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青(1917年~1982年),另一说1914年生,女,原名冯和仪,字允庄,1914年苏青出生于浙江
宁波。早年发表作品时曾署名
冯和仪,后以苏青为笔名,上世纪40年代,上海
日据时期与
张爱玲齐名的女作家。浙江
宁波人。
中国作家,小说家、散文家、
剧作家。是与
张爱玲齐名的海派女作家的代表人物。1933年考入
国立中央大学外文系,后毕业移居
上海。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结婚十年》,中篇小说《
歧途佳人》,散文集《
浣锦集》《
饮食男女》等。
人物经历
1933年苏青考入
民国第一学府
国立中央大学(
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前身)外文系,但一年后因结婚退学,后移居上海。
1935年,为抒发产女苦闷,苏青写作散文《产女》投稿给
林语堂主编的《
论语》杂志,后改题为《生男与育女》发表,是为创作的开始。
1942年冬天,婚姻生活出现裂痕的苏青,在《古今》杂志发表了一篇笔触尖锐的散文《论离婚》,被时任伪上海市长的
陈公博赏识。
1943年1月10日,苏青出席了在金门饭店举行的“中国文化人协会”准备发起人座谈会。
1943年3月,《古今》杂志发行周年纪念特大号,苏青用一篇《〈古今〉的印象》回报陈公博,在文章中,她这样描写陈公博:“在
辣斐德路某照相馆中,他的16寸放大半身照片在紫红绸堆上面静静地叹息着。他的鼻子很大,面容很庄严,使我见了起敬畏之心,而缺乏亲切之感。”
1943年4月,她出席了在
静安寺金门大酒店8楼举行的欢迎“日本文化使团”
茶话会,并且开始在《风雨谈》杂志上连载自己最著名的小说《
结婚十年》,受到当时上海普通市民的热烈追捧。后来苏青把它结集出版,人们争相购买,盛况空前,这本书一共印了36版,可谓是创造了当时出版行业的一个奇迹,比
张爱玲的《
传奇》《
流言》还要畅销。
1943年夏天,
陈公博邀请苏青做上海市政府专员,但不久,苏便因为不适应
官僚机构的工作方式而辞职,陈公博应允,并照样发给她工资;1943年10月,苏青拿着陈公博和
杨淑慧的钱,在上海爱多亚路160号106室创设了
天地出版社,发行《天地》杂志,她集社长、主编、发行人于一身。
1944年春,苏青散文集《
浣锦集》出版,再次引起热烈追捧,一版再版,印至十几版。
张爱玲也为她写序《我看苏青》。
1945年初,苏青散文集《
饮食男女》出版,代序为《苏青张爱玲对谈记》,这时的苏青已经和张爱玲齐名,被视为当时上海文坛最负盛名的女作家。
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结束,由于苏青与大汉奸
陈公博的密切关系,苏青备受舆论压力,被骂作“文妓”、“性贩子”、“落水作家”、“汉奸文人”等。1945年11月出版的司马文侦编的《
文化汉奸罪恶史》,列出了张爱玲、
张资平、
谭正璧等16位文化汉奸,苏青亦在其中。
1946年陈公博被捕,被执行枪决。
1947年,《续结婚十年》出版,苏青在书中对陈公博的死表示:“我回忆酒红灯绿之夜,他是如此豪放又诚挚的,满目繁华,瞬息间竟成一梦。人生就是如此变幻莫测的吗?他的一生是不幸的,现在什么都过去了,过去了也就算数了,说不尽的历史的悲哀啊。”
1949年底,
新中国成立后,苏青加入了妇女团体“妇女生产促进会”,算是尝试进入新的生活,但一时却找不到工作,无法养家糊口。这时有香港的熟人告之,香港《
上海日报》想请当年走红的老作家写稿撑门面,于是她便写了《市妇运会请建厕所》《夏明盈的自杀》等32篇稿件寄去,可是非但没有收到分文
稿酬,反而因“讽刺新社会”的嫌疑而受到
上海市公安局的警告。
1951年,上海市文化局戏剧编导学习班招生,苏青前去报名,但没有被录取,后由
夏衍出面才被批准。学习班毕业后,她被分到由
尹桂芳任团长的
芳华越剧团工作,为配合“
三反”、“
五反”运动写了几部剧本,都未获成功。后来,她又改编了
郭沫若的《
屈原》,于1954年5月首演,反响甚好。该剧在参加华东戏曲会演时,佳评如潮,演职员获奖的甚多,可她这个编剧,却因为“历史问题”未能获奖。后来,由她编剧的《宝玉与黛玉》在京、沪连演三百多场,创下了剧团演出的最高纪录。这是她在解放后最辉煌的一个时期。
其后,厄运突然降临。她在改编
历史剧《司马迁》时,曾写信向
复旦大学教授
贾植芳讨教。不料,在1955年
胡风事件中,贾植芳被打为胡风分子,
公安机关在贾家抄家时,发现了苏青的信,苏青就此被打成胡风分子,被关进
上海提篮桥监狱。也有人认为,苏青被捕是受
潘汉年、杨帆案牵连。
1957年苏青被“宽大释放”,回到剧团无事可做,只能去看剧场大门。1959年芳华剧团迁去福建,苏青不愿跟去,遂被安排在
黄浦区文化局下属的红旗
锡剧团当编剧,兼做配角唱戏,同时还要负责字幕,工作相当辛苦。其时,她也配合形势写过《雷锋》《王杰》等剧目,但毫无影响。
1966年文革爆发,苏青被抄家批斗,同时被锡剧团辞退,生活无着。后来,总算被
黄浦区文化馆收留,1975年退休,每月领退休工资43.19元。
苏青晚年极为凄凉。她原住在市区瑞金路,环境简陋,要与邻居共用厨房、卫生间,且经常受邻居欺负。无奈之下,便与郊区一户人家调换了住房,以求安宁。
在漫长的岁月中,她与已离婚的小女儿李崇美和小外孙三代人,住在一间10平方米的房子里,相依为命。
晚年的苏青身患多种疾病,基本断绝了与外界的往来,唯与
王伊蔚老大姐(抗战前《
女声》杂志主编)有所过从。她在致老友的最后一封信中说:“成天卧床,什么也吃不下,改请中医,出诊上门每次收费一元,不能报销,我病很苦,只求早死,死了什么人也不通知。”
1982年12月7日,苏青去世。终年69岁。病危时,她很想再看一看《
结婚十年》,但家中没有这本书。
苏青死后两年,
上海市公安局作出了《关于
冯和仪案的复查决定》,称:“经复查,冯和仪的历史属一般政治历史问题,解放后且已向政府作过交代。据此,1955年12月1日以反革命案将冯逮捕是错误的,现予以纠正,并恢复名誉。”
上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
张爱玲的被“发现”,苏青也被挖掘出来,《结婚十年》等旧作大量印行。
主要作品
长篇小说
《续结婚十年》
散文集
《涛》
出版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