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
周朝的始祖,也叫
后稷、
稷神,姬姓,名弃,出生于晋南
翼城弃里村,后在
稷山(今山西
稷山县)为
农官(官名后稷),被称之为稷王(也做
稷神或者农神)。稷王曾于县境南陲的山中教民稼穑,后称此山为
稷王山,属晋,汉为
河东郡闻喜县地,
北魏太和十一年置高凉县,遂于
隋开皇十八年改高凉县为
稷山县。母为
帝喾高辛氏元妃
有邰女
姜嫄,出生于古
邰城(今
陕西武功县西南)。曾经被
尧举为“农师”,被
舜命为后稷。后稷教民耕种,被认为是开始种稷和麦的人。
《
山海经·海内经》记载“
后稷是播百谷。稷之孙曰
叔均(
台玺之子),始作(牛)耕。”
司马迁的《
周本纪》根据《
尚书·尧典》及《尚书·皋陶谟》篇载“后稷之兴,在
陶唐、虞、夏之际”。长兄帝挚九年让位于四弟唐尧,帝尧知弃懂得稼穑之道,便举为“农师”,封以
周氏。帝
舜时,黎民百姓缺粮,帝命令他播种百谷,并封他于邰(相传今
陕西省
咸阳市
武功县西南),号曰“后稷”。后稷弃死后,传位于子不窋。
他是
周朝帝王的嫡系祖先。传说
有邰氏之女姜踏巨人脚迹,怀孕而生,因一度被弃,故弃。善于种植各种
粮食作物,曾在
尧舜时代当
农官,教民耕种,被认为是开始种稷和麦的人。弃,其母姜原,原为帝喾元妃。姜原出野,见巨人足迹,踏之,践之而动如孕。生一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从他旁边过都不踩它;徙置之林中,适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姜原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初欲弃之,因名曰弃。弃为儿童时,好种树麻﹑菽,麻﹑菽。成人后,好耕农,相地之宜,善种
谷物稼穑,民皆效法。尧听说,举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舜曰:“弃,黎民始饥,尔后稷播时百谷。”封弃于邰,号曰后稷,
别姓姬氏。
姜女原郊祀践巨人足,感而有孕,居期生子,以为不祥,弃子隘巷,马牛避而不踩,欲徙置丛林之中,适逢山森人众,又迁弃沟渠冻冰之上,飞鸟咸集,遮之以翼。姜女原 觉有神呵护,遂收养之。因初时欲弃之,故名曰“弃”。弃为小儿时,戏耍就爱植树木,种麻菽,已而树木茂盛、麻菽丰美。及步入成人,遂酷好农耕。他有相地之宜,种植
五谷,成果丰硕,农人纷纷效法,影响很大。帝尧知道后,即封他为农师。弃“教民稼穑”,天下尽得其利,弃之于民,功莫大焉,帝舜封弃于邰,赐号曰:“后稷”。舜曰:“弃,黎民始饥,尔后稷播时百谷,别姓姬氏。”其后子孙繁衍,逐渐强大,是为周。
帝喾[名姬夋,又名姬夒或姬夔] 挥公(又称张挥,世界张姓始祖) 业父(大业的父亲,
伯益的祖父)
④五弟:
台玺。他的母亲,可能是没什么能耐或者身份太低微,所以史书未载其名。
后稷因疼爱他而把王位传给了他,他又传位给自己的儿子
叔均,
叔均最后把王位传给了
后稷的儿子
不窋(kū),这样,不窋的子孙才得以世代传继王位。所以,
台玺、
叔均与
弃(
后稷)在
周族人建立周朝以后都被尊为
周朝先祖。
据《后汉书·南蛮传》《
搜神记》等书记载,
盘瓠助帝喾取
犬戎(或说术器)
吴将军人头,
帝喾把自己的小女儿
建疵嫁给他,盘瓠带她住进南山。
建疵生六男六女,自相配偶。盘瓠和
建疵就是今天苗、瑶、畲等南方
少数民族的祖先。生平事迹名字探源据说他对农业有杰出贡献,获尊为“百谷之神”,所以叫“后稷”。古代奉祀之“社稷之神”,
社神乃
土地神、
稷神为农作物之神,据说即是后稷。《
诗经·大雅·生民》中载周族的始祖母
有邰氏之女,
姜嫄(一作姜原),一说为
帝喾的
正妃,本来无子,在野外踏到了上帝脚印的大指处,感到喜悦,不久便怀上了后稷。生后不久后稷被放置在狭隘的巷道上,受到了路过的牲畜的保育养护,又被放在森林里,得到了伐木人的照料,最后被置于冻实的河冰面上,又有飞鸟用双翅覆盖掩护他,这些都说明后稷得到了上帝神灵的保佑。后人不解后稷为何三次被母弃置于外。《
国语》、《
礼记》和《
左传》记载姜嫄“生子以为不详弃之”的解释,《史记·周本纪》亦有类似记载,姜嫄弃子后又感其神奇,遂养育成人,然因初欲弃之,故而名为“弃”。后来的
部落联盟首领通过”
禅让制“选举,四传都没有轮到他,仿佛如他的名字,给遗弃了。
《国语·鲁语上》的记载,“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殖百谷百蔬;夏之兴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
韦昭注言,“柱为后稷,自夏以上祀之”。《礼记·祭法》则载“夏之衰也”。
《史记·
周本纪》:周
后稷,名弃。其母
有邰氏女,曰
姜原。姜原为
帝喾元妃。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不践;徙
置之林中,适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姜原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初欲弃之,因名曰弃。自商以来祀之。”《史记·
殷本纪》引《
尚书·汤诰》篇统称大
禹、
皋陶、后稷为“三公”,评价他们“久劳于外,其有功于民,民乃有安。”