生的假象;③由于这一循环是从生产资本不断地再回到生产资本,又造成一种新的假象,似乎
资本主义生产是为生产而生产,目的不是为了追逐剩余价值。
资本循环
商品资本的循环:从商品资本开始,经过
货币资本和生产资本的形态,再返回到商品资本,用公式表示为W′-G′-W…P…W′(W″)。如果再生产在原有规模上进行,终点以W′表示;如果再生产的规模扩大了,终点用W″来表示。同前两种循环形式比较,商品资本最明显的特点是:
①它的起点是包含着
剩余价值的一定量商品,这一循环不仅包含着资本预付价值的运动,而且包含着剩余价值的运动。
②这一循环表明,全部商品的消费是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它既包括
生产消费,又包括工人和资本家的
个人消费;它一方面是单个产业资本循环的一种特殊形式,另一方面也可以用来表示
社会总资本的运动。
③这一循环所呈现的是从
商品资本到商品资本的运动,又会产生另一种假象,似乎
资本主义生产不是为了获得剩余价值,而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
总之,如果孤立地考察以上三种循环形式,它们都各有特点又各具片面性,只有把三种循环形式统一起来再加以考察,才能全面地反映资本循环的特征。
产业资本的现实循环是资本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 从理论上分别考察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并不意味着它们是彼此孤立存在的。在产业资本现实的连续循环中,每一种特殊的循环都是以其他的循环形式为前提,而且,一种循环形式的反复进行,也必然包含着其他循环形式的进行。实际上,每一单个产业的现实循环都同时处于三种循环形式之中。资本循环的关键在于保持资本运动的
连续性。连续性是
资本主义生产的特征。
保证资本循环连续性的条件是:
①
产业资本必须按照一定的
比例分成三个部分在空间并存,同时存在于
货币资本、
生产资本、
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上。如果产业资本在一定时间内只采取一种职能形式,不管是全部集中于货币资本形式,还是集中于生产资本形式,或是集中于商品资本形式,循环过程就必然要中断。
②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时间上连续继起,不断地进行循环,也就是说当一部分商品资本进入市场转化为货币资本时,另一部分资本正开始执行生产资本的职能,转化为商品资本,而同时又有一部分
货币资本正在转化为
生产资本,这样,资本循环过程才能正常进行。否则,资本的任何一个部分在循环的任何一个阶段发生停顿,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就不可能同时并存。如果
商品资本不能按时转化为货币资本,商品就停滞于出售阶段,已经生产出来的
剩余价值就不能实现。如果货币资本不能转化为生产资本,剩余价值的
生产过程就无法开始。如果生产资本不能顺利地转化为商品资本,剩余价值的生产受到阻碍,继起的流通过程就要中断。只有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依次转化和同时并存,才能实现资本运动的连续性。因此,资本的各种职能形式的继起性和并存性是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的。这是由于:一方面,资本的每一部分的不断继起,是由各个部分的并列存在决定的。如果
产业资本不是按比例并列于三种职能形式上,它的每一部分的相继进行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只有资本的不同循环形式在时间上不断继起,才能使资本在运动中保持不同的职能形式,如果运动的继起性受到阻碍,那末,它的各种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也就不复存在。
由于产业资本的整体同时处于
货币资本、
生产资本、
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上,而处在每一种职能形式上的资本都必须经过循环的三个阶段,其中包括两个流通过程和一个
生产过程,由此形成三种不同的循环形式,即货币资本的循环、商品资本的循环和生产资本的循环。只有在这三个循环的统一之中,才能实现总循环过程的连续性。因此,“产业资本的连续进行的现实循环,不仅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而且是它的所有三个循环的统一”。
在
资本主义现实的经济生活中,由于生产和
流通过程处于
无政府状态,资本循环的链条常常因销售困难或工人罢工等原因而中断。
经营启示
1、要协调好购、产、销的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资本的目标首先是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这是搞活企业的关键所在。而资本只有不停地运动才能实现
价值增值。
产业资本要经历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这是企业进行
经济活动必须遵循的共同规律,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是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的。资本只有不断地从一个阶段转到另一阶段,循环运动才能顺利进行。如果在第一阶段发生困难,购买不到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货币资本就会成为贮藏货币,不能发挥资本职能;如果在第二阶段发生停滞,生产无法进行,
剩余价值无法生产出来;如果商品卖不出去,完不成“惊险的跳跃”,受伤的不是商品,肯定是商品生产者,他不能获得利润。所以在资本循环中每一环节都是重要的,任一环节的中断都会导致循环的中止而不能带来利润。
现代企业在
生产经营活动中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购、产、销的思路组织生产,协调好购、产、销的关系,遵循空间上的并存性和时间上继起性的原则,让资本并存于三个阶段,不停顿地由一种形式向下一种形式转换,从而为企业带来利润。
2、要合理优化配置资源
马克思在分析
生产资本循环时指出,资本家运用生产资本就是根据资本家的意愿,使劳动力和
生产资料按一定的数量比例和两者的质量进行结合,这是资本循环具有决定意义的阶段。现代企业在进行
生产活动时也不例外,在生产活动中要合理优化配置资源,购置的生产资料和招收的工人在量上要有恰当的比例,与
技术构成相适应。因为如果劳动力多于生产资料的
需要量,必然造成人浮于事,
冗员增加;如果劳动力少于生产资料的需要量;必然造成开工不足,设备闲置。所以,在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配置上应该符合技术构成,优化配置资源。同时要做到
科技进步与
科学管理在
生产过程中合二为一,建立良好的
激励机制。人是主动资产,在生产中充分调动生产者
劳动积极性,能充分发挥资源最大的潜能,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3、要重视流通环节,加强成本核算
在资本循环中,购买原材料和销售商品处于
流通领域,尽管
剩余价值不是在这两个过程生产,但却是价值实现的过程。这一过程在企业
生产经营中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企业要加速资本的循环,就要缩短
流通时间、减少
流通费用,搞好合同生产。作为世界第四大
白色家电制造商、中国
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之首的
海尔集团就十分重视流通环节。海尔集团在1998年推出“
业务流程再造工程”,从采购和销售两个环节入手,将原有的各自采购统一为集团统一采购。仅此一项,在1999年降低了5亿元的
采购成本,2001年又在1999年基础上降低了10亿。在
买方市场条件下,一般买易卖难,海尔抓住这一特点,减少库存面积和
库存量,在海尔开发区物流中心,其零配件仓库库存面积减少了32万平方面积,原材料只有不到7天的库存,成品在
24小时内发往各
配送中心。所以,海尔呆滞物质降低了90%,减少了资金积压。一般企业从接到订单到组织采购、制造到配送全过程需要36天,
海尔集团向速度要效益,只需10天时间,实现与商家之间现款现货。
海尔国内
应收账款几乎为零。
资本循环理论告诉我们,一个循环的终点又是另一个循环的起点。也就是说,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现代企业以赢利为目的,而只有商品
适销对路才能赢利。所以,现代企业要把握市场脉搏,选好
投资方向,使
产品适应市场的需要,这样才能使
商品资本顺利地转化为货币。所以,现代企业要重视流通环节,加强成本核算,
降低成本,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润。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马克思的资本循环理论以
产业资本为例,分析了资本要增值,必须不断运动的特征,同时提出要使资本不断地运动,就必须满足空间上并存与时间上继起的条件。这一理论对于现代企业
资本运营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这就是:现代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要重视运动的每一环节,加强成本核算,优化配置资源,协调好购、产、销三环节的关系,使资本处于不断的运动中,从而不断地吸收
活劳动,以
实现价值的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