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是一个重要的分支
地理。它的重点在一个特定的
土地或
景观的不同的
文化和自然
地质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其对应的系统
地理学,致力于在全球层面的具体地质。
基础
注意的是某一特定地区如自然元素,独具特色的人文元素,和
区划其中包括划定空间的技术
地区。扎根在德语国家的传统区域地理学的两大支柱,具体研究国家或空间的个人(具体的地方,国家,大洲)和类型学研究landschaften或空间类型(景观如
沿海地区、山区、
边境地区等)。
方法
区域地理是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也有一定的,相当于定量地理学或关键的地理。这种方法盛行,下半场的第十九个世纪和第二十世纪上半期,一个时期,然后区域地理学范式是中央在
地理科学。后来因其描写和理论的缺失。强烈的批评是针对它在特定的年代,
计量革命。主要的批评是G. H. T.金布尔和弗莱德K.舍费尔区域地理学的研究范式,影响了许多其他地理科学,包括
经济地理学和
地貌。区域地理还教一些大学为世界主要地区的研究,如
北美国和
拉丁美洲,
欧洲和
亚洲,他们的国家。此外,一个城市区域的方法来研究
人文地理学的概念,强调城乡互动,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得到证实,一些地理学家也试图引入一定量的地域性自上世纪80年代。这涉及到区域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其他复杂的定义
天平.
著名人物
在区域地理的显著图
赫特纳在德国,与他的概念
分布;
维达尔·白兰士在法国,与
可能论方法(可能论是一个比较软的概念
环境决定论鸭);在美国,
哈特向他的地域分异的概念。学校卡尔O. Sauer,由Alfred Hettner和保罗维达尔La Blache项目的强烈影响,也被视为是区域地理学在其最广泛的意义上。
我国区域地理
北方地区
北方地区是指
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主要是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
大兴安岭、
乌鞘岭以东的地区,东临
渤海和
黄海。包括
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五省二市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及
甘肃东南部,内蒙古、江苏、
安徽北部。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其中
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有居住在东北的
满族、
朝鲜族等
南方地区
南方地区是指中国东部
季风区的南部,主要是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地区,西面为
青藏高原,东与南面临东海和南海,大陆海岸线长度约占全国的2/3以上。本区的范围包括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南部沿海和西南四省、市大部分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汉族占大多数。区内的少数民族有30多个,其人数5000多万,主要分布在桂、云、贵、川、湘、琼等地,人数较多的为壮、苗、彝、土家、布依、侗、白、
哈尼、傣、黎等族。
西北地区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位于
大兴安岭以西,
昆仑山—
阿尔金山—
祁连山和长城以北,包括
内蒙古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的西北部。这一地区国境线漫长,与俄罗斯、蒙古、
哈萨克斯坦等国相邻。本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30%,人口约占全国的4%,是地广人稀的地区。西北地区是
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之一,少数民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3,主要有
蒙古族、
回族、
维吾尔族、
哈萨克族等。
青藏地区
青藏地区位于中国西南部,
横断山脉以西,
喜马拉雅山以北,
昆仑山和
阿尔金山、
祁连山以南,包括青海、
西藏和四川西部。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不足全国的1%。这里是中国
藏族聚居的地区。西藏自治区同
缅甸、
印度、
不丹、
尼泊尔等国相邻。
区域地理学习
区域地理复习的重要性
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考试说明》把地理高考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即
自然地理和地图、
人文地理、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一般情况下,高考试题组成是用初中地理提供素材,其中,世界地理主要用线段(经线、纬线)限定区域范围或使用小
比例尺的大区域图给出区域范围,中国地理主要是提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重点问题(或区域选点)运用高中地理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说明。
由此可见,区域地理试题是考试内容与要求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区域地理在整个高三地理的复习中所占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那么,怎样来处理初中区域地理和高中地理的关系,从而达到提高区域地理复习的效益呢?分析研究近年的区域地理试题,可以明确其考查的特点,了解区域地理的考查特点,有助于明确区域地理的复习要求。
区域地理的考查特点
1、区域的认定
区域地理试题一般多运用有
注记的经纬网地图、部分政区图、含有特殊
地理事物及注记(如湖泊、河流等)地图、地理图表、资料、文字说明等为“背景”,在此基础上进行设问,提出选择和问答的相应要求。
这类区域地理试题的解答,首先要通过阅读“背景”材料(地图的、图表的、图像的、文字的等),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对试题涉及的区域进行准确的认定。所以“区域的认定”是正确解题的前提。
2、区域的比较与分析
试题以地图、示意图、图表、资料、文字等方式提供信息,这些信息有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气象、资源、能源等自然方面的内容,也有政区、人口、城市、农业、农产品、工业、
工业品、环境与环境问题、区域开发与发展等人文方面的内容。题目要求考生对提供或展示的背景材料进行分析、比较回答相关问题。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我们可以看出:区域比较、分析,是运用题目提供的信息或“条件”,针对题目的设问,进行信息组合、明确正确选项进行认定的过程;是针对设问,进行
知识整合、组织答案的复杂思维活动。比较、分析的内容多为区域要素的比较、分析;区域特征的比较、分析;特征成因的比较、分析;区域差异的认定、比较与分析。在区域比较、分析过程中,往往要运用高中地理学到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相关的理论。
区域地理的复习要求
区域地理的复习,具有基础性和常识性的特点,又有综合性的特点。高三复习应从区域地理出发,最后再回到区域。从区域出发是指,在高中地理复习之前先安排复习区域地理,也就是初中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有关内容,这时的复习突出基础性和常识性,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和掌握一些重要的
地理事物、
地理界线及重要的区域特征,为系统地理复习打下基础。如高考说明中所要求的我国和世界八个国家的位置、范围和轮廓以及重要的
经线和纬线及其穿越的地区和国家等。回到区域主要是因为区域具有综合性的特征,任何一个区域都是由多个自然和社会、经济要素构成的综合体,尤其是地理选修下册,就是以
中国区域为背景进行
国土整治。因此区域地理自然成为高考命题的出发点,而高考涉及的社会热点本身就具有地域性。因此,高三复习以区域作为综合和运用知识的基础,帮助学生逐渐形成综合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区域地理的复习方法
1、构建师生“脑中的地图”
在刚刚开始复习地理时,学生常常会忽视使用地理图表,只对教材上的文字感兴趣。而在地理高考中各类地理图、表占有重要地位(1999年高考中各类地理图表共34幅)。教师要不时对学生强调,学好地理的关键在学好地理图表,尤其是地图。要让学生经常性地填绘地理图表,使他们养成以图表辅助思维和记忆的习惯。尤其是复习有关
经纬线、
时区计算、
太阳高度角和中国、世界区域地理的分布、
气候等内容时,图表更是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大量地填绘地图,尽快帮助学生形成“脑中的地图”,这将会使学生今后的学习事半功倍。
2.运用地图,“认识”区域
复习区域地理,要紧的是建构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各区域的
空间观念。把区域地理涉及到的自然方面的、人文方面的内容落实到相应的地图上。要运用地图,掌握
地理事物的
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空间联系和
空间差异。还要明确地理事物空间发展的变化过程和规律。
运用地图,“认识”区域的复习宜细不宜粗,中国地理总论和分区的复习,世界地理总论和分区及重点国家的复习都力求做到逐一在有经纬网的空白图上进行填图训练。要求学生能做到区域不论大小,内容不论详略的区域图都能正确认定。
3.突出区域特征及差异的复习
区域地理复习也要依据内容和知识体系的特点,编制相应的知识结构,运用知识结构,全面地、系统地进行复习并突出“主干”内容的掌握。
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地域性是其突出的特点。区域内各
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形成的区域地理特征以及各个区域之间明显存在的差异是区域地理复习中必须突出的重点。
4.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高考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考对“热点”问题较为关注,高考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国家出台的许多重要方针、政策、区域开发中许多重大工程都没有编入教材,但这些重大的“地理时事”均可能成为命题的“素材”出现。比如
西部开发、
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南水北调等内容,在近两年的高考试题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在国外,一些重要的“国际时政”内容,一些“热点地区”也应是区域复习时密切关注的内容。
建议考生每天坚持收看“
新闻联播”电视节目,及时关心国内外大事。
5、专题复习,讲练结合,以练为主
根据具体情况,专题有大有小,不拘一格,只要有利于学生掌握,就可以设立专题。可以是知识归纳性的专题,如“湖泊”、“岛屿”、“最”等,也可以是方法技能性的专题,如“选择题的答题方法”、“图象分析”专题等。
我们可以把专题分为陈述性的专题和练习性专题两类。部分因学生能力所限归纳起来有困难或太费时间的专题,教师可以将知识以陈述性的句子写下来,印发给学生。而大部分的专题,应以练习的形式给学生自己动手做。教师精心编制题目或提示,学生归纳,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有效地调动起来,学习效果也更显著。在这些专题中,应体现地理技能的训练,促进学生动手,熟练掌握运用必要的地理技能,并在动手的同时加深以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6.练习题要精选
区域地理复习过程中,要适当做些与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考生要对所做的练习题目进行精选(建议任课教师帮助选择)。
所选题目应该是立意明确,考察目标清晰。试题的情境设置和设问角度巧妙、科学、合理、恰当。题目使用的材料、数据准确;题目涉及的地图、图表规范,注记清晰;题目的答案准确,表述规范。
在综合复习阶段,教师需有针对地编制一系列的综合练习,综合练习不易过深,过难。及时讲评练习,查缺补漏。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调整心理素质,提高应考能力。
考生做练习要强调实效,要通过做练习题检查自己对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程度,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区域地理分析
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和民族
命题趋势走向
1、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2、国土构成:领土面积和疆域的四至点;领海、内海和国家管辖的海域;主要的半岛、岛屿、海峡及分布
3、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4、行政区划:三级行政区划的设置,34个
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
行政中心和位置
5、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
命题时,往往将这部分知识与地形、气候、交通线、工农业生产、商业和旅游业等结合起来考查;同时还常作为时政热点的切入点,考查与政治、时事历史与今后规划发展的有关问题,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中国的地形和气候
命题趋势走向
1、
中国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势阶梯划分及各级阶梯的主要
地形区2、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
分界线。如地势阶梯界线、河流流域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区界线、
温度带界线、一月0℃
等温线和800mm年
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山脉等等
3、地形对我国自然环境的影响。各类地形对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
5、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温度带
6、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降水的季节变化。
季风区和
非季风区,干湿地区
7、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8、主要灾害天气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9、天气预报知识
10、气温带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