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政治经济学是
西欧资本主义产生时期的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世纪初。主要成果是奠定了
劳动价值论的基础,并在不同程度上探讨了
剩余价值的各种形式,如利润、利息和地租等问题。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它把
经济关系和各种
经济范畴都看成是自然的、永恒的,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庸俗的因素。古典政治经济学在
英国从
威廉·配第开始,中经
亚当·斯密的发展,到
李嘉图结束;在
法国从
布阿吉尔贝尔开始,到
西斯蒙第结束。
学科简介
概念简介
古典政治经济学又称古典经济学、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一般指英国古典经济学,其杰出代表和
理论体系的创立者是亚当·斯密,他所著的《
国富论》把资本主义经济学发展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书中批判了
重商主义把对外贸易作为财富唯一源泉的片面观点,斯密把经济研究从
流通领域拓展到
生产领域。
同时
亚当·斯密批判了
重农学派认为只有农业才创造财富的片面观点,认为一切
物质生产部门都创造财富。
古典经济学分析了自由竞争的
市场机制,将其看作一只“
看不见的手”支配着社会经济活动;反对
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出自由放任原则;分析了
国民财富增长的条件、促进或阻碍国民财富增长的原因。
凯恩斯理论出现以前的经济思想主流学派,由亚当·斯密在1776年开创。主要
追随者包括
大卫·李嘉图、
托马斯·马尔萨斯和
约翰·穆勒。一般说来,该学派相信
经济规律(特别如
个人利益、竞争)决定着价格和要素报酬,并且相信
价格体系是最好的
资源配置办法。古典经济学,经济理论体系在17世纪下半叶产生于英、法两国。主要代表为英国的配第、亚当·斯密和李嘉图,法国的魁奈等。它反对
封建制度,提倡自由放任,对经济作了初步
科学分析,奠定了
劳动价值论的基础,揭示了社会的
阶级结构和阶级间利益对立。但看作永恒的
生产方式,没有认识其局限性。
产生背景
古典经济学产生前夕的经济思想是“重商主义”。
14—15世纪,随着贸易特别是
海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产生了重商主义思想。重商主义的研究视野集中在流通领域,研究商业和对外贸易,论证
商品货币关系,对当时的资本主义
原始积累起了重要的作用。成理论体系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是由威廉▪配第创始,亚当▪斯密集大成,大卫▪李嘉图最后完成的。
古典经济学代表处于上升时期的
资产阶级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的
内部联系。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金钱是
社会财富的唯一形态;在一国没有金矿的情况下,财富只能来自于对外贸易的
顺差;民穷国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主张鼓励出口、禁止或
限制进口政策。
学科发展
古典经济学是指大约从1660--1875年这一段
政治经济学创立时期内的除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外的所有的政治经济学。其起源以
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的有关著作出版(1662年)为标志,以
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代表作《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出版(1776年)为奠基。
亚当·斯密的继承者之一是
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Thomas Robert Malthus),他以一部被后人称为
人口论的著作而闻名。而在亚当·斯密之后,推动古典政治经济学发展和作出主要贡献的是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他在继承斯密理论的同时,也批判了斯密的一些观点,从而形成了一种似乎不同于斯密的体系,甚至有人将此称为“李嘉图革命”。李嘉图的成功曾吸引了一批跟随者,其中有著名的
詹姆斯·穆勒(James Mill)。
古典经济学着重
经济总量研究,这涉及到经济增长、国际贸易、
货币经济和财政问题等方面。这与1870年以后盛行的研究
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经济学是有所不同的。古典经济学关心的是国家
经济问题,虽然那时候的学者也非常强调个人利益必须尊重,但他们更强调的是如何使个人利益与
社会利益保持协调。斯密在讲到这一点时,总是谆谆地开导人们,国家大事相比个人更重要。
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核心是经济增长产生于资本积累和
劳动分工相互作用的思想,即资本积累进一步推动了
生产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发展,而劳动分工反过来通过提高
总产出使得社会可生产更多的资本积累,让资本流向最有效率的
生产领域,就会形成这种发展的良性循环。因此古典经济学似乎是想告诉人们,顺从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保持
资本积累的良性循环,会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但他们又看到劳动分工是受条件约束的,资本的积累会使现有的劳动分工以更大的规模出现,并表现出工资的随之上涨,而劳动分工的发展却不易实现,这将使资本积累受到劳动分工发展跟不上的影响。古典经济学的分析产生了自身的矛盾。李嘉图特别强调过这种矛盾,不过他的解释也不能消除这种核心思想中的矛盾。
关于废除《
谷物法》的争论是古典经济学争取
自由贸易主张的一部分。一些经济学家由此提出了
自由贸易理论,其中著名的有李嘉图的
比较成本理论。该理论指出,一个国家能够从进口甚至那些它以具有
竞争优势的商品中获益,只要它在生产其他商品上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所以,按照这一理论,一个国家应该将其
生产能力更多地集中在比较起来优势更大的产业上。休谟研究的
国际收支问题的成果为这方面理论研究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他认为,
国际收支逆差将通过黄金的流出来减少
货币供给,从而也降低
物价水平,使得出口具有竞争力而进口的吸引力减少,这一均衡机制将持续地发生作用,直到
黄金外流暂停,收支进入平衡为止。而李嘉图等人的看法是,当黄金外流时,作为
货币供应的一部分纸币发行必须收缩,因为黄金外流是物价水平太高的一种征兆。这些思想不无启发意义。
后来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于对古典经济学的批判。
卡尔·马克思曾这样概括地评价:“古典政治经济学是属于
阶级斗争不发展的时期的。它的最后的伟大的代表李嘉图,终于有意识地把阶级利益的对立、工资和利润的对立、利润和地租的对立当作他的研究的出发点,因为他天真地把这种对立看作社会的
自然规律。这样,资产阶级的经济科学也就达到了它不可逾越的界限。”但正是由于存在着这种理论的批判关系,古典经济学也就成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来源。
马克思认为,古典经济学是指在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的
西方经济学。“真正的现代经济科学,只是当理论研究从
流通过程转向
生产过程的时候才开始。”古典经济学在对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研究中,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对
剩余价值理论或
收入分配理论作了初步探索,其理论遗产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来源中占了重要地位。但是,由于其无法避免的资产阶级局限性,古典经济学没有考察
剩余价值的来源和实质,未能揭示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大多数
古典经济学家把资本主义看做是自然的永恒的
社会制度,因而不能正确揭示
社会经济关系发展的规律。
学科定义
古典经济学有四种不同的定义:
1、按马克思的定义,古典经济学是指在
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代表着进步力量的
政治经济学,而那些为资本主义制度进行辩护、代表资产阶级
经济利益、热衷于对
经济体系的表面现象进行描绘的
经济理论则是
庸俗经济学。
古典学派的用法本意是用来和庸俗经济学相区别,说明庸俗经济学的非科学性和辩护性。
2、按
凯恩斯的定义,从斯密起到他自己之前的理论全部为古典经济学;换言之,也就是将当代西方经济学所认为是
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也划归古典经济学派。凯恩斯这样做是为了突出自己理论的创新性或革命性。
3、按照
熊彼特的定义,斯密属于
重商主义,1790—1879年的经济理论属于古典经济学。
4、按照当今西方经济学中广为接受的观点,古典经济学是指从
亚当·斯密《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出版开始到马歇尔《
经济学原理》出版之前这段时期的理论。
代表人物
综述
古典经济学理论产生和发展的重心主要在英国和法国。在英国,从威廉.配第(1623—1687年)开始,到大卫.李嘉图(1772—1823)结束;在法国,从
布阿吉尔贝尔(1646—1714)开始,到
西斯蒙第(1773—1842)结束。其中,最具有
代表性的人物是英国的亚当.斯密和法国
重农学派的创始人魁奈(1694—1774)。
英国
1.威廉.配第(1623—1687年)。是英国17世纪中后期最著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一生从事过许多职业,1658年他被选为
爱尔兰国会议员。配第勤于收集资料并善于思考,因而留下了许多记录和著作手稿。仅发表的经济学和经济统计学著作就有10多部,内容涉及许多方面。在这些著作中,配第不仅论述了
对外贸易和争夺霸权的问题,而且重点探讨了殖民地问题。与其他重商主义者一样,配第十分关注英国的外贸问题,这在其包括《
赋税论》(1662年)在内的前期著作中尤为明显。在
财富观上,配第仍把货币拥有量视为一国财富的标志,他认为各种
物质产品“只是一时一地的财富”,只有
金属货币才“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财富”,因此“产业的巨大和终极的成果,不是一般财富的充裕,而是金银和珠宝的富足。为此应“尽力生产那些能够从海外赚取并带回货币的商品。”在对外贸易上,他把对外贸易看作是幸福的源泉,是获取财富和权力的方法。如果进口显著超过出口,则应限制外国
商品进口。
在配第这里,重商主义的商业及
殖民扩张思想更加具体。配第主要通过对
爱尔兰的政治解剖,形成了自己一套完整的殖民理论,这种理论对英国来说具有普遍的意义,因而对17世纪中后期英国的殖民政策和扩张活动,对于第一帝国的建立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2.亚当斯密(1723—1790年)。许多人知道亚当.斯密是从“看不见的手”这句话开始的。不论是马克思还是
西方经济学界都毫不怀疑地认为亚当.斯密是古典经济学最杰出的代表。马克思说:“在亚当.斯密那里,
政治经济学已发展成为某种整体,它所包括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当代美国最著名的经济学萨缪尔逊说:“我们可以把亚当.斯密出版《
国富论》的那年看作是所学的经济学的诞生之年。”《
国富论》出版于1776年,《
独立宣言》也发表于这一年,全面地考虑,很难说清楚哪一部文献更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独立宣言》向社会发出了一个全新的呼吁,呼唤社会致力于生活、自由和快乐的追求,而《
国富论》则解释了这样的社会是如何运行的。”
从配第到斯密刚好一百年时间,其间英国经济学一直在不断发展,比较有影响的是洛克、诺思、马西、休谟、斯图亚特等。斯密正是在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创立了古典
经济体系。在斯密之前,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们都着眼于
经济政策,不大注意
市场经济是如何运行的,而急于对市场进行干预。斯密最伟大的贡献在于他是从弄清市场经济是如何运行的这个
复杂问题入手,并获得重大发现,即自行调节的
自然秩序(也叫
自由市场机制)。这里,我们不得不先分享斯密的一段精辟话语: “每个人并不企图增进
公共福利,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而且,在这样做时正象在许多其他场合一样,他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到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绝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大得多。”——这就是著名的 “看不见的手”。
当然,斯密的贡献并不仅仅在于此,这只是他找到了开启经济学大门的钥匙。他的经济思想主要集中在《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从书名可见,它主要研究的是财富的来源和如何增加财富,找出促进和阻碍财富增长的原因,他既否定了
重商主义的只有对外贸易才是财富的唯一源泉的观点,也抛弃了
重农主义的只有农业才创造财富的偏见,指出任部门的劳动都是财富的源泉。《
国富论》共五篇,其主要内容是:第一篇“劳动
生产力增进的原因,并论劳动生产物自然而然地分配给各阶级的顺序”,详细论述了分工、货币、价值、工资、利润、地租等范畴。第二篇“资财的性质及其蓄积和用途”,论述了
资本积累如何增进国民财富。第三篇“论不同国家中财富的不同发展”,考察了从
罗马帝国到18世纪后期的经济发展史。第四篇“论
政治经济学体系”,考察了各种经济学说和政策对国民财富增长的影响。第五篇“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考察了
国家财政对国民财富增长的影响,相当于
财政学。
3、大卫李嘉图(1772——1823年)。李嘉图出生于一个富裕家庭,从来没有进过大学,由于和非
犹太教女子结婚,他父亲和他断绝关系。当时他仅有800 英镑,12年后,他赚得了亿万家财。这时候,他偶然阅读了斯密的《
国富论》,并对经济学着了迷。1817年,他出版了主要著作《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这是他全部理论的总结,在很多方面发展了斯密的理论,也标志着古典经济学的最后完成。
李嘉图继承和发展了斯密的理论,并主要在
劳动价值论和分配理论的丰富和完善上取得了成功。奇妙之处在于,他的理论同时得到了资产阶级和
无产阶级经济学者的共同赞赏。尤其是马克思曾给予他高度评价说:李嘉图的
研究方法具有科学的
合理性和巨大的
历史价值。到此,古典经济学开始盛极而衰了。19世纪中叶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穆勒的语言表述为:“令人高兴的是,关于
价值规律,已经没有什么需要将来的著作家加以说明的了。”这句话表明了古典经济学对
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已到了尽头。从此,经济学的研究踏上了新的途径。
法国
1、布阿吉尔贝尓(1646 ——1714)。法国不同于英国,它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可是,布阿吉尔贝尔生活的时代正是柯尔培尔推行
重商主义政策,
法国经济特别是
农业经济遭到破坏的时期。他在担任地方法官的过程中,通过对大量农村
诉讼案件的审理,深深地了解到当时
社会经济制度的弊端,于是针对这些实际问题撰写了许多文章,其主要经济著作有《
谷物论》、《论财富、货币和赋税的性质》等。他的理论贡献主要是:一是提出了
劳动价值论,他把商品的价值归结为一般
劳动时间,这是十分难得的。二是反对重商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提倡自由竞争。三是特别强调农业在整个
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性。他认为,农业是财富的真正源泉。他写到:“只有衣食等物品才应当称为财富”,“一切财富来源于土地的耕种”,“耕种者繁荣昌盛是一切其他等级财富的必要基础”。四是提出货币本身不是财富,反对积累金银财富。他提出的这些原理为法国古典经济学奠定了基础。因此,他被称为法国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
2、魁奈(1694——1774年)。非常巧合的是,与英国的配第一样,魁奈也是一名非常著名的医生,因治愈了王子的疾病有功被封为
贵族,他六十多岁才开始研究经济问题,主要是针对农业面临的困难发表了一系列文章,然而,很快就在他周围聚集了许多人,并形成了一个学派——
重农学派,他们的理论体系强烈的影响了法国的经济政策。
魁奈经济学说中是“
纯产品”理论、社会
阶级结构理论、资本理论、
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理论。
(1) “纯产品”理论。“纯产品”指
农业生产中生产出来的
总产品扣除用以补偿消耗的农具、种子等
生产资料和工人、
农业资本家食用的
消费资料之后的
剩余产品,实质上,这里的“纯产品”就是后来马克思提出的
剩余价值。同时,魁奈以为,财富的来源不在流通领域,而在
物质资料的
生产领域,交换的原则是
等价交换。只有能够使
物质财富在数量上增加的农业部门才是
生产部门,
工业部门仅仅把农产品作为原料进行加工,即改变物质财富的外部形态,商业只能使财富在地点上发生转移。
(2)社会阶级结构理论。他根据
社会成员对生产“纯产品”的不同作用划分为三个阶级:即生产阶级、土地所有者阶级和不生产阶级。
(3)资本理论。他把投在农业上的资本看作是唯一的
生产资本,并以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为标准把农业资本分为“原预付”和“
年预付”两部分,实际上相当于我们“
固定资本”和“
流动资本”。
(4)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理论。这一理论集中反映在《
经济表》中,是对资本再生产和流通规律的探索,因此,在
经济学史上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3、西斯蒙第(1773——1842年)。他原籍
意大利,生于瑞士
日内瓦,后移居法国,他的经济学说主要是分析和揭露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第一个论证了
经济危机的
必然性,因此,成为法国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
思想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